剪刀手——类型片之纪录片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刀手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名叫《剪刀手爱德华》,这次的剪辑专栏,正好借电影的标题一用,顺便借机重新推荐一下刚才提到的那部影片。并非电影如何不朽,而是一个奇怪的念头多年挥之不去:我们一个多彩的世界,爱情与憎恨,梦幻与残酷,单纯与伤感,它们是如何造就?
  剪刀手,透过技术谈感触,本期开讲。
  
  专栏作者:SciSor
  
  北京人,深受电影毒害并为技术所累,忙碌不停中手脚并用操练多种后期软件,深信技术是艺术的原动力并努力地实践着,实践着……
  
  类型片之纪录片
  
  还记得吗?小时候经常有人问我们:“将来的理想是什么?”我记得其中多一半的答案是科学家,而其中又有八成是当宇航员。现在,中国已经完成了“神七”的太空行走。
  正是由此,笔者兴趣使然,集中看了汤姆汉克斯导演的电视剧《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后来又找来了电影版的《Apollo 13》,又找到了PBS拍摄的美国登月的完整纪录片。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片经历,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影工业中,如何把一个严肃漫长的历史事件,通过巧妙地剪辑“包装”得引人入胜。这个纪录片包含了非常广泛的纪录片拍摄类型,它既包含了科学性的探讨。政治事件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人性的探讨。那么笔者就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这个难得的经验体会。
  可以这样说,故事片的制作是被导演“人为”控制的,从最初的分镜脚本开始,很大程度上说剪辑师的工作就已经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了。但是纪录片却截然不同,我们剪辑的素材都是“真人在真实生活中做得真事”,所以纪录片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剪辑过程中完成的,不到剪辑师离开剪辑台的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因此,剪辑师在纪录片的制作上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非常兴奋,因为我们在剪辑纪录片时是手脚最自由的时候。
  
  典型的纪录片剪辑
  
  纪录片的成功,与之前我们讲的类型片,有非常不同的成功标准。故事类型片强调的是矛盾冲突或者说戏剧性,但是纪录片往往并非为了取悦观众而拍摄的。对于纪录片来讲,更重要的应该是“正确且清晰地反应当时的情景”。
  我们就首先看看这部PBS制作的纪录片中的一个典型段落:阿波罗13号在太空中氧气罐爆炸,任务失败。我们从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最常见纪录片剪辑“格式”。
  


  
  纪录片如何吸引人
  
  当然,作为专业化的纪录片制作者来说,真实得还原当时情景,并不代表呆板和枯燥。有时,正是因为纪录片比较单调,因此才会有很多剪辑师尽量在其中加入有趣的段落。
  在这个段落的中,讲述的是两个宇航员,为了实验人类在太空环境生存的忍受极限时,两人如何在一个像汽车前座大小的驾驶舱内度过14天的情景。他们除了坐在那里呆着,别的则无事可做。这样的影像资料,导演很难得到,但是却通过两人采访的一段交叉剪辑,诙谐地交代了这个枯燥的过程。
  


其他文献
简介:  《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王文澜使小相机在摄影圈内是出了名的,他认为相机因“小”而符合摄影“随时拍摄”的原则。所以他使用的DV也相当小巧,虽“小”尤“专”。尽管现在市面上的照相机的摄像功能越来越多,摄像机也越来越提高图片拍摄效果,但作为一个专业纪实摄影师,王文澜依旧秉持“一事一机”的专业精神,相机是相机、DV还是DV。但无论如何,对于动态影像,王文
期刊
假如你认为你是一个有潜力的故事片导演,你有一个很棒的故事,但就是没钱拍,怎么办?你可以找一个类似我这样的制片人把你带到国际投融资平台上去碰碰运气,比如说刚结束的TPG。    从上海到东京再到TPG    东京电影节(TIFF)的业内市场环节——东京电影节影视节目交易市场(TIFFCOM)创立于2004年。TIFFCOM的重要组成部分是TPG——Tokyo Project Gathering(东京
期刊
几个月前,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是大热门,看过之后发现说不出什么,接受到它要传达的信息了吗?好像有也好像没有,问了说它好的朋友,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还是说好,好像所有人都在谈论:这片是挺好看,不过它到底在说什么呢?弄一个片把大家都搞晕,也是个大本领。现在要说的不是《老无所依》,昨天重看了他们2000年的作品《The man who wasn’t there》,碟片封面上译做缺席的人。像把软刀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当传统的图片故事不能在印刷媒体上占有更多的空间,摄影记者到哪里找到新的平台出版他们的作品?”美国《时代》周刊的老牌摄影记者德里克·哈尔斯蒂德在他的“鸭嘴兽”训练营中,耸人听闻地告诫着这些平面报社中选出来的精英:要学会另外一种能力——使用DV。  这并不是一家之谈。世界上最大和最古老的新闻机构美联社(AP)早在1994年就增加了电视部,APTV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四条
期刊
这些作品都是在我的课堂上的作品,之所以要进行这个教学首先要完成的是:   一、观察事物、观察世界、发现世界。   二、从世界中提炼出进行艺术创作的材料,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尤其是当我们是电影专业的人,我们需要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去完成表达,这是个基本的技巧和能力,我认为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唤醒那些具有这种潜质的孩子,这种能力一旦被唤醒,就会有了一种意识,当他们再去拍电影的时候,我相信它会去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期刊
吧主说话: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由JVC公司主办的第29届TVF东京录像节华北赛区的评选活动终于落下帷幕。由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司徒兆敦、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编辑教研室主任曾祥敏、《大众DV》杂志主编闻丹青组成的评委会对最终入围的30部作品进行了严格的筛选。经过几天紧张的观片之后,评委会在进入终选的30部作品(其中包括纪录片12部;剧情片4部;
期刊
做《钱包》这部片子挺难的,我家在武汉,目前在上海从事影像工作,出于某些原因选择在武汉拍摄这部短片,结果从筹备到后期阶段都充满了无尽的艰辛。一群人聚到一块做件事不容易,尤其做的事还跟电影沾边。有这么个机会非常难得。为了拍好这个短片,导演不但把自己周围的熟人都用上了,还让朋友拉来自己的熟人帮忙。在各种私交的旗号下,剧组十分“壮大”。    起伏营造诙谐剧情    《钱包》这部短片走的是轻松诙谐的路线,
期刊
长久以来,艺术家们孜孜不倦地沉迷于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又不惜一切代价地为表达多种可能创造机会。放弃约定俗成,更不愿“木已成舟”,从观看的内容到观看的方式,一切的秩序被不断重新洗牌,也恰是因此,作品本身的力量常常会带我们跨越不同媒介上的陌生感。一如李小松在其或装置或行为,或影像或现场作品中,总是要表达自己不厌其烦的解构态度,无论是对既有身体经验的判断,还是对生命的反思,概念和定义都不是李小松的终极目
期刊
从前有座山    从前有座山。  一个故事开始了。讲故事可以复杂如《尤利西斯》,也可以简单到街头打油诗,故事讲好了可以换饭吃,讲歪了可以骗姑娘,还可以拿去给人拍成电影,这就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从前有座山,剧作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玄武      观影五洲东道主,   拥碟百城南面王,   万部影片我来品,   使君耳目焕一新。    剧本与反冲突律    冲突曾经一度被
期刊
今日开拍    我们的栏目总是在说着一些与拍摄无关的东西,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本栏目就是从实际拍摄的角度去说的,而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则是:朋友们放下杂志,关掉DVD机抄起家伙,投身广阔天地。今日开拍,拍摄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老村长    十五年来倾心影像摄制,强悍地喜欢跟影像有关的所有东西,习惯什么活儿都干,软硬件通玩。身份变化无常,摄像师、摄影师、记者、编辑、独立撰稿人、大学教师。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