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文精神 实施校本课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enny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了加强基础教育,国家实施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加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还特别指出: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在我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一个着重点。如何对校本课程进行合理开发和科学实施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里就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校本课程的含义、开发原则及其实施进行有益的探讨,以促进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实施。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原则  实施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3143。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18-03
  基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在国家未来发展的地位毋庸置疑。为了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多次进行了课程改革实验,尤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其中,針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决定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为此,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校本课程的开设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照10%-12%的比例开设实验,这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线教师投入校本课程开发和实验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把它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学习、开发、研究和实践。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界定
  一般认为,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因为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作为根本、以学校作为基础,就是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学校中具体实施,由学校、教师组织开发和实验,坚持人文精神,关爱学生成长,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和追求,为未来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是指学校在保证全面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校的潜力和资源,针对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开发符合学校实际需要的课程。并通过实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什么让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呢?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缺陷比较熟悉,编写校本课程切合实际,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或补充;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便于组织,校本课程具有多样性和实践性,操作性很强,也可以得到学生的支持和参与。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主要是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需求,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发掘学生潜力,达到自我约束、自我学习的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校本课程开发遵循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确立和开发,需要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新课改实验以来,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学校,也涌现出一大批特色课程。如航模实验、沙雕艺术制作、机器人创客、科技发明实验、地方戏曲艺术表演等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融合了地方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多数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包括:球体类,如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等;益智类,如手工制作、十字绣、机器人创客、剪纸、象棋、科技实验等等;艺术类,书法、绘画、雕塑、篆刻、舞蹈、音乐、戏曲等等;地方类,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名胜古迹研究等等。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喧宾夺主,有的流于形式,有的特色不突出,有的半途而废。
  学校、教师在组织开发校本课程时要突出学校的特色和发展前景,结合学科特点和现有教师的自身素养,特别是符合不同阶段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将相关的原则结合起来,达到合理、科学、实用。
  (一)坚持人文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体现人性是新时代教育教学坚持的理念,更是校本课程自身特点决定的。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活动开展等全过程中均要体现人文情怀,把课程的开发建立在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成长的基础之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追求,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掘学生潜力,形成特色,为未来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是要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教师素养、学生需求等基本要素,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和不同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学生不同年龄及其水平特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深奥逐步提升。在考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和困难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与判断,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其科学的价值,为科学的发展、进步服务,提倡和推崇科学精神,将基础性和科学性紧密结合起来。
  (三)坚持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的开发要有针对性,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从学校角度讲,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符合学校的实际需要,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长足发展。现实是有的学校挂了很多特色教育的牌子,包括:特色泛滥成灾,反而没有了特色,成了“四不像”的学校。从师资力量的角度考虑,要有符合学科特点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掘教师的爱好与特长,不能勉强设立课程,以免赶鸭子上架,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名存实亡。从学情的角度来看,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特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才有实效,或者高效。   (四)坚持趣味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心理需要和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甚至每一个年级,学情都是不同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学段内容之间的系统性,以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激发,可采用启发式、活动式、合作式、探究式、發现式、参与式等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紧跟时代潮流、应和学生追求,符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
  (五)坚持综合性和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要保证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活动,具有补充和辅助作用,三级课程紧密联系,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可以跨学科、跨门类去设置,综合不同学科特点,多门学科有机结合,且具有协调性和创新性,通过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得到专业的发展。比如,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时,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自主选择,重新组成一个班级,跑班上课。内容可以是语文方面的,也可以兼及历史、地理、科学方面的内容,可以以爱国主义、生命价值、行为礼仪、国学经典等为主题,也可以以同学关系、学习生活、社会公德、核心价值等为主题,具有综合性,又有连贯和协调性。
  (六)坚持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结合的原则。
  除了学校资源、教师自身资源以外,要充分发掘学生资源、家庭资源和校外社区资源、自然资源,为校本课程实施服务。学生资源包括学生现有的技能特长发掘,如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写会画,有的能说会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骨干引领作用,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取长补短,大家一起进步。对学生家长中有特长、有能力、有爱心的人士,也可以让他们参与进来,如:家长自己拥有的特色公司、厂房、田地、园区、基地等,也可以作为学习、参观、实习、研学的好场所、好资源。作为社会、社区也有好多资源可以利用,如社区的运动场地、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植物园、研究所、俱乐部、大型厂矿企业等等,举办一些家庭教育、社会实践、互动演出、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家校、社区合作,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中得到成长和锻炼,得到启发。
  三、校本课程的科学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如何科学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认真选择课程,创新组建班级。
  开学初,要求学生根据学校设置的课程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重新组班,跑班上课。我校的课程设置包括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篆刻、十字绣、创客机器人、手工制作、科技发明、电脑制作、篮球、足球、排球、兵乒球、演讲与口才、国学经典、心理健康等,都是较好的课程,各班选报课程时要求学生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各班每一项课程选报控制在3-5人为宜,校本课程班每班人数控制在30-40人为宜。学生课前做好学具、装备和课程的预习等准备,课后完成拓展延伸和必要的作业,突出实践体验,在生活中得到学习和运用,力求取得实效。
  (二)结合校本课程,编写活动方案。
  教师要根据课程开设的年级、时间、内容进行教案的编订,结合学科特点从情境的导入、内容的呈现、活动的开展、作品的展示等环节去设计,力求达到理想的效果。如:七年级书法《以横为主笔的字的笔法练习》教学设计:1.故事与启发。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书法家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并谈谈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如:《掘墓偷艺》。2.诵读与体悟。诵读《写字歌诀》,体悟写字的秘诀。3.讲解与示范。如何用笔呢?今天我们学习以横为主笔的字的笔法练习,一起来体会用笔的方法,包括:要点解析、教师示范。4.临摹与探究。播放《微课——以横为主笔的字的笔法练习》视频,系统指导学生用笔的方法,学生仔细观察、临摹练习,教师讲析范字。5.感悟与实践。你还能想到哪些字是以横为主笔的呢?想一想,作为主笔的横,它在整个字中的作用是什么?在练习本上写写这些字,看谁写得好。6.交流与展示。请同学们将临摹练习的作品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师生点评用笔方法的成败,推广学习经验。7.巩固与拓展。课后搜集有“横”的字,正确掌握用笔方法,认真临摹,完成作业一篇;课外搜集、整理有关书法及书法家的故事,学习书写技巧及书法家的精神品质,砥砺思想,弘扬国粹。
  (三)坚持以人为本,精心组织授课。
  活动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人文情怀。同一个校本课程班的学生有很多相同点,相同的内容、设备、特长和爱好,教学中要突出校本特色,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着力体现学生个体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成长和成功的乐趣。教师在授课时做好视频、图片、课件、教具、仪器等准备,全方位感知学习的乐趣。如:创客(机器人)校本课程,对场地的建设、机器人零件的购置、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竞赛的参与等等,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投入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效果。
  (四)注重实践活动,拓宽知识领域。
  实施过程中,可结合青少年研学实践活动和戏曲、体育进校园等活动开展教学,拓展课程知识领域,提升教学效果。每年邀请地方剧团、武术学校、书法绘画协会、体育俱乐部等团体走进校园、走进班级、走近学生,开展系列艺术进校园活动,让学生真切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人文荟萃,精湛的技艺。
  结合青少年研学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风光和地方风俗人情。或开展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培养劳动精神,增强学生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在校学习的兴趣和求学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我校组织开展了“纵览武威史,荒漠学愚公”为主题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及研学实践活动,效果非常好。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沙漠风情,开展治沙劳动实践,深刻认识沙漠环境的恶劣,感受劳动的艰辛,学习“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武威精神,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受新媒体时代来临的影响,促使以影视类专业为典型代表的应用型学科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调整其专业教育模式。即便高校影视教育水平日趋成熟,但是仍无法摆脱传统媒体的局限,出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相脱节的情况,造成毕业生难以满足新媒体行业的岗位要求。如何主动迎合新媒体时代变革高校影视教育模式,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影视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了其现状和新媒体环境下对影视
期刊
【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变形计”教学模式采用“换位思考”的思维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微课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载体,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微课兴趣小组分工制作微课,本文通过分析微课制作的具体过程,发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此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兴趣,对专业知识巩固
期刊
【摘要】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探索信息化教学的全新途径,因为它能够使得我国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但是根据我国线上线下教学工作开展的进程得知,线上线下教学往往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缺陷,即教师在应用先进教育技术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以及教师信息化的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得到完善等。这些方面的困境问题,将会从根本上直接导致高校线上线下教学的质量水平受到阻碍。因此展开此主题的分析具有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的力量来源、精神脊梁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个人素质的关键方法。职业院校一定要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出优秀人才,论文首先围绕职业院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的主要概念做了概述,其次是对目前職业院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职业院校 困境 路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鉴于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境,提出借助能力本位模型来实现中高职课程的一体化衔接。能力本位模型可以很好地兼顾中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共同点。以能力本位模型为切入点,将中高职课程分组和模块化,课程组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可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无缝对接,对中高职共同培养人才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能力本位 中职 高职 课程组 衔接  【基金来源】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7-2018年
期刊
【摘要】课程资源建设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加强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良机,我们可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特点和地方特色、利用学科优势特色,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开发出符合时代需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教学资源。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语文 课程资源  【基金项目】泰州学院2019年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2019JGB01)。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郊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生活安全、学业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其中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热度相对较高。本文聚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从家庭和学校入手分析造成孤独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降低留守儿童独孤感的策略,以期对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学校 家庭 留守儿童 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D4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上以市场与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内容偏重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教育部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课题的深入研究,素质教育的方向與目标逐渐明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根本目标。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推行效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巨大
期刊
【摘要】研究发现,我们中国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以14岁-16岁居多,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占校园欺凌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多数受害者面对校园欺凌,总会选择沉默的方式回应校园暴力,使得加害者越来越猖狂。对此,文章主要对我国当前中学校园欺凌进行了探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希望可以有效地控制校园欺凌现象,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 校园欺凌 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本文整理了2015-2019年市面上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的编写情况并分析此期间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发现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引入,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材的展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诸如微课、云板书等等。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这些网络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值得医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高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教材 变化  【基金项目】2018年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