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航线维修是飞机维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航线维修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了航空器的安全水平,而航线维修质量监督体系的合理性为分析航线维修水平、改善维修质量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
关键词:航线维修;质量监督
一、 建立航线维修三级质量监督体系的必要性。
在通常的航线维修监察体系中,监察员制定计划,确定监察对象,实施监察,而工作者被动但有准备的接受监察,履行生产任务的同时,完成了维修质量的展示。
一方面,维修人员容易将关注点倾向于维修工作本身的施工步骤,而忽略了整个施工环节的风险控制。监察人员会关注施工过程与规章、手册、程序的符合性,对于效率,他们则不愿意过多考虑。这势必会造成施工者与直接监察之间的矛盾,进而造成彼此的不信任。
另一方面,由于通常的监察活动受制于监察频次、时段、质量以及随机性,监察数据的波动性和随机性问题突出,难以反映真实的安全质量状态,单向、直线的监察体系需要改进,因此,在飞机航线维修中建立三级质量监督制度变得迫切。
二、 基本概念
航线维修三级质量管理是指在维修工程层面、维修队伍层面、维修工作层面分别建立起质量监督机制,每一级均有相应的质量监督范畴及侧重点,级与级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使监督体系呈现出覆盖范围广、有深度、有反馈的闭环立体监察体系。
首先,是第三级质量监督体系。该层级的监督主要体现在航线维修的质量控制。当维修人员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步骤后,有专门的人员(互检、检验)对工作进行检查,以确保维修质量控制的终端落实。这一级的优点是直接的督促作用。缺点是控制末端维修质量意味着亡羊补牢,影响工作效率,从而可能导致影响航班正常性。
第二级监督体系主要体现在航线维修的质量保证,该层级将维修质量监督提前到工作准备阶段,以预防原则为主,列出风险点,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围绕风险控制开展维修工作。
第一级监督体系主要体现的是质量管理。航线维修活动除了维修人员,还有维修控制、航材、工具、司机等多个岗位,针对具体的每一个维修任务,不可能将所有涉及的岗位召集在一起设计维修流程,因此一级质量管理的任务是将不同的岗位衔接在一个纽带上,在这个纽带中,起点是维修任务的发布,终点是飞机的安全。
三、 体系建立
(一)角色定义
(二)流程设计
第三级质量监督体系是是整个体系中基础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根本性来源。这些质量点包括:
1.遵守工作程序和技术手册的程度。质量关注点是工作者是否知道规定、是否存在侥幸心理、疏忽、故意不遵守规定、客观原因导致了不能遵守的因素。
2.技能水平。质量关注点是工作者是否具备维修技能、缺乏经验、知识不足。
3.决策时机和能力。质量关注点是工作者对应急情况的处置是否恰当、决策的依据程序是否选用正确。
4.判断理解准确度。质量关注点是工作者是否错误理解了指令、缺乏综合的判断等。
5.正常的心理状态。质量关注点是工作者是否注意力分散、过于狭窄、麻痹大意、存在心理疲劳、压力过大、急于完成任务、有蛮干行为。
6.可靠的身體状态。包括工作者的体质是否较弱、有疾病、存在生理性疲劳、违反休息要求。
这些质量点的可靠性由维修技术人员的互检、检验实现。这一级监督要求覆盖面广,对于监督深度则要求不高,更多的是按照监察单进行质量信息收集,然后将信息传达到第二级质量监督中。
第二级质量监督对下级的质量信息进行分析、量化。侧重点是维修过程,关注工作准备阶段中工具、航材、技术文件、人员分工与配合,人员资质管理等的合理性。这一级质量监督对于组织管理因素敏感:
1.程序规定管理。包括维修过程是否缺少程序信息、程序信息是否不具备、内容是否有问题。
2.工作安排。包括工作是否单调重复、复杂易混淆、计划安排不合理、分配任务欠妥、排班不当、准备不足、时间和人力不足、有不现实的态度和期望等。
第二级质量监督对整个维修过程进行评审,验证维修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出维修过程的整改点,将信息传达到第一级质量监督中。
第一级质量监督是整个体系的顶端。这一级不直接监督某个具体的维修任务或者维修过程,而是对于这些具体维修任务和过程的质量不足点进行模型化,包括了维修业务,航材系统,工程系统,培训系统,目的是对模型进行改善,着眼于长期性的、可持续的安全体系文化建设。包括:
1.组织机构。评估组织机构的合理性,验证组织机构的责任,改善部门之间交流和沟通机制等。
2.政策导向。对现有的措施评估可操作性,制定激励政策,引导所有部门和人员树立正确的质量目标。
3.文化氛围。引导维修力量的价值观和信仰,营造公平公正的组织环境,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确保领班有良好的表率。
4.工作氛围。提升维修队伍的士气,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
关键词:航线维修;质量监督
一、 建立航线维修三级质量监督体系的必要性。
在通常的航线维修监察体系中,监察员制定计划,确定监察对象,实施监察,而工作者被动但有准备的接受监察,履行生产任务的同时,完成了维修质量的展示。
一方面,维修人员容易将关注点倾向于维修工作本身的施工步骤,而忽略了整个施工环节的风险控制。监察人员会关注施工过程与规章、手册、程序的符合性,对于效率,他们则不愿意过多考虑。这势必会造成施工者与直接监察之间的矛盾,进而造成彼此的不信任。
另一方面,由于通常的监察活动受制于监察频次、时段、质量以及随机性,监察数据的波动性和随机性问题突出,难以反映真实的安全质量状态,单向、直线的监察体系需要改进,因此,在飞机航线维修中建立三级质量监督制度变得迫切。
二、 基本概念
航线维修三级质量管理是指在维修工程层面、维修队伍层面、维修工作层面分别建立起质量监督机制,每一级均有相应的质量监督范畴及侧重点,级与级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使监督体系呈现出覆盖范围广、有深度、有反馈的闭环立体监察体系。
首先,是第三级质量监督体系。该层级的监督主要体现在航线维修的质量控制。当维修人员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步骤后,有专门的人员(互检、检验)对工作进行检查,以确保维修质量控制的终端落实。这一级的优点是直接的督促作用。缺点是控制末端维修质量意味着亡羊补牢,影响工作效率,从而可能导致影响航班正常性。
第二级监督体系主要体现在航线维修的质量保证,该层级将维修质量监督提前到工作准备阶段,以预防原则为主,列出风险点,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围绕风险控制开展维修工作。
第一级监督体系主要体现的是质量管理。航线维修活动除了维修人员,还有维修控制、航材、工具、司机等多个岗位,针对具体的每一个维修任务,不可能将所有涉及的岗位召集在一起设计维修流程,因此一级质量管理的任务是将不同的岗位衔接在一个纽带上,在这个纽带中,起点是维修任务的发布,终点是飞机的安全。
三、 体系建立
(一)角色定义
(二)流程设计
第三级质量监督体系是是整个体系中基础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根本性来源。这些质量点包括:
1.遵守工作程序和技术手册的程度。质量关注点是工作者是否知道规定、是否存在侥幸心理、疏忽、故意不遵守规定、客观原因导致了不能遵守的因素。
2.技能水平。质量关注点是工作者是否具备维修技能、缺乏经验、知识不足。
3.决策时机和能力。质量关注点是工作者对应急情况的处置是否恰当、决策的依据程序是否选用正确。
4.判断理解准确度。质量关注点是工作者是否错误理解了指令、缺乏综合的判断等。
5.正常的心理状态。质量关注点是工作者是否注意力分散、过于狭窄、麻痹大意、存在心理疲劳、压力过大、急于完成任务、有蛮干行为。
6.可靠的身體状态。包括工作者的体质是否较弱、有疾病、存在生理性疲劳、违反休息要求。
这些质量点的可靠性由维修技术人员的互检、检验实现。这一级监督要求覆盖面广,对于监督深度则要求不高,更多的是按照监察单进行质量信息收集,然后将信息传达到第二级质量监督中。
第二级质量监督对下级的质量信息进行分析、量化。侧重点是维修过程,关注工作准备阶段中工具、航材、技术文件、人员分工与配合,人员资质管理等的合理性。这一级质量监督对于组织管理因素敏感:
1.程序规定管理。包括维修过程是否缺少程序信息、程序信息是否不具备、内容是否有问题。
2.工作安排。包括工作是否单调重复、复杂易混淆、计划安排不合理、分配任务欠妥、排班不当、准备不足、时间和人力不足、有不现实的态度和期望等。
第二级质量监督对整个维修过程进行评审,验证维修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出维修过程的整改点,将信息传达到第一级质量监督中。
第一级质量监督是整个体系的顶端。这一级不直接监督某个具体的维修任务或者维修过程,而是对于这些具体维修任务和过程的质量不足点进行模型化,包括了维修业务,航材系统,工程系统,培训系统,目的是对模型进行改善,着眼于长期性的、可持续的安全体系文化建设。包括:
1.组织机构。评估组织机构的合理性,验证组织机构的责任,改善部门之间交流和沟通机制等。
2.政策导向。对现有的措施评估可操作性,制定激励政策,引导所有部门和人员树立正确的质量目标。
3.文化氛围。引导维修力量的价值观和信仰,营造公平公正的组织环境,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确保领班有良好的表率。
4.工作氛围。提升维修队伍的士气,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