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多注重艺术的熏陶、唱歌技巧的渗透,而忽视了音乐人文性的一面。为此,本文将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结合小学音乐教材,深入分析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闪耀”人文光芒,让音乐课堂因突出其人文性的一面而变得更具感染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 人文教育 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040
在当前学校中,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落实到操作层面上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对学生的评价仍以语、数等所谓的“主课”为主,但却忽视了学生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发现学生的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等等。由此可见,将教育教学活动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中发掘人文内涵,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学校教学中已迫在眉睫。
音乐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所说:“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以人文精神统领音乐教育,是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是音乐教育的价值,它能引导教师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使音乐真正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精神的提升和整体提高的重要因素。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人文环境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一定的人文环境。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这不仅需要音乐教师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还需要教师倾注情感、以愉悦的心理氛围,让学生不自觉沉浸在其中。在整个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以情境作为载体,营造氛围,带动情感,促进学生融入。
例如,在学习《四季童趣》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带动学生情绪,带领学生入境学习,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首先,以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歌曲《童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音乐教师跟着歌曲律动起来,并小声哼唱歌曲,并调动其他学生一起跟着哼唱,把轻松愉悦的氛围营造起来。其次,歌曲结束,音乐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同学们的童年趣事,如下河抓鱼、跳绳、荡秋千、爬树摘果、钓青蛙等等,勾起了学生美好的童年回忆,然后引出问题:“你们的童年快乐吗?一年四季中,你们都会干些什么活动?有没有一些趣事要和老师分享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开始参与课堂讨论。有学生说“春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放风筝,享受着大地春光”;有学生说“夏天,我会和我的小伙伴们去小河湾抓螃蟹,我的童年是多彩的,像气球那么五颜六色”;有学生说“秋天我会拿着长竹竿,打枣摘苹果”等等。等学生表达完,音乐教师总结师切入新课学习:“老师认为,大部分学生的童年都是多彩的,充满着欢声笑语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四季童趣》,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听一听歌曲中如何描绘四季。童年就像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快乐的歌,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感受歌曲中的快乐吧。”人文环境的营造途径可以是多样化的,或是音乐情境,或是图片情境,亦可以是语言描述情境。只要能调动学生情绪的情境,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
二、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使音乐教学走向现代化,也使人文的教育方式实现了多元化。
如在教唱《歌唱祖国》这首歌时,教唱前,教师首先放优秀影片《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段让学生观看,电视屏幕展示: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壮观的阅兵场面以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使每个学生产生出一种热爱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再放歌曲录像时,一幅幅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雄伟画面,特别是主题部分进行了男女音色及速度、力度等手法的处理,使画面更呈绚丽多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教学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受到了熏陶。
三、让音乐净化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道德修养
道德情感包括品德修养、理想及传统观念等内容,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中的德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教育学生继承革命传统,树立远大理想,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趋向。例如在学唱、欣赏《红星歌》《游击队歌》《谈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保卫黄河》等革命历史歌曲时,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共同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背景,明白这些歌曲真实的历史故事,在学唱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感受每一个人物形象,从节奏活跃、富于变化、充满激情活力的旋律中情景再现出天真勇敢的少年英雄、机智顽强的游击战士……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些人物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浓浓的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涵盖了历史、地理、绘画、人物等相关文化知识,欣赏歌曲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到伏尔加河就像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然后学生自己介绍俄罗斯的历史背景,沙皇的残暴统治,人民生活困苦潦倒,贵族生活却奢侈腐朽等社会现象。画家列宾在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精心描绘了11个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豪华的大船,强烈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与歌曲内容一拍即合,伴着男低音的演唱,歌声中所表达的悲愤、不平、抗争之情更加突出,让学生明白了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需倍加珍惜。音乐的巨大感染力促使学生认识了真善美,道德品质也随之提升。
总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音乐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音乐教育承载着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演进,音乐教学通过以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丰富的感情和人文素养,为其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以利于學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人文修养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为他们终身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丽.小学音乐育人价值的彰显及发掘[J].教书育人,2018(22):60.
【关键词】小学音乐 人文教育 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040
在当前学校中,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落实到操作层面上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对学生的评价仍以语、数等所谓的“主课”为主,但却忽视了学生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发现学生的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等等。由此可见,将教育教学活动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中发掘人文内涵,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学校教学中已迫在眉睫。
音乐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所说:“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以人文精神统领音乐教育,是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是音乐教育的价值,它能引导教师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使音乐真正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精神的提升和整体提高的重要因素。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人文环境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一定的人文环境。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这不仅需要音乐教师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还需要教师倾注情感、以愉悦的心理氛围,让学生不自觉沉浸在其中。在整个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以情境作为载体,营造氛围,带动情感,促进学生融入。
例如,在学习《四季童趣》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带动学生情绪,带领学生入境学习,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首先,以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歌曲《童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音乐教师跟着歌曲律动起来,并小声哼唱歌曲,并调动其他学生一起跟着哼唱,把轻松愉悦的氛围营造起来。其次,歌曲结束,音乐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同学们的童年趣事,如下河抓鱼、跳绳、荡秋千、爬树摘果、钓青蛙等等,勾起了学生美好的童年回忆,然后引出问题:“你们的童年快乐吗?一年四季中,你们都会干些什么活动?有没有一些趣事要和老师分享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开始参与课堂讨论。有学生说“春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放风筝,享受着大地春光”;有学生说“夏天,我会和我的小伙伴们去小河湾抓螃蟹,我的童年是多彩的,像气球那么五颜六色”;有学生说“秋天我会拿着长竹竿,打枣摘苹果”等等。等学生表达完,音乐教师总结师切入新课学习:“老师认为,大部分学生的童年都是多彩的,充满着欢声笑语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四季童趣》,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听一听歌曲中如何描绘四季。童年就像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快乐的歌,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感受歌曲中的快乐吧。”人文环境的营造途径可以是多样化的,或是音乐情境,或是图片情境,亦可以是语言描述情境。只要能调动学生情绪的情境,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
二、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使音乐教学走向现代化,也使人文的教育方式实现了多元化。
如在教唱《歌唱祖国》这首歌时,教唱前,教师首先放优秀影片《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段让学生观看,电视屏幕展示: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壮观的阅兵场面以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使每个学生产生出一种热爱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再放歌曲录像时,一幅幅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雄伟画面,特别是主题部分进行了男女音色及速度、力度等手法的处理,使画面更呈绚丽多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教学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受到了熏陶。
三、让音乐净化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道德修养
道德情感包括品德修养、理想及传统观念等内容,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中的德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教育学生继承革命传统,树立远大理想,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趋向。例如在学唱、欣赏《红星歌》《游击队歌》《谈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保卫黄河》等革命历史歌曲时,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共同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背景,明白这些歌曲真实的历史故事,在学唱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感受每一个人物形象,从节奏活跃、富于变化、充满激情活力的旋律中情景再现出天真勇敢的少年英雄、机智顽强的游击战士……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些人物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浓浓的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涵盖了历史、地理、绘画、人物等相关文化知识,欣赏歌曲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到伏尔加河就像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然后学生自己介绍俄罗斯的历史背景,沙皇的残暴统治,人民生活困苦潦倒,贵族生活却奢侈腐朽等社会现象。画家列宾在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精心描绘了11个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豪华的大船,强烈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与歌曲内容一拍即合,伴着男低音的演唱,歌声中所表达的悲愤、不平、抗争之情更加突出,让学生明白了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需倍加珍惜。音乐的巨大感染力促使学生认识了真善美,道德品质也随之提升。
总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音乐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音乐教育承载着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演进,音乐教学通过以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丰富的感情和人文素养,为其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以利于學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人文修养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为他们终身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丽.小学音乐育人价值的彰显及发掘[J].教书育人,2018(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