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及制约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y8023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构建了成都市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对成都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了10.8%,农业现代化指标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率和城乡收入差距依旧是制约成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指标体系 制约因素 程度
  一、成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2011年,全市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4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种植业268.5亿元,增长7.7%;畜牧业242.4亿元,下降1.7%;农作物播种面积77.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8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65.4万吨,下降3.4%;油料总产量26.8万吨,增长1.3%;肉类总产量104.2万吨,下降1.0%。全市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99个,增加5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面为83.8%;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43个,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43个。2011年末,已认证各类安全优质农产品985个;农村用电量共计31.6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长0.1%;农业机械总动力310.6万千瓦,增长7.8%;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2215台,小型拖拉机26776台。城乡收入差距在2007—2009年之间震荡下降,2009年后快速下降,到2011年下降为2.42∶1。
  二、成都市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一)农业现代化指标的选取
  建立科学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是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基础。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全面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并以之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在此文件的指导下,本文参考了国内学者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的研究结果,并考虑到成都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后,建立了由5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成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
  (二)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中指标的目标值和权重
  目标值是判断农业发展到什么程度才算实现了现代化的指标。在目标值选择上,本文参考了“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课题组,傅晨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和成都市农业生产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各级指标的目标值 。
  对于农业现代化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权重的不同将会决定结果产生较大的差异。确定权重的方法较多,如:主观赋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成都市农业现代化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1。
  (三)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
  本文以每个指标的实际值除以标准值来表示该指标的达标率,即指标达标率=(实际值/标准值)*100%。计算了每个指标的达标率后,再计算每个指标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得分,计算公式为:指标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的实际值/标准值)*权重。当指标的实际值超过标准值时,我们也只按标准值来计算。最后,将各个指标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分加总后得到成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得分。本文定义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大于90分时,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大于95分,为实现了全面的农业现代化。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2007—2011年的《成都统计年鉴》和《四川统计年鉴》。
  三、结果和分析
  本文运用“成都市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对成都市统筹城乡规划以来,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评。2007年是成都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年,当年全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为81.98,与农业现代化指标的目标值相比,仅实现了87.72%;到了2011年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为92.86,此时的实现程度为98.52%。可以看出从2007年到2011年之间,成都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较高的提升,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2011年全市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程度较高,相对于2007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从指标体系来看,2007年各个指标的实际值偏低。而2007年后,国务院批准成都市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区,得到了国家的全力支持。更为重要的是,2008年后成都市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措施,首先是进行了农村产权改革,使农村的资源变为资本,为成都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解决了资金问题。2011年,全市2661个村,212万户农户、485万宗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
  截止2011年,成都市已基本完成了农村居民的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民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成为城市居民。成都市针对耕地保护在全国率先建立耕地保护基金,以市县两级的土地增值收益为主要来源,按每亩300—400元的标准为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民购买社保提供补贴。这一举措完善了耕地发展权的补偿机制,既促进了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又提高了农村居民对耕地的保护和投入热情。在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上和土地的综合治理上,实行“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政策,保护土地数量,规范了土地的用途。
  四、成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成都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并未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将从成都市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达标率的分布情况,分析制约成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结果如表2。
  (一)农业生产投入现代化水平的达标率较高,农业社会发展现代化水平的达标率较低。园林绿化率和人均耕地面积达标程度都不高
  2007年成都市农业现代化17项指标的达标程度在100%以上的为0,大量指标的达标度在80%—100%之间,共有9个指标。其次,达标度在40%—60%的有4个指标,60%—80%的有3个指标,小于40%的指标有1个。从整体来看,指标体系中没有一个指标的达标率超过100%,在总体上可看出成都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很低。而从各个分项指标来看,在2007年成都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主要是靠农业生产投入来推动的,农业生产投入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中80%的指标达标率超过了80%。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表现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较多,农业重大项目较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二)农业生产投入现代化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农村社会发展现代化水平也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但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度较小个别还有所下降,成为成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2011年成都市农业现代化17项指标达标率在100%以上的有7个,80%—100%的有6个,而在60%—80%的有1个,在40%—60%的有2个,低于40%的依旧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指标。其中农业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等的达标率提升幅度都比较大。提升幅度较小的指标有4个:人均耕地面积达标率为69.1%、园林绿化率的达标率为57.7%、通汽车村数达标率为50.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标率为203.6%。可以看出,2007年后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更加重视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像现代农业重大项目数量、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和农业科技人员数量的达标率都超过了100%。
  (三)从2007—2011年的发展来看,城镇化率水平和园林绿化率是制约成都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主要原因
  2007年处于达标率为40%—80%的指标中有4个指标上升为达标率100%以上的行列。达标率在80%—100%之间的指标有3个上升到100%以上的行列。其中农业化肥用量指标的达标率有所下降。城镇化率水平、园林绿化面积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上升幅度都较小。城镇化率达标率上升6%,园林绿化率达标率上升9.4%,整体上升水平不足6%。虽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标率上升62.3%,但较大的基数显得这样的提升速度,远远没有达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要求。
  五、结论与建议
  (一)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由2007年和2011年成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估结果可以得出,成都市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发展,在农业发展和农民市民化等方面的探索性尝试都是有效的。在农村产权改革和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方面的制度创新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从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的实现程度来看,农业投入现代化和农业产出发展现代化方面的多数指标,达标率都大于100%。因此,应继续加强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引导,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鼓励企业、社会资源投入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使成都市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对成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结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调节,加大对农业发展中薄弱环节的改善
  从成都市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结构来看,成都市农业现代化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城乡生活差距较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较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成都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使失地农民能够找到工作。同时,在农村卫生环境,自然环境的改造上应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村居民营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①万忠,方伟.广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评与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11)
  ②傅晨.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1999-2007[J].农业经济问题,2010(5)
  ③沈琦,胡资骏.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模型[J].农业经济,2012(5)
  ④王国敏,周庆元.我国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的构建于应用[J].经济纵横,2012(2)
  ⑤张淑英.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调研世界,2012(7)
  (卢冲,成都人,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基于协调发展理论,首先构建了衡量协调发展水平的相关模型和等级,而后针对区域经济和饭店业系统选定综合评价指标和确定数据来源,并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最后依据定量分析结果得出了浙江省各地区区域经济和饭店业发展状况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 饭店业 协调发展  一、研究背景  19世纪30年代起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对协调发展的研究,Bithas & Nijkamp提出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社区物业管理人员胜任力素质要求,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构建其胜任力模型, 研究表明沟通交往与团队合作能力、服务意识与责任心、自我情绪控制、物业计划规划能力、物业行政管理能力是深层素质,而物业相关工作经验、物业安全管理能力、物业环境管理能力、房屋设备管理、物业法规解释能力、物业财会能力是表层素质。  关键词:物业管理 胜任力模型 表层素质 深层素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受FDI(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旦外资大批撤出,地区产业经济将可能出现萎缩。很多地区普遍关注的难点就是如何增强地区吸引力和稳定性。本文探讨选择何种方式促使外资在本地生根,使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外资企业 电子信息 产业集群 东莞  一、基于FDI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一)群体迁入型  即政府以政策措施吸引某一家大
期刊
远期看价值 近期看效益  ——国有企业的价值理念  文■谭元章  “价值思维、效益导向”简简单单八字方针一语中的,这不仅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每一位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语录,更是回归企业本真最沁人心脾的集结号。  简而言之,没有价值的企业,不能称之为企业;没有效益的公司,也不会长远存在。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坚持好“价值思维
期刊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加快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朝着企稳的方向发展,生产增势缓中见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  一、工业运行基本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①增加值同比增长10%,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1.6%,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
期刊
一、构建GM(1,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  (一) GM(1,1)模型原理  灰色系统理论由我国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创立,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它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等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文章对乌鲁木齐市政府部门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为政府人力资源的有效
期刊
摘要:本文对1998 年以来在 CSSCI 来源期刊中管理学类、经济学类期刊上发表的 “开放源代码软件”方面的论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通过对开放源代码软件和封闭源代码软件的比较,阐述其在生产目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产权制度等方面的区别;总结目前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进展和相关成果。  关键词:开放源代码软件 激励机制 组织结构 生产组织过程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产业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
期刊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荣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攻坚期,也是荣昌加快实现县域发展“三大目标”的重要时期。本文对当前荣昌的发展现状与规划目标差距等问题做出了分析,并就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动荣昌实现科学新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荣昌县 发展状况 十二五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荣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攻坚期,也
期刊
摘要:团场经济发展关系到少数民族职工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兵团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团场社会的长治久安。在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对口援疆的新形势下,找出六十四团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是实现团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少数民族团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团场 经济发展 建议  一、六十四团经济发展现状  (一)六十四团基本情况  六十四团地处伊犁州霍城县西部,东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国旅游业低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研究起点,将浙江省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低碳旅游环境、低碳旅游产品、低碳旅游行为、低碳旅游政策四个方面集中探讨了旅游业低碳发展的具体路径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业 低碳发展 浙江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旅游业低碳发展的趋势也日渐明显。十八大报告指出,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