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荣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攻坚期,也是荣昌加快实现县域发展“三大目标”的重要时期。本文对当前荣昌的发展现状与规划目标差距等问题做出了分析,并就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动荣昌实现科学新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荣昌县 发展状况 十二五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荣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攻坚期,也是荣昌加快实现提质争位、撤县建区、全面小康“三大目标”的重要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既是对这一时期全县发展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也是这一时期内全县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奋斗目标。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找准荣昌现实发展状况与“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差距,着力解决,对荣昌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2012年荣昌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其特点
“三稳”:一是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229.8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3%,第二产业增长15.5%,第三产业增长9.9%。二是农业保持稳定增长,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51.3亿元,增长5.1%。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定高速增长,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2亿元,增长38.7%。
“五缓”:一是全县经济增长放缓,地区生产总值环比2011年增速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二产业增速回落6.9个百分点,三产业增速回落3.6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增长放缓。工业增加值117.1亿元,增速回落6.3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4.3,增速回落46.2个百分点。三是消费市场增长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6亿元,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增速回落7.5个百分点。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805元,增速回落3.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592元,增速回落7.7个百分点。五是金融支持力度减缓。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回落15.1个百分点;短期贷款余额增速回落14.5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回落19.8个百分点。
“三滑”:一是县级财政收入总额虽有增长,但总体呈现下滑态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2.7%;县级税收下降6.3%,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均呈下降态势。二是对外贸易下滑明显。全县外贸进出口总值下降5.9%;农产品类下滑最为明显,夏布出口下降61%,茶叶出口下降15.7%。三是房地产继续下滑态势。土地开发面积下降39.9%,住宅销售下降12%,销售金额下降26%。
二、“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情况及其原因
(一)指标实现情况
从增速和总量上来看,仅有第一产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达到“十二五”规划所规定的平均年度增速和目标值,其余各项指标增速均未达到预期目标。
(二)未达既定预期目标的原因分析
1、受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的影响
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后遗症”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困扰着世界经济,“金砖国家”经济增速正在回落,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世界经济进入缓慢增长时代。从国内来看,国内经济经历增速放缓、筑底回暖。一季度增8.1%,上半年为7.8%,前三季度下降到7.7%,2012年全年增速7.8%。PMI指数全年也呈现触底回暖的态势,3月份为53.3,6月份降至50.2,8月份跌至全年最低49.2,12月份回升至50.6。
2、经济运行规律周期性
经济发展有周期性是客观规律,20年来荣昌经济总体上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也受经济周期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有升有降。1992—1994年为第一个周期的上升阶段,1994年达到顶峰为15.9%。1995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2001年降到谷底为5.5%,2002年经济增长又回到上升阶段,2008年达到高点为20.6%。2009年开始到目前处于下降通道中。
3、区位优势弱化的持续发酵
荣昌作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邻大足、永川,西接隆昌,南邻泸州,北与内江接壤,既是川渝两地的陆路交通枢纽,也是联系成渝两大经济体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相对于渝西地区其他区县而言,荣昌在川渝合作、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但是随着渝遂高速的贯通和我市三环建设的即将完成,荣昌的区位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并且在一小时经济圈中也有边缘化的隐忧。
4、产业成长性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竞争力不足。工业方面,五大主导产业仍然存在着分工协作体系松散、龙头企业支撑乏力、产业链低端化等问题,产业集群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服务业方面,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商贸业、旅游业等消费性服务业由于缺乏亮点和特色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也处于劣势。二是现有企业不仅普遍规模较小尤其是大型企业缺乏,而且普遍在技改与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与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三是品牌竞争力弱。二、三产业尚未形成如海宁的皮革、义乌的小商品等有影响力的区位品牌,企业方面也仅有恰恰瓜子、华森制药等少数几个著名品牌。
5、多年经济发展积累的矛盾
一是二、三产业不平衡发展的矛盾。近几年来,荣昌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二、三产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但是二、三产业不平稳发展的问题也越发突出。尤其是在当前的背景下,发展的不平衡已经对荣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政府债务与投资持续高增长的矛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以及发展县内产业所需的良好“软硬”环境,无一例外地都需要巨量资金的投入。荣昌的政府债务虽然可控,但是由于多年发展中积累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政府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正在使得政府债务承担能力有限与庞大的资金需求缺口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三、加快荣昌“十二五”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荣昌新型工业化
1、理清思路出特色
一方面,立足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找准现行宏观政策与我县“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契合点,着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互动,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思路,加快主导产业集群化进程。另一方面,紧跟市内七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步伐,紧密结合县内机电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两大主题,坚持“产业配套、特色发展”,探索建立与“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园的产业对接机制,努力建成配套重庆支柱产业集群的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2、围绕园区建核心
一是以工业园区为发展核心,按照“一区四园多点”的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聚集。二是加快集群体系建设。坚持“招大招强”与“本土培育”并举,对已有的如华森制药、洽洽瓜子等优势企业,在企业融资、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根植于本地的龙头企业;紧密围绕“4+1”产业体系,积极引进和扶持主导产业所需的配套企业和关联配套项目,加快形成“精、专、优”的配套协作中小企业群。三是充分整合现有科研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研发、资本运作、企业培育等专业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型企业加速器、孵化器建设,加快培育集群中小企业、优势企业。四是加快科技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生产机制,切实增强核心效应。
3、苦练内功强根基
一是积极推动县内企业尤其是家族式企业,建立规范化的股权、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二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运作效率。三是加大在财政补贴、品牌发展、企业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县内企业通过相互参股、收购、兼并等多种途径,进一步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四是加快品牌“双培育”,引导和鼓励企业注册商标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积极探索以行业协会、县工商联带头的方式,大力培育集体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区域品牌。
(二)着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转变荣昌经济发展方式
1、找准方向谋发展
立足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市场潜力,紧密结合县内产业集群发展,以及渝西川东旅游名县和省级区域边贸中心建设,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会展业、科研服务、职业教育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商贸业、旅游业、创意文化等为重点的消费性服务业。
2、加快聚集铸平台
着力“聚集发展、以点带面”,积极探索以政府主导、投资多元、市场运作的方式,借鉴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和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 结合现代服务业的特点,建设现代服务发展业集聚区。根据荣昌实际情况可形成“2+2”服务业集聚区主体发展布局。“2”即建设以消费性服务业为发展重点的商务服务集聚区(中心城区、黄金坡组团)和休闲旅游集聚区(路孔古镇、县城南部区域),引导商贸业、创意文化、休闲旅游、特色会展等聚集发展。“2”即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发展重点的生产服务集聚区(工业园区周边区域)和研发服务集聚区(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周边区域),引导技术与信息服务、物流仓储业、服务外包、职业教育等聚集发展。
3、着力项目强带动
一是抓住国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重庆建设“三中心①两集群②”的发展机遇,努力争取各种有利资源,以“立足重点、以点带面”的项目发展思路,策划好一批,引进到一批,快速启动一批现代服务业大项目。二是在加快三大专业市场、路孔古镇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的同时,要巧打区位优势牌、创意文化牌、产业互动发展牌,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在项目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发达地区、重庆主城各区,以及有实力的项目运营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建立多方投入、共同运行联合开发机制。
(三)着力稳定投资增长,进一步增添荣昌发展动力
1、优化结构稳投资
深刻理解十八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总体布局的内涵和要求,找准优化区域投资结构与稳定全县经济增长、荣昌“十二五”目标与重庆整体发展、服务荣昌发展布局与扩大民间投资的三大结合点,着力产业集群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消费需求扩大、生态环保建设四个方向,进一步梳理年度、“十二五”重点项目库,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全县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2、拓宽渠道助发展
一是根据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周期、现金流状况等特点,积极引导项目建设和运营方,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合理运用PPP、租赁融资、信托计划等融资方式和金融工具。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政策性贷款资金支持。三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发挥财政贴息、投资补助导向的积极作用,推出有利措施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县内公共投资领域。四是加强与商业银行、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联系,结合投资项目的特点,优化贷款结构,缓解还贷压力。
3、搞好平台增后劲
一方面,做强做大政府融资平台。应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和法律程序,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等制度,探索建立“业绩、报酬、社会效益”结合的考评体系,完善公司治理;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快吸引和培养懂金融、善投资、会经营的高端人才、资本运作团队和企业经营队伍;在国有控股的基础上,探索尝试引入战略投资者。另一方面,增强融资平台风险管控能力。健全融资平台内部监督管理办法和机制,明确经营决策、内部控制、债务管理等环节要求;通过建立财务风险动态监督机制、设置风险预警线、强化财务活动责任考核等方式,加强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探索建立融资风险拨备基金或风险拨备专用账户,加快提升融资平台化解风险的能力。 (四)着力完善保障措施,进一步确保荣昌实现科学新发展
1、加强分析寻对策
一方面,对照“十二五”规划各项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监测和预警机制,认真总结过去两年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梳理分析,寻找发展短板,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各项扶持措施的针对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对于发展难题和短板,在研究制定对策措施的同时,要探索建立以职能部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共同参与的方式,加强解决问题的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各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优化服务添动力
一是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加快对县内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梳理,积极构建政策更加优惠、措施更加有效的发展政策体系。二是以各项党建活动为载体,加快革新行政服务理念,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发挥好各部门和镇街的服务社会、指导发展、规范监督的作用。三是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加强干部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处理当前和未来各项问题的能力。
3、保障要素助发展
一是土地方面,可探索通过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形式对“十二五”发展重点项目给予一定指标倾斜。同时,做好服务和监督,降低各项目的土地利用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物流方面,通过加快物流园建设、引进大型仓储物流机构、给予重点产业物流补贴等方式,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三是资金方面,在做好项目融资的同时,职能部门也要扮演好“牵线人”的角色,通过组织投资对接会、银企对接会,以及努力争取多渠道融资资源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县内企业融资渠道。
注释:
①“三中心”: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报告中提出的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即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高度聚集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万商云集、四通八达的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突出、教育发达、人才荟萃的科技教育中心。
②“两集群”: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报告中提出的建成重要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即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一批重要产业集群;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凸显、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突出、区县城和重点镇特色鲜明,对周边地区有重要带动作用的城镇集群。
参考文献:
[1]荣昌县人民政府.荣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2]周曦.荣昌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3
[3]荣昌县统计局.2012年荣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3
(马云卿,1984年生,重庆市江北区人,重庆荣昌县发展改革委员会)
关键词:荣昌县 发展状况 十二五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荣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攻坚期,也是荣昌加快实现提质争位、撤县建区、全面小康“三大目标”的重要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既是对这一时期全县发展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也是这一时期内全县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奋斗目标。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找准荣昌现实发展状况与“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差距,着力解决,对荣昌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2012年荣昌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其特点
“三稳”:一是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229.8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3%,第二产业增长15.5%,第三产业增长9.9%。二是农业保持稳定增长,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51.3亿元,增长5.1%。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定高速增长,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2亿元,增长38.7%。
“五缓”:一是全县经济增长放缓,地区生产总值环比2011年增速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二产业增速回落6.9个百分点,三产业增速回落3.6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增长放缓。工业增加值117.1亿元,增速回落6.3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4.3,增速回落46.2个百分点。三是消费市场增长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6亿元,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增速回落7.5个百分点。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805元,增速回落3.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592元,增速回落7.7个百分点。五是金融支持力度减缓。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回落15.1个百分点;短期贷款余额增速回落14.5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回落19.8个百分点。
“三滑”:一是县级财政收入总额虽有增长,但总体呈现下滑态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2.7%;县级税收下降6.3%,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均呈下降态势。二是对外贸易下滑明显。全县外贸进出口总值下降5.9%;农产品类下滑最为明显,夏布出口下降61%,茶叶出口下降15.7%。三是房地产继续下滑态势。土地开发面积下降39.9%,住宅销售下降12%,销售金额下降26%。
二、“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情况及其原因
(一)指标实现情况
从增速和总量上来看,仅有第一产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达到“十二五”规划所规定的平均年度增速和目标值,其余各项指标增速均未达到预期目标。
(二)未达既定预期目标的原因分析
1、受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的影响
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后遗症”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困扰着世界经济,“金砖国家”经济增速正在回落,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世界经济进入缓慢增长时代。从国内来看,国内经济经历增速放缓、筑底回暖。一季度增8.1%,上半年为7.8%,前三季度下降到7.7%,2012年全年增速7.8%。PMI指数全年也呈现触底回暖的态势,3月份为53.3,6月份降至50.2,8月份跌至全年最低49.2,12月份回升至50.6。
2、经济运行规律周期性
经济发展有周期性是客观规律,20年来荣昌经济总体上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也受经济周期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有升有降。1992—1994年为第一个周期的上升阶段,1994年达到顶峰为15.9%。1995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2001年降到谷底为5.5%,2002年经济增长又回到上升阶段,2008年达到高点为20.6%。2009年开始到目前处于下降通道中。
3、区位优势弱化的持续发酵
荣昌作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邻大足、永川,西接隆昌,南邻泸州,北与内江接壤,既是川渝两地的陆路交通枢纽,也是联系成渝两大经济体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相对于渝西地区其他区县而言,荣昌在川渝合作、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但是随着渝遂高速的贯通和我市三环建设的即将完成,荣昌的区位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并且在一小时经济圈中也有边缘化的隐忧。
4、产业成长性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竞争力不足。工业方面,五大主导产业仍然存在着分工协作体系松散、龙头企业支撑乏力、产业链低端化等问题,产业集群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服务业方面,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商贸业、旅游业等消费性服务业由于缺乏亮点和特色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也处于劣势。二是现有企业不仅普遍规模较小尤其是大型企业缺乏,而且普遍在技改与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与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三是品牌竞争力弱。二、三产业尚未形成如海宁的皮革、义乌的小商品等有影响力的区位品牌,企业方面也仅有恰恰瓜子、华森制药等少数几个著名品牌。
5、多年经济发展积累的矛盾
一是二、三产业不平衡发展的矛盾。近几年来,荣昌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二、三产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但是二、三产业不平稳发展的问题也越发突出。尤其是在当前的背景下,发展的不平衡已经对荣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政府债务与投资持续高增长的矛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以及发展县内产业所需的良好“软硬”环境,无一例外地都需要巨量资金的投入。荣昌的政府债务虽然可控,但是由于多年发展中积累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政府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正在使得政府债务承担能力有限与庞大的资金需求缺口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三、加快荣昌“十二五”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荣昌新型工业化
1、理清思路出特色
一方面,立足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找准现行宏观政策与我县“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契合点,着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互动,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思路,加快主导产业集群化进程。另一方面,紧跟市内七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步伐,紧密结合县内机电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两大主题,坚持“产业配套、特色发展”,探索建立与“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园的产业对接机制,努力建成配套重庆支柱产业集群的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2、围绕园区建核心
一是以工业园区为发展核心,按照“一区四园多点”的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聚集。二是加快集群体系建设。坚持“招大招强”与“本土培育”并举,对已有的如华森制药、洽洽瓜子等优势企业,在企业融资、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根植于本地的龙头企业;紧密围绕“4+1”产业体系,积极引进和扶持主导产业所需的配套企业和关联配套项目,加快形成“精、专、优”的配套协作中小企业群。三是充分整合现有科研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研发、资本运作、企业培育等专业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型企业加速器、孵化器建设,加快培育集群中小企业、优势企业。四是加快科技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生产机制,切实增强核心效应。
3、苦练内功强根基
一是积极推动县内企业尤其是家族式企业,建立规范化的股权、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二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运作效率。三是加大在财政补贴、品牌发展、企业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县内企业通过相互参股、收购、兼并等多种途径,进一步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四是加快品牌“双培育”,引导和鼓励企业注册商标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积极探索以行业协会、县工商联带头的方式,大力培育集体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区域品牌。
(二)着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转变荣昌经济发展方式
1、找准方向谋发展
立足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市场潜力,紧密结合县内产业集群发展,以及渝西川东旅游名县和省级区域边贸中心建设,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会展业、科研服务、职业教育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商贸业、旅游业、创意文化等为重点的消费性服务业。
2、加快聚集铸平台
着力“聚集发展、以点带面”,积极探索以政府主导、投资多元、市场运作的方式,借鉴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和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 结合现代服务业的特点,建设现代服务发展业集聚区。根据荣昌实际情况可形成“2+2”服务业集聚区主体发展布局。“2”即建设以消费性服务业为发展重点的商务服务集聚区(中心城区、黄金坡组团)和休闲旅游集聚区(路孔古镇、县城南部区域),引导商贸业、创意文化、休闲旅游、特色会展等聚集发展。“2”即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发展重点的生产服务集聚区(工业园区周边区域)和研发服务集聚区(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周边区域),引导技术与信息服务、物流仓储业、服务外包、职业教育等聚集发展。
3、着力项目强带动
一是抓住国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重庆建设“三中心①两集群②”的发展机遇,努力争取各种有利资源,以“立足重点、以点带面”的项目发展思路,策划好一批,引进到一批,快速启动一批现代服务业大项目。二是在加快三大专业市场、路孔古镇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的同时,要巧打区位优势牌、创意文化牌、产业互动发展牌,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在项目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发达地区、重庆主城各区,以及有实力的项目运营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建立多方投入、共同运行联合开发机制。
(三)着力稳定投资增长,进一步增添荣昌发展动力
1、优化结构稳投资
深刻理解十八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总体布局的内涵和要求,找准优化区域投资结构与稳定全县经济增长、荣昌“十二五”目标与重庆整体发展、服务荣昌发展布局与扩大民间投资的三大结合点,着力产业集群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消费需求扩大、生态环保建设四个方向,进一步梳理年度、“十二五”重点项目库,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全县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2、拓宽渠道助发展
一是根据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周期、现金流状况等特点,积极引导项目建设和运营方,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合理运用PPP、租赁融资、信托计划等融资方式和金融工具。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政策性贷款资金支持。三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发挥财政贴息、投资补助导向的积极作用,推出有利措施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县内公共投资领域。四是加强与商业银行、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联系,结合投资项目的特点,优化贷款结构,缓解还贷压力。
3、搞好平台增后劲
一方面,做强做大政府融资平台。应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和法律程序,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等制度,探索建立“业绩、报酬、社会效益”结合的考评体系,完善公司治理;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快吸引和培养懂金融、善投资、会经营的高端人才、资本运作团队和企业经营队伍;在国有控股的基础上,探索尝试引入战略投资者。另一方面,增强融资平台风险管控能力。健全融资平台内部监督管理办法和机制,明确经营决策、内部控制、债务管理等环节要求;通过建立财务风险动态监督机制、设置风险预警线、强化财务活动责任考核等方式,加强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探索建立融资风险拨备基金或风险拨备专用账户,加快提升融资平台化解风险的能力。 (四)着力完善保障措施,进一步确保荣昌实现科学新发展
1、加强分析寻对策
一方面,对照“十二五”规划各项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监测和预警机制,认真总结过去两年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梳理分析,寻找发展短板,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各项扶持措施的针对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对于发展难题和短板,在研究制定对策措施的同时,要探索建立以职能部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共同参与的方式,加强解决问题的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各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优化服务添动力
一是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加快对县内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梳理,积极构建政策更加优惠、措施更加有效的发展政策体系。二是以各项党建活动为载体,加快革新行政服务理念,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发挥好各部门和镇街的服务社会、指导发展、规范监督的作用。三是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加强干部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处理当前和未来各项问题的能力。
3、保障要素助发展
一是土地方面,可探索通过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形式对“十二五”发展重点项目给予一定指标倾斜。同时,做好服务和监督,降低各项目的土地利用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物流方面,通过加快物流园建设、引进大型仓储物流机构、给予重点产业物流补贴等方式,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三是资金方面,在做好项目融资的同时,职能部门也要扮演好“牵线人”的角色,通过组织投资对接会、银企对接会,以及努力争取多渠道融资资源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县内企业融资渠道。
注释:
①“三中心”: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报告中提出的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即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高度聚集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万商云集、四通八达的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突出、教育发达、人才荟萃的科技教育中心。
②“两集群”: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报告中提出的建成重要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即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一批重要产业集群;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凸显、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突出、区县城和重点镇特色鲜明,对周边地区有重要带动作用的城镇集群。
参考文献:
[1]荣昌县人民政府.荣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2]周曦.荣昌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3
[3]荣昌县统计局.2012年荣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3
(马云卿,1984年生,重庆市江北区人,重庆荣昌县发展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