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淮北地区近几年水稻倒伏情况调查,分析水稻倒伏的主要原因,从品种选用、培育壮秧、平衡施肥、科学管水、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提出预防措施,以期为防止水稻倒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倒伏;原因;预防措施;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116-01
水稻倒伏是一种严重的农业灾害,对稻米品质和水稻产量均会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倒伏产生原因虽不同,但对水稻的影响都很大,常常增加稻谷空秕率,使出米率和千粒重下降。另外,水稻发生倒伏后,若田内积水或遇雨水,稻谷易发芽,霉烂, 稻米品质差。由于发生倒伏后收割困难,田间损失大,一般会使水稻减产20%左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在淮北地区,近几年在抽穗后水稻连续出现大面积倒伏,经济损失严重。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水稻倒伏分为2种:一是折秆倒伏,占发生面积的25%,分布较为广泛、分散,常为点片、小面积发生[1]。二是基部倒伏,占发生面积的75%,分布较为集中,常为连片大面积发生。由于水稻发生倒伏后,产量减少,稻米品质降低,商品价值低,经济损失大。因此,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应重视水稻倒伏问题,并寻找科学的防治对策,以促进水稻高产、穩产。为此,结合淮北地区水稻生产现状,就水稻倒伏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总结如下,以期为该地区水稻生产提供指导。
1 水稻倒伏的主要原因
1.1 品种不抗倒
不同水稻品种的抗倒伏能力有很大的差距,一般植株高、节间和叶片长、耐肥力弱、茎秆软、细长的品种抗倒能力差。当前淮北地区栽培的部分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不强,是发生大面积倒伏的重要影响因素。
1.2 过度密植
水稻栽培要求密度合理,若单位面积植株过多,相互拥挤,个体间争水、肥、光、气、热,前期群体过大,就会影响群体的通风透光,使基部茎秆纤弱,支持力小,遇大风易发生倒伏。
1.3 过量施氮
施肥上重氮肥轻磷钾,不重视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2]。氮肥过多,极易引起茎叶徒长,植株增高,造成水稻前期生长旺、后期脱肥早衰,遇风雨极易发生倒伏。
1.4 水分管理不科学
水稻栽后灌深水,水稻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植株过于繁茂嫩弱。对生长不利,同时,因土壤渍水,供氧不足,根系解毒能力下降,水稻根系易受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侵害而发育不良[3]。为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常进行烤田,但实际生产中,农民往往烤田不及时,不能很好掌握烤田程度,烤田效果较差,不能有效地控制分蘖,使植株徒长,发生倒伏。农民常在水稻蜡熟前排水,由于断水过早,常使水稻缺水发生早衰,容易引起倒伏。
1.5 病虫害防治不当
纹枯病和稻飞虱重发田块极易发生倒伏,应在水稻封行加强监测和预防,但大部分农民不能及时选择适宜农药进行防治,且各农户防治时间不统一,造成迁移危害。
2 高产田块防倒伏栽培技术措施
2.1 选用抗倒品种
水稻品种本身抗倒伏能力强,能从根本上降低水稻发生倒伏的几率,再加上科学的防倒配套技术,能够有效地预防倒伏。一般耐肥力强、植株较矮、叶片小、分蘖率强和茎部节间短的品种较抗倒伏,如近几年推广的连粳6号、连粳7号等。
2.2 培育壮秧,合理密植
为防止水稻倒伏,必须重视培育壮秧[4]。壮秧的根多,吸收能力强,体内干物质积累多,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生产上可以采用塑盘旱育秧,同时施用高效多功能壮秧剂。
适时栽插,适度延缓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以控制地上部徒长,使其根部较壮大,吸收能力强,以便稻株积累较多的糖类、淀粉等干物质,壮根强秆。合理密植,在确保高产所必须穗数的前提下,实现植株强秆的目标,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淮北地区水稻的种植密度为:移栽27万~30万穴/hm2,每穴3~4株苗,保证基本苗90万~120万根/hm2。
2.3 调整施肥结构,平衡施肥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搭配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采取控氮、增磷、补钾、添微的施肥原则,从而达到平衡供应养分的目标。目前,氮、磷、钾三者的施用比例为1.0∶0.5∶0.7。水稻全生育期施纯氮270~330 kg/hm2,其中基肥、返青肥(插秧后5~7 d)、拔节肥、穗肥分别为总量的40%、20%、15%、25%;磷肥的全部、钾肥的50%作基肥,剩余的50%钾肥作穗肥。
2.4 科学管水
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烤田、有水孕穗、干干湿湿到黄熟”的水分管理原则,即前期主要进行浅水灌溉,干湿交替,增加有效分蘖,分蘖末期排水烤田5~7 d,以控制无效分蘖,防止基部节间拔节过长,同时增加干物质积累,使茎秆短粗而坚实抗倒。在蜡熟期停水,进入黄熟期,要求排水晒田,使根系发育健壮,活秆成熟。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播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用药剂浸种,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在水稻的栽种过程中,通过采取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测土配方施肥、适时烤田等技术措施,使田间通风透光好,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力,不利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害。同时植保部门应加强田间监测,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为农民适时、对症、高效防治病虫害提供信息,并指导农民选用安全、高效农药,实行统防统治,以有效防治病虫害。
3 参考文献
[1] 褚宏丽,陈桂华,殷丽娟.水稻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J].现代化农业,2007(5):44.
[2] 张存銮,黄宝林,徐小兰,等.水稻倒伏原因及防倒对策[J].作物杂志,2000(5):19-20.
[3] 杨波,杨文钰.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2011(2):1-5,9.
[4] 李荣田,姜廷波,秋太权,等.水稻倒伏对产量影响及倒伏和株高关系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6(1):13-17.
关键词 水稻;倒伏;原因;预防措施;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116-01
水稻倒伏是一种严重的农业灾害,对稻米品质和水稻产量均会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倒伏产生原因虽不同,但对水稻的影响都很大,常常增加稻谷空秕率,使出米率和千粒重下降。另外,水稻发生倒伏后,若田内积水或遇雨水,稻谷易发芽,霉烂, 稻米品质差。由于发生倒伏后收割困难,田间损失大,一般会使水稻减产20%左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在淮北地区,近几年在抽穗后水稻连续出现大面积倒伏,经济损失严重。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水稻倒伏分为2种:一是折秆倒伏,占发生面积的25%,分布较为广泛、分散,常为点片、小面积发生[1]。二是基部倒伏,占发生面积的75%,分布较为集中,常为连片大面积发生。由于水稻发生倒伏后,产量减少,稻米品质降低,商品价值低,经济损失大。因此,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应重视水稻倒伏问题,并寻找科学的防治对策,以促进水稻高产、穩产。为此,结合淮北地区水稻生产现状,就水稻倒伏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总结如下,以期为该地区水稻生产提供指导。
1 水稻倒伏的主要原因
1.1 品种不抗倒
不同水稻品种的抗倒伏能力有很大的差距,一般植株高、节间和叶片长、耐肥力弱、茎秆软、细长的品种抗倒能力差。当前淮北地区栽培的部分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不强,是发生大面积倒伏的重要影响因素。
1.2 过度密植
水稻栽培要求密度合理,若单位面积植株过多,相互拥挤,个体间争水、肥、光、气、热,前期群体过大,就会影响群体的通风透光,使基部茎秆纤弱,支持力小,遇大风易发生倒伏。
1.3 过量施氮
施肥上重氮肥轻磷钾,不重视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2]。氮肥过多,极易引起茎叶徒长,植株增高,造成水稻前期生长旺、后期脱肥早衰,遇风雨极易发生倒伏。
1.4 水分管理不科学
水稻栽后灌深水,水稻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植株过于繁茂嫩弱。对生长不利,同时,因土壤渍水,供氧不足,根系解毒能力下降,水稻根系易受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侵害而发育不良[3]。为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常进行烤田,但实际生产中,农民往往烤田不及时,不能很好掌握烤田程度,烤田效果较差,不能有效地控制分蘖,使植株徒长,发生倒伏。农民常在水稻蜡熟前排水,由于断水过早,常使水稻缺水发生早衰,容易引起倒伏。
1.5 病虫害防治不当
纹枯病和稻飞虱重发田块极易发生倒伏,应在水稻封行加强监测和预防,但大部分农民不能及时选择适宜农药进行防治,且各农户防治时间不统一,造成迁移危害。
2 高产田块防倒伏栽培技术措施
2.1 选用抗倒品种
水稻品种本身抗倒伏能力强,能从根本上降低水稻发生倒伏的几率,再加上科学的防倒配套技术,能够有效地预防倒伏。一般耐肥力强、植株较矮、叶片小、分蘖率强和茎部节间短的品种较抗倒伏,如近几年推广的连粳6号、连粳7号等。
2.2 培育壮秧,合理密植
为防止水稻倒伏,必须重视培育壮秧[4]。壮秧的根多,吸收能力强,体内干物质积累多,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生产上可以采用塑盘旱育秧,同时施用高效多功能壮秧剂。
适时栽插,适度延缓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以控制地上部徒长,使其根部较壮大,吸收能力强,以便稻株积累较多的糖类、淀粉等干物质,壮根强秆。合理密植,在确保高产所必须穗数的前提下,实现植株强秆的目标,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淮北地区水稻的种植密度为:移栽27万~30万穴/hm2,每穴3~4株苗,保证基本苗90万~120万根/hm2。
2.3 调整施肥结构,平衡施肥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搭配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采取控氮、增磷、补钾、添微的施肥原则,从而达到平衡供应养分的目标。目前,氮、磷、钾三者的施用比例为1.0∶0.5∶0.7。水稻全生育期施纯氮270~330 kg/hm2,其中基肥、返青肥(插秧后5~7 d)、拔节肥、穗肥分别为总量的40%、20%、15%、25%;磷肥的全部、钾肥的50%作基肥,剩余的50%钾肥作穗肥。
2.4 科学管水
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烤田、有水孕穗、干干湿湿到黄熟”的水分管理原则,即前期主要进行浅水灌溉,干湿交替,增加有效分蘖,分蘖末期排水烤田5~7 d,以控制无效分蘖,防止基部节间拔节过长,同时增加干物质积累,使茎秆短粗而坚实抗倒。在蜡熟期停水,进入黄熟期,要求排水晒田,使根系发育健壮,活秆成熟。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播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用药剂浸种,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在水稻的栽种过程中,通过采取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测土配方施肥、适时烤田等技术措施,使田间通风透光好,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力,不利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害。同时植保部门应加强田间监测,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为农民适时、对症、高效防治病虫害提供信息,并指导农民选用安全、高效农药,实行统防统治,以有效防治病虫害。
3 参考文献
[1] 褚宏丽,陈桂华,殷丽娟.水稻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J].现代化农业,2007(5):44.
[2] 张存銮,黄宝林,徐小兰,等.水稻倒伏原因及防倒对策[J].作物杂志,2000(5):19-20.
[3] 杨波,杨文钰.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2011(2):1-5,9.
[4] 李荣田,姜廷波,秋太权,等.水稻倒伏对产量影响及倒伏和株高关系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6(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