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 打造和谐美丽乡村

来源 :党的生活·青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u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通景园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实施以来,西宁汇丰农业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农民、精准扶贫”方向,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坚持“以项目带动地方”的发展理念,通过以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规划打造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田园综合体,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并把它作为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传承中华农耕文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继续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如何因地施策、循序渐进,突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瓶颈?如何驾驭最新潮流、态势,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跨越性大发展?完善产业布局、拓展产业链、培植新业态……从大通景园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中可以看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正渐渐清晰,这正是“四个扎扎实实”在青海大地的生动实践。
  绿色发展打造田园牧歌式生活


  对每个人来说,乡村生活是我们记忆深处保存和延续的古老的生活方式,对中国人来说更是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情怀,而乡愁旅游也已成为最具生命力的旅游形式之一。
  走进离省会西宁20多公里的大通汇丰景园农业观光园,眼前的景色让人不禁感慨,这里太漂亮了。鲜花五颜六色争相开放,蔬菜大棚里的各种蔬果长势旺盛,占地约1600亩的园区规划得整齐干净,大风车造型吸引人的眼球……放眼望去都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给花田除草布景,为月底开门迎客紧张有序地准备着。
  记者在参观中看到,园区内都是篱笆扎起的矮墙,行道树都选用杏树、梨树等乡土树种,道路铺装都是条石、砾石等最具乡土特色的自然材质,整个园区内的建筑凸显原乡风貌的环境。园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不同于城市建筑,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凸显区域的原生感、乡土感、回归感、田园感,保持了农村本身具有的淳美面貌和原汁原味的视觉体验。”
  今天,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使都市人倍感紧张,每天沉浸在手机和互联网的世界里,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发生了自然疏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是给都市人这样一个环境,去感受自然的魅力,去享受家庭的亲和。农耕文化带来远古的呼唤,河边垂钓唤起童年的乐趣,田园篱笆勾起往昔的追忆,泥土的芬芳诱发故乡的眷恋,让都市人在感受乡村质朴的同时,充分享受现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文明。
  在园区里,记者还看到了“农村亲子稻草娱乐区”“农村稻草跑酷体育运动区”“滨河湿地创意生态大棚休闲区”“主题花海草地婚庆摄影休闲区”和“青海庄廓院商业街及个性化酒店群”等不同主题的区域划分。王主任介绍说,他们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人文特色和消费特点,按照具有青海地方特色构建和划分出了这样的区域,在新、特、奇方面下功夫,加大创意农业设计、节庆活动策划、休闲产品开发以及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给人们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
  “乡村旅游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刚参加完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的西宁汇丰农业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说,“大通汇丰景园农业观光园将用全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理念把周边群众动员起来,让每家每户都渗入到乡村旅游中,带动他们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多方位服务,最终构建设施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新型参与型农业旅游基地。”
  产业升级实现量质双提升
  农业产业是农村地区的核心产业,传统农业面临着耕地少、种植结构单一、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目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亟待破解。张明说,要想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瓶颈,必须借助有力形势,通过培育多元、复合的农业产业链、衍生链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升级后的最大特点就是产业融合,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发展。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园区内已建成100栋高标准日光节能温棚,园区如何做强一产,做法就是将大通汇丰景园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结合新型智能温室建设,转变种植结构,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增加有效供给,发展现代农业;在园区内,还有正在打造的创客中心。为培育二产,利用旧棚改造,打造创客中心,为新型职业农民、回乡创业大学生、民俗文化传承者提供创业、创意、创新平台,培养农村新动能。做活三产,做足“农业+”文章,推动融合发展。通过美化山水林田湖、创办农业嘉年华、建设休闲农庄等新模式大力推进“农业+旅游”,使乡村旅游的空间能够最大化吸引都市人的驻留和消费,让市民更好地享受青山绿水带来的愉悦。开展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农业游学等活动,大力推进“农业+教育”。满足市民近距离参与农业生产、学习农业知识的需求。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大力推进“农业+文化”,按照保护与传承同步、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展现农耕文明的魅力,塑造乡村文化的特色,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张明说,“下一步,我们要建一个皮影博物馆,深度挖掘民间艺术文化,乡村旅游产品将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当地就业、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社会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张明说,它是以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为要素,以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为载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它既具有其旅游服务业的行业特征,也有吸纳农民就业的承載功能。   大通汇丰景园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做好景园项目,利用自然风光,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让周边农户积极参与到项目中来,让农民增收、就近就业,共享发展成果,真正体现了村企融合。坚持以农为本、农民主体的原则,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还积极发挥城投公司“服务城市生活”的理念,整合城投公司资源,充分利用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稳当生活网、平价直营店、物流配送等渠道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性、高品质农产品需求。


  精准扶贫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生逢其时,自有担当。在项目规划初期,公司就考虑到对周边山城村、大寨村“精准扶贫”内容的填充,独具特色的“大寨山城乡村大集”以及结合当地文化基础的“大寨花卉及剪纸艺术节”,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和走向农村置业开辟的“景园走进校园”大型精准创业辅导及邀约活动,结合互联网+思维设定的“智慧农场”,“环保分布式发电系统”,以及园区“360°全WIFI覆盖计划”等,景园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农业旅游项目,还是一个以创新、创意、创优为主体的三创项目,更重要的是,项目还是一个带动社会和谐进步,具备广泛群众参与性的综合主题项目。
  2016年,公司与大通县塔尔镇东庄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按照计划,公司每年向帮扶村2—4户困难户提供2栋温室大棚,免除租金、水电、维修费、住宿费,免费提供肥料、地膜、棚膜和技术指导,年内2户困难群众家庭落实蔬菜总产量10余吨,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实现脱贫目标。今年可再使2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汇丰公司利用其在大通、湟中两县的四大蔬菜生产基地,以生产基地为载体,带动周边农民致富。每年为500户、1200余人周边失地农民低价提供1000栋种植大棚,在每户平均增加收入4—5万元、整体增收180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培育300名蔬菜种植能手,向市民提供12000吨新鲜绿色蔬菜,为农民增收、市场保供稳价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仅如此,公司还以“产业带动地方,项目推进帮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核心,进行重点帮扶。建立了景阳园区周边大寨、山城、大寺等村200户贫困家庭档案,项目实施以来,每月向每个贫困家庭提供一个就业岗位,每户每日增收100元,月增收3000元,200户贫困户每月总增收60万元。建立结对东庄村14户少数民族贫困家庭信息卡,2016年以来,累计进村慰问9次、户次104余户,帮扶慰问物资总价值51265元,构建了良好的民族团结和谐关系。
  张明介绍说,汇丰公司党组织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助推地方扶贫攻坚,主动与大通县扶贫办、景阳镇政府农民工劳务管理部门协调,在花木移栽、工程建设、安保环卫等岗位优先选用本地农民工,解决当地农民工就业问题。目前,景园项目日用工总量800个,其中花木移栽、安保环卫等日用工350人,日工资90元,工程建设日用工450人以上,日工资120元,月支付周边农民工工资250万元以上,受到地方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肯定。
  履行责任树立品牌形象
  景园所在地——大通县景阳镇周边具有良好的剪纸、皮影、餐饮等地方非物质文化特色,为传承、保护地方文化,增加农民工收入,在景园项目推进中,公司以创客中心为阵地,通过银行贴息贷款方式为大寨、山城两村各2户具有餐饮手艺的群众家庭贷款10万元,进驻园区餐饮城进行地方饮食文化推广,预计年每户可增收10万元左右。同时,每年在创客中心为民间剪纸、皮影等手工艺者提供15—20个就业岗位。以保护地方文化为己任,推广地方文化,展现民间艺术魅力,所形成收入全归农民工所有。
  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始终是景园项目的主线,通过充分利用、挖掘、保护项目所在的生态资源,对原有河沟进行疏理改造,对洼地进行生态湿地保护,污水实现生态化治理,中水回收,零排放,山体、绿化、造林等举措,打造生态资源转化、循环利用的试点样板。值得一提的是,汇丰公司建立创业基地,为贫困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充分利用项目自然资源和已建成600平方米恒温保鲜库优势,建立以大通县域为核心的回乡贫困农民工家庭大学生档案,每年设立3—5个回乡大学生农副产品深加工、孵化养殖、互联网+等创业平台,广泛吸纳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创业,延展无公害农副产品深加工链条,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性价比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谈及未来,董事长张明说,他们有三个战略阶段性布局:一是将项目打造为西宁最具规模的近城农业观光主题旅游目的地;二是将项目塑造为青海浪漫情怀的大美农庄;三是成就青藏高原森林城市田园生活特别度假区。
  当前,要切实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景园项目上落地生根,以实干担当有为的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让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
  让农村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让农民闲暇的时间充实起来,让富余的劳动力流动起来,让传统的文化活跃起来,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民房变客房……青海乡村旅游的未来必定山花爛漫。
其他文献
6月26日至28日,国务院扶贫办调研组在我省调研。27日上午,调研组听取了我省精准扶贫工作汇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省委书记王国生出席汇报会并讲话,省长王建军主持。  刘永富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青海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
期刊
6月26日,全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轮训班在省委党校开班。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刘宁出席并讲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昌升主持會议。  刘宁指出,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王国生书记所做报告高屋建瓴、总揽全局,连天线、接地气,既说普通话、又讲青海话,既有遵循、又有动力,是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体现,是为全省各族人民
期刊
6月29日,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省委书记王国生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着力点,持续推进“三基”建设,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党建的实际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省委副书记刘宁主持。省委常委公保扎西、滕佳材、王予波、胡
期刊
6月17日,省委书记王国生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研究我省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部署生态保护、支援帮扶、党史和政法等工作。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抓好安全生产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从讲政治高度抓安全生产,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
期刊
6月9日,省委书记王国生赴省扶贫开发局,检查省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和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他强调,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一天也不要耽误,一刻也不能懈怠。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问题导向,层层压实责任,抓出严的氛围,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王国生来到省脱贫攻坚指挥中心,通过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了解全省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从市州到县
期刊
日前,省委宣传部、青海日报社、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联合召开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座谈会。与会单位负责同志、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十九大精神,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的角度进行了交流研讨。为帮助大家更好领会、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刊出,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入脑入心、学习热潮持续深入,学习、研究成果不断转化,汇聚起推动新青海建设再上新台阶的磅礴力量。  深刻领
期刊
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36位军事家之一;他与贺龙、周逸群一起创建了湘鄂西苏区;他是彭德怀元帅的入党介绍人和革命引路人。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军长段德昌。  在为共和国牺牲的千千万万先烈中,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给段德昌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毛泽东与段徳昌三次相遇后成为知己  南县初识。1921年春天,洞庭湖的南县绵绵春雨初停,万物披上了淡淡阳光的新装。毛泽东以省督学身
期刊
今年1月13日召开的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明确提出,今年我省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题是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动实现“四个转变”,主线是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牢记工作遵循,明确努力方向。黨刊始终保持主流媒体的品格和风范,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宣传来统筹、部署和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走转改”,练好脚力,提高笔力,有力有效做好舆
期刊
初夏的青海东部,田野碧绿,生机盎然。《党的生活》杂志社全体记者编辑,奔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最贫困的转导乡,走进村党支部活动室,详细询问党支部建设及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情况;来到田间地头,看到黄芪、党归、党参等新引进的经济作物长势良好,扶贫工作井井有条,扶贫进展总体呈良好态势。  建强组织是核心。转导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2017年计划投资720万元,完成前坪等9个贫困
期刊
“这位藏族老阿妈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因为思念儿子,脑子时而清楚时而糊涂;彭措大爷今年已经80多岁了,有点耳聋,他儿子外出打工去了,一个孙子在青海交通职业学院上大学,一个孙女在读高中,家中只有儿媳侍奉……”驻村第一书记张继瑜一边说,一边带领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结对入村帮扶的党员们赶往贫困户家慰问帮扶。  省委宣传部驻牙尕村、哇龙村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已近两年。扶贫工作队在部领导的有力指导和支持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