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毕业生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研究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的现状与探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以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为例,分析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目前精准就业服务的现状,探索如何提高精准就业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毕业生服务。
关键词:精准就业;现状与探索
现阶段大毕业生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具体主要表现在有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而帮助大学生就业群体顺利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校就业服务要根据毕业生群体的独特性定制针对性的就业指导。2019年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面对数量庞大的毕业生,研究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的现状与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精准就业服务的必要性
(一)毕业生规模
我院2018届毕业生共有360人,来自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本科生360人,共有4个专业(医学检验技术183人,卫生检验与检疫60人,生物技术56人,食品质量与安全53人);硕士研究生(临床检验诊断学)8人。
(二)学院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我院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具有多样性,但大部分都集中在医疗卫生单位占49.13%,其次是其他企业占24.18%(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基因测序公司等),升学读研率15.00%。由于生物技术专业顺应时代的发展,其就业行业越来越广,这就增加了其他企业的比例。
(三)精准就业服务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生就业出现了无业可就、有业不就、有业难就、就业延迟等现象。其现象产生不仅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缺乏就业观念,还因为他们没有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和区别化指导等。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就业更关乎国家民生。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可以借助时代化特征持续推进就业,应运而生的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机制在运行中表现为可实现性、必需性、趋势性,它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1]。
二、目前精准就业服务的现状
(一)大数据时代为精准就业服务提供了保障
大数据时代对触及就业相关信息进行不定向收集存储、定向抓取、精细化处理和创新化运用将高校就业信息的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从大数据时代提取出规律性、变化性、规范性和扩张性等显著特征的高校就业信息价值也极大提升;大数据时代高校就业市场信息、毕业生信息、单位(高校)信息的外延变得更加广泛,就业中学校、毕业生、单位的处理使得这三者联系更为紧密,可以精准研判就业形势、毕业生多元发展要求、就业指导服务类型;大数据应用在就业工作中,促进数据信息价值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水平提升。
(二)目前精准就业服务面临的挑战
1.信息不对称,毕业生期望与实际不符
当前,高校就业工作卡在简单的信息收集、同步或落后发布等阶段,缺乏就业信息分析、预测研判、与毕业生的及时沟通和个性化就业引导,加上毕业生自主接收就业信息意识过弱,毕业生和单位(高校)供需不匹配造成信息不对称,毕业生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够了解,不能从网络数据平台、各类校园招聘中找到定位,过于期待和看好在自己的就业前景,脱离实际,造成部分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状态。所以,在就业指导中,毕业生就业意识有待提高,个人就业规划要切合实际。
2.数据容量大、复杂,造成数据采集分散、不完整,无法精准推送所需
虽然技术上,信息化、大数据开始精准就业服务,但由于毕业生从各种途径了解招聘、了解就业政策、深度考虑自己就业需求等一些不可控因素,加上在很多途径上我们了解的毕业生信息过于分散、了解的毕业生需求不够完整,在数据上提供的服务平台、服务策略、数据仓库信息并不能完全体现毕业生情况,而无法精准推送毕业生所需要的就业服务信息。例如,在招聘宣讲会上,每场招聘会到会人数,流动毕业生数量,毕业生真正需求,宣讲会上到会毕业生专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到会后就业意向,并不能实现完整统计,而且搜集起来的信息并不能直接用于分析,帮助学生精准就业[2]。
3.教师就业指导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高校教师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在我国普通高校逐年扩招、经济体制变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复杂因素,大学生就业人数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难以匹配,国务院、国家教育部门已要求高校全部开展就业指导课,但就业指导教师专业素养并未随之提升,无法达到精准就业服务需要的高专业素养,高校教师在掌握人才市场、择业知识与技巧、心理沟通等能力都有待加强。
三、探索如何提高精准就业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毕业生服务
(一)实现精准就业意向采集,提倡个性化方案
毕业生大多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多为新媒体获取招聘信息,浏览企业网站、政府网站、专业招聘网站、学校网站、专门求职的微信公众号、求职App等。如果就业信息网中能汇集毕业生所以要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毕业生了解多的意向企业、意向职位、专业匹配与否等更加完整的信息,以此提供更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意向,根据这些信息,完成精准就业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属于自己的就业方案意见,帮助就业[3]。
(三)提高教师就业指导的专业素质,构建全员促就业的体系
开创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培训课程,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提高高校教师就业服务意识,使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构建沟通系统,帮助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学校也可以邀请就业专家宣讲,强化教师就业指导意识,提高教师就业指导专业素养,使高校教师共同参与就业服务,精准帮助毕业生就业,形成一个有机体系[4]。
(三)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在实施精准就业中不可小觑
很多毕业生并没有自己明确的就业意向,很多是根据家父母亲戚的建议或者要求,也有一些毕业生有自己的家族企业,家族职业或就业渠道,因此加强家校沟通,了解毕业生真正就业环境,为其定制更精准的就业服务,在了解毕业生真正就业需求的情况下,不仅对提高就业率有很大帮助,还能对就业质量产生很好的提高作用。
(四)建立一个稳定的四级联系机构
四级联系机构包括单位、学校、家庭、毕业生,这是毕业生在就业中最为重要的四个区域,单位提供就业场所,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家庭把握就业方向,毕业生选择就业,只要有一项环节出纰漏,都无法完成就业,因此建立一个稳定的四级联系机构非常重要。
(五)做好毕业生精准帮扶工作
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可以从了解毕业生性别,民族,生源地,就业创业意向,清楚就业进展情况,就业推荐,具体帮扶毕业生,订制个性化就业方案,其案例也能为之后的就业信息数据库提供、完善数据,推进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
参考文獻:
[1]拜亚萌,张燕玲.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精准化”服务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8(31):6-7.
[2]杨颖,孙香珍,王磊,任月肖.浅谈中国大学生精准就业工程的意义[J].决策探索(下),2017(12):56.
[3]吴升喜.论大数据时代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精细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54.
[4]王美丽.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06):84-88.
关键词:精准就业;现状与探索
现阶段大毕业生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具体主要表现在有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而帮助大学生就业群体顺利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校就业服务要根据毕业生群体的独特性定制针对性的就业指导。2019年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面对数量庞大的毕业生,研究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的现状与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精准就业服务的必要性
(一)毕业生规模
我院2018届毕业生共有360人,来自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本科生360人,共有4个专业(医学检验技术183人,卫生检验与检疫60人,生物技术56人,食品质量与安全53人);硕士研究生(临床检验诊断学)8人。
(二)学院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我院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具有多样性,但大部分都集中在医疗卫生单位占49.13%,其次是其他企业占24.18%(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基因测序公司等),升学读研率15.00%。由于生物技术专业顺应时代的发展,其就业行业越来越广,这就增加了其他企业的比例。
(三)精准就业服务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生就业出现了无业可就、有业不就、有业难就、就业延迟等现象。其现象产生不仅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缺乏就业观念,还因为他们没有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和区别化指导等。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就业更关乎国家民生。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可以借助时代化特征持续推进就业,应运而生的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机制在运行中表现为可实现性、必需性、趋势性,它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1]。
二、目前精准就业服务的现状
(一)大数据时代为精准就业服务提供了保障
大数据时代对触及就业相关信息进行不定向收集存储、定向抓取、精细化处理和创新化运用将高校就业信息的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从大数据时代提取出规律性、变化性、规范性和扩张性等显著特征的高校就业信息价值也极大提升;大数据时代高校就业市场信息、毕业生信息、单位(高校)信息的外延变得更加广泛,就业中学校、毕业生、单位的处理使得这三者联系更为紧密,可以精准研判就业形势、毕业生多元发展要求、就业指导服务类型;大数据应用在就业工作中,促进数据信息价值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水平提升。
(二)目前精准就业服务面临的挑战
1.信息不对称,毕业生期望与实际不符
当前,高校就业工作卡在简单的信息收集、同步或落后发布等阶段,缺乏就业信息分析、预测研判、与毕业生的及时沟通和个性化就业引导,加上毕业生自主接收就业信息意识过弱,毕业生和单位(高校)供需不匹配造成信息不对称,毕业生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够了解,不能从网络数据平台、各类校园招聘中找到定位,过于期待和看好在自己的就业前景,脱离实际,造成部分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状态。所以,在就业指导中,毕业生就业意识有待提高,个人就业规划要切合实际。
2.数据容量大、复杂,造成数据采集分散、不完整,无法精准推送所需
虽然技术上,信息化、大数据开始精准就业服务,但由于毕业生从各种途径了解招聘、了解就业政策、深度考虑自己就业需求等一些不可控因素,加上在很多途径上我们了解的毕业生信息过于分散、了解的毕业生需求不够完整,在数据上提供的服务平台、服务策略、数据仓库信息并不能完全体现毕业生情况,而无法精准推送毕业生所需要的就业服务信息。例如,在招聘宣讲会上,每场招聘会到会人数,流动毕业生数量,毕业生真正需求,宣讲会上到会毕业生专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到会后就业意向,并不能实现完整统计,而且搜集起来的信息并不能直接用于分析,帮助学生精准就业[2]。
3.教师就业指导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高校教师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在我国普通高校逐年扩招、经济体制变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复杂因素,大学生就业人数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难以匹配,国务院、国家教育部门已要求高校全部开展就业指导课,但就业指导教师专业素养并未随之提升,无法达到精准就业服务需要的高专业素养,高校教师在掌握人才市场、择业知识与技巧、心理沟通等能力都有待加强。
三、探索如何提高精准就业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毕业生服务
(一)实现精准就业意向采集,提倡个性化方案
毕业生大多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多为新媒体获取招聘信息,浏览企业网站、政府网站、专业招聘网站、学校网站、专门求职的微信公众号、求职App等。如果就业信息网中能汇集毕业生所以要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毕业生了解多的意向企业、意向职位、专业匹配与否等更加完整的信息,以此提供更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意向,根据这些信息,完成精准就业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属于自己的就业方案意见,帮助就业[3]。
(三)提高教师就业指导的专业素质,构建全员促就业的体系
开创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培训课程,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提高高校教师就业服务意识,使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构建沟通系统,帮助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学校也可以邀请就业专家宣讲,强化教师就业指导意识,提高教师就业指导专业素养,使高校教师共同参与就业服务,精准帮助毕业生就业,形成一个有机体系[4]。
(三)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在实施精准就业中不可小觑
很多毕业生并没有自己明确的就业意向,很多是根据家父母亲戚的建议或者要求,也有一些毕业生有自己的家族企业,家族职业或就业渠道,因此加强家校沟通,了解毕业生真正就业环境,为其定制更精准的就业服务,在了解毕业生真正就业需求的情况下,不仅对提高就业率有很大帮助,还能对就业质量产生很好的提高作用。
(四)建立一个稳定的四级联系机构
四级联系机构包括单位、学校、家庭、毕业生,这是毕业生在就业中最为重要的四个区域,单位提供就业场所,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家庭把握就业方向,毕业生选择就业,只要有一项环节出纰漏,都无法完成就业,因此建立一个稳定的四级联系机构非常重要。
(五)做好毕业生精准帮扶工作
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可以从了解毕业生性别,民族,生源地,就业创业意向,清楚就业进展情况,就业推荐,具体帮扶毕业生,订制个性化就业方案,其案例也能为之后的就业信息数据库提供、完善数据,推进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
参考文獻:
[1]拜亚萌,张燕玲.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精准化”服务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8(31):6-7.
[2]杨颖,孙香珍,王磊,任月肖.浅谈中国大学生精准就业工程的意义[J].决策探索(下),2017(12):56.
[3]吴升喜.论大数据时代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精细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54.
[4]王美丽.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06):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