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于勇看来,中国钢铁行业最困难的局面将在未来几年到来。而只有经历了这一变化,中国钢企才能浴火重生,告别“大而不强”,真正“百炼成钢”
正式加入唐钢三个半月后,意大利籍钢铁自动化专家弗朗西斯科迎娶了自己的中国新娘。
5月25日,在绿草如茵、鲜花似锦的3200立方米高炉前,弗朗西斯科、李娜与另外38对新人参加了唐钢举办的青年集体婚礼,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是唐钢举办的第四次集体婚礼,也是唐钢今年第二次跨国“婚礼”——就在今年3月20日,唐钢联姻德高国际贸易公司,获得了这家全球最大的钢贸商10%的股权。
两场看似毫无关联的不同性质“婚礼”,实际上都是河北钢铁集团总经理、唐钢集团董事长于勇“开放性思维、全行业视野、国际化定位”发展理念的集中展示,即唐钢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力、市场等多种资源。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钢铁产业陷入了发展低谷。对此,于勇判断认为,“这恰恰是中国钢铁产业回归理性的表现”。在他看来,现在并不是钢铁行业最艰难的时刻。“现在所谓的市场形势不好,只是产品利润较低,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未来几年,中国钢铁产业可能进入真正的严冬。”
对于即将到来的这一阶段,于勇并不悲观甚至颇有几分期待。“供需平衡被打破后,中国钢铁企业将在风浪的洗礼中迎来一次大洗牌,不少钢企可能退出市场。只有这样,中国钢铁产业才浴火重生,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于勇认为,自己的上述判断是有充分事实根据的。“过去几年唐钢发生的变化表明,市场烈火的淬炼会让企业变得更加强大。”
唐钢花钱的艺术
在45岁之前,于勇的人生道路堪称平淡。
出生于1963年的于勇是吉林柳河人。1983年,他参加高考并就读于鞍山钢铁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唐钢二炼铁厂,成为最基层的点检员。此后,历任作业长、副主任、科长、厂长助理、副厂长、厂长等职,他步步走来,没有落过一个台阶。2006年1月,于勇成为唐钢上市平台唐钢股份的常务副总经理,走上了高级管理者的岗位。“大学毕业26年来,我始终没有离开唐钢。唐钢成就了我,让我有了更多资源成长更快。”
2008年5月,于勇出任唐钢股份总经理。这不是一个上任的好时机,或者说这正是一个展现才华的好时机。因为一系列巨大挑战即将出现在这位新领导的面前。
仅仅一个月后,河北钢铁集团成立,唐钢从直接归河北国资委领导的国企变成了中国最大钢企的核心企业;2008年下半年起,在全球肆虐多时的金融危机降临中国,钢铁价格从每吨6000元下降到3000元以下;由于对唐山市污染严重,时任唐山市委书记赵勇严令唐钢:“如不解决污染,必须搬迁。”
于勇认真思考了搬迁问题。“搬迁成本昂贵且不说,搬迁到海边污染就消除了么?搬迁很可能也是异地污染。”因此,于勇希望通过唐钢的尝试,打造出一个城市钢厂与城市和谐共存的样本。
2008年8月,尽管金融危机带来的资金压力很大,于勇仍然坚持投入大笔资金开始改造唐钢:一方面拆除厂区内不符合新规划的老旧建筑,一方面开始改造生产工艺,解决废水、废汽排放,余压、余热、余能的回收。
厂区整治并非易事。唐钢厂区内一度有157家大大小小的施工队伍,几乎都有各自的背景。施工车辆每天进进出出,唐钢物资流失严重。金融危机到来后,于勇顶着各方面压力宣布:“唐钢现在困难了,请大家撤离唐钢。”仅此一项,就为唐钢挽回经济损失两三亿元。
在早期,甚至有人说于勇是唐钢的“败家子”,“资金这么紧张,花这么多国家的钱整这些没用的干啥?”于勇诚恳地回应说:“不治理就要搬迁,搬迁成本我们测算过,至少要160亿元。再一个,厂区治理并不是单纯的绿化和环境整治,而是企业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的外在表现,不仅能够改变企业环境,还会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目前,唐钢的自发电比例为80%,居全国第一;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工业新水零购入,工业废水“零”排放,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97%以上。“这些都直接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8个月的时间,唐钢厂区焕然一新,被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评价为花园式工厂,自然也就避免了搬迁的命运。
2009年6月1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唐钢时,认为唐钢的“技术改造有进步,节能减排搞得好!”表示在困难中看到了钢铁行业的希望。由于兴致浓厚,温家宝还临时改变行程,在唐钢食堂同职工一起吃了一顿午饭。
首钢前任董事长朱继民曾带队到唐钢考察,之后对于勇感慨说:“比较首钢的曹妃甸和唐钢厂区,真的很难看出来哪个是新厂区。”
不过,唐钢也因此遇到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烦扰。“总是有媒体质疑,唐钢是不是停产了?我解释了好几次,没有停产,只不过烟囱不冒烟了。”于勇对《国企》杂志说。
金融危机到来后,不少国企发展遇到困难。几乎所有的国企领导带头降薪,于勇为首的唐钢管理层也主动降薪50%,以示与企业风雨共担。针对普通职工,不少国企为了保证社会稳定,都提出了降薪不裁员。于勇却反其道而行之,拿出3亿元为职工增资,增资比例达到了25%,并且投入1.2亿元提高职工生活福利水平。唐钢的几个职工生活区就是那时候建立起来的。
付出得到了回报。危机面前,唐钢职工的凝聚力空前增强。2009年一年时间,唐钢挖潜增效达到30.25亿元。在于勇看来,职工是唐钢不可复制的竞争力,所以“市场再困难,唐钢也不会掏职工兜里的钱”。
2011年,于勇又代表唐钢做出了一个“亏本”决定。唐钢厂区西侧有一块395亩的空地,原打算建议做办公楼。为了配合唐山市环城水系建设,于勇宣布,该地块将建设一座公园,并免费对市民开放。目前,这块被命名为唐钢文化广场的公园已全面建成,成为唐山市民消夏乘凉的好去处。“作为国有企业,唐钢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担当。”于勇如是表示。 按照市场规律改革
2012年,于勇被任命河北钢铁集团总经理。如何把唐钢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好的经验,推广到河北钢铁集团其他成员单位,带动整个大集团的发展,成为于勇新的工作内容。
“几年来,唐钢的不少尝试,比如唐钢的市场营销模式改革,即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卖解决方案,实际上就冲击了河北钢铁集团以往的禁区。但对于这样的变化,集团是乐见其成的。”于勇由此感慨,“国企的改革发展,就应该这样,以市场规律为杠杆,以市场反馈为评价标准。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上级出资机构。”
因此,于勇履新后,并没有强行地推广唐钢经验,而是建议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改革。“按照规则意识说事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于勇觉得,在某种程度上,目前的国企发展中掺杂的其他因素过多,使得国企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市场规律的主干道。“比如,现在有些钢企亏损严重。仅仅是因为市场因素和企业能力问题么。恐怕不是,社会负担过于沉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鞍钢离退休职工就有二十来万。”
实际上,这一问题确实是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千呼万唤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中,如何解决国企社会职能正是大家的关切问题。“当然,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之前,国企不应该以摊薄社会成本的方式为自己减压。”
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并不意味着就要唯利是图。于勇主张,评价企业成功时,不仅要参照经济指标,还要看企业发展对行业、社会的贡献。对于跟国外企业的合作,不能单纯地看每一单合同的盈亏。“要关注长久的商业爆发力。”
“相对来说,民企可能更在乎产品、品牌。”于勇认为,国企的任务不仅仅是制造产品,而是应该态度鲜明地把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结合,要尽可能少地占用社会资源,尽量多地造福社会和职工。“在这方面,唐钢早已出手了。”
“简单地说,在同样遵循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国企与民企的区别应该是:‘民企做现在,国企做未来。””于勇如是表述。
中国钢企须经痛苦转变
与不少大型国企领导相比,于勇的办公室非常朴素甚至有些寒酸。不仅面积小,而且装修简单,再加上到处堆放着各种书,来三四个客人就显得有些拥挤。“我追求实用主义,办公室大小应该与企业发展水平没啥必然联系。”于勇说。
读书,似乎是跟所有国企管理者交谈时都无法回避的话题,于勇亦然。“他喜欢看书,最喜欢看的是《读者》。”一位唐钢职工这样说。果然,记者在于勇办公室看到了几本《读者》。“读书带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于勇透露说。
随着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落实,钢铁行业逐渐走出低谷。不少钢企又把产能扩张、装备更新提上了议事日程。于勇却十分冷静。“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不是表现在不断的更新装备和产品,而是需要不断更新理念、标准和提升企业内部的功底,软实力比硬实力更重要。”
德国巴登是世界上长材领域的领军企业,产品受到全球追捧。“实际上,巴登的装备算不上全球领先,只不过人家通过管理、技术使得装备潜力得到了最大发挥。韩国浦项也是如此。”因此,于勇对唐钢人做工作说:“唐钢现有的装备,我认为至少在20年内不会落后。我们决不能因为情况好些了就花大钱去搞新项目。而是应该集中所有的财力、物力,在现有的装备上完善功能,在现有产品上完善质量,在现有的制度上强化落实。”
通过生产组织模式调整、管理架构调整,于勇力图不断优化唐钢软实力。而这一努力,也被他视为通向未来的重要通道。形势好的时候如此,如今钢铁再度跌入低谷时,于勇的想法依旧。
过去30年里,中国实现了从物资极大匮乏到极大丰富的飞跃,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污染、过剩在内的负面因素。“这是正常的也符合辩证法。换一个角度看,也只有完成了足够的量的积累,才能带来质的升华。”因此于勇觉得,当下正是中国钢铁行业真正静下心来解决自身问题的最佳时期。“在高盈利期、暴利期,钢铁制造业很多内部问题全部被屏蔽掉。现在这些问题全部暴露了,这是好事。”
对于不少人期待的钢铁复苏季,于勇并不赞同。“未来三五年内,钢铁产业可能更加困难,不少钢企可能退出市场。但还是那句话,‘我们左右不了市场但能左右自己。’”于勇进一步解释说,“中国市场形势再不好,也比日本韩国强吧?还是比他们市场广阔得多的。包括德高、浦项等在内的国际巨头都认为,希望在中国。关键还是企业竞争力不够。”
针对中国钢企普遍面临的竞争力不够的短板,于勇提出,未来将把唐钢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显然,无论是从实现路径还是覆盖内涵来看,这都是一个宏大的目标。“竞争力应该包括盈利水平、创新能力、社会贡献率,行业带动力,以及品牌价值等内容。”
对于已经习惯了以产量为核心的中国钢企而言,要打造出上述竞争力,无疑要经历痛苦的转变。“以前我们多产快销,牺牲了成本,牺牲了环境,牺牲了生产的节奏。现在必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品牌为核心,以全球资源配置为手段的新型生产理念。”
于是,唐钢通过入股德高,开始建立基于全球的服务平台,以便进一步了解全球客户的需求,并通过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打造唐钢品牌。
当然,仅有这些还不够。非钢也是唐钢一直着力的领域。目前,唐钢将近3万人分布在非钢产业,并提供了超过六分之一的净利润。“未来,非钢产业将围绕钢材深加工与大物流、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与工程技术服务、化工、房地产、服务与教育培训六大类产业集群,继续发力。”
于勇期望,唐钢能够通过上述转变,熬过未来的钢铁严冬,成为未来的胜利者。同时,他也希望,中国钢铁行业能够凤凰涅槃,走向强大。而阶段性的目标,则是“十二五”末。于勇把现在到“十二五”末的两年半,分解为五个半年——可见心情之急迫。“希望五个半年结束后,唐钢的产值能比现在翻一番,达到1500亿元,其中非钢产业应该超过一半。”
正式加入唐钢三个半月后,意大利籍钢铁自动化专家弗朗西斯科迎娶了自己的中国新娘。
5月25日,在绿草如茵、鲜花似锦的3200立方米高炉前,弗朗西斯科、李娜与另外38对新人参加了唐钢举办的青年集体婚礼,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是唐钢举办的第四次集体婚礼,也是唐钢今年第二次跨国“婚礼”——就在今年3月20日,唐钢联姻德高国际贸易公司,获得了这家全球最大的钢贸商10%的股权。
两场看似毫无关联的不同性质“婚礼”,实际上都是河北钢铁集团总经理、唐钢集团董事长于勇“开放性思维、全行业视野、国际化定位”发展理念的集中展示,即唐钢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力、市场等多种资源。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钢铁产业陷入了发展低谷。对此,于勇判断认为,“这恰恰是中国钢铁产业回归理性的表现”。在他看来,现在并不是钢铁行业最艰难的时刻。“现在所谓的市场形势不好,只是产品利润较低,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未来几年,中国钢铁产业可能进入真正的严冬。”
对于即将到来的这一阶段,于勇并不悲观甚至颇有几分期待。“供需平衡被打破后,中国钢铁企业将在风浪的洗礼中迎来一次大洗牌,不少钢企可能退出市场。只有这样,中国钢铁产业才浴火重生,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于勇认为,自己的上述判断是有充分事实根据的。“过去几年唐钢发生的变化表明,市场烈火的淬炼会让企业变得更加强大。”
唐钢花钱的艺术
在45岁之前,于勇的人生道路堪称平淡。
出生于1963年的于勇是吉林柳河人。1983年,他参加高考并就读于鞍山钢铁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唐钢二炼铁厂,成为最基层的点检员。此后,历任作业长、副主任、科长、厂长助理、副厂长、厂长等职,他步步走来,没有落过一个台阶。2006年1月,于勇成为唐钢上市平台唐钢股份的常务副总经理,走上了高级管理者的岗位。“大学毕业26年来,我始终没有离开唐钢。唐钢成就了我,让我有了更多资源成长更快。”
2008年5月,于勇出任唐钢股份总经理。这不是一个上任的好时机,或者说这正是一个展现才华的好时机。因为一系列巨大挑战即将出现在这位新领导的面前。
仅仅一个月后,河北钢铁集团成立,唐钢从直接归河北国资委领导的国企变成了中国最大钢企的核心企业;2008年下半年起,在全球肆虐多时的金融危机降临中国,钢铁价格从每吨6000元下降到3000元以下;由于对唐山市污染严重,时任唐山市委书记赵勇严令唐钢:“如不解决污染,必须搬迁。”
于勇认真思考了搬迁问题。“搬迁成本昂贵且不说,搬迁到海边污染就消除了么?搬迁很可能也是异地污染。”因此,于勇希望通过唐钢的尝试,打造出一个城市钢厂与城市和谐共存的样本。
2008年8月,尽管金融危机带来的资金压力很大,于勇仍然坚持投入大笔资金开始改造唐钢:一方面拆除厂区内不符合新规划的老旧建筑,一方面开始改造生产工艺,解决废水、废汽排放,余压、余热、余能的回收。
厂区整治并非易事。唐钢厂区内一度有157家大大小小的施工队伍,几乎都有各自的背景。施工车辆每天进进出出,唐钢物资流失严重。金融危机到来后,于勇顶着各方面压力宣布:“唐钢现在困难了,请大家撤离唐钢。”仅此一项,就为唐钢挽回经济损失两三亿元。
在早期,甚至有人说于勇是唐钢的“败家子”,“资金这么紧张,花这么多国家的钱整这些没用的干啥?”于勇诚恳地回应说:“不治理就要搬迁,搬迁成本我们测算过,至少要160亿元。再一个,厂区治理并不是单纯的绿化和环境整治,而是企业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的外在表现,不仅能够改变企业环境,还会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目前,唐钢的自发电比例为80%,居全国第一;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工业新水零购入,工业废水“零”排放,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97%以上。“这些都直接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8个月的时间,唐钢厂区焕然一新,被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评价为花园式工厂,自然也就避免了搬迁的命运。
2009年6月1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唐钢时,认为唐钢的“技术改造有进步,节能减排搞得好!”表示在困难中看到了钢铁行业的希望。由于兴致浓厚,温家宝还临时改变行程,在唐钢食堂同职工一起吃了一顿午饭。
首钢前任董事长朱继民曾带队到唐钢考察,之后对于勇感慨说:“比较首钢的曹妃甸和唐钢厂区,真的很难看出来哪个是新厂区。”
不过,唐钢也因此遇到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烦扰。“总是有媒体质疑,唐钢是不是停产了?我解释了好几次,没有停产,只不过烟囱不冒烟了。”于勇对《国企》杂志说。
金融危机到来后,不少国企发展遇到困难。几乎所有的国企领导带头降薪,于勇为首的唐钢管理层也主动降薪50%,以示与企业风雨共担。针对普通职工,不少国企为了保证社会稳定,都提出了降薪不裁员。于勇却反其道而行之,拿出3亿元为职工增资,增资比例达到了25%,并且投入1.2亿元提高职工生活福利水平。唐钢的几个职工生活区就是那时候建立起来的。
付出得到了回报。危机面前,唐钢职工的凝聚力空前增强。2009年一年时间,唐钢挖潜增效达到30.25亿元。在于勇看来,职工是唐钢不可复制的竞争力,所以“市场再困难,唐钢也不会掏职工兜里的钱”。
2011年,于勇又代表唐钢做出了一个“亏本”决定。唐钢厂区西侧有一块395亩的空地,原打算建议做办公楼。为了配合唐山市环城水系建设,于勇宣布,该地块将建设一座公园,并免费对市民开放。目前,这块被命名为唐钢文化广场的公园已全面建成,成为唐山市民消夏乘凉的好去处。“作为国有企业,唐钢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担当。”于勇如是表示。 按照市场规律改革
2012年,于勇被任命河北钢铁集团总经理。如何把唐钢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好的经验,推广到河北钢铁集团其他成员单位,带动整个大集团的发展,成为于勇新的工作内容。
“几年来,唐钢的不少尝试,比如唐钢的市场营销模式改革,即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卖解决方案,实际上就冲击了河北钢铁集团以往的禁区。但对于这样的变化,集团是乐见其成的。”于勇由此感慨,“国企的改革发展,就应该这样,以市场规律为杠杆,以市场反馈为评价标准。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上级出资机构。”
因此,于勇履新后,并没有强行地推广唐钢经验,而是建议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改革。“按照规则意识说事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于勇觉得,在某种程度上,目前的国企发展中掺杂的其他因素过多,使得国企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市场规律的主干道。“比如,现在有些钢企亏损严重。仅仅是因为市场因素和企业能力问题么。恐怕不是,社会负担过于沉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鞍钢离退休职工就有二十来万。”
实际上,这一问题确实是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千呼万唤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中,如何解决国企社会职能正是大家的关切问题。“当然,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之前,国企不应该以摊薄社会成本的方式为自己减压。”
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并不意味着就要唯利是图。于勇主张,评价企业成功时,不仅要参照经济指标,还要看企业发展对行业、社会的贡献。对于跟国外企业的合作,不能单纯地看每一单合同的盈亏。“要关注长久的商业爆发力。”
“相对来说,民企可能更在乎产品、品牌。”于勇认为,国企的任务不仅仅是制造产品,而是应该态度鲜明地把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结合,要尽可能少地占用社会资源,尽量多地造福社会和职工。“在这方面,唐钢早已出手了。”
“简单地说,在同样遵循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国企与民企的区别应该是:‘民企做现在,国企做未来。””于勇如是表述。
中国钢企须经痛苦转变
与不少大型国企领导相比,于勇的办公室非常朴素甚至有些寒酸。不仅面积小,而且装修简单,再加上到处堆放着各种书,来三四个客人就显得有些拥挤。“我追求实用主义,办公室大小应该与企业发展水平没啥必然联系。”于勇说。
读书,似乎是跟所有国企管理者交谈时都无法回避的话题,于勇亦然。“他喜欢看书,最喜欢看的是《读者》。”一位唐钢职工这样说。果然,记者在于勇办公室看到了几本《读者》。“读书带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于勇透露说。
随着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落实,钢铁行业逐渐走出低谷。不少钢企又把产能扩张、装备更新提上了议事日程。于勇却十分冷静。“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不是表现在不断的更新装备和产品,而是需要不断更新理念、标准和提升企业内部的功底,软实力比硬实力更重要。”
德国巴登是世界上长材领域的领军企业,产品受到全球追捧。“实际上,巴登的装备算不上全球领先,只不过人家通过管理、技术使得装备潜力得到了最大发挥。韩国浦项也是如此。”因此,于勇对唐钢人做工作说:“唐钢现有的装备,我认为至少在20年内不会落后。我们决不能因为情况好些了就花大钱去搞新项目。而是应该集中所有的财力、物力,在现有的装备上完善功能,在现有产品上完善质量,在现有的制度上强化落实。”
通过生产组织模式调整、管理架构调整,于勇力图不断优化唐钢软实力。而这一努力,也被他视为通向未来的重要通道。形势好的时候如此,如今钢铁再度跌入低谷时,于勇的想法依旧。
过去30年里,中国实现了从物资极大匮乏到极大丰富的飞跃,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污染、过剩在内的负面因素。“这是正常的也符合辩证法。换一个角度看,也只有完成了足够的量的积累,才能带来质的升华。”因此于勇觉得,当下正是中国钢铁行业真正静下心来解决自身问题的最佳时期。“在高盈利期、暴利期,钢铁制造业很多内部问题全部被屏蔽掉。现在这些问题全部暴露了,这是好事。”
对于不少人期待的钢铁复苏季,于勇并不赞同。“未来三五年内,钢铁产业可能更加困难,不少钢企可能退出市场。但还是那句话,‘我们左右不了市场但能左右自己。’”于勇进一步解释说,“中国市场形势再不好,也比日本韩国强吧?还是比他们市场广阔得多的。包括德高、浦项等在内的国际巨头都认为,希望在中国。关键还是企业竞争力不够。”
针对中国钢企普遍面临的竞争力不够的短板,于勇提出,未来将把唐钢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显然,无论是从实现路径还是覆盖内涵来看,这都是一个宏大的目标。“竞争力应该包括盈利水平、创新能力、社会贡献率,行业带动力,以及品牌价值等内容。”
对于已经习惯了以产量为核心的中国钢企而言,要打造出上述竞争力,无疑要经历痛苦的转变。“以前我们多产快销,牺牲了成本,牺牲了环境,牺牲了生产的节奏。现在必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品牌为核心,以全球资源配置为手段的新型生产理念。”
于是,唐钢通过入股德高,开始建立基于全球的服务平台,以便进一步了解全球客户的需求,并通过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打造唐钢品牌。
当然,仅有这些还不够。非钢也是唐钢一直着力的领域。目前,唐钢将近3万人分布在非钢产业,并提供了超过六分之一的净利润。“未来,非钢产业将围绕钢材深加工与大物流、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与工程技术服务、化工、房地产、服务与教育培训六大类产业集群,继续发力。”
于勇期望,唐钢能够通过上述转变,熬过未来的钢铁严冬,成为未来的胜利者。同时,他也希望,中国钢铁行业能够凤凰涅槃,走向强大。而阶段性的目标,则是“十二五”末。于勇把现在到“十二五”末的两年半,分解为五个半年——可见心情之急迫。“希望五个半年结束后,唐钢的产值能比现在翻一番,达到1500亿元,其中非钢产业应该超过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