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农民贫困问题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265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但农村还有1.28亿贫困人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新时期中央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已经基本转入市场经济轨道,但是,以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着经营者经营规模小、地域分散、文化水平低,自身收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很低。产值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经济投入,也取决于信息流量。如果信息不畅,就难以准确地形成有关成本、风险和收益的预期。生产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产品供给偏离社会需求目标和产品结构的低效,造成生产的大起大落和买难卖难交替出现的后果。如前些年的“贵州西红柿滞销”、“海南香蕉卖难”、“广东白菜卖不出埋在地里作肥料”等都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脱贫致富。农业经济是多因素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农产品作为一种经济物品具有相对有限性,存在稀缺性问题,这使得农业生产活动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而信息正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
  二、资料分析
  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是传递中的知识差,存在价值,能够使决策者改善决策环境而获得预期收益。信息可以按以下两种标准划分:
  (一)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是指人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拥有任何希望获得的信息,信息在参与这之中不受任何形式阻滞而广泛及时的传播。但在现实环境下,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的交流和有效传播都会受阻碍,因此参与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况的知识是不完全的。不完全信息是绝对的,完全信息是相对的。
  (二)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
  对称信息是指某种相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非对称信息就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人之间不做对称分布的有关某些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与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多种社会因素有关。在经济关系中,如果某些市场参与者对于另外一部分市场参与者具有某些信息优势,就自然产生了对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的有利地位,由此形成市场权利构成构成的垄断的根本基础之一。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市场参与者掌握的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是正常的。然而问题在于在农业信息关系中,农民在信息系统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这导致农民在农业生产及农产品交换过程都蒙受严重的损失。
  三、研究意义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市场。农技的推广依靠信息传播,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取决于信息传播的范围与质量。信息不仅对经济决策有重要意义,并且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资源和独立的生产要素。综合地讲,农业信息传播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一)信息传播使生产者明确生产方向。
  市场信息的利用能使生产经营组织内部的不确定因素减少,增强决策的可行性,使生产经营主体能提供消费主体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免除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使社会劳动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
  (二)信息传播提高了经济效益。
  农业技术的进步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强经济效益。农业技术进步不仅依赖于农业技术的创新,也依赖于农业技术的扩散。技术的扩散首先取决于信息的传播,信息的有效传播有助于技术进步在更大范围内的实现。
  (三)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超额利润。
  由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交通闭塞,信息接收量少,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处于信息弱势地位。“2008年农业局对若干种农产品从底头到大城市超市的价格调查,具体验证了“两头叫、中间笑”的问题。如寿光农民卖的一种西红柿1.42元/斤,北京超市4.70元/斤,中间环节拿走了3.28元/斤。”如果农民能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就可能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消除超额利润,使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
  (四)有效配置资源。
  资源配置有效指的是稀缺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而信息有效是市场资源得以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在农业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着不少没被充分利用但却有潜在利用价值的资源,即闲置资源。闲置资源价值的发现可能是由于新的需求的产生,,也可能是由于只是技术的进步,使得资源的开采利用价值上升。而潜在价值的实现有两个途径:(1)发现新的市场需求,需要通过信息的传播;(2)技术进步,也表现为生产技术的扩散,也依赖于信息的传播。
  总之,市场信息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能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对经济运行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在提高微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
  四、推进农业信息传播的政策性建议
  农业信息传播的核心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农业信息化原则是效益,最基本的问题是找到信息化对当地发展提供什么机遇。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农业信息传播工作。
  (一)政府信息资源配置。
  当前中国信息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产业综合生产力较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信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农业信息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共产品”这一特性。因此在农业信息传播过程中,政府处于基础地位。政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通过这个信息服务体系,制定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的发展目标和整体规划以及信息采集、加工、传播和发布等环节的标准。其实,农村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带有公益性质、投入大而回报期长,直接受益者为农民的工程。但这对于农户个体显然不可能在信息方面有大的投入。因此需要依靠各级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在实行中重视农业信息补贴问题。最后,政府应营造有利于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全社会对农业信息化的持续、稳定投入,达到提高社会信息化福利目标;规范各类信息化建设活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广大农民的利益,制定信息化发展急需的法律、法规条文。
  (二)商业运行模式。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只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显然是不现实的。农业信息具备成为商品的经济条件,且成本集中于它的原始拷贝成本,可以以低增量成本大规模生产拷贝,因此存在巨大的商业机会。商业运行模式的引入有助于提高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可弥补国家在农业信息建设和发展中的不足。因此应当整合资源、政企互动,主张多特色特色、多手段的商业运行模式。
  1、通讯公司的商业运行模式。
  电信运营商利用自身优势,可以提供通畅的信息化平台,促进信息服务的多样化,对于农业信息化具有直接的拉动效应,我们以 “天府农业信息网”为例:
  “天府农业信息网”是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在四川省内建立的以手机短信为主要信息传播方式的综合性信息传播网络。“天府农业信息网”在全省1000多个乡镇建立了信息工作站。每个信息工作站配备一名信息员,赋予所有信息员在天府农业信息网上传下达信息的权利,使他们可以在获取网上信息以后以短信的方式为工作站所在地区的所有联通手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也可以把农户的经营信息转发到网上,供全省、甚至全国相关农户查询。
  农民加入“天府农业信息网”的成本并不高,而从通讯公司角度考虑这个项目的运行成本,也是一种可持续、可盈利的商业模式。这种“无线通信+互联网+信息站”的独特运营模式结构是农业信息化中的一次创新。
  2、农企合作模式。
  农业信息化过程中涉农企业起到了模范作用。企业联结农户与市场,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以技术培训的方式提供信息,有益于农户在生产中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在农产品销售阶段,企业利用信息化优势把握市场价格,采取比市场收购价略高的价格进行收购,一方面确保农户利益,另一方面确保企业下一季度的货源,企业和农户在合作上实现“双赢”。
  由于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加工、储运、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同时,农民按照标准化要求生产出来的优质原料通过加工变成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从而赢得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只要能建立其合理的利益机制,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此模式对市场化具备很强适应性。
  商业运行模式下的农业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信息资源的外部效应是导致其市场非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应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保护商业性质农业信息的产权,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农业信息的传播运营,实现信息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高效率。
  (三)与教育信息化有机结合。
  在基础设施较落后的地区,如西部欠发达省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通讯设施特别是网络计算机普及率低,实现信息进村进户,突破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变成了一个瓶颈问题。
  借鉴甘肃省金塔县首创的金塔模式,笔者认为可以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两个已经初步建立的信息化工程,解决基础设施落后地区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整合现有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利用乡村学校远程网络教育的人才和设备资源,以较少的投资,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连接千家万户的纽带,来解决农村信息进村入户难的问题。这样,政府便可以以较低的投入,搭建农村信息化平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快速传送信息的条件。
  五、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地向农业渗透,农业信息化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应该说,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我们仍应该继续研究,探索出能够大范围推广、能够深入到更广大农村的信息化模式,真正使农民脱贫,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进行。
  (作者:陈佳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经济学;郭青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研究方向:税务。)
  参考文献:
  [1]陈建斌,郭彦丽.信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7.
  [2]秦向阳,潘瑜春,李瑾等.中国农村信息化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
  [3]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0.
  [4]马彦图.甘肃省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分析与评价.甘肃科技,2010.
  [5]俞乔,童晓渝.信息化与农村发展——给予四川联通“天府信息网”的实证研究.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6.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忠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概念,它代表着信、守信和服从。目前在我国,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员工的流动管理可以说是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当今的市场经济鼓励员工突破体制、观念上的障碍向更好的企业、职业和职位流动;而另一方面,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又都希望雇佣关系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近年来,在中小企业中存在着员工忠诚度不高的现象较为突出,当员工跳槽时,公司总是抱怨员工不够忠诚,但对员
期刊
一、重庆保障性住房近期快速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房价不断攀升,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必须完成的”约束性质指标,保障性住房逐渐成为当前解决城市人口在高房价压力下实现“居者有其屋”的主要途径。以重庆而
期刊
一、引言  外资银行进入或者参股我们银行业程度的提高,必定会对东道国的金融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外资参股国内银行能否真正对银行绩效带来实质性影响,特别是随着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这一问题的争议越来越多,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引入外资能否真正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银行的经营业绩、外资控股国内银行是否会危害国家金融安全以及国有银行资产是否被贱卖等方面。支持者认为,外资参股国内银行
期刊
一、前言  民间借贷是指在借贷双方都认定有效,发生在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资本借贷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指出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不可否认,民间借贷具有及时、简便、灵活等特点,对银行信贷体系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民间借贷可谓是中小企业的“及时雨”。然而,民间借贷高利润的背后也存在高风险。一方面,民间借贷的合法性一
期刊
一、概念界定  信贷风险,是指在银行经营活动中信贷资金遭受到期不能按期收回或贬值等损失事件发生的不可确定性与可能性;或者说是银行在信贷经营活动中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差的概率。它既体现在信贷分配环节上,又表现在信贷使用环节上。由此可见,信贷风险是个普遍性的一般概念,它是指贷款损失的一种不可确定性,是所有贷款(包括正常贷款和非正常贷款)均具备的潜在损失可能性。  二、信贷风险的种类  商业银行的性
期刊
一、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体系一直处于动荡中,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并没有维持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和近期的欧元区债务危机,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目前国际货币制度具体而言是以“牙买加体系”为主体的多元汇兑本位制国际货币制度。但该国际货币制度也存在诸多难题:第一,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一家
期刊
一、 劳动力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一)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的正面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 通过劳务输出转移, 得到了有效利用和开发, 促进了农村社会快速发展。  1、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激活了长期被困在土地上的剩余劳动力资源, 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 2005年末,铜仁市外出劳务输出42万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平均工资水平高
期刊
一、前言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又称公私合作模式,是私人资本参与公共项目投资而建立起的一种合作模式,是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农村合作(集体)组织与农户积极参与的一种多方参与模式。PPP模式的应用可以补充国家财政用于农地整理项目资金的不足,另外从制度层面看,它对于提升农地整理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也具有重要意义。PPP模式的实践运用也得到了国家支持与社会各
期刊
2010年宁波市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提高到95%,已经基本实现了城乡医保的全覆盖。但本地城乡二元医疗保险制度分立的局面则依然存在,这种分离阻碍了宁波市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城乡二元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体系造成城乡医疗保险管理的混乱,容易出现医疗保险覆盖不全或重复参保的现象;另外目前两项医疗保险所属不同的管理部门,这个不必要的分离设置不仅
期刊
企业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依据企业员工状况、科研状况、生产状况以及销售服务的实际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要消除原有的思维定势,把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局高度来认识,彻底扭转“企业文化建设可有可无”、“与己无关”、“做点形式、摆点样子就可以了”等错误观念,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同步,认真地“管理”,精心地“经营”。  一、制定新规范,破解新问题  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