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唐寅“少有隽才”而终不得志,作山水仕女以谋衣食,尤工仕女.分析后世可见的唐寅仕女画,可以发现部分作品中出现了假托女子形象、心理的代作、托作以及亦代亦托现象,颇类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男子作闺音”现象.该文从作者、手法、情感、受众四个方面着手,探讨唐寅仕女画与文学诗词在“男子作闺音”现象中交汇体现的共同特质及其意义等相关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寅“少有隽才”而终不得志,作山水仕女以谋衣食,尤工仕女.分析后世可见的唐寅仕女画,可以发现部分作品中出现了假托女子形象、心理的代作、托作以及亦代亦托现象,颇类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男子作闺音”现象.该文从作者、手法、情感、受众四个方面着手,探讨唐寅仕女画与文学诗词在“男子作闺音”现象中交汇体现的共同特质及其意义等相关问题.
其他文献
《历代名画记》在我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作者张彦远对于图谱文献的保存意识值得后世关注.而郑樵在《通志》中设《图谱略》,将图谱资料提升至与文献史料相同的高度.该文从目录学角度出发,说明史志中的图谱著录情形,以及《历代名画记》与《通志·图谱略》二者背后的史料意识和图谱学思想.
该文以米芾的装潢理念为切入点,通过了解他对材料、格式的选择和推陈出新的实践手法,结合其诗文、书画的艺术表达,分析米芾作为张彦远理想中的全能型鉴藏家,在参与装潢时的审美主张.
晋东南地区的柳氏民居是在特殊的人文背景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超越礼制界线的高等级雕刻艺术形式,展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和非凡的文化形态.通过分析和研究三雕艺术,研究者可以深刻认识到雕刻艺术的民俗特征和文化内涵,归纳出个性特征.
“纤维艺术”一词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是受一系列的纺织运动、复兴手工艺运动以及现代主义艺术、女性主义思想等的影响而产生的艺术形式.经过一代又一代纤维艺术家与理论家的持续讨论,纤维艺术在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中继承并革新了传统的纺织工艺,显现出工艺与艺术之间的层级关系问题,这也是其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中心问题.该文从纤维艺术的命名与归类、重新评估纺织工艺的价值、纺织工艺艺术化等层面探讨工艺与艺术之间的层级关系问题.
小篆作为汉字演变中的重要一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人们通过对其的认识,能了解汉字演变的奥秘.但小篆较为复杂,识记过程比较困难.基于此,该文作者结合当前的文化趋势,以趣味图像识记小篆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提升识记小篆的效率、增强识记小篆的趣味性,根据研究得出图像记忆法是当前时代较为简易、方便的识记小篆方法的结论.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每年回归运转的特点总结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不仅是大自然多种变化的时间标志,而且与自然物侯、民俗传说、养生文化等息息相关.因此,它不但成了农业生产的指南,而且蕴含着自然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该文探讨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自然物候和传统民俗中的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以让年轻一代通过平面设计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美和文化美.
美术表现能力指运用传统或现代媒介进行造型活动,表达情感与思想的能力.该文利用本土资源,立足重庆本土文化,从大美巴渝、母城渝中、巴蜀文脉三个维度挖掘课程教学元素,在继承与再创新中探索多种美术语言进行美术表现,使学生在丰厚本土文化的滋养中提高美术表现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并弘扬本土文化.
写意人物画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无论是哪种风格的写意人物画,要想优化人物造型,融入画家的思想情感,都应该重视素描技巧的使用,通过有效整合素描元素,提高写意人物画的质量.素描和写意人物画的结合可以提高艺术效果,使二者都得到长足发展.
民族视觉元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民族特色,借鉴民族视觉元素发展插画,提取民族视觉元素中的图案构成插画的色彩、形式,有助于丰富插画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内涵.将民族文化融入插画创作,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够提供插画创新的资源和土壤,而且能够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明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其中心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初期的白沙心学到中期的阳明心学,再到后期的心学后学,心学成为明代士人在绘画领域提出“性灵说”的重要基础,“性灵”也成为批判艺术品格的重要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