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相关论文
教师在进行甲骨文和小篆艺术风格的教学时,可以找到与之同年代的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比较揭示其同一时代书法及其他艺术作品所具备的共......
自甲骨文、金文伊始,小篆作为一款由古文字向今文字过度的字体,从字形构建以及传播方式来看,都具有相当的现代意义。汉字在“依类......
小篆作为汉字演变中的重要一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人们通过对其的认识,能了解汉字演变的奥秘.但小篆较为复杂,识记过程比较困难.......
【关键词】楚文明;简牍;蝌蚪文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8-0060-02 公元前221年,秦......
汉字里有三对偏旁值得注意,它们或因形义同源而容易混淆,或因表义特殊而望文生义。理解和掌握它们,不仅错别字减少,识字效率提高,还能学......
“加一加”“减一减”是汉字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某些字增减了笔画就会变成不同的字,教学利用这个现象可以提高识字效率。不过,汉字里......
杳(yǎo):■ 甲骨文 ■ 小篆 ■ 会意字。上为“木”,下为“日”,甲骨文的“杳”字,以太阳落到树木的根部,表示天色已经昏黑,树......
摘要: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藏有乾嘉学者江声(1721—1799)所著近市居本《恒星说》。他用小篆字体写此书有两个原因:一是乾嘉吴派重......
汉字经过时间淘洗,大多与其本源相差甚远,不妨做个老学究,追根溯源,寻区分。先看看“印”的变化。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中国汉字是最美的,也是最难学的文字之一。因为它的美丽,所以它对儿童充满了吸引力。又因为它的难学,使原......
【摘要】“引领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扎实推进”是当代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文章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
书法是最中国的符号,古老而独特。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国家强调了书法育人的意义,有更多的孩子和成人喜欢书法,学校、社会、家庭有......
【作品概况】《云梦睡虎地秦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197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为竹简形制,竹简计1155枚......
【摘 要】艺术史的学习离不开大量图像史料的阅读,通过梳理秦系书法的图像史料,不难发现“秦书八体”的八种书体除了大篆、小篆,剩下......
苏园先生一生致力于书法、篆刻研究,特别是其篆刻,浸润了深厚、扎实的功夫,既与传统的篆刻源流和客观规律相符合,又注入了个人情感和创......
远古时候,人们住在山洞里,他们把发生的事情画在洞壁上。但山洞的石壁有限,没有地方可画了,人们就用麻绳打结来记事,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
泰山刻石(拓本局部) 篆书 秦 李斯(传) 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峄山碑(拓本)篆书 秦 李斯(传) 邹城市博物馆藏秦朝:篆隶交映 公元前221年,秦始......
摘要:在汉字的发展中,隶书对汉字字体的影响最大,被称为古今汉字的分水岭。它破坏了汉字原先的结构,去除了原先的象形性,把象形文字变为......
最近,我去东京参加了一个由中日韩三国大学生参加的讨论会。会上,大家唇枪舌剑地讨论着着东亚一体化、东亚新地区主义、东亚共同体等......
隶书也叫“隶字”,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它是在篆书的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而产生的字体,因此其承袭小篆并加以简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釆”字作为《说文解字》中的一个部首字,对其字形演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下部首所属字。针对“釆”字存在的一些争议,文章......
在汉字长期发展繁荣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多次规范和改革。秦始皇“书同文字”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秦朝之所以推行“书同文字”,是建......
《说文解字》讲,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风潜渊。”书中虽然没有说“龙”是一种虚拟的神异之物,......
西汉初,通行汉字三千三百个(以字书收字为据),东汉即猛增至九千多个,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其实,小篆仍是统一使用的书体,同时又有......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史的内容,广义地说,包括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果的总......
近年来,古文字研究著作不断涌现,赵平安教授的论文集《金文释读与文明探索》(以下简称《探索》)就是其中的一部力作,也是其继《隶......
文字ABC 文字是社会的产物。把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同汉字的发展阶段加以联系对照,结果是,奴隶社会使用甲骨文、金文和大篆,封建社会......
(一)概说 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象形文字阶段,有时会将两个毫不相关的概念,画成后人看来极其相似之图形。此例在古文字中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