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线条是中国画的精髓和命脉,它贯穿于中国自古至今的绘画历程,经过千百年的锤炼,逐渐成熟,走上一条程式化的道路。线条作为最基本、最单纯的造型手段,它具有抽象特征;有追求形似和营造意境功能;有丰富的独立审美品格及程式化特征。它显示了传统工笔画的写实能力,体现了古代画家的精神性追求,是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灵魂。
关键词:线条;造型;工笔画
1 中国工笔画中线与造型的释义
在中国画中,线条一直是中国画家不倦的追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无线者非画也”,确立了线条在中国画中作为基本语言要素的地位。通过翻阅资料总结前人对线的释义,笔者总结为:线是在移动时留下的轨迹,在勾勒物体轮廓时形成的痕迹组合和规律,并诉诸于视觉的外部形式和造型手段,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中国工笔画与线的关系最为密切,它是以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千百年来,线在工笔画里有着特殊的地位。线性结构形成了工笔画的基本图式,也形成了工笔画独特的造型体系。
2 传统工笔画线条的本质特征
线条,对中国画来说,是画家凭以抽取,概括自然形象,融入情思意境,从而创造艺术美的基本手段。研究中国工笔画中线条的运用,寻找线的发展规律,必须对中国画“线”的特性有所认识,下面就从线的造型特征、线的表现特征、线的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对中国工笔画中“线”的本质特征进行探讨。(1)线的造型特征。中国工笔画中的线条很早就有了巨大的发展:从平实的线逐渐变为富有生命力的飞动线条。正是通过这种运动感,才使作品表现出极强的生命活力。线条成为画家抽取、概括自然物象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从历代工笔画作品中和绘画理论中,可以看到线条在传统工笔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独立的美学价值。(2)“线”的表现性特征。中国工笔画中的线条除了具有造型功能外,还能对物象的质感进行的充分表现。它不再是一条普通的线,而是作者表达情思,抒发感情的载体,是表达自身修养的途径,有独立美感的,从繁杂的自然物体中提炼出来的抽象的线。工笔画的线条在处理质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古代绘画作品中也可见一斑。(3)线的审美特征。中国工笔画线条自身就具有审美价值,用笔圆、平、有力、气脉相连,笔锋“藏而不露,畅而不滑,涩而不滞”,所谓“笔不灵变,但得其形,笔能灵变,可得其神”。中国工笔画线条与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线条具有概括物象和强化特征的功能,是寄托画家感情,展示个性和审美理想的手段。
3 传统工笔画中线的发展脉络
中国工笔画源远流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时期。而线作为工笔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一直伴随其发展。我们大体可以分三个阶段来分析理解传统工笔画中线的发展脉络。(1)拙朴单纯的原始线条。这一个阶段包括原始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还处在一种朴素的状态,线条作为造型的工具,都是匀称而细劲的,用笔也较为单纯。(2)日臻完美的工笔画线条。趋于完美时期主要指隋、唐、宋,尤其以唐为转折点,此时用线开始讲究压力变化,圆劲和刚折并用,要求线条的运用和各种自然物象发生联系,从而产生了诸如“皴、擦、点、染、飞、白”等。在技巧上达到了细致、精密、熟练的境地。1)生气勃勃的唐五代线条。这个时期的工笔花鸟画此时已经摆脱了人物、山水画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的画科。其线条的韵味、柔美与刚挺在意境上有所拓展,出现了新的线描形式,使绘画更加出神入化。2)承前继后的两宋线条。经五代至宋,线条的多样性与独立性在工笔花鸟画中得到充分展现。宋代工笔画用线是在历代绘画对线条审美的要求不断提高、深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与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继承并保留了传统书法性用线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它在塑造形象上更加注重对物象神采地描画,同时加强了对笔力的要求,最终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3)元明清工笔画线条艺术。中国工笔画中的线发展到元、明、清时期就几近于理想境界,随着花鸟画的发展,在线的运用上,唐人重法度,用线华丽精巧;宋人重物理,用线精细又不苟;到了元人则重意趣,用线挥洒自如;明清更注重性情,用线洒脱抒放。1)文人画大兴的元代工笔画中的用线。工笔画发展到元代强调以书入画,线条在绘画中体现独立的审美价值。线条不仅有方圆粗细的变化,更蕴含干、湿、燥、润的韵味。2)明清工笔绘画中线的总结。到了明清时代,用线造型时就更加注重笔法自身的规范和组合原则,强调用线的生动和力量感。追溯中国工笔画线条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花鸟画艺术在原始绘画的萌芽之初,就与线条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原始时期拙朴单纯的线条形式发展到宋代臻于完美的线条形式,每一阶段的发展变化都是画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长期的艺术实践,把线条发展成为相对独立于形象的一种情感语言。
4 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线造型
(1)工笔花鸟画中线的存在形式。从古至今,中国工笔画都是以线条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有着丰富的外观形式。线描是中国绘画技法上的重要特点,而线描之中又以纯用线条和其浓淡墨色描绘客观事物的画法,即是白描。(2)线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原则。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是用毛笔勾勒的,但线在形体的塑造过程中绝不是单纯的对轮廓线的描摹,而是注重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和“虚实相生”的原则之上,能表现出物体的形体、质量感和空间感等特征。1)骨法用笔。骨法是指与造型密切相关的“骨相”结构,就主体而言,则专指用笔。2)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形象塑造的第一点,它要求画面中的“形”,必须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应物象形的意思是指“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物”就是对象,代表客观;“我”就是画家本人,代表主观。(3)工笔画中线与造型的关系。中国画中的线条要准确的表现形体,线与形体的关系就是用线表达对象组织结构的关系。中国工笔画上的线就是根据形体上体面的变化而变化,运用线来表现物象,要对对象进行充分的研究,这就离不开对物象内部结构的细致观察。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线条很多,要分出主次来。
5 小结
线在中国工笔画中是最基本的艺术语汇,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工笔画线条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表现方法,画家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在新的审美情境下,融入现代观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独特表现语言。线条的运用要根据画面表达情感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使画面具有现代性和时代感。
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线的存在形式、运用原则、发展脉络及线自身的丰富内涵与特性进行总结和挖掘,探寻出中国工笔画中线条的运用规律,对当代工笔画线条与造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给绘画创作者以启迪。但论文的完成只是对工笔画线条表现形式和特征研究的开始,在许多方面还需要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如中国工笔花鸟画中色彩的运用、肌理的运用、工具材料的运用等诸多技法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0.
[2] 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 曾正明.十八描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4] 金瑞,王鸿雁.中国人物线描画技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袁牧.试论早期花鸟画线条[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6(7).
[6] 张坤.论工笔人物画线型语言的传统形态及其现代演进[D].重庆大学,2008.
作者简介:于源(1987—),男,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水墨山水画研究与创作。
关键词:线条;造型;工笔画
1 中国工笔画中线与造型的释义
在中国画中,线条一直是中国画家不倦的追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无线者非画也”,确立了线条在中国画中作为基本语言要素的地位。通过翻阅资料总结前人对线的释义,笔者总结为:线是在移动时留下的轨迹,在勾勒物体轮廓时形成的痕迹组合和规律,并诉诸于视觉的外部形式和造型手段,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中国工笔画与线的关系最为密切,它是以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千百年来,线在工笔画里有着特殊的地位。线性结构形成了工笔画的基本图式,也形成了工笔画独特的造型体系。
2 传统工笔画线条的本质特征
线条,对中国画来说,是画家凭以抽取,概括自然形象,融入情思意境,从而创造艺术美的基本手段。研究中国工笔画中线条的运用,寻找线的发展规律,必须对中国画“线”的特性有所认识,下面就从线的造型特征、线的表现特征、线的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对中国工笔画中“线”的本质特征进行探讨。(1)线的造型特征。中国工笔画中的线条很早就有了巨大的发展:从平实的线逐渐变为富有生命力的飞动线条。正是通过这种运动感,才使作品表现出极强的生命活力。线条成为画家抽取、概括自然物象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从历代工笔画作品中和绘画理论中,可以看到线条在传统工笔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独立的美学价值。(2)“线”的表现性特征。中国工笔画中的线条除了具有造型功能外,还能对物象的质感进行的充分表现。它不再是一条普通的线,而是作者表达情思,抒发感情的载体,是表达自身修养的途径,有独立美感的,从繁杂的自然物体中提炼出来的抽象的线。工笔画的线条在处理质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古代绘画作品中也可见一斑。(3)线的审美特征。中国工笔画线条自身就具有审美价值,用笔圆、平、有力、气脉相连,笔锋“藏而不露,畅而不滑,涩而不滞”,所谓“笔不灵变,但得其形,笔能灵变,可得其神”。中国工笔画线条与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线条具有概括物象和强化特征的功能,是寄托画家感情,展示个性和审美理想的手段。
3 传统工笔画中线的发展脉络
中国工笔画源远流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时期。而线作为工笔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一直伴随其发展。我们大体可以分三个阶段来分析理解传统工笔画中线的发展脉络。(1)拙朴单纯的原始线条。这一个阶段包括原始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还处在一种朴素的状态,线条作为造型的工具,都是匀称而细劲的,用笔也较为单纯。(2)日臻完美的工笔画线条。趋于完美时期主要指隋、唐、宋,尤其以唐为转折点,此时用线开始讲究压力变化,圆劲和刚折并用,要求线条的运用和各种自然物象发生联系,从而产生了诸如“皴、擦、点、染、飞、白”等。在技巧上达到了细致、精密、熟练的境地。1)生气勃勃的唐五代线条。这个时期的工笔花鸟画此时已经摆脱了人物、山水画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的画科。其线条的韵味、柔美与刚挺在意境上有所拓展,出现了新的线描形式,使绘画更加出神入化。2)承前继后的两宋线条。经五代至宋,线条的多样性与独立性在工笔花鸟画中得到充分展现。宋代工笔画用线是在历代绘画对线条审美的要求不断提高、深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与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继承并保留了传统书法性用线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它在塑造形象上更加注重对物象神采地描画,同时加强了对笔力的要求,最终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3)元明清工笔画线条艺术。中国工笔画中的线发展到元、明、清时期就几近于理想境界,随着花鸟画的发展,在线的运用上,唐人重法度,用线华丽精巧;宋人重物理,用线精细又不苟;到了元人则重意趣,用线挥洒自如;明清更注重性情,用线洒脱抒放。1)文人画大兴的元代工笔画中的用线。工笔画发展到元代强调以书入画,线条在绘画中体现独立的审美价值。线条不仅有方圆粗细的变化,更蕴含干、湿、燥、润的韵味。2)明清工笔绘画中线的总结。到了明清时代,用线造型时就更加注重笔法自身的规范和组合原则,强调用线的生动和力量感。追溯中国工笔画线条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花鸟画艺术在原始绘画的萌芽之初,就与线条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原始时期拙朴单纯的线条形式发展到宋代臻于完美的线条形式,每一阶段的发展变化都是画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长期的艺术实践,把线条发展成为相对独立于形象的一种情感语言。
4 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线造型
(1)工笔花鸟画中线的存在形式。从古至今,中国工笔画都是以线条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有着丰富的外观形式。线描是中国绘画技法上的重要特点,而线描之中又以纯用线条和其浓淡墨色描绘客观事物的画法,即是白描。(2)线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原则。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是用毛笔勾勒的,但线在形体的塑造过程中绝不是单纯的对轮廓线的描摹,而是注重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和“虚实相生”的原则之上,能表现出物体的形体、质量感和空间感等特征。1)骨法用笔。骨法是指与造型密切相关的“骨相”结构,就主体而言,则专指用笔。2)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形象塑造的第一点,它要求画面中的“形”,必须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应物象形的意思是指“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物”就是对象,代表客观;“我”就是画家本人,代表主观。(3)工笔画中线与造型的关系。中国画中的线条要准确的表现形体,线与形体的关系就是用线表达对象组织结构的关系。中国工笔画上的线就是根据形体上体面的变化而变化,运用线来表现物象,要对对象进行充分的研究,这就离不开对物象内部结构的细致观察。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线条很多,要分出主次来。
5 小结
线在中国工笔画中是最基本的艺术语汇,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工笔画线条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表现方法,画家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在新的审美情境下,融入现代观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独特表现语言。线条的运用要根据画面表达情感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使画面具有现代性和时代感。
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线的存在形式、运用原则、发展脉络及线自身的丰富内涵与特性进行总结和挖掘,探寻出中国工笔画中线条的运用规律,对当代工笔画线条与造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给绘画创作者以启迪。但论文的完成只是对工笔画线条表现形式和特征研究的开始,在许多方面还需要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如中国工笔花鸟画中色彩的运用、肌理的运用、工具材料的运用等诸多技法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0.
[2] 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 曾正明.十八描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4] 金瑞,王鸿雁.中国人物线描画技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袁牧.试论早期花鸟画线条[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6(7).
[6] 张坤.论工笔人物画线型语言的传统形态及其现代演进[D].重庆大学,2008.
作者简介:于源(1987—),男,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水墨山水画研究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