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确保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职业学院应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相融通,实现实训基地集“教学、实训、科研、培训、服务”功能于一体,这样才能更有效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培养出高端技能型專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相融通
中图分类号:C41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管理对保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努力建好、管好、用好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2011】12号文件中同时指出“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教学效果。要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确保实习实训安全。”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训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求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必须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接轨。因此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融通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环节可分为学校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一般都建在学校内部,由其自身投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则是以行业、企业为依托,院校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为高职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过程,企业进行相应的技能指导,共同完成教育教学过程。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融通应做到:校内教学环境与企业车间一致,校内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一致,校内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一致,校内教学资源与社会需求一致。
校内教学环境与企业车间一致,指通过建设“校中厂”式的实训基地,让学生走进规范的职业环境,设备技术与企业实际同步,让学生消除对真实企业工作环境及硬件设备的陌生感,实现学生当前的实训环境与其未来职业环境的“零距离”。学校以“面向岗位、对应课程、训练能力、服务社会”为原则,在实训基地规划设计时严格按照课程需求建立尽量满足教学需要的工厂化环境的实训室,在工位布局、设备配置等方面充分借鉴工厂、公司的形式,达到实训基地工厂化。
校内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一致,指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紧贴行业技术的发展,实现教学内容任务化,同时紧扣岗位对应的职业要求,做到评价考核体系职业标准化。学校在加强实训基地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要重视内涵建设,从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引入企业文化,并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既能提高基地使用效率又能充分锻炼学生能力的实训课程、实训手册、能力开发训练包、教学资源平台、考评机制等。
校内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一致,指在重点专业建立格式化实训管理制度,引进企业ISO9001-2000的管理方法,在实训基地中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为使实训基地贴近生产和管理一线,在教学中参照企业管理结构和岗位设置,努力做到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责任,达到全员活动,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
校内教学资源与社会需求一致,指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培训服务、科研服务功能,在实训基地建设时就考虑承接社会培训、科研等服务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以主动提供社会服务换取企业的主动合作。
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融通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实训条件,使实训教学与企业要求相适应
1.实验实训设备做到操作性强、仿真性强、功能多样,充分实现实训基地教学、实训、培训和服务四大功能。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为实训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有效的教学途径。
2.配备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实践训练课程的指导教师。优先安排“双师素质”教师担任实践训练课程的指导教师,同时要加大聘请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渐加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教学中的课时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从职业岗位能力结构要求出发,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行业、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共同制订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通过各专业课程实验、实训课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半年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利用仿真现场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操作,撰写实训报告;在实训教学中,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5.密切跟踪职业岗位技能变化,及时更新实训项目,强化实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校企互动,深入了解职业岗位技能的变化,随时调整实训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6.加強学生专业技能考核。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考核,包括建立各专业技能测评指标体系,为考核设置评价标准;建立教考分离制度,建立各专业职业技能试题库;建立能覆盖全部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双证制”,将“双证书”制度纳入实训教学体系之中,让学生实训有目标、有动力、有标准。
(二)加强实训教学管理,使实训教学制度企业化
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方面,参照现代企业ISO9001-2000管理模式和方法,以制度规束学生行业习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规范校内“模拟生产性”实训基地,参照企业的经营、管理办法,制定实训安全操作规程、实训管理实施细则、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操作流程和工艺标准等各种管理制度,营造企业氛围,提高师生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质量意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学生的适岗能力。
在校外实训基地管理方面,制定管理制度,强调落实,使已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学生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校外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效果;制订实习基地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把企业兼职教师纳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三)加强校企合作机制,拓展实训基地功能
1.成立校企合作的相关协作组织及管理办法,人员可由行业、企业专家以及学校专业人才组成。通过定期的活动(比如每年召开2~3次工作会议),建立学校与地方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
2.在各重点专业与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中心,鼓励具备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教师积极承担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工程项目的研发工作,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都参与其中,以项目的方式带动学生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四)建立多种形式的紧密型实训基地
1.高职院校应依托企业,建立“协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要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从创造自身效益、争取合作企业支持、联合社会力量办学等路子多方面地解决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并落实资金的到位和管理问题。
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事业界知名人士的联系沟通,如果在长期的合作中双方产生了信任,有意进一步加强协作,学校或院系就可以以组织的名义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在联系沟通、实训、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感情,并逐步开展各项合作,最后挂牌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协作型”实训基地的构建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具有实训内容多样、真实感强的优点。
2.兴办校办企业,建立“自主型”企业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企业相一致,营造与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要根据未来岗位的工作特点妥善安排;按照企业对技术的具体要求设计训练项目。
高职院校可以鼓励相关专业师生大胆组建经济实体,依托专业以学校为投资主体,由职业经理和专业教师共同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建立“自主型”的企业实训基地,“自主型”的实训基地结合了学校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优点于一身,既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又可以节约实训成本,甚至还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校企紧密合作,建立“合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系统的投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许多企业开始注意到操作型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开始注意培养既熟悉本企业的组织文化,又愿意长期为企业效力的管理类实际操作人才。职业院校与企业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合同的形式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院校与企业合资办学,在实训安排、科技转化、职工培训、专业设置和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等方面共同合作,形成“合作制”的企业实训基地。学校在人才供给、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企业成为学校定点的校外实训基地,并能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大量获得自己所需的人才资源。
总之,高职院校通过校内外实训建设实训基地相融通,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完善管理和合作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赢得自身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使高职教育能够不断调整办学方向,跟上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使高职院校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相融通
中图分类号:C41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管理对保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努力建好、管好、用好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2011】12号文件中同时指出“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教学效果。要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确保实习实训安全。”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训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求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必须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接轨。因此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融通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环节可分为学校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一般都建在学校内部,由其自身投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则是以行业、企业为依托,院校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为高职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过程,企业进行相应的技能指导,共同完成教育教学过程。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融通应做到:校内教学环境与企业车间一致,校内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一致,校内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一致,校内教学资源与社会需求一致。
校内教学环境与企业车间一致,指通过建设“校中厂”式的实训基地,让学生走进规范的职业环境,设备技术与企业实际同步,让学生消除对真实企业工作环境及硬件设备的陌生感,实现学生当前的实训环境与其未来职业环境的“零距离”。学校以“面向岗位、对应课程、训练能力、服务社会”为原则,在实训基地规划设计时严格按照课程需求建立尽量满足教学需要的工厂化环境的实训室,在工位布局、设备配置等方面充分借鉴工厂、公司的形式,达到实训基地工厂化。
校内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一致,指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紧贴行业技术的发展,实现教学内容任务化,同时紧扣岗位对应的职业要求,做到评价考核体系职业标准化。学校在加强实训基地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要重视内涵建设,从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引入企业文化,并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既能提高基地使用效率又能充分锻炼学生能力的实训课程、实训手册、能力开发训练包、教学资源平台、考评机制等。
校内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一致,指在重点专业建立格式化实训管理制度,引进企业ISO9001-2000的管理方法,在实训基地中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为使实训基地贴近生产和管理一线,在教学中参照企业管理结构和岗位设置,努力做到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责任,达到全员活动,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
校内教学资源与社会需求一致,指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培训服务、科研服务功能,在实训基地建设时就考虑承接社会培训、科研等服务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以主动提供社会服务换取企业的主动合作。
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融通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实训条件,使实训教学与企业要求相适应
1.实验实训设备做到操作性强、仿真性强、功能多样,充分实现实训基地教学、实训、培训和服务四大功能。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为实训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有效的教学途径。
2.配备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实践训练课程的指导教师。优先安排“双师素质”教师担任实践训练课程的指导教师,同时要加大聘请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渐加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教学中的课时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从职业岗位能力结构要求出发,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行业、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共同制订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通过各专业课程实验、实训课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半年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利用仿真现场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操作,撰写实训报告;在实训教学中,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5.密切跟踪职业岗位技能变化,及时更新实训项目,强化实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校企互动,深入了解职业岗位技能的变化,随时调整实训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6.加強学生专业技能考核。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考核,包括建立各专业技能测评指标体系,为考核设置评价标准;建立教考分离制度,建立各专业职业技能试题库;建立能覆盖全部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双证制”,将“双证书”制度纳入实训教学体系之中,让学生实训有目标、有动力、有标准。
(二)加强实训教学管理,使实训教学制度企业化
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方面,参照现代企业ISO9001-2000管理模式和方法,以制度规束学生行业习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规范校内“模拟生产性”实训基地,参照企业的经营、管理办法,制定实训安全操作规程、实训管理实施细则、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操作流程和工艺标准等各种管理制度,营造企业氛围,提高师生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质量意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学生的适岗能力。
在校外实训基地管理方面,制定管理制度,强调落实,使已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学生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校外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效果;制订实习基地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把企业兼职教师纳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三)加强校企合作机制,拓展实训基地功能
1.成立校企合作的相关协作组织及管理办法,人员可由行业、企业专家以及学校专业人才组成。通过定期的活动(比如每年召开2~3次工作会议),建立学校与地方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
2.在各重点专业与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中心,鼓励具备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教师积极承担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工程项目的研发工作,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都参与其中,以项目的方式带动学生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四)建立多种形式的紧密型实训基地
1.高职院校应依托企业,建立“协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要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从创造自身效益、争取合作企业支持、联合社会力量办学等路子多方面地解决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并落实资金的到位和管理问题。
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事业界知名人士的联系沟通,如果在长期的合作中双方产生了信任,有意进一步加强协作,学校或院系就可以以组织的名义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在联系沟通、实训、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感情,并逐步开展各项合作,最后挂牌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协作型”实训基地的构建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具有实训内容多样、真实感强的优点。
2.兴办校办企业,建立“自主型”企业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企业相一致,营造与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要根据未来岗位的工作特点妥善安排;按照企业对技术的具体要求设计训练项目。
高职院校可以鼓励相关专业师生大胆组建经济实体,依托专业以学校为投资主体,由职业经理和专业教师共同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建立“自主型”的企业实训基地,“自主型”的实训基地结合了学校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优点于一身,既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又可以节约实训成本,甚至还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校企紧密合作,建立“合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系统的投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许多企业开始注意到操作型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开始注意培养既熟悉本企业的组织文化,又愿意长期为企业效力的管理类实际操作人才。职业院校与企业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合同的形式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院校与企业合资办学,在实训安排、科技转化、职工培训、专业设置和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等方面共同合作,形成“合作制”的企业实训基地。学校在人才供给、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企业成为学校定点的校外实训基地,并能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大量获得自己所需的人才资源。
总之,高职院校通过校内外实训建设实训基地相融通,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完善管理和合作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赢得自身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使高职教育能够不断调整办学方向,跟上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使高职院校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