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针对当前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的弊端,分析其背后所隐藏的原因,尝试着从教材、学生、教师三个角度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达到文本、教师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营造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健康氛围。
关键词: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策略
新《课标》提出“增强文化知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让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新课标的实施,体现出了外国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所在,也透漏出教材编选者对外国文学作品所寄予的厚望,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新课标的达成与否。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促进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完善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学习外国文学不仅能够拓展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在欣赏和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同时,能够领悟到文学教育的重要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发展。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外国文学作品并了解外国文化,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如何解决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过各种解决办法,但收效甚微,如何总结前者经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国文学作品选文问题
“选文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套(本)教材的面貌和质量。文章能否选得好,关键取决于编选者‘衡文’的眼力和水平。可以说,只要文章选得好,教材编写就成功了一大半”。在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近80篇的选文中,有14篇外国文学作品入选,占全文的17.7%,并且在课本的“名著导读”部分共选入了5篇外国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和《堂吉诃德》。《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也提出了要求“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文质兼美,富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但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无论是文章本身还是选文体裁及范围都是存在瑕疵的。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文教材选入的14篇外国文学作品中,仅有6篇精读课文,却还是没能保持原貌。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删改现象一直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对文学作品的删改有一些是作品本身的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教材编选者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做的删改,这就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容易曲解或者是漏掉文学作品中一些重要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阅读的关键,这也容易误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二、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思想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习惯性的政治批判以及避重就轻的教学态度。由于习惯性的政治批判导致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过于肤浅和单一,只是过分强调语文的教育意义而忽视了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同时也让本来对外国文学作品充满好奇的学生头脑被束缚,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失去了对文学作品的本该有的探究欲望。部分教师在外国文学作品的讲解过程中避重就轻,只是把课后提出的思考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最后再根据教参中提示的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忽略了作品的写作背景,没有设身处地的解答作者的真实意图。而本是作为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选修作品更是被搁置一旁,只是例行公事般的做做课后练习而草草收场。对一些文学常识老师是一味的灌输,学生也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
三、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有效教学及相关对策研究
(一)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篇应注重整体性和可接受性。
外国文学作品既然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来,就应该得到尊重与保护,应保留作品本身的完整性,编者不能够任意删减、改动。否则,文章会失去其原有的内涵。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问世,包含着作者最艰辛的付出和最真挚的情感,肆意删改文学作品就是对原文作者的不尊重。外国文学作品之所以选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蕴含的多元化的艺术气息和在表达上的随性的写作风格和异域风情,这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这种在语文教材中的特殊地位也决定了对他的删改是要更加严谨审慎的,而且包括删改的角度、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方式都是和本国文学作品是截然不同的,这也要求编选者要全面了解异域文化的背景以及写作意图,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要有系统性和代表性,要选出能够代表这一时期世界文学发展状况的文章,在每一篇入选作品之前,要详细介绍这一时期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和这篇文学作品对于改变世界文学进程的作用和意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对每一篇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通过对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有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能够大概掌握外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和对西方文学的系统性的
学习。
(二)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文学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有效结合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语文教育的核心更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文学素养的培养,作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外国文学作品,更应该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各国文学作品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文学水平的提高。教师本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可以促进文学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有效结合,换一种教学态度,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也许不会那么难,也会发现文学作品中的很多细节都和我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从心里的真正意义上的转变才能促使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偏见的转变,才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改进教学手段,营造健康有序的教学环境。健康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在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应该谨记不能盲目的追求课堂环境的热闹、自由和虚假繁荣以及学生的为所欲为并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文章本身。只有改变曾经不适宜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完成外国文学作品教学。
参考文献:
[1]成立.论外国文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传授和培养[J].文教资料,2011,(22).
[2]田芳.浅谈高中语文教材中英译作品的教学策略[J].教师,2009,(11).
[3]孔松红.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审美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09.
[4]徐嘉.论高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教学问题[D].2008.
关键词: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策略
新《课标》提出“增强文化知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让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新课标的实施,体现出了外国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所在,也透漏出教材编选者对外国文学作品所寄予的厚望,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新课标的达成与否。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促进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完善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学习外国文学不仅能够拓展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在欣赏和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同时,能够领悟到文学教育的重要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发展。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外国文学作品并了解外国文化,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如何解决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过各种解决办法,但收效甚微,如何总结前者经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国文学作品选文问题
“选文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套(本)教材的面貌和质量。文章能否选得好,关键取决于编选者‘衡文’的眼力和水平。可以说,只要文章选得好,教材编写就成功了一大半”。在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近80篇的选文中,有14篇外国文学作品入选,占全文的17.7%,并且在课本的“名著导读”部分共选入了5篇外国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和《堂吉诃德》。《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也提出了要求“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文质兼美,富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但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无论是文章本身还是选文体裁及范围都是存在瑕疵的。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文教材选入的14篇外国文学作品中,仅有6篇精读课文,却还是没能保持原貌。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删改现象一直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对文学作品的删改有一些是作品本身的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教材编选者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做的删改,这就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容易曲解或者是漏掉文学作品中一些重要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阅读的关键,这也容易误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二、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思想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习惯性的政治批判以及避重就轻的教学态度。由于习惯性的政治批判导致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过于肤浅和单一,只是过分强调语文的教育意义而忽视了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同时也让本来对外国文学作品充满好奇的学生头脑被束缚,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失去了对文学作品的本该有的探究欲望。部分教师在外国文学作品的讲解过程中避重就轻,只是把课后提出的思考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最后再根据教参中提示的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忽略了作品的写作背景,没有设身处地的解答作者的真实意图。而本是作为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选修作品更是被搁置一旁,只是例行公事般的做做课后练习而草草收场。对一些文学常识老师是一味的灌输,学生也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
三、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有效教学及相关对策研究
(一)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篇应注重整体性和可接受性。
外国文学作品既然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来,就应该得到尊重与保护,应保留作品本身的完整性,编者不能够任意删减、改动。否则,文章会失去其原有的内涵。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问世,包含着作者最艰辛的付出和最真挚的情感,肆意删改文学作品就是对原文作者的不尊重。外国文学作品之所以选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蕴含的多元化的艺术气息和在表达上的随性的写作风格和异域风情,这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这种在语文教材中的特殊地位也决定了对他的删改是要更加严谨审慎的,而且包括删改的角度、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方式都是和本国文学作品是截然不同的,这也要求编选者要全面了解异域文化的背景以及写作意图,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要有系统性和代表性,要选出能够代表这一时期世界文学发展状况的文章,在每一篇入选作品之前,要详细介绍这一时期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和这篇文学作品对于改变世界文学进程的作用和意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对每一篇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通过对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有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能够大概掌握外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和对西方文学的系统性的
学习。
(二)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文学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有效结合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语文教育的核心更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文学素养的培养,作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外国文学作品,更应该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各国文学作品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文学水平的提高。教师本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可以促进文学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有效结合,换一种教学态度,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也许不会那么难,也会发现文学作品中的很多细节都和我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从心里的真正意义上的转变才能促使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偏见的转变,才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改进教学手段,营造健康有序的教学环境。健康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在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应该谨记不能盲目的追求课堂环境的热闹、自由和虚假繁荣以及学生的为所欲为并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文章本身。只有改变曾经不适宜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完成外国文学作品教学。
参考文献:
[1]成立.论外国文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传授和培养[J].文教资料,2011,(22).
[2]田芳.浅谈高中语文教材中英译作品的教学策略[J].教师,2009,(11).
[3]孔松红.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审美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09.
[4]徐嘉.论高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教学问题[D].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