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城市中心区的概念,对城市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其中心区的形态、功能、空间,及相对应的历史、文化、政治、理论思潮等方面的价值做简要的分析介绍。并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案例,作简要的分析论证,并探讨我对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空间感受;价值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城市中心区的形态特点
城市中心区一般指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功能的核心区域,其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它不仅是城市的中心,也是区域的中心。围绕这个区域,城市的布局呈明显的向心形态,或是城市肌理在此区域会有明显的放大,又或者建筑功能形态会有显著的标识性。
1.1城市结构
城市中心区域并不一定是单一存在于城市的,根据城市规模的不同往往会有多个中心区域。一般的小型城市,往往是只有一个中心区的单核结构,典型的案例是意大利的锡耶纳(以锡耶纳广场为核心的城市布局)、威尼斯(以圣马可广场为核心的布局),而在我国,这样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城市化历程不长的小城市;因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单核必然不能适应大中城市的节奏,多核结构和复核结构的诞生一方面是城市规划设计者们对于城市结构探索实践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发展扩大的必然结果。
图 1.1
杭州是典型的多核结构城市,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扩大,杭州逐渐从以西湖为核心的单核结构,向以西湖、运河为核心的双核结构发展,而目前钱塘江两岸的建设、钱江新城的成型也必将使杭州迈入以西湖、运河、钱塘江三核并存的城市结构。
1.2城市中心区的类型与功能
城市中心区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街道、广场、公园景观、标志性建筑物、桥梁与河岸,以及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城市核心元素。这些元素与凯文·林奇的城市印象五要素(道路、边沿、区域、节点、标志)不谋而合,这充分反映出我们置身于一个城市之中,对于这个城市的基本印象即是来自于对中心区域元素类型的直观感受。
作为城市秩序的发源,其空间形态、功能特点必然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核心而展开,所以一般都会是以步行区的方式呈现,而机动车路网往往是围绕着中心区,在附近密集布置。
城市中心一些宽阔笔直的商业街,多由机动车干道改造而来。许多城市的步行区拥有古代的老城区,这些区域保留着狭长的街道,广场,是最常见的城市核心形式,其可以由城市在历史过程中经由文化、宗教、经济的集中场所而自然形成,也可以由城市规划设计者从宏观调控中设计创造,但无论广场是以何种方式形成,它都是城市生活和聚会的场所,其必然成为城市中心步行区的重要节点。典型的案例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广场由新、老总督府、圣马可图书馆、圣马可教堂、钟楼、雕塑围合而成,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人们的活动中心,是城市肌理显著的节点。
公园,在大多数城市都作为完全开放的公共空间,被纳入城市步行区域的范畴。它们没有围墙,任何明显的分割界限,而是同城市其他空间融为一体。一些城市中心的公园周边通常围绕着重要的文化建筑,如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等。它们在性质上与城市中心广场比较类似,只是表现的手法不同,当然也经常与广场相辅相成,成对的出现在城市中心区。典型的案例就是纽约的中央公园,奥穆斯特德和沃克斯创造性的在密集繁华的城市之中划出如此之大的一片公共绿地,使之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城市花园,它创造了公众共享的城市空间,成为城市公园的代表,对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发展影响深远。
2.城市中心区的公众映像
2.1城市中心区的公共空间
城市中心区的公共空间往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它并非像一般的城市空间那样拥有明确的目的性,而是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种可能性的场所。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他们认为中心区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地方。
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間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2.2城市中心区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这个城市需要什么,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空间和尺度是设计的基本手段,我们一直在谈论,是人类在长期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适度的标准和视觉印象。什么才是适宜?应该说是置身于这样的的一个环境中,而人们本身却没有感觉,没有感觉的空间才是适宜的空间。
城市的公共空间具不具备活力是受到其可达性与易达性的影响。城市的公共空间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在某一场所相互活动形成的,包括街道、市场、码头等,由此也反映了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易达性的重要性。
2.3城市中心区的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往往决定了中心区的性质,由历史延留下来下来的城市,其中心区的建筑往往与宗教、文化有关,而由规划设计所建设的现代化城市,其中心区的建筑则一般都带有商业、政治元素。
比如意大利佛罗伦萨、锡耶纳这样的城市,人们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城市的主教堂展开,因此城市的扩张也明显的以此为中心,教堂及其广场决定了城市中心区的宗教性质。
3.对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启示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创造连续的小规模的步行区域,通过多样化的互动空间的设计,避免单一的商业功能的聚集。规划设计者应在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初衷,提供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的机会,形成视线贯通的整体结构,并且做到与社会地域空间结构的和谐,形成有没的环境质量场所。
而建筑师在进行中心区建筑单体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其建筑本身的功能空间感受,还应该与周边的建筑环境保持连续性,应思考如何利用建筑所围合的城市公共空间。
目前,中国城市中心区,更多的被作为单一的商业街来规划建设,有限的公共交流空间完全沦为大型商业跑道。而浓重的商业性质也使得汽车交通统治着城市中心区,拥堵现象毋庸置疑。
设计者所要做的不只是盲目的使设计创造经济效益,而应该从更多元的角度分析城市,反应城市的需求。
4.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K.Linch).城市意象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M].译林出版社,2005.
[3] 扬·盖尔(Jan Gehl).交往与空间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 刘宛.城市设计实践论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孙亦民,刘涟涟.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设计解析 [J].价值工程.
[7] 吴伟仪.国外城市中心区的更新和启示 [J].建材与装饰,2008,(4).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空间感受;价值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城市中心区的形态特点
城市中心区一般指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功能的核心区域,其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它不仅是城市的中心,也是区域的中心。围绕这个区域,城市的布局呈明显的向心形态,或是城市肌理在此区域会有明显的放大,又或者建筑功能形态会有显著的标识性。
1.1城市结构
城市中心区域并不一定是单一存在于城市的,根据城市规模的不同往往会有多个中心区域。一般的小型城市,往往是只有一个中心区的单核结构,典型的案例是意大利的锡耶纳(以锡耶纳广场为核心的城市布局)、威尼斯(以圣马可广场为核心的布局),而在我国,这样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城市化历程不长的小城市;因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单核必然不能适应大中城市的节奏,多核结构和复核结构的诞生一方面是城市规划设计者们对于城市结构探索实践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发展扩大的必然结果。
图 1.1
杭州是典型的多核结构城市,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扩大,杭州逐渐从以西湖为核心的单核结构,向以西湖、运河为核心的双核结构发展,而目前钱塘江两岸的建设、钱江新城的成型也必将使杭州迈入以西湖、运河、钱塘江三核并存的城市结构。
1.2城市中心区的类型与功能
城市中心区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街道、广场、公园景观、标志性建筑物、桥梁与河岸,以及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城市核心元素。这些元素与凯文·林奇的城市印象五要素(道路、边沿、区域、节点、标志)不谋而合,这充分反映出我们置身于一个城市之中,对于这个城市的基本印象即是来自于对中心区域元素类型的直观感受。
作为城市秩序的发源,其空间形态、功能特点必然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核心而展开,所以一般都会是以步行区的方式呈现,而机动车路网往往是围绕着中心区,在附近密集布置。
城市中心一些宽阔笔直的商业街,多由机动车干道改造而来。许多城市的步行区拥有古代的老城区,这些区域保留着狭长的街道,广场,是最常见的城市核心形式,其可以由城市在历史过程中经由文化、宗教、经济的集中场所而自然形成,也可以由城市规划设计者从宏观调控中设计创造,但无论广场是以何种方式形成,它都是城市生活和聚会的场所,其必然成为城市中心步行区的重要节点。典型的案例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广场由新、老总督府、圣马可图书馆、圣马可教堂、钟楼、雕塑围合而成,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人们的活动中心,是城市肌理显著的节点。
公园,在大多数城市都作为完全开放的公共空间,被纳入城市步行区域的范畴。它们没有围墙,任何明显的分割界限,而是同城市其他空间融为一体。一些城市中心的公园周边通常围绕着重要的文化建筑,如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等。它们在性质上与城市中心广场比较类似,只是表现的手法不同,当然也经常与广场相辅相成,成对的出现在城市中心区。典型的案例就是纽约的中央公园,奥穆斯特德和沃克斯创造性的在密集繁华的城市之中划出如此之大的一片公共绿地,使之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城市花园,它创造了公众共享的城市空间,成为城市公园的代表,对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发展影响深远。
2.城市中心区的公众映像
2.1城市中心区的公共空间
城市中心区的公共空间往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它并非像一般的城市空间那样拥有明确的目的性,而是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种可能性的场所。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他们认为中心区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地方。
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間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2.2城市中心区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这个城市需要什么,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空间和尺度是设计的基本手段,我们一直在谈论,是人类在长期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适度的标准和视觉印象。什么才是适宜?应该说是置身于这样的的一个环境中,而人们本身却没有感觉,没有感觉的空间才是适宜的空间。
城市的公共空间具不具备活力是受到其可达性与易达性的影响。城市的公共空间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在某一场所相互活动形成的,包括街道、市场、码头等,由此也反映了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易达性的重要性。
2.3城市中心区的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往往决定了中心区的性质,由历史延留下来下来的城市,其中心区的建筑往往与宗教、文化有关,而由规划设计所建设的现代化城市,其中心区的建筑则一般都带有商业、政治元素。
比如意大利佛罗伦萨、锡耶纳这样的城市,人们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城市的主教堂展开,因此城市的扩张也明显的以此为中心,教堂及其广场决定了城市中心区的宗教性质。
3.对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启示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创造连续的小规模的步行区域,通过多样化的互动空间的设计,避免单一的商业功能的聚集。规划设计者应在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初衷,提供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的机会,形成视线贯通的整体结构,并且做到与社会地域空间结构的和谐,形成有没的环境质量场所。
而建筑师在进行中心区建筑单体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其建筑本身的功能空间感受,还应该与周边的建筑环境保持连续性,应思考如何利用建筑所围合的城市公共空间。
目前,中国城市中心区,更多的被作为单一的商业街来规划建设,有限的公共交流空间完全沦为大型商业跑道。而浓重的商业性质也使得汽车交通统治着城市中心区,拥堵现象毋庸置疑。
设计者所要做的不只是盲目的使设计创造经济效益,而应该从更多元的角度分析城市,反应城市的需求。
4.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K.Linch).城市意象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M].译林出版社,2005.
[3] 扬·盖尔(Jan Gehl).交往与空间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 刘宛.城市设计实践论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孙亦民,刘涟涟.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设计解析 [J].价值工程.
[7] 吴伟仪.国外城市中心区的更新和启示 [J].建材与装饰,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