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初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学生,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组织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器材,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和有用的信息,培养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作用,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愿意主动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意识,避免学生物理学科成绩两级分化。
关键词:避免;初中生;物理学科;两极分化
虽然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了《科学》这门学科,这些只是为今后学习《物理》打下基础,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而热爱生活。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仍不是那么集中,需要教师适时创设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无意识记忆转为有意识记忆,教师合理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实施师徒结对活动,避免学生遇到难题不好当面向老师请教的尴尬,班级并制定学习方案,开展小组比拼活动等,笔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及实施效果: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合理的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学习不仅是观念形成的认知活动,它还要求学习者必须全身心的参与。人处于轻松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悦,处于快乐的情境中可以兴致勃勃地学习,处于紧张的情境中可以产生痛苦,处于痛苦的情境中让人讨厌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对所传授的知识的兴趣,学习时才能集中注意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中,我们必须尊重、理解学生,借助现代教学设备,设计教学流程,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使学习不成为学生的负担,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八年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蛙声、麻雀声、鞭炮声、掌声、婴儿哭声等,让学生感受奇妙的声音现象,勾起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的好奇心,要求学生动手实验(每小组课前準备了实验器材:小鼓、鼓锤、纸粒等),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教学并没有因课堂的结束而终止,要求学生寻找周围的声音,试着思考它们是因为什么发声的,借助什么而传播的?
二、“师徒结对”,发挥同学情的作用
农村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与老师之间似乎总有一定的距离,学习中不懂时不敢问,有话时不敢说,不愿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摇头不对、点头对”的现象在课堂上普遍存在。有些学生在同学之间无话不谈,而在老师面前却沉默少语。如果充分发挥学优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班上物理成绩相对好的学生聘为“小老师”,而后进生作为其“学生”,组成一帮一的物理学习小组,创设愉悦、和谐的交往平台,使学生的知识在沟通中得以生成,在交流中得以巩固,在共享中得以倍增。活动课时间“小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认认真真地听,当他们师徒之间在学习上有分歧,不会像面对老师那样想说不敢说,他们会展开激烈的讨论,不管是哪方最后胜出,它促使学优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得到了改进,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也让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得到矫正,学习成绩得到进步,学习信心得到增强;“师徒结对”模式,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他们在课下仍发挥着作用,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互拧成一股绳,一起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正如有位教育家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小组比拼,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美。现在的孩子对大多数是在温室里长大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心表现的欲望,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还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学习上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在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参与机会,培养他们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对于不善思索的学生来说,可以体验和感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及创造的价值。对学优者则受益更多,这中模式给他们创造了更宽阔的舞台,发挥其辐射力,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向别人学习,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总之,对于初次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话想说,让他们觉得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宰者。
参考文献:
[1]崔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3).
关键词:避免;初中生;物理学科;两极分化
虽然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了《科学》这门学科,这些只是为今后学习《物理》打下基础,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而热爱生活。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仍不是那么集中,需要教师适时创设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无意识记忆转为有意识记忆,教师合理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实施师徒结对活动,避免学生遇到难题不好当面向老师请教的尴尬,班级并制定学习方案,开展小组比拼活动等,笔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及实施效果: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合理的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学习不仅是观念形成的认知活动,它还要求学习者必须全身心的参与。人处于轻松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悦,处于快乐的情境中可以兴致勃勃地学习,处于紧张的情境中可以产生痛苦,处于痛苦的情境中让人讨厌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对所传授的知识的兴趣,学习时才能集中注意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中,我们必须尊重、理解学生,借助现代教学设备,设计教学流程,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使学习不成为学生的负担,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八年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蛙声、麻雀声、鞭炮声、掌声、婴儿哭声等,让学生感受奇妙的声音现象,勾起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的好奇心,要求学生动手实验(每小组课前準备了实验器材:小鼓、鼓锤、纸粒等),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教学并没有因课堂的结束而终止,要求学生寻找周围的声音,试着思考它们是因为什么发声的,借助什么而传播的?
二、“师徒结对”,发挥同学情的作用
农村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与老师之间似乎总有一定的距离,学习中不懂时不敢问,有话时不敢说,不愿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摇头不对、点头对”的现象在课堂上普遍存在。有些学生在同学之间无话不谈,而在老师面前却沉默少语。如果充分发挥学优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班上物理成绩相对好的学生聘为“小老师”,而后进生作为其“学生”,组成一帮一的物理学习小组,创设愉悦、和谐的交往平台,使学生的知识在沟通中得以生成,在交流中得以巩固,在共享中得以倍增。活动课时间“小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认认真真地听,当他们师徒之间在学习上有分歧,不会像面对老师那样想说不敢说,他们会展开激烈的讨论,不管是哪方最后胜出,它促使学优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得到了改进,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也让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得到矫正,学习成绩得到进步,学习信心得到增强;“师徒结对”模式,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他们在课下仍发挥着作用,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互拧成一股绳,一起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正如有位教育家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小组比拼,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美。现在的孩子对大多数是在温室里长大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心表现的欲望,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还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学习上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在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参与机会,培养他们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对于不善思索的学生来说,可以体验和感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及创造的价值。对学优者则受益更多,这中模式给他们创造了更宽阔的舞台,发挥其辐射力,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向别人学习,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总之,对于初次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话想说,让他们觉得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宰者。
参考文献:
[1]崔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