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述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历史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首先分析本研究之目的,包含其重要性、功能以及意义;随即阐述了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培养的必要性,接着对“史料实证”的培养策略提出了一己之见,最后以细致入微地讨论信息技术的价值以及使用方法终篇。教海无涯,蠡测成文,临纸匆忙,若益于同仁点滴,则是我之深幸。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策略;素质;理念;方法
一、研究之目的
(一)历史是具备非常广泛的价值的
历史的价值就是指: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或者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或重大意义。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发现历史的价值,我们学习历史,并不是要简单地预言未来,因为这个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因此我们用历史来预言未来是极其困难的,历史可以供我们借鉴经验,历史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文化。一个人,从出生以来就受到了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这完全归功于历史,我们学习历史借鉴经验总结教训,我们面朝着未来,反思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另外一条方向,我们要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超越。
(二)史料认证的重要性
学习历史,阅读历史书籍,提高历史学科的素养是最重要的目的。通过历史知识提高素养、增强历史能力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这是教师教学的目的之所在。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界对历史学科素养愈发重视,在各种历史学科素养当中,史料认证被公认为初中历史学科中最为重要的素养之一。历史史料浩如烟海,真伪难辨,史料认证是学习历史的核心方法,是研究历史真伪之手段,评价历史时,史料认证不可或缺;检验历史认识时之关键,非史料认证莫属。
(三)历史可以使人升华综合素质
曾几何时,自上而下从国家层面以至各个学校都越来越重视立德树人,教育部为此还签发文件。所谓的立德树人,其实就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素养也可以说是修养,它不仅仅是指的是一个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它包含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它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能够兼顾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学科素养中,历史学科素养是重中之重。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司马迁更是说得明了,读史,可以“鉴往修来”。学习历史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升华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可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学好历史的同时,为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让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全面的良好的综合的发展。
二、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培养的必要性
(一)國外历史教育十分重视“史料实证”的培养
很多国家对历史史料实证的培养走在了前面。《英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首先学习组织资料,查找资源进行论证,多方考察,在得出结论之前,一定要开展批判性的研究,必须独立完成结论”;《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知识一定要查找作者的资料来源,首先要明白作者的立场,历史当中所叙述的事件是否为历史事实,对于所有的历史资料一定要做到能够精通理解,包含理解历史文字后面所隐含的信息”。《日本高中历史科纲领》指出:“面对历史资料要多方求证,要用客观公正的资料来指导学生学习。面对历史知识,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历史事件要细致入微,要在诸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这些国家对历史史料认证素养的培育,引发了后来者的青睐,无数国家的教育界争先效仿,认为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学科素养。
(二)我国中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有待提高
在我国,在史料认证的运用与学习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我们意识淡薄,缺乏史学认证观念,我们的学习方法很单一,而且问题多多,几乎是所有的教育部门在史料认证意识方面都极其欠缺。
(三)“史料实证”的素养是我国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的历史文化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有价值的人生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能够效法往圣先贤;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可以带给自己的启迪,通过思考总结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整个历史教学过程是一个引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新知,能够独立进行思考,能够正确解决问题,因此,学生能够逐步地培养出史料实证的能力。
三、“史料实证”的培养策略
(一)多方面培养
学习历史要寓学于乐,在学习中,注意收集资料,找一些图片,利用网上的资源多方佐证,有条件的话可以就近观赏历史遗址遗迹,也可以参照有价值的电影题材,参观历史博物馆,阅读有关的文学作品等等,不一而足。结合教材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增强了学习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或多或少地培养了学生的史料论证的意识。历史资料庞博广杂,首先要教给学生去辨别真伪,寻找那些有价值的资料,选择资料的过程中先采用直接资料,而后再选择间接资料,选择书籍的时候先选择史书,然后再参考一些文学作品,要有求真求实的精神,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要有好学不倦的痴迷,要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即便是我们走入社会离开了校园,我们也会用学习历史的认真态度去面对人生。
(二)教学中重视“史料实证”的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师就要重视史料实证教学方法,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史料论证的教育理念不断在自己的意识里面加强。
(三)小组合作研究史料,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史料的价值,通过史料来进行教学,因为史料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是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史料,我们可以全面地对历史进行阐述。在教学中,我们把学生进行分组,一方面培植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分组活动中,也培养了他们讨论的能力,随着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他们也能从各方面正确地认识了历史学习的价值,养成了实证和理性的态度。现在信息发达,上网很方便,鼓励学生多上网查阅资料,以此扩大学生的历史信息量。他们的判断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通过史料,设计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热情,让他们拥有学习历史的成就感。 (四)解析历史材料题,提升学生解题效率
教学历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阅读能力。之后通过阅读,提升对史料的分析能力。我们教师本身要深入史料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辩证地选取历史资料,树立明确的教学目的,结合教学的内容,提高问题实效性。让学生切莫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们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和解析方法。解析历史材料题,一定要明确解题思路,努力提升解题准确率,在学习中,不忽略任何的学习细节,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认真仔细,深入教材内容,发挥史料的实证作用。教师在解析材料题目时,不仅需要解释材料内容,还要让学生联想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题,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四、信息技术的价值以及使用方法
(一)采用信息技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历史毕竟是对过去的记录,学生难免感觉到有一种时空距离感,而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让历史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历史情境中。在讲解甲午战争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感受到了邓世昌以及全体官兵的壮烈,学生们极其感动,备受感染,他们深深沉浸到由于战争导致国家惨败的原因,如果不是多媒体,他们很难能够做到直观形象地进行学习历史;由于有了多媒体就祛除了枯燥感,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现“生活化”的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让历史知识变得活泼、生动、有趣,而且通过多媒体可以化难为易,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教学《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課,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了几部电视片《北宋风云》,并且播放了几段《水浒传》精彩部分,学生们顿时被吸引,他们看完多媒体课件以后,向学生提问了部分问题,发现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北宋时期农业稳定发展的社会原因,之前的教学经验是:没有观看多媒体课件,很多学生比较茫然,对所学的课本知识可以说是一知半解,也就是说,通过多媒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信息技术传递情感,对学生开展良好的思想教育
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好地学习历史的方法,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到历史现象,了解到不同的历史环境,掌握历史发展的趋势,能够为学习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学生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影视资源,学生观看时无不热血沸腾,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深刻的体会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所承受的苦难,以及付出的伟大牺牲,他们更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与英勇抗敌的民族精神。因此,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能对学生进行更好地情操陶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史料实证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功,也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缺乏史料实证基本功,学习历史障碍重重,教学质量必然难以提升。但是史料实证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教学之路漫漫,教师应黾勉惕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懂得筛选重要的历史价值信息,锲而不舍,最终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完美的构建,从而顺利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注重人格、提升气质、增强修养,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建华.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4):35-37.
[2]王建玲.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历史学科素养[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8(1):78.
[3]窦连静.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法[J].赤子,2016(3):237.
[4]聂延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1):60-61.
作者简介:李东牛(1980—),男,迁安市建昌营镇建昌营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策略;素质;理念;方法
一、研究之目的
(一)历史是具备非常广泛的价值的
历史的价值就是指: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或者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或重大意义。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发现历史的价值,我们学习历史,并不是要简单地预言未来,因为这个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因此我们用历史来预言未来是极其困难的,历史可以供我们借鉴经验,历史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文化。一个人,从出生以来就受到了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这完全归功于历史,我们学习历史借鉴经验总结教训,我们面朝着未来,反思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另外一条方向,我们要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超越。
(二)史料认证的重要性
学习历史,阅读历史书籍,提高历史学科的素养是最重要的目的。通过历史知识提高素养、增强历史能力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这是教师教学的目的之所在。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界对历史学科素养愈发重视,在各种历史学科素养当中,史料认证被公认为初中历史学科中最为重要的素养之一。历史史料浩如烟海,真伪难辨,史料认证是学习历史的核心方法,是研究历史真伪之手段,评价历史时,史料认证不可或缺;检验历史认识时之关键,非史料认证莫属。
(三)历史可以使人升华综合素质
曾几何时,自上而下从国家层面以至各个学校都越来越重视立德树人,教育部为此还签发文件。所谓的立德树人,其实就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素养也可以说是修养,它不仅仅是指的是一个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它包含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它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能够兼顾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学科素养中,历史学科素养是重中之重。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司马迁更是说得明了,读史,可以“鉴往修来”。学习历史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升华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可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学好历史的同时,为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让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全面的良好的综合的发展。
二、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培养的必要性
(一)國外历史教育十分重视“史料实证”的培养
很多国家对历史史料实证的培养走在了前面。《英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首先学习组织资料,查找资源进行论证,多方考察,在得出结论之前,一定要开展批判性的研究,必须独立完成结论”;《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知识一定要查找作者的资料来源,首先要明白作者的立场,历史当中所叙述的事件是否为历史事实,对于所有的历史资料一定要做到能够精通理解,包含理解历史文字后面所隐含的信息”。《日本高中历史科纲领》指出:“面对历史资料要多方求证,要用客观公正的资料来指导学生学习。面对历史知识,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历史事件要细致入微,要在诸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这些国家对历史史料认证素养的培育,引发了后来者的青睐,无数国家的教育界争先效仿,认为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学科素养。
(二)我国中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有待提高
在我国,在史料认证的运用与学习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我们意识淡薄,缺乏史学认证观念,我们的学习方法很单一,而且问题多多,几乎是所有的教育部门在史料认证意识方面都极其欠缺。
(三)“史料实证”的素养是我国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的历史文化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有价值的人生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能够效法往圣先贤;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可以带给自己的启迪,通过思考总结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整个历史教学过程是一个引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新知,能够独立进行思考,能够正确解决问题,因此,学生能够逐步地培养出史料实证的能力。
三、“史料实证”的培养策略
(一)多方面培养
学习历史要寓学于乐,在学习中,注意收集资料,找一些图片,利用网上的资源多方佐证,有条件的话可以就近观赏历史遗址遗迹,也可以参照有价值的电影题材,参观历史博物馆,阅读有关的文学作品等等,不一而足。结合教材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增强了学习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或多或少地培养了学生的史料论证的意识。历史资料庞博广杂,首先要教给学生去辨别真伪,寻找那些有价值的资料,选择资料的过程中先采用直接资料,而后再选择间接资料,选择书籍的时候先选择史书,然后再参考一些文学作品,要有求真求实的精神,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要有好学不倦的痴迷,要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即便是我们走入社会离开了校园,我们也会用学习历史的认真态度去面对人生。
(二)教学中重视“史料实证”的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师就要重视史料实证教学方法,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史料论证的教育理念不断在自己的意识里面加强。
(三)小组合作研究史料,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史料的价值,通过史料来进行教学,因为史料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是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史料,我们可以全面地对历史进行阐述。在教学中,我们把学生进行分组,一方面培植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分组活动中,也培养了他们讨论的能力,随着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他们也能从各方面正确地认识了历史学习的价值,养成了实证和理性的态度。现在信息发达,上网很方便,鼓励学生多上网查阅资料,以此扩大学生的历史信息量。他们的判断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通过史料,设计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热情,让他们拥有学习历史的成就感。 (四)解析历史材料题,提升学生解题效率
教学历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阅读能力。之后通过阅读,提升对史料的分析能力。我们教师本身要深入史料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辩证地选取历史资料,树立明确的教学目的,结合教学的内容,提高问题实效性。让学生切莫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们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和解析方法。解析历史材料题,一定要明确解题思路,努力提升解题准确率,在学习中,不忽略任何的学习细节,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认真仔细,深入教材内容,发挥史料的实证作用。教师在解析材料题目时,不仅需要解释材料内容,还要让学生联想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题,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四、信息技术的价值以及使用方法
(一)采用信息技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历史毕竟是对过去的记录,学生难免感觉到有一种时空距离感,而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让历史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历史情境中。在讲解甲午战争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感受到了邓世昌以及全体官兵的壮烈,学生们极其感动,备受感染,他们深深沉浸到由于战争导致国家惨败的原因,如果不是多媒体,他们很难能够做到直观形象地进行学习历史;由于有了多媒体就祛除了枯燥感,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现“生活化”的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让历史知识变得活泼、生动、有趣,而且通过多媒体可以化难为易,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教学《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課,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了几部电视片《北宋风云》,并且播放了几段《水浒传》精彩部分,学生们顿时被吸引,他们看完多媒体课件以后,向学生提问了部分问题,发现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北宋时期农业稳定发展的社会原因,之前的教学经验是:没有观看多媒体课件,很多学生比较茫然,对所学的课本知识可以说是一知半解,也就是说,通过多媒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信息技术传递情感,对学生开展良好的思想教育
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好地学习历史的方法,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到历史现象,了解到不同的历史环境,掌握历史发展的趋势,能够为学习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学生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影视资源,学生观看时无不热血沸腾,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深刻的体会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所承受的苦难,以及付出的伟大牺牲,他们更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与英勇抗敌的民族精神。因此,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能对学生进行更好地情操陶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史料实证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功,也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缺乏史料实证基本功,学习历史障碍重重,教学质量必然难以提升。但是史料实证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教学之路漫漫,教师应黾勉惕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懂得筛选重要的历史价值信息,锲而不舍,最终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完美的构建,从而顺利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注重人格、提升气质、增强修养,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建华.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4):35-37.
[2]王建玲.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历史学科素养[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8(1):78.
[3]窦连静.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法[J].赤子,2016(3):237.
[4]聂延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1):60-61.
作者简介:李东牛(1980—),男,迁安市建昌营镇建昌营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