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由一群民乐爱好者自发组成了香港爱乐民乐团(以下简称爱乐),今年已经爱乐30岁了。11月28日晚,爱乐在香港荃湾大会堂演奏厅举行《百川汇海》音乐会,隆重庆祝30岁生日。
30年,中西合璧奏响《黄河》
当晚音乐会首先由乐团创始人之一易有伍执棒,作为爱乐历史上的首位指挥,易有伍指挥演奏了《月儿高》、《龙》两首作品。之后,指挥家王甫建接棒,上演《黄河》钢琴协奏曲。来自奥地利的华裔钢琴家陈瑞斌与乐队合作,一曲完毕,掌声雷动。
下半场,《天黑黑》、《丢丢铜仔》、《港都夜雨》三首合唱开场,随后二胡演奏家黄安源登场,在创团元老卫承发的指挥下,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和热烈奔放的《花梆子》赢得长久掌声。下半场的最后一首作品《东海渔歌》对爱乐来说可谓意义非凡。1992年,爱乐与BMG合作录制的唱片《东海渔歌》一举获得金唱片奖。
为了此次庆典音乐会,新加坡吉丰华乐团、墨尔本肇风中乐团、马来西亚专艺民族乐团、成都民族乐团分别派出小分队前来助演贺寿。在三十年的发展中,爱乐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他们所到之处并非蜻蜓点水,而是注重与当地民乐团体建立友谊、交流心得、互通有无。于是,才有了爱乐三十年团庆,五湖四海的民乐团千里赴会。
30年,热情浇注爱乐之花
爱乐是个不折不扣的业余团体,团员来自香港各阶层,有专业音乐人士、有学生、有家庭主妇、有出租车司机……尤如一个社会缩影。是“爱乐”这个统一的思想将他们团结在一起,每当他们聚在一起,他们的身份就只有一个:爱乐人。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爱乐筹委会主席黎汉明还清楚记得1979年爱乐于香港大学首次演出并获得1000元酬金,购买了第一件乐器:一个大鼓,这是爱乐第一件资产。30年后的今天,爱乐拥有了更多的乐器、团产及属于自己的团址,惟一不变的是大家对民族音乐的挚爱。11月29日举行的香港爱乐民乐团三十周年慶祝大会上,当年的16位创始人再次聚首,上台合影的位置依旧按照三十年前的排列位置。
与爱乐结缘近20年的指挥家王甫建告诉记者:第一次看到这个团,就被他们深深感动。他们那么执着、那么敬业,每每想起就会让你肃然起敬。
如今,爱乐已有当初的16人发展为60余人,上至年过花甲的老伯,下至稚气未脱的中学生,每周一次两小时的排练却雷打不动。黎汉明告诉记者:一个乐团,最可怕的不是没有钱,而是团员没有热情。爱乐作为业余团体,没有政府拨款存活到今天的重要原因是大家对民族音乐的投入和热爱,共同的志趣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
有人说香港是一个可爱的地方,只要有理想,加上毅力和恒心,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来。香港爱乐民乐团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记者手记】
在参与爱乐三十年庆典的几天时间里,“感动”、“自力更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在一个步伐急速的大都会城市,难以想象一个业余中乐团能够支撑三十年而不衰,殊不简单。但香港爱乐做到了!
从纪念特刊的设计到排版印刷,从音乐会的策划到组织实施,团庆的所有任务不分大小都细致分工、精准认领。在这里,不论门派,不分帮派,有的只是热爱民乐的真心和专注。在这里,没有政府拨款,爱乐的一草一木、一分一毫都靠团员自力更生,挺胸承担。
香港曾经被谑称为文化沙漠。现在看来有失公允。爱乐不就一直在这片所谓的沙漠中挣扎求存嘛!这样看来,沙漠之下生机处处,适度的滋润必能将沙漠变成绿洲。这不禁让人想到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专业院团,庇护在树荫下,生长在温室中,想必早已失去了耐旱的机能。
不由的想起一句话:船是坐定了,还须用力把桨;树是种下了,还须日复浇水。
30年,中西合璧奏响《黄河》
当晚音乐会首先由乐团创始人之一易有伍执棒,作为爱乐历史上的首位指挥,易有伍指挥演奏了《月儿高》、《龙》两首作品。之后,指挥家王甫建接棒,上演《黄河》钢琴协奏曲。来自奥地利的华裔钢琴家陈瑞斌与乐队合作,一曲完毕,掌声雷动。
下半场,《天黑黑》、《丢丢铜仔》、《港都夜雨》三首合唱开场,随后二胡演奏家黄安源登场,在创团元老卫承发的指挥下,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和热烈奔放的《花梆子》赢得长久掌声。下半场的最后一首作品《东海渔歌》对爱乐来说可谓意义非凡。1992年,爱乐与BMG合作录制的唱片《东海渔歌》一举获得金唱片奖。
为了此次庆典音乐会,新加坡吉丰华乐团、墨尔本肇风中乐团、马来西亚专艺民族乐团、成都民族乐团分别派出小分队前来助演贺寿。在三十年的发展中,爱乐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他们所到之处并非蜻蜓点水,而是注重与当地民乐团体建立友谊、交流心得、互通有无。于是,才有了爱乐三十年团庆,五湖四海的民乐团千里赴会。
30年,热情浇注爱乐之花
爱乐是个不折不扣的业余团体,团员来自香港各阶层,有专业音乐人士、有学生、有家庭主妇、有出租车司机……尤如一个社会缩影。是“爱乐”这个统一的思想将他们团结在一起,每当他们聚在一起,他们的身份就只有一个:爱乐人。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爱乐筹委会主席黎汉明还清楚记得1979年爱乐于香港大学首次演出并获得1000元酬金,购买了第一件乐器:一个大鼓,这是爱乐第一件资产。30年后的今天,爱乐拥有了更多的乐器、团产及属于自己的团址,惟一不变的是大家对民族音乐的挚爱。11月29日举行的香港爱乐民乐团三十周年慶祝大会上,当年的16位创始人再次聚首,上台合影的位置依旧按照三十年前的排列位置。
与爱乐结缘近20年的指挥家王甫建告诉记者:第一次看到这个团,就被他们深深感动。他们那么执着、那么敬业,每每想起就会让你肃然起敬。
如今,爱乐已有当初的16人发展为60余人,上至年过花甲的老伯,下至稚气未脱的中学生,每周一次两小时的排练却雷打不动。黎汉明告诉记者:一个乐团,最可怕的不是没有钱,而是团员没有热情。爱乐作为业余团体,没有政府拨款存活到今天的重要原因是大家对民族音乐的投入和热爱,共同的志趣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
有人说香港是一个可爱的地方,只要有理想,加上毅力和恒心,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来。香港爱乐民乐团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记者手记】
在参与爱乐三十年庆典的几天时间里,“感动”、“自力更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在一个步伐急速的大都会城市,难以想象一个业余中乐团能够支撑三十年而不衰,殊不简单。但香港爱乐做到了!
从纪念特刊的设计到排版印刷,从音乐会的策划到组织实施,团庆的所有任务不分大小都细致分工、精准认领。在这里,不论门派,不分帮派,有的只是热爱民乐的真心和专注。在这里,没有政府拨款,爱乐的一草一木、一分一毫都靠团员自力更生,挺胸承担。
香港曾经被谑称为文化沙漠。现在看来有失公允。爱乐不就一直在这片所谓的沙漠中挣扎求存嘛!这样看来,沙漠之下生机处处,适度的滋润必能将沙漠变成绿洲。这不禁让人想到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专业院团,庇护在树荫下,生长在温室中,想必早已失去了耐旱的机能。
不由的想起一句话:船是坐定了,还须用力把桨;树是种下了,还须日复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