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xiaofe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医学认为“没有心理护理的护理不是完整的护理”。要想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出院,使老年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除了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之外,还需要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对其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方法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本文结合实际简述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他们应当采取的心理护理方法,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老年化社会,老年患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如何使老年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早日恢复健康,是医务工作者值得探究的问题。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使得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且病程长、病情反复,不仅影响着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容易使老年患者产生许多不良的情绪,对老年患者的治疗造成影响。因此,要想使老年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除了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之外,还需要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对其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方法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总结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简述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以供参考。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忧郁、顾虑重重心理
  老年病的特点决定了老年患者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又需反复住院,所以,他们对家庭问题,子女的就业问题,以及今后的身体状况等问题顾虑重重,又由于处于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自己的种种想法很少表露,因而容易产生忧郁心理。
  1.2 失落、孤独心理
  退休后,不少老年患者因无法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而出现失落感,性格比较暴躁,喜欢周围人尊重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有的老年患者因为住院期间生活比较单调,和家人、外界接触比较少,容易产生被抛弃感,感觉孤独寂寞,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
  1.3 猜疑心理
  部分老年患者比较看重自己的身体状况,经常对自己的病情、治疗进展产生怀疑,觉得周围人关心自己是向自己隐瞒了病情,自己肯定是得了重病,所有周围人才格外关心自己。表现为对周围的人的种种行为都表示怀疑,不相信他人,时刻处于紧张状态。
  1.4 焦虑心理
  老年患者的病程都比较长,病情反复,治疗时间长,一旦没有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部分老年患者就会出现焦虑心理,对治疗效果表示担心,觉得自己可能没有希望康复。
  1.5 恐惧心理
  部分老年患者对自已的病情不了解,想法很多,特别是老年癌症患者,恐惧心理更是无时不有,总怕诊断不准而误治疗,处理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因而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
  1.6 绝望心理
  部分老年患者觉得自己的病反复发作,而且逐渐加重,认为自已患的是“绝症”,康复的希望渺茫,因而情绪低落,心理上处于压抑状态,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等绝望情绪。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2.1 对于忧郁心理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为这类老年患者提供轻松、愉快的就医环境,多和他们进行沟通,多和他们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話题,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积极地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疾病。
  2.2 对于孤独心理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多和这类患者进行沟通,多陪伴这类患者,鼓励患者家属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患者,鼓励患者适当运动,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相互关心。让患者时刻感受到护理人员、家属、病友对其的关心和爱护,消除患者的孤独感,使患者可以乐观地看待疾病,积极治疗。
  2.3 对于猜疑心理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于这类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态度要明朗、坦率,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转归及注意事项。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解释说明,消除猜疑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要对患者耐心细致,这种耐心的表现不单是诊查方面认真负责,而且在诊治过程的开始到结束都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消除他们的疑虑,使他们对医护人员充满信服。
  2.4 对于焦虑心理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对类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更要耐心,态度温和,多和患者谈心,给予必要的安慰,向他们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生规律及注意事项,在生活护理的同时,耐心地劝慰患者和我们一起与疾病做斗争。
  2.5 对于恐惧心理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对这类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冷静、耐心对待,轻声细语地安慰患者,完成各种治疗措施要准确及时,动作轻柔,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护士在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步骤及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等,这样既能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又能取得患者的配合。
  2.6 对于绝望心理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对这类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以百倍的热情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要用认真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术,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3 小结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低下,病情反复,不仅影响着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会使老年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上对就医环境、饮食安排、休息环境等的不适应,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使得老年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绝望等不良心理,表现为烦躁不安、睡眠质量下降、没有信心接受治疗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转归。对此,护理人员应当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对老年患者多表示关心和尊重,耐心倾听老年患者的倾诉,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向患者解释治疗的方法、效果,取得老年患者的信任和配合,进而促进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老年患者的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身体疾病的康复,应当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黄汝明,王怡敏,吴桂仙.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03)
  [2]乔峰,马静霞.老年患者的常见心理及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04)
  [3]马妍.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2)
  [4]许兰霞.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9(02)
  [5]艳春,佐建华.老年患者住院的心理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9(0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分析丹参川弓嗪注射液对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丹参川弓嗪注射液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来分析丹参川弓嗪对脑血栓的治疗作用。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可达到90%,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
【摘 要】 目的: 探讨全麻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降低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医院麻醉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648例患者在全身麻醉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4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11例,发生率17.13%。其中,循环不稳定33例(5.09%)、苏醒延迟18例(2.78%),低氧血症36例(5.56%),恶心呕吐15例(2.31%),寒颤9例(1.39%)。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