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热门的研学旅行中,教师自身如何安排旅行对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往往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用3个关键词来展开讨论,来帮助教师安排一场有意义的研学旅行:勇气、人格教育、能力。
一、勇气
整个研学旅行中教师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在行程中勇于探索,不要因为未知的事物而过分担心。许多胆怯行为的发生多是因为缺乏勇气,他们常会说这样一句话:老师,我不会。我们知道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多数有“试一试”的胆量。因此,教育他们学会“试一试”十分必要,能培养他们坚强的性格,为他们在今后人生道路上承受风风雨雨奠定基础。
对孩子们来说,培养他们的勇敢品质可以这么要求:在旅途中摔了跤或有了轻微的伤病不哭;同伴间发生纠纷不哭;敢于在集体面前说话、表演;参加力所能及的运动或劳动;努力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等等。这样能训练小学生的灵敏动作,也能锻炼小学生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二、人格教育
性格决定命运,人格的培养对孩子成长十分重要。在研学旅行中,教师需要不断地通过人、物、景给他们做正确的人格引导:
1.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2.要有博大的爱心,包括强烈的爱国精神、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同情心等;
3.心地善良,接纳他人,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
4.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思索自身存在的价值;
5.有独立自主意识,不依赖他人;
6.不迷信、讲科学,有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师在研学旅行的教学当中,禁用不可冒犯的权威姿态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学会珍惜学生提出不同观点的勇气以及独立思考的火花,要以科学求实的精神与孩子们平等交流。只有教师重视激发小学生的人格潜能,精心培育“不迷信、不盲从”的探索精神,才能使得孩子们终身热爱学习、勤于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能力
能力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学习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学旅行中,碰到问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自己思考,通过不断地思考,来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孩子们提升能力。
1.展示实物或模型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一般不强,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多时候需要一些具体生动的形象呈现在眼前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遇到一些较困难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用一些实物或模型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如何过独木桥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木头模型,让学生观察木头有多长以及这木头有什么特点,从而推算出人在木头上的着力点以及如何在木头上把握平衡。通过这种具体的模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行进过程,从而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画图法
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问题,除了拿实物或模型来展示,研学旅行中还有一个常用到的方法就是画图。例如在研学旅行牵涉到路程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画图的方式标出所有的路线,引导孩子们利用两点间直线最短的理论,更便捷地做出判断,从而解决教学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总结规律法
在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规律性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用到各种已被证明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把规律性的知识结合此次旅行,教给孩子们发现规律的方法,便能让孩子们在碰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及时进行总结。
总结近段时间我们学校的研学旅行,我们几位老师认为还有几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做好了才能做好整个研学旅行,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寓教于乐。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跟孩子们的沟通中,不要一味地强调是去学习,而是玩中学,学中玩。那么氛围就会非常轻松愉悦。
其次要重视整个行程的细节。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如果仅仅是死板地套入各个流程和环节,只会让活动变成一潭死水。学校和旅行社要重视研学旅行的细节,游学结合,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在设计产品时要尽可能结合学校、家长、孩子三方的需求。
最后是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因素是影响家长是否同意孩子参加研学旅行的首要因素。学校、旅行社應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安全,这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如德国夏令营需要经过实地考察合格才能招生。
我国的研学旅行于近年开始被各大教育机构认可并逐渐推广,但是仍然缺乏相关的优秀案例成果。在研学旅行这门全新课程中,我们不但应该多摸索经验,还要多走出去学进来。希望在今后的研学教学中,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寓教于乐,跟学生们一起快乐地旅行,快乐地学习!
本文将用3个关键词来展开讨论,来帮助教师安排一场有意义的研学旅行:勇气、人格教育、能力。
一、勇气
整个研学旅行中教师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在行程中勇于探索,不要因为未知的事物而过分担心。许多胆怯行为的发生多是因为缺乏勇气,他们常会说这样一句话:老师,我不会。我们知道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多数有“试一试”的胆量。因此,教育他们学会“试一试”十分必要,能培养他们坚强的性格,为他们在今后人生道路上承受风风雨雨奠定基础。
对孩子们来说,培养他们的勇敢品质可以这么要求:在旅途中摔了跤或有了轻微的伤病不哭;同伴间发生纠纷不哭;敢于在集体面前说话、表演;参加力所能及的运动或劳动;努力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等等。这样能训练小学生的灵敏动作,也能锻炼小学生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二、人格教育
性格决定命运,人格的培养对孩子成长十分重要。在研学旅行中,教师需要不断地通过人、物、景给他们做正确的人格引导:
1.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2.要有博大的爱心,包括强烈的爱国精神、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同情心等;
3.心地善良,接纳他人,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
4.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思索自身存在的价值;
5.有独立自主意识,不依赖他人;
6.不迷信、讲科学,有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师在研学旅行的教学当中,禁用不可冒犯的权威姿态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学会珍惜学生提出不同观点的勇气以及独立思考的火花,要以科学求实的精神与孩子们平等交流。只有教师重视激发小学生的人格潜能,精心培育“不迷信、不盲从”的探索精神,才能使得孩子们终身热爱学习、勤于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能力
能力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学习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学旅行中,碰到问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自己思考,通过不断地思考,来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孩子们提升能力。
1.展示实物或模型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一般不强,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多时候需要一些具体生动的形象呈现在眼前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遇到一些较困难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用一些实物或模型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如何过独木桥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木头模型,让学生观察木头有多长以及这木头有什么特点,从而推算出人在木头上的着力点以及如何在木头上把握平衡。通过这种具体的模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行进过程,从而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画图法
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问题,除了拿实物或模型来展示,研学旅行中还有一个常用到的方法就是画图。例如在研学旅行牵涉到路程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画图的方式标出所有的路线,引导孩子们利用两点间直线最短的理论,更便捷地做出判断,从而解决教学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总结规律法
在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规律性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用到各种已被证明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把规律性的知识结合此次旅行,教给孩子们发现规律的方法,便能让孩子们在碰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及时进行总结。
总结近段时间我们学校的研学旅行,我们几位老师认为还有几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做好了才能做好整个研学旅行,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寓教于乐。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跟孩子们的沟通中,不要一味地强调是去学习,而是玩中学,学中玩。那么氛围就会非常轻松愉悦。
其次要重视整个行程的细节。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如果仅仅是死板地套入各个流程和环节,只会让活动变成一潭死水。学校和旅行社要重视研学旅行的细节,游学结合,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在设计产品时要尽可能结合学校、家长、孩子三方的需求。
最后是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因素是影响家长是否同意孩子参加研学旅行的首要因素。学校、旅行社應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安全,这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如德国夏令营需要经过实地考察合格才能招生。
我国的研学旅行于近年开始被各大教育机构认可并逐渐推广,但是仍然缺乏相关的优秀案例成果。在研学旅行这门全新课程中,我们不但应该多摸索经验,还要多走出去学进来。希望在今后的研学教学中,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寓教于乐,跟学生们一起快乐地旅行,快乐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