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那遥远的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把静态的“我看见”固定在纸上,于是有了摄影。 看惯了照片,人们又产生了“我看见”新的冲动。50多年后,法国卢米尔兄弟遂于1895年放映了首部“活动图像”——电影。 而DV,即把“我看见”解构为电子数码,容积更小,传播更高效,影响更广泛。1994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元年。 直到2006年1月,“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在线电视)”首次纳入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官方统计,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之“网民上网行为”项目中,以33.8%的网民占有率,名列第九位,覆盖3752万人。
截至2008年7月,更名为“网络视频”的这个项目已飞跃为第四大网络应用,网民占有率达71%,覆盖1.8亿人。 哈,抚今追昔,全是数字。 这些个数字勾勒了录像——DV的家族发展史、发达史、演变史。
历史告诉我们,出身山寨的精英发明了V(传统录像)和DV(数字录像)。现实告诉我们,精英发明的V和DV要由草根大众来消费,以实现其最终价值。草根大众做了精英的下游。
下游做久了,草根开始躁动。为什么要仰息于你们,你们垄断舞台也太久。为什么我们不能参与,我们甘为观众也太久。 咸鱼要翻身,草根做主人。胡戈们起义成功,《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作品,占山为王,扯起反旗,大大惹恼了大牌精英。 恼有什么用呢,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山寨英雄风起。草莽好汉们不易啊,他们克服资源高度不平衡、信息高度不对称之窘境,于江湖作坊因陋就简、白手起家,文不雷人死不休。 其成果呢,很牛很雷人,很好很强大:《疯狂的石头》、《十全九美》、《大电影》、《高兴》……山寨大片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在这个后工业化社会、准信息化时代,山寨英雄们积极进取,竭力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精英制造的DV产品来挑战精英。 在这个后精英社会、准平民时代,山寨英雄们自娱自乐,自觉自发,努力把DV文化从官府的窖藏品、贵族的奢侈品,还原为大众的日用品。
他们坚守现代商业文明之长尾,参与公共传播话语,贡献原生态智慧,共建共享先进影像文化。他们成了《时代》杂志年度封面人物“YOU”,他们金子般的光芒穿过千年尘埃投射到数字人文的殿堂。 他们是你,他们是我。谁说历史充满吊诡,那是因为想象力、理解力和宽容度离开人们太久了!
草根需要成长,英雄需要鼓励。 精英即使不愿与山寨英雄平分秋色,也该发动社会机器,把山寨疏浚、养成为偌大个分母:分母越庞大,分子越金贵;分母越崛起,分子越耀眼。 “末路”?“陌路”!(《大众DV》2008年12期)的命题贴切、确切。精英们,权威们,主流们,不要妄自尊大,也不必如临大敌。所谓危机,化危险为机会。直面山寨,平等对待,友好相处,各取所需,和谐合作啊。即便陌生,也是出路。
时不我待。去年岁中,中国手机上网网民数已达到7305万,而已然进入的3G和近在眼前的4G时代将使这个数字飞增至5亿、6亿甚至更多。此移动互联网的主要需求之一即是视频获取和贡献,人人皆可作现场直播,成为DV生产者、传播者、分享者。
一百年前,意大利诗人乔托·卡努多称电影为“第七艺术”。第21世纪呢,DV是什么呢,我们且提前三五年,唤它“第一媒体”。它是画、能动、有声、好看、有趣,是以往所有表现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等带宽上去了、资费下来了,瓶颈解决了,亿万人民像玩手机拍照一样玩手机视频,那是个什么劲头!
DIY(Do it youself),这个老词啊,老当益壮。我们这些草根,在草长莺飞的山寨里,就可以自如地玩转这个极具传播力、冲击力、吸引力的媒体和这门“最具亲和力、影响力以及活力的艺术”。 而我是草根中的根须。到现在,仍然学不会DV的后期制作。2001年访问香港花7000多港币买来的DV摄像机,拍了不到两盘带子,就像文物一样静静地沉睡箱底。
无独有偶,到现在,五笔、全拼等输入法里还没有“视频”这个词语。 无数草根们看来还没有做好准备。一些文化构件也没有提供环境。 著名的《大众DV》令我写稿时,我基本犯懵:我不是专家,我不懂DV,我没想过要在这样引领时尚潮流的刊物上发稿。转念一想,这就不是精英对草根的培养和鼓励吗?他们有的是技术和艺术,我们有的是热情和冲动。他们放低身段,我们跷起脚跟。两相对接,春光灿烂。
DV浪潮就要来了,我们不想错过,更不想被浪花吞噬,我们渴望加入冲浪的队伍。 我们是亿万市场,我们是巨大分母,精英们请伸出即便是利益驱动的手提携我们加盟。 我们是亿万草根,我们是群体英雄,伙伴们请动手记录美好生活、自我成就个人才艺。
哈,如此这般,“以先进手段传播先进文化”,DV之大普及、大发展、大繁荣,就可期可遇哩!
截至2008年7月,更名为“网络视频”的这个项目已飞跃为第四大网络应用,网民占有率达71%,覆盖1.8亿人。 哈,抚今追昔,全是数字。 这些个数字勾勒了录像——DV的家族发展史、发达史、演变史。
历史告诉我们,出身山寨的精英发明了V(传统录像)和DV(数字录像)。现实告诉我们,精英发明的V和DV要由草根大众来消费,以实现其最终价值。草根大众做了精英的下游。
下游做久了,草根开始躁动。为什么要仰息于你们,你们垄断舞台也太久。为什么我们不能参与,我们甘为观众也太久。 咸鱼要翻身,草根做主人。胡戈们起义成功,《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作品,占山为王,扯起反旗,大大惹恼了大牌精英。 恼有什么用呢,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山寨英雄风起。草莽好汉们不易啊,他们克服资源高度不平衡、信息高度不对称之窘境,于江湖作坊因陋就简、白手起家,文不雷人死不休。 其成果呢,很牛很雷人,很好很强大:《疯狂的石头》、《十全九美》、《大电影》、《高兴》……山寨大片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在这个后工业化社会、准信息化时代,山寨英雄们积极进取,竭力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精英制造的DV产品来挑战精英。 在这个后精英社会、准平民时代,山寨英雄们自娱自乐,自觉自发,努力把DV文化从官府的窖藏品、贵族的奢侈品,还原为大众的日用品。
他们坚守现代商业文明之长尾,参与公共传播话语,贡献原生态智慧,共建共享先进影像文化。他们成了《时代》杂志年度封面人物“YOU”,他们金子般的光芒穿过千年尘埃投射到数字人文的殿堂。 他们是你,他们是我。谁说历史充满吊诡,那是因为想象力、理解力和宽容度离开人们太久了!
草根需要成长,英雄需要鼓励。 精英即使不愿与山寨英雄平分秋色,也该发动社会机器,把山寨疏浚、养成为偌大个分母:分母越庞大,分子越金贵;分母越崛起,分子越耀眼。 “末路”?“陌路”!(《大众DV》2008年12期)的命题贴切、确切。精英们,权威们,主流们,不要妄自尊大,也不必如临大敌。所谓危机,化危险为机会。直面山寨,平等对待,友好相处,各取所需,和谐合作啊。即便陌生,也是出路。
时不我待。去年岁中,中国手机上网网民数已达到7305万,而已然进入的3G和近在眼前的4G时代将使这个数字飞增至5亿、6亿甚至更多。此移动互联网的主要需求之一即是视频获取和贡献,人人皆可作现场直播,成为DV生产者、传播者、分享者。
一百年前,意大利诗人乔托·卡努多称电影为“第七艺术”。第21世纪呢,DV是什么呢,我们且提前三五年,唤它“第一媒体”。它是画、能动、有声、好看、有趣,是以往所有表现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等带宽上去了、资费下来了,瓶颈解决了,亿万人民像玩手机拍照一样玩手机视频,那是个什么劲头!
DIY(Do it youself),这个老词啊,老当益壮。我们这些草根,在草长莺飞的山寨里,就可以自如地玩转这个极具传播力、冲击力、吸引力的媒体和这门“最具亲和力、影响力以及活力的艺术”。 而我是草根中的根须。到现在,仍然学不会DV的后期制作。2001年访问香港花7000多港币买来的DV摄像机,拍了不到两盘带子,就像文物一样静静地沉睡箱底。
无独有偶,到现在,五笔、全拼等输入法里还没有“视频”这个词语。 无数草根们看来还没有做好准备。一些文化构件也没有提供环境。 著名的《大众DV》令我写稿时,我基本犯懵:我不是专家,我不懂DV,我没想过要在这样引领时尚潮流的刊物上发稿。转念一想,这就不是精英对草根的培养和鼓励吗?他们有的是技术和艺术,我们有的是热情和冲动。他们放低身段,我们跷起脚跟。两相对接,春光灿烂。
DV浪潮就要来了,我们不想错过,更不想被浪花吞噬,我们渴望加入冲浪的队伍。 我们是亿万市场,我们是巨大分母,精英们请伸出即便是利益驱动的手提携我们加盟。 我们是亿万草根,我们是群体英雄,伙伴们请动手记录美好生活、自我成就个人才艺。
哈,如此这般,“以先进手段传播先进文化”,DV之大普及、大发展、大繁荣,就可期可遇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