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棠张镇秋季蚕病发生的种类,分析其秋季蚕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秋季蚕病的防治
提供参考。
关键词秋季;蚕病;发生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8-0324-02
蚕桑生产是铜山县棠张镇的重要产业之一,桑树种植规模一度达到2万hm2,但近几年来,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桑园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中蚕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蚕农的收入[1-2]。为此,结合生产实际,就秋蚕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促进秋蚕的健康养殖。
1蚕病发生情况调查
在养蚕过程中,特别是在老蚕区,蚕病发生的种类很多,主要是发病率高、危害重的三大传染性蚕病(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居高不下。其在中晚秋每年造成的损失大约15%~20%,特殊年份高达25%~30%。棠张镇现有新老桑园1 333.3 hm2,正常情况下中晚秋可养蚕2.5万张左右,如平均每张产茧37.5 kg,因各种蚕病每年损失蚕茧近160 t,相当于拥有106.7 hm2桑园的一个重点村全年蚕茧产量,按中准价13.0元/kg计算,每年收入减少200万余元。
调查中发现,目前蚕病的发生突出表现出以下发病特点:发病早、发病广、防治难、损失重。各种蚕病中,以病毒病、真菌病(主要是白僵病)危害最重,占蚕病发生率的95%以上。其中真菌病晚秋发生较重,而且小蚕发病率高。病毒病(主要是血液型浓病),中秋蚕发病率高于晚秋,往往是四眠中略见,五龄4~6 d暴发。
2发病原因
2.1改进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
2.1.1做好大环境的消毒工作。养蚕环境中,病原存在是发病的主因。因此,各家各户在蚕室蚕具消毒结束后,要对全村进行一次大扫除,清除垃圾,铲除杂草,疏通阴沟,然后用新鲜石灰粉,对大路小道、屋前房后普撒1次。
2.1.2专室专用。养蚕过程中,原则上要求养蚕室、贮物室等专室专用,严禁生产用房和生活用房混在一起,从而影响全面消毒效果和保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
2.1.3全面清理,全面消毒。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蚕农重视药物消毒,忽视打扫和清洗;重视地面消毒,忽视墙壁和屋顶消毒;重视蚕具消毒,忽视蚕室消毒;重视小蚕室消毒,忽视大蚕室消毒;重视自家院落消毒,忽视大路小道、屋前屋后消毒;重视蚕期消毒忽视蚕期后的回山消毒[3]。特别是中晚秋蚕期,气温较高,病原菌繁殖快,两季间期短,如果簇具、蚕沙处理不及时,病死蚕随地乱丢,任人践踏或喂食鸡鸭,必然使养蚕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给做好蚕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2选用优质高效蚕用消毒药品
在生产中消毒效果达不到要求,其原因:一是用药剂量不足。部分蚕农为了省钱不按标准购足药品,结果造成蚕病发病早,传染快,损失惨重[4]。二是使用方法不当。如漂白粉和石灰粉混合消毒,或用药液消毒后立即放在阳光下曝晒,或直接用福尔马林熏蒸蚕室蚕具,而没有使消毒用品在温润状态下密闭24 h以上,从而降低了消毒效果等。三是蚕室蚕具消毒后管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
2.3饲养管理粗放
①桑园偏施N肥,造成虫害严重,叶质差,加剧野外昆虫与家蚕的交叉感染。②收蚁期、将眠期、起蚕期、老熟期处理不当,蚕药用量偏少。眠前不撒止桑材料,眠中干燥材料偏少,眠起时不撒消毒蚕药。③饲养密度偏大,造成食桑不均和蚕儿互相踩踏,加重蚕病感染。④不提青分批,不淘汰病弱小蚕,造成“几代同堂”。⑤人为降低上蔟后的温度,致使营茧时间延长增加感病机会,特别是晚秋期表现尤为突出。
2.4基础设施不健全
一是桑园排灌配套设施不健全。全镇80%以上的桑园不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和“三沟”配套。二是养蚕设施落后。据调查,50%的农户无专用蚕室,40%的蚕户蚕具不足;80%的农户蚕室无对流窗或对流窗偏小,空气流通不畅。
2.5技术服务跟不上
一是随着县、镇两级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造成基层技术服务人员职数减少,甚至偏少;二是村组合并后,村级没有专职蚕桑技术人员,兼职人员队伍也不稳定,满足不了蚕农对蚕桑技术人员的要求,造成老蚕农技术倒退,新蚕农缺乏养蚕和防病科学知识。
3防病措施
3.1宣传、规范蚕病防治技术
一是统一印发宣传材料,技术人员必须到村到户宣传指导,现场规范和矫治各种不当技术。二是技术人员包村包组,以村或组为单位,建立一个统一消毒时间、统一消毒程序、统一消毒标准、统一消毒药品、统一防病制度的“五统一”的综合防病制度,坚决做到及时、全面、彻底,避免人为留下“死角”。三是做好蚕期“三隔离”(前后批隔离,大小蚕隔离,蚕室、贮桑室和生活用房隔离),重点防“三病”(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预防抓“三期”(收蚁期、起蚕期、将眠蚕期),做好“三处理”(蚕沙、蚕病、旧簇具),实行“三专”(专用蚕室、专用蚕具、专人饲养)的“五个三”工程。四是全面实施养蚕前全面消,蚕期中经常消,蚕儿眠中四周、空气中消,蚕体蚕座定期消,发现蚕病及时消,上蔟采茧回山消的“六个消”综合消毒措施。
3.2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奖惩到位。
在每个秋期生产季节到来前,要做好各种蚕病防治预案,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以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拨付专项资金,利用广播、讲座、集市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同时县蚕桑主管部门的所有技术人员包镇包村强化“零距离”服务,细化服务的各个要点和环节,量化防病的各个指标,坚决做到好者奖、差者惩,并和技术职称晋级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县、镇两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中我们的主要经验是让技术人员集中力量抓重点,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对重点村“老病户”、“低产户”实行包技术、包送药上门、包提高产量的“三包技术”。每一个技术人员除了做好面上工作的同时,必须联系10~20个重点示范户,使规范化的科学养蚕技术逐步推广实施,实现无病夺高产[5-7]。
4参考文献
[1] 陈端豪.秋蚕期蚕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措施[J].蚕桑通报,2002(4):34-35.
[2] 董林,乔翠芳,丁汉.秋蚕期蚕病暴发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6):184.
[3] 李洪.蚕病的综合防治[J].蚕学通讯,2010(1):43-44.
[4] 吴月芳.浅析东阳市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蚕桑通报,2010(1):62-63.
[5] 孙黎峰,韩益飞,杨佩华,等.2008年江苏秋季蚕病疫情调查分析[J].江苏蚕业,2009,31(3):7-11.
[6] 张榛,陆秀萍.秋季蚕病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蚕业,2007,28(3):54-56.
[7] 冯秀琼.夏秋季蚕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J].广西蚕业,2004,41(2):21-23.
提供参考。
关键词秋季;蚕病;发生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8-0324-02
蚕桑生产是铜山县棠张镇的重要产业之一,桑树种植规模一度达到2万hm2,但近几年来,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桑园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中蚕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蚕农的收入[1-2]。为此,结合生产实际,就秋蚕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促进秋蚕的健康养殖。
1蚕病发生情况调查
在养蚕过程中,特别是在老蚕区,蚕病发生的种类很多,主要是发病率高、危害重的三大传染性蚕病(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居高不下。其在中晚秋每年造成的损失大约15%~20%,特殊年份高达25%~30%。棠张镇现有新老桑园1 333.3 hm2,正常情况下中晚秋可养蚕2.5万张左右,如平均每张产茧37.5 kg,因各种蚕病每年损失蚕茧近160 t,相当于拥有106.7 hm2桑园的一个重点村全年蚕茧产量,按中准价13.0元/kg计算,每年收入减少200万余元。
调查中发现,目前蚕病的发生突出表现出以下发病特点:发病早、发病广、防治难、损失重。各种蚕病中,以病毒病、真菌病(主要是白僵病)危害最重,占蚕病发生率的95%以上。其中真菌病晚秋发生较重,而且小蚕发病率高。病毒病(主要是血液型浓病),中秋蚕发病率高于晚秋,往往是四眠中略见,五龄4~6 d暴发。
2发病原因
2.1改进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
2.1.1做好大环境的消毒工作。养蚕环境中,病原存在是发病的主因。因此,各家各户在蚕室蚕具消毒结束后,要对全村进行一次大扫除,清除垃圾,铲除杂草,疏通阴沟,然后用新鲜石灰粉,对大路小道、屋前房后普撒1次。
2.1.2专室专用。养蚕过程中,原则上要求养蚕室、贮物室等专室专用,严禁生产用房和生活用房混在一起,从而影响全面消毒效果和保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
2.1.3全面清理,全面消毒。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蚕农重视药物消毒,忽视打扫和清洗;重视地面消毒,忽视墙壁和屋顶消毒;重视蚕具消毒,忽视蚕室消毒;重视小蚕室消毒,忽视大蚕室消毒;重视自家院落消毒,忽视大路小道、屋前屋后消毒;重视蚕期消毒忽视蚕期后的回山消毒[3]。特别是中晚秋蚕期,气温较高,病原菌繁殖快,两季间期短,如果簇具、蚕沙处理不及时,病死蚕随地乱丢,任人践踏或喂食鸡鸭,必然使养蚕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给做好蚕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2选用优质高效蚕用消毒药品
在生产中消毒效果达不到要求,其原因:一是用药剂量不足。部分蚕农为了省钱不按标准购足药品,结果造成蚕病发病早,传染快,损失惨重[4]。二是使用方法不当。如漂白粉和石灰粉混合消毒,或用药液消毒后立即放在阳光下曝晒,或直接用福尔马林熏蒸蚕室蚕具,而没有使消毒用品在温润状态下密闭24 h以上,从而降低了消毒效果等。三是蚕室蚕具消毒后管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
2.3饲养管理粗放
①桑园偏施N肥,造成虫害严重,叶质差,加剧野外昆虫与家蚕的交叉感染。②收蚁期、将眠期、起蚕期、老熟期处理不当,蚕药用量偏少。眠前不撒止桑材料,眠中干燥材料偏少,眠起时不撒消毒蚕药。③饲养密度偏大,造成食桑不均和蚕儿互相踩踏,加重蚕病感染。④不提青分批,不淘汰病弱小蚕,造成“几代同堂”。⑤人为降低上蔟后的温度,致使营茧时间延长增加感病机会,特别是晚秋期表现尤为突出。
2.4基础设施不健全
一是桑园排灌配套设施不健全。全镇80%以上的桑园不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和“三沟”配套。二是养蚕设施落后。据调查,50%的农户无专用蚕室,40%的蚕户蚕具不足;80%的农户蚕室无对流窗或对流窗偏小,空气流通不畅。
2.5技术服务跟不上
一是随着县、镇两级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造成基层技术服务人员职数减少,甚至偏少;二是村组合并后,村级没有专职蚕桑技术人员,兼职人员队伍也不稳定,满足不了蚕农对蚕桑技术人员的要求,造成老蚕农技术倒退,新蚕农缺乏养蚕和防病科学知识。
3防病措施
3.1宣传、规范蚕病防治技术
一是统一印发宣传材料,技术人员必须到村到户宣传指导,现场规范和矫治各种不当技术。二是技术人员包村包组,以村或组为单位,建立一个统一消毒时间、统一消毒程序、统一消毒标准、统一消毒药品、统一防病制度的“五统一”的综合防病制度,坚决做到及时、全面、彻底,避免人为留下“死角”。三是做好蚕期“三隔离”(前后批隔离,大小蚕隔离,蚕室、贮桑室和生活用房隔离),重点防“三病”(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预防抓“三期”(收蚁期、起蚕期、将眠蚕期),做好“三处理”(蚕沙、蚕病、旧簇具),实行“三专”(专用蚕室、专用蚕具、专人饲养)的“五个三”工程。四是全面实施养蚕前全面消,蚕期中经常消,蚕儿眠中四周、空气中消,蚕体蚕座定期消,发现蚕病及时消,上蔟采茧回山消的“六个消”综合消毒措施。
3.2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奖惩到位。
在每个秋期生产季节到来前,要做好各种蚕病防治预案,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以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拨付专项资金,利用广播、讲座、集市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同时县蚕桑主管部门的所有技术人员包镇包村强化“零距离”服务,细化服务的各个要点和环节,量化防病的各个指标,坚决做到好者奖、差者惩,并和技术职称晋级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县、镇两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中我们的主要经验是让技术人员集中力量抓重点,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对重点村“老病户”、“低产户”实行包技术、包送药上门、包提高产量的“三包技术”。每一个技术人员除了做好面上工作的同时,必须联系10~20个重点示范户,使规范化的科学养蚕技术逐步推广实施,实现无病夺高产[5-7]。
4参考文献
[1] 陈端豪.秋蚕期蚕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措施[J].蚕桑通报,2002(4):34-35.
[2] 董林,乔翠芳,丁汉.秋蚕期蚕病暴发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6):184.
[3] 李洪.蚕病的综合防治[J].蚕学通讯,2010(1):43-44.
[4] 吴月芳.浅析东阳市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蚕桑通报,2010(1):62-63.
[5] 孙黎峰,韩益飞,杨佩华,等.2008年江苏秋季蚕病疫情调查分析[J].江苏蚕业,2009,31(3):7-11.
[6] 张榛,陆秀萍.秋季蚕病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蚕业,2007,28(3):54-56.
[7] 冯秀琼.夏秋季蚕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J].广西蚕业,2004,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