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化之快,各个方面飞速发展。但是对于大众话语权的建设往往处于劣势,大家往往忽视对于人民群众话语权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内在理论根基深厚,因此也在要求着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大众话语权对于当今社会是十分必要的,也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通过现实和理论相结合,不断推进大众话语权建设,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权;理论;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话语权”的内涵
(一)何谓“话语权”
一般来说,我们理解“话语权” 一词往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权利”,二是“权力”。从“权利”方面来说,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说话和表达的权利。我们用这种权利构筑了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社会关系网以及对于自我思想的表达权利。从“权力”方面来看,话语也是我们的一种权力,人们往往通过话语的沟通以此来达到掌握和控制事物的一个发展的脉络。通这种权力的获得是基于人们对于话语主体权威的认同,基于话语内容和方式的科学性、真理性而产生的,是一种隐形但影响巨大的权力。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大众“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不断丰富的理论体系。总是在实践与理论的碰撞中,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在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应运而生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人民大众的实际生活问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初心都是为人民。以此看来,我们党工作的重心还是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大众话语权的特征
(一)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意识形态其实是一个哲学概念,理解为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离不开其科学性。它是关于人的解放的科学思想,是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所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有它的科学体系的,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真正服务于人民大众。
(二)高雅与通俗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就是为了人民大众所服务的。而万千人民大众的知识储备,生活背景,工作环境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收知识的能力有限。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只是在知识分子中间进行传播,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每一位普通民众,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入脑入心。这也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传播的话语内容不光要丰富生动,内容充实,更要传播广泛。要更新内容体系和表达方式,不仅要高雅,更要通俗易懂。高雅而不空洞,通俗而不低俗。真正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广泛传播,并且深入人心,最终落到实际行动中。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权逐步发展。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大众话语权问题中,我们还是要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人民生活的实践和指导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生动社会实践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权的生动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大众话语权的现状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大众话语权的丧失,严重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传播力以及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逐渐淡化。信仰一旦缺失,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信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就会遭到严重的威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淡漠
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不懈努力着,不断在探索着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使这样,对于马克思主义质疑的声音从来没有间断过。传播给他人一些负能量的内容,说中国人民一直缺少民主,缺少自由。这些言论的不断传播和发酵,造成有些群众信以为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质疑和批判,同时也误导了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种种现象表明,大众话语权不可轻视,国家意识形态不可放松。
(三)大众对话语权的重视程度不够
马克思主義中国化进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实践,而实践更是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当今中国的现实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大众话语权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一些领域“失语”,在一些阵地“失守”,在论坛、网络上“失声”,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权的削弱,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民大众中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四、大众话语权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启示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中国共产党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建党开始,我党就一直在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对群众一步一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只有这样全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使群众有了政治参与感,才有了说话和表达自我情感的意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大众话语权才能真正落到人民大众身上。
(二)巩固执政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能有今天这样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选择和支持,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国富民强的愿景。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地位是不容任何人质疑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我党要继续坚持巩固群众基础,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传播给群众学习,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动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三)坚定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历来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最终也是为了人民群众。毛泽东思想中活的灵魂中就包括群众路线。只有群众,才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大众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表明要坚持不懈的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优良作风,在群众中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保持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一刻也不能松懈。
要真正将群众的需求和安危放在首位,要拿出实际行动。在群众路线的过程中,我们一是要坚持对于人民群众的教育工作,给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加强理论宣传工作,也是在维护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权的建设。我党要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切实做到位人民群众解决真正的困难,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莫勇波.论话语权的政治意涵[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
[2]吴荣生.大众话语: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新维度[J].济南:理论学刊,201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权;理论;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话语权”的内涵
(一)何谓“话语权”
一般来说,我们理解“话语权” 一词往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权利”,二是“权力”。从“权利”方面来说,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说话和表达的权利。我们用这种权利构筑了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社会关系网以及对于自我思想的表达权利。从“权力”方面来看,话语也是我们的一种权力,人们往往通过话语的沟通以此来达到掌握和控制事物的一个发展的脉络。通这种权力的获得是基于人们对于话语主体权威的认同,基于话语内容和方式的科学性、真理性而产生的,是一种隐形但影响巨大的权力。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大众“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不断丰富的理论体系。总是在实践与理论的碰撞中,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在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应运而生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人民大众的实际生活问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初心都是为人民。以此看来,我们党工作的重心还是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大众话语权的特征
(一)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意识形态其实是一个哲学概念,理解为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离不开其科学性。它是关于人的解放的科学思想,是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所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有它的科学体系的,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真正服务于人民大众。
(二)高雅与通俗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就是为了人民大众所服务的。而万千人民大众的知识储备,生活背景,工作环境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收知识的能力有限。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只是在知识分子中间进行传播,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每一位普通民众,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入脑入心。这也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传播的话语内容不光要丰富生动,内容充实,更要传播广泛。要更新内容体系和表达方式,不仅要高雅,更要通俗易懂。高雅而不空洞,通俗而不低俗。真正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广泛传播,并且深入人心,最终落到实际行动中。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权逐步发展。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大众话语权问题中,我们还是要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人民生活的实践和指导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生动社会实践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权的生动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大众话语权的现状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大众话语权的丧失,严重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传播力以及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逐渐淡化。信仰一旦缺失,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信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就会遭到严重的威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淡漠
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不懈努力着,不断在探索着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使这样,对于马克思主义质疑的声音从来没有间断过。传播给他人一些负能量的内容,说中国人民一直缺少民主,缺少自由。这些言论的不断传播和发酵,造成有些群众信以为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质疑和批判,同时也误导了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种种现象表明,大众话语权不可轻视,国家意识形态不可放松。
(三)大众对话语权的重视程度不够
马克思主義中国化进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实践,而实践更是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当今中国的现实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大众话语权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一些领域“失语”,在一些阵地“失守”,在论坛、网络上“失声”,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权的削弱,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民大众中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四、大众话语权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启示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中国共产党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建党开始,我党就一直在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对群众一步一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只有这样全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使群众有了政治参与感,才有了说话和表达自我情感的意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大众话语权才能真正落到人民大众身上。
(二)巩固执政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能有今天这样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选择和支持,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国富民强的愿景。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地位是不容任何人质疑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我党要继续坚持巩固群众基础,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传播给群众学习,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动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三)坚定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历来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最终也是为了人民群众。毛泽东思想中活的灵魂中就包括群众路线。只有群众,才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大众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表明要坚持不懈的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优良作风,在群众中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保持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一刻也不能松懈。
要真正将群众的需求和安危放在首位,要拿出实际行动。在群众路线的过程中,我们一是要坚持对于人民群众的教育工作,给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加强理论宣传工作,也是在维护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权的建设。我党要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切实做到位人民群众解决真正的困难,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莫勇波.论话语权的政治意涵[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
[2]吴荣生.大众话语: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新维度[J].济南:理论学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