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霞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再读熟悉的《赤壁赋》,我的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古黄州,冥冥中似乎看到了大文学家苏轼怅然若失地站在古黄州的江边,若有所思地用四川方言诵读着《赤壁赋》……我的内心不禁一颤,禁不住默默凭吊起这位才高八斗的前辈。
黄州位于湖北省东部的大别山南麓,是长江边的一个普通小城,然而它对于苏轼来说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他东坡居士的这个别号即产生于此,他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千古名篇也诞生于黄州。在北宋神宗时期,黄州还是一处穷乡僻壤,而把苏轼与穷乡偏僻的黄州连接起来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当时朝廷里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僚,他们出于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通过种种推断诠释给苏轼扣上了一个对皇帝和朝廷大不敬的罪名,将他关进大牢并最终贬谪至人迹罕至的黄州。
从圣人孔子开始,“诗可以怨”便成了中国诗歌的传统精神。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政治家和有良知的官员,苏轼的诗文中不可避免地涉及针砭时政的内容,但以他清澈淳朴的秉性,他的那些幽怨不过是更深层次关注民生的善良动机,怎么也不至于上升到对抗朝廷的高度。然而历史不会被一小撮别有用心者改写,东坡先生的才高八斗和人格魅力最终还是被那些慧眼识珠者认可,在诸多仁人志士的倾力營救下,苏轼走出阴森的御史台监狱,去到黄州,一住就是五年。黄州的五年既是苏东坡在艰苦的生活中锤炼意志品格的五年,也是他更关注民间疾苦并自觉融入百姓生活的五年,还是他在寂寞中深刻反思自我由此在文学创作上更加成熟的五年。
被贬至黄州的苏轼面临着极其艰难的生活窘境,物质匮乏,他在好友徐大受等人的帮助下于黄州城外人迹罕至处开垦出了一片耕地,像陶渊明一样过上了躬耕陇亩的生活。苏轼看到自己的处境,想到了白居易谪居忠州时写下的诗句“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于是便给自己开垦出来的位于黄州城东山坡上的那块荒地起名叫东坡,后来盖上的几间房子起名叫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乌台诗案产生的心灵惊惧使苏轼更加寂寥,他一改直快爽朗之风而三缄其口,把自己混迹于渔夫樵夫农夫之间。正如他写给李之仪的信中所说的那样:“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那些喝醉的百姓都敢推骂苏东坡,邻居老农与他交谈时也无任何顾忌,可见苏轼是真正深入了民间。乌台诗案让苏东坡从一位心高气傲、睥睨公卿的英迈朝士到蛰伏于市井与渔樵杂处,终于能够近距离地仔细观察百姓的衣食住行和悲欢休戚。他在黄州时把兴趣转移到填词和书画上,天赋的灵气、心灵的历练加上其现实主义风格,使苏东坡在黄州时期留下了许多绝世佳作。五年后还朝临行之际,黄州的官员、士绅、好友都为苏轼设宴送行,当时一位名叫李琪的歌姬向他求诗,谈兴正浓的苏轼挥笔写下了“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的诗句。这首诗是一席大白话,但无论诗句涉及的核心要素还是文字透射出的绵长意境,都值得后世细细品咂、久久回味。
编辑:薛华
黄州位于湖北省东部的大别山南麓,是长江边的一个普通小城,然而它对于苏轼来说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他东坡居士的这个别号即产生于此,他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千古名篇也诞生于黄州。在北宋神宗时期,黄州还是一处穷乡僻壤,而把苏轼与穷乡偏僻的黄州连接起来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当时朝廷里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僚,他们出于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通过种种推断诠释给苏轼扣上了一个对皇帝和朝廷大不敬的罪名,将他关进大牢并最终贬谪至人迹罕至的黄州。
从圣人孔子开始,“诗可以怨”便成了中国诗歌的传统精神。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政治家和有良知的官员,苏轼的诗文中不可避免地涉及针砭时政的内容,但以他清澈淳朴的秉性,他的那些幽怨不过是更深层次关注民生的善良动机,怎么也不至于上升到对抗朝廷的高度。然而历史不会被一小撮别有用心者改写,东坡先生的才高八斗和人格魅力最终还是被那些慧眼识珠者认可,在诸多仁人志士的倾力營救下,苏轼走出阴森的御史台监狱,去到黄州,一住就是五年。黄州的五年既是苏东坡在艰苦的生活中锤炼意志品格的五年,也是他更关注民间疾苦并自觉融入百姓生活的五年,还是他在寂寞中深刻反思自我由此在文学创作上更加成熟的五年。
被贬至黄州的苏轼面临着极其艰难的生活窘境,物质匮乏,他在好友徐大受等人的帮助下于黄州城外人迹罕至处开垦出了一片耕地,像陶渊明一样过上了躬耕陇亩的生活。苏轼看到自己的处境,想到了白居易谪居忠州时写下的诗句“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于是便给自己开垦出来的位于黄州城东山坡上的那块荒地起名叫东坡,后来盖上的几间房子起名叫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乌台诗案产生的心灵惊惧使苏轼更加寂寥,他一改直快爽朗之风而三缄其口,把自己混迹于渔夫樵夫农夫之间。正如他写给李之仪的信中所说的那样:“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那些喝醉的百姓都敢推骂苏东坡,邻居老农与他交谈时也无任何顾忌,可见苏轼是真正深入了民间。乌台诗案让苏东坡从一位心高气傲、睥睨公卿的英迈朝士到蛰伏于市井与渔樵杂处,终于能够近距离地仔细观察百姓的衣食住行和悲欢休戚。他在黄州时把兴趣转移到填词和书画上,天赋的灵气、心灵的历练加上其现实主义风格,使苏东坡在黄州时期留下了许多绝世佳作。五年后还朝临行之际,黄州的官员、士绅、好友都为苏轼设宴送行,当时一位名叫李琪的歌姬向他求诗,谈兴正浓的苏轼挥笔写下了“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的诗句。这首诗是一席大白话,但无论诗句涉及的核心要素还是文字透射出的绵长意境,都值得后世细细品咂、久久回味。
编辑: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