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课程当中,历史学科是一门史论结合、包罗万象、内容丰富的学科,有很强的学科特点,而且自从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上更加强调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式学习模式。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注重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一、新课导入的激疑提问模式
在学习每堂课之前,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都是相对陌生的,学习的兴趣也因此相对淡薄。所以要在新课导入的时候,利用这种模式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以激发疑问的手段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刺激学生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案例1: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中,高一新生很少有人了解君主立宪制这一名词,所以对本科学习极为陌生,在新课学习前,教师可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英国现任首相是谁?学生回答是卡梅伦;出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卡梅伦的照片,教师再次发问,英国是一个王国,国家元首是国王,那到底在英国是国王权力大还是首相权力大呢?由此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完成课堂导入。
二、重难点问题的自主探究提问模式
课程中的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核心,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要主题鲜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切中要点,抓住主要矛盾,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启发和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关键处入手进行探究式提问,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老师的提问分清主次,有的放矢,通过自主探究分析、概括、归纳、综合,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案例2: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中,《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一个重点,通过这一重点知识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例如:教师提问学生,《马关条约》当中哪项条款对中国危害最大?教师提示学生联系当时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列强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当时的国家第一要务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加快近代化进程。并通过多媒体出示日本在中国建厂和中国民族工厂的照片,以及中国工厂甲午战争前后的经营情况的文字资料启发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日本在中国建厂对民族工业的影响,学生经过探究可以得出危害最大的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在华投资设厂这一条款。
三、发散拓展提问模式
这种提问模式是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查漏补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学生无法想到和自主解答,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发散拓展提问模式帮助学生深层挖掘,拓展延伸,当学生有考虑不到的问题时,教师要帮助其提出新的疑点。
案例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介绍了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教师提问学生:早期的殖民国家都有哪些?学生回答:代表国家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教师再发问: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这些国家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最早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大国地位最后被英法荷等国取代。但西班牙、葡萄牙被取代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们就很难想到,更难以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对这一问题进行拓展和延伸。
四、合作探究提问模式
合作探究提问模式既是教师以提问引导和组织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合作讨论、答疑点拨,最后解决问题。具体手段是提出一个讨论主题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阐述自己的见解,使学生们在思维与观念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以合作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的点拨和提示得出答案,以此促进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4: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为例。在教师讲授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进行合作研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产生各种不同意见。甲同学认为是因为英国率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是先进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使英国为世界第一强国;乙同学认为是因为英国海军强大,通过殖民战争的胜利取得了霸权;丙同学认为,英国之所以强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后教师进行点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国家政权的强大,归根结底都要归结到经济的发展,没有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壮大,君主立宪制也不能建立,就不会有英国先进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所以丙同学说的正确。以这种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探究问题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还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后总结归纳提问模式
在授课过程的结尾,要通过课堂小结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在课堂小结中,提问是巩固知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在新课学习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总结性提问,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又可以训练学生总结、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对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很有帮助。
案例5: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一课中,涉及了了欧洲大陆两个大国----法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法国是民主共和政体,德国是君主立宪政体,两种形式上有很大区别的政体在一节课当中讲授,容易使学生在课后发生混淆,产生知识上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在课后提出问题:通过制作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总结、归纳出法德两国的政治体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种总结性的提问可以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效果,并更加清晰的把握复杂知识点,分清两国不同民主制度的特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宋振韶.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J]
[2]杨明坦.对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提问的再思考[J]
一、新课导入的激疑提问模式
在学习每堂课之前,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都是相对陌生的,学习的兴趣也因此相对淡薄。所以要在新课导入的时候,利用这种模式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以激发疑问的手段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刺激学生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案例1: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中,高一新生很少有人了解君主立宪制这一名词,所以对本科学习极为陌生,在新课学习前,教师可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英国现任首相是谁?学生回答是卡梅伦;出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卡梅伦的照片,教师再次发问,英国是一个王国,国家元首是国王,那到底在英国是国王权力大还是首相权力大呢?由此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完成课堂导入。
二、重难点问题的自主探究提问模式
课程中的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核心,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要主题鲜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切中要点,抓住主要矛盾,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启发和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关键处入手进行探究式提问,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老师的提问分清主次,有的放矢,通过自主探究分析、概括、归纳、综合,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案例2: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中,《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一个重点,通过这一重点知识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例如:教师提问学生,《马关条约》当中哪项条款对中国危害最大?教师提示学生联系当时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列强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当时的国家第一要务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加快近代化进程。并通过多媒体出示日本在中国建厂和中国民族工厂的照片,以及中国工厂甲午战争前后的经营情况的文字资料启发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日本在中国建厂对民族工业的影响,学生经过探究可以得出危害最大的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在华投资设厂这一条款。
三、发散拓展提问模式
这种提问模式是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查漏补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学生无法想到和自主解答,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发散拓展提问模式帮助学生深层挖掘,拓展延伸,当学生有考虑不到的问题时,教师要帮助其提出新的疑点。
案例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介绍了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教师提问学生:早期的殖民国家都有哪些?学生回答:代表国家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教师再发问: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这些国家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最早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大国地位最后被英法荷等国取代。但西班牙、葡萄牙被取代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们就很难想到,更难以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对这一问题进行拓展和延伸。
四、合作探究提问模式
合作探究提问模式既是教师以提问引导和组织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合作讨论、答疑点拨,最后解决问题。具体手段是提出一个讨论主题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阐述自己的见解,使学生们在思维与观念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以合作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的点拨和提示得出答案,以此促进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4: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为例。在教师讲授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进行合作研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产生各种不同意见。甲同学认为是因为英国率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是先进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使英国为世界第一强国;乙同学认为是因为英国海军强大,通过殖民战争的胜利取得了霸权;丙同学认为,英国之所以强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后教师进行点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国家政权的强大,归根结底都要归结到经济的发展,没有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壮大,君主立宪制也不能建立,就不会有英国先进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所以丙同学说的正确。以这种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探究问题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还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后总结归纳提问模式
在授课过程的结尾,要通过课堂小结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在课堂小结中,提问是巩固知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在新课学习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总结性提问,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又可以训练学生总结、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对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很有帮助。
案例5: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一课中,涉及了了欧洲大陆两个大国----法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法国是民主共和政体,德国是君主立宪政体,两种形式上有很大区别的政体在一节课当中讲授,容易使学生在课后发生混淆,产生知识上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在课后提出问题:通过制作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总结、归纳出法德两国的政治体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种总结性的提问可以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效果,并更加清晰的把握复杂知识点,分清两国不同民主制度的特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宋振韶.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J]
[2]杨明坦.对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提问的再思考[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