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 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oo00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关键之一是课堂上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学生对所学的感兴趣,就会积极的参与,从而达到目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
  而目前的文言文课堂模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兴趣不大,课堂氛围枯燥。学生缺少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最近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苏教版教材《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子厚墓志铭》,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把一般墓志铭和本篇墓志铭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教学构思: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字,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墓志铭在写作上要求是叙事清楚,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的两大特点不容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獨创性。“志”使用散文记叙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职等,并对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扬之情。“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本文中的铭只是最后一小段:铭日:“是惟柳君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这部分结合韩愈和柳宗元的关系来理解会更好。虽然他们的政治见解不同,但两人在文学革新上却桴鼓相应,同为古文运动的主将,韩愈十分推重柳宗元的散文,以为“雄声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再者两人交情很深,柳宗元临死之前,“遍告诸友,以寄厥子,不鄙谓余,亦托以死”(《祭柳子厚文》),还托韩愈照顾自己的身后之事。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这几句铭文中韩愈对柳宗元的深厚情感了。
  对于“志”部分,笔者采用由普通墓志铭的导读,切入对本篇文章的解读,通过一般墓志铭和本文的比较来解读本文。
  本文的独创性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课文的重点在墓志铭的“志”部分。在这部分中,韩愈不是按照一般的墓志铭写法,只对逝者歌功颂德,而是采用史传褒贬兼用的手法,叙事简洁,多用对比,并巧妙地将实事化虚,显得空灵;叙述中辅以简洁的议论,并将真实的情感蕴含其中,彰显文章的主旨,写得慷慨旋折,神采飞扬。韩愈在这篇文章中发了两次议论,一是关于世俗交情,一是柳宗元的经历坎坷与文章必传于世。这是违反墓志铭的书写常规的,正如前人所谓“在此志铭尤无此格”(林云铭《韩文起》)。这种不按常规的写法,十分引人注目。但确是有感而发,有借题发挥之意。也正因为如此,本文才显得生动,有真情,而不像一般的墓志铭那样呆板。这典型地反映了韩愈诗文超出了儒家文化“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也是韩愈文章有气势,能打动人的情感力量所在。
  由此笔者把韩愈的这篇墓志铭改写成一篇普通的墓志铭,重点删去了两处议论,两处记叙,还有一些小的细节部分。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在比较中重点抓住文章中的两处记叙,两处议论来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对墓志铭和改写的文本的进行解读,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鼓励有不同的意见,适时补充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比较中发现不同,在比较中发现美。
  教学过程(片段):
  师:我们这节课来一起比较两篇墓志铭的不同之处,找出原文的创新之处。学案上的墓志铭是普通的杜氏墓志铭。
  生:我发现第五段中的“以柳易播”的故事被删掉了。
  师:品读删掉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部分是故事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泣日”“请于朝”典型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柳舍己为人的果断。
  师:墓志铭这种文字,向来要求“严重简奥”,所以往往写的呆板毫无生机,而这篇文章却打破旧套,独具一格。这里运用记叙描写的手法刻画出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你还发现哪些地方不同?
  这些重要的内容在学生自主发现、自由讨论的探究中主动完成。本节课的比较阅读教学,既使课堂气氛活跃,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前几天,我观摩了全省语文教学大比武。这次听课之前,我就特别关注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带着这个目的,我做了认真的记录。回来以后,我对这些老师在上课时的问题设计做了一些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感觉收获不少。  这次共听了三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有12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对文本做了解读,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可谓有得有失。印象最深刻的是绍兴某中学老师执教的《赤壁赋》中的一个片断:
我国现代文学大师曹禺先生的戏剧作品,不仅是学生学习戏剧的典范之作,也是高中生学习记叙文写作的优秀范本。曹禺剧本中精辟的台词、集中展示矛盾冲突的手法、鲜明的人物性格描写都是学生学写记叙文的绝佳范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曹禺戏剧创作技巧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学习记叙文写作需要具备的一些技巧。下面,笔者将以《雷雨》剧本为例,探讨其中可资学生学习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和手法,以期对学生记叙文写作有所启示。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认为是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高效课堂理应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应该追寻的目标。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要“战场”,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如何让短短的四十分钟高效优质,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主问题”的巧妙设置。  问题是开启思维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
笔者从教三十年来,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光有优秀的教师抑或有优秀的学生,未必就能生成一堂精彩的好课。因为,一堂好课的生成应该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的。总的来说,除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知识,熟练驾驭课堂,激发学生情趣的能力外,还要有亲师、爱师、服师的学生的配合和交流。如何能让师生在课堂中饱含情感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首先,从教师这个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而言:丰富到位的感情须来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逐渐的由应试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体现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而语文作為初中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门语言类学科,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塑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明确任务,激发参与兴趣  在学习中,明确任务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在初中的语文
源于美术创作手法的“写生”一词,其原义是指对实物的临摹,是直接面对对象而进行描绘的一种美术创作方法。在高中语文写作中,运用“写生”之笔,就是让学生回归自然,通过细心观察和用心感悟,用最真挚的情感进行创作的一种新思路。  在美术创作中,有一种直接以风景或者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方法叫做“写生”。在宋代范镇的《纪事》中有记载,汉州一个名为赵昌的人,他最善于画花,每天早晨在朝露下,常常“遶栏槛谛玩”,并手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更注重教的过程,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不容否认学习评价在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学习评价在学生个体成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评价呢。  首先,评价要宽严并济。对学生的要求
《红楼梦》七十七回中,因抄检大观园,晴雯被逐。宝玉偷偷探望,和她互换了旧袄,晴雯还把她的两管手指甲剪给了他。后来晴雯夜里死了,宝玉第二日作了《芙蓉女儿诔》。晴雯只是贾府中一丫鬟,何至于让宝玉如此大动干戈?判词中的“多情公子空牵念”为我们揭示了谜底,深层剖析,源自于两人骨子里的“反叛性”。宝玉对晴雯的态度,笔者认为,不外乎“哄”“怜”“惜”这三个字。  一、千金难买佳人笑  提到晴雯,脑海中定会浮现
连续几年,听了十多位教师讲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大多是公开课、赛教课。对于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中的“如”字的理解和翻译,所有教师都讲解为:比喻词,译为“像”。整个句子是个省略句,前面省略了“月光”一词,补充完整应该是:“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什么那么多的老师都会如此理解呢?原来《教师教学用书》就是如此翻译的,其“参考译文”中的相
苏教版高一教材中李清照的《声声慢》这篇文章,高中教师都很熟悉,能找到的资料也很多,但很难上出新意。根据不同阶段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实践要突出的教学重点也不同。笔者认为诗歌是最能传达“美”的一种文学样式,感受诗“美”贵在文章本身,我们应该从诗歌的特点出发,遵循人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让诗歌的美味在读声中升华。  一、浅尝读  《声声慢》教学实践时,首先让学生直接朗读诗文,虽然学生可能读不太懂,但起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