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关键之一是课堂上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学生对所学的感兴趣,就会积极的参与,从而达到目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
而目前的文言文课堂模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兴趣不大,课堂氛围枯燥。学生缺少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最近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苏教版教材《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子厚墓志铭》,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把一般墓志铭和本篇墓志铭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教学构思: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字,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墓志铭在写作上要求是叙事清楚,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的两大特点不容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獨创性。“志”使用散文记叙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职等,并对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扬之情。“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本文中的铭只是最后一小段:铭日:“是惟柳君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这部分结合韩愈和柳宗元的关系来理解会更好。虽然他们的政治见解不同,但两人在文学革新上却桴鼓相应,同为古文运动的主将,韩愈十分推重柳宗元的散文,以为“雄声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再者两人交情很深,柳宗元临死之前,“遍告诸友,以寄厥子,不鄙谓余,亦托以死”(《祭柳子厚文》),还托韩愈照顾自己的身后之事。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这几句铭文中韩愈对柳宗元的深厚情感了。
对于“志”部分,笔者采用由普通墓志铭的导读,切入对本篇文章的解读,通过一般墓志铭和本文的比较来解读本文。
本文的独创性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课文的重点在墓志铭的“志”部分。在这部分中,韩愈不是按照一般的墓志铭写法,只对逝者歌功颂德,而是采用史传褒贬兼用的手法,叙事简洁,多用对比,并巧妙地将实事化虚,显得空灵;叙述中辅以简洁的议论,并将真实的情感蕴含其中,彰显文章的主旨,写得慷慨旋折,神采飞扬。韩愈在这篇文章中发了两次议论,一是关于世俗交情,一是柳宗元的经历坎坷与文章必传于世。这是违反墓志铭的书写常规的,正如前人所谓“在此志铭尤无此格”(林云铭《韩文起》)。这种不按常规的写法,十分引人注目。但确是有感而发,有借题发挥之意。也正因为如此,本文才显得生动,有真情,而不像一般的墓志铭那样呆板。这典型地反映了韩愈诗文超出了儒家文化“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也是韩愈文章有气势,能打动人的情感力量所在。
由此笔者把韩愈的这篇墓志铭改写成一篇普通的墓志铭,重点删去了两处议论,两处记叙,还有一些小的细节部分。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在比较中重点抓住文章中的两处记叙,两处议论来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对墓志铭和改写的文本的进行解读,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鼓励有不同的意见,适时补充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比较中发现不同,在比较中发现美。
教学过程(片段):
师:我们这节课来一起比较两篇墓志铭的不同之处,找出原文的创新之处。学案上的墓志铭是普通的杜氏墓志铭。
生:我发现第五段中的“以柳易播”的故事被删掉了。
师:品读删掉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部分是故事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泣日”“请于朝”典型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柳舍己为人的果断。
师:墓志铭这种文字,向来要求“严重简奥”,所以往往写的呆板毫无生机,而这篇文章却打破旧套,独具一格。这里运用记叙描写的手法刻画出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你还发现哪些地方不同?
这些重要的内容在学生自主发现、自由讨论的探究中主动完成。本节课的比较阅读教学,既使课堂气氛活跃,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高级中学。
而目前的文言文课堂模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兴趣不大,课堂氛围枯燥。学生缺少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最近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苏教版教材《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子厚墓志铭》,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把一般墓志铭和本篇墓志铭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教学构思: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字,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墓志铭在写作上要求是叙事清楚,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的两大特点不容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獨创性。“志”使用散文记叙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职等,并对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扬之情。“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本文中的铭只是最后一小段:铭日:“是惟柳君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这部分结合韩愈和柳宗元的关系来理解会更好。虽然他们的政治见解不同,但两人在文学革新上却桴鼓相应,同为古文运动的主将,韩愈十分推重柳宗元的散文,以为“雄声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再者两人交情很深,柳宗元临死之前,“遍告诸友,以寄厥子,不鄙谓余,亦托以死”(《祭柳子厚文》),还托韩愈照顾自己的身后之事。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这几句铭文中韩愈对柳宗元的深厚情感了。
对于“志”部分,笔者采用由普通墓志铭的导读,切入对本篇文章的解读,通过一般墓志铭和本文的比较来解读本文。
本文的独创性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课文的重点在墓志铭的“志”部分。在这部分中,韩愈不是按照一般的墓志铭写法,只对逝者歌功颂德,而是采用史传褒贬兼用的手法,叙事简洁,多用对比,并巧妙地将实事化虚,显得空灵;叙述中辅以简洁的议论,并将真实的情感蕴含其中,彰显文章的主旨,写得慷慨旋折,神采飞扬。韩愈在这篇文章中发了两次议论,一是关于世俗交情,一是柳宗元的经历坎坷与文章必传于世。这是违反墓志铭的书写常规的,正如前人所谓“在此志铭尤无此格”(林云铭《韩文起》)。这种不按常规的写法,十分引人注目。但确是有感而发,有借题发挥之意。也正因为如此,本文才显得生动,有真情,而不像一般的墓志铭那样呆板。这典型地反映了韩愈诗文超出了儒家文化“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也是韩愈文章有气势,能打动人的情感力量所在。
由此笔者把韩愈的这篇墓志铭改写成一篇普通的墓志铭,重点删去了两处议论,两处记叙,还有一些小的细节部分。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在比较中重点抓住文章中的两处记叙,两处议论来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对墓志铭和改写的文本的进行解读,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鼓励有不同的意见,适时补充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比较中发现不同,在比较中发现美。
教学过程(片段):
师:我们这节课来一起比较两篇墓志铭的不同之处,找出原文的创新之处。学案上的墓志铭是普通的杜氏墓志铭。
生:我发现第五段中的“以柳易播”的故事被删掉了。
师:品读删掉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部分是故事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泣日”“请于朝”典型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柳舍己为人的果断。
师:墓志铭这种文字,向来要求“严重简奥”,所以往往写的呆板毫无生机,而这篇文章却打破旧套,独具一格。这里运用记叙描写的手法刻画出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你还发现哪些地方不同?
这些重要的内容在学生自主发现、自由讨论的探究中主动完成。本节课的比较阅读教学,既使课堂气氛活跃,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