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以生为本”的理念得到确认和加强,伴随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我们每一位新课程教师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课堂,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教师如何才能打个漂亮仗?本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与同行们商榷:
1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是大有益处。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又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通常采用以下做法:
1.1 浏览教材,做到眼到心到,心到之处可以在文中圈点勾画。
1.2 结合预习提纲和课后习题:教师拟出预习提纲,并预设几个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预习课本,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疑惑。尤其是应该结合课后习题进行思考,仔细阅读教材,反复推敲,寻找答案,做好记录,留与课堂上老师、同学一起探讨。这些预习不但能够有利地促进学生自学,而且学生能够有效参与教师教学活动,集中学习注意力,做到心无旁骛。
2 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质疑习惯,多问“为什么?”。
2.1 树立质疑信心。
有的学生由于自己基础差,知识面狭窄,不敢提问,或者提出的问题比较肤浅,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多鼓励,告诉他们能提出疑问就是好学的表现。接下来教师要通过启发、点拨、引导帮助学生质疑。教师的热情肯定、鼓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质疑信心。
2.2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孩子的自尊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去尊重。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采取什么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学生如果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定不能说你怎么这么笨;有胆小的学生,就说你是个胆小鬼。作为教师应该用爱心去帮助学生,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耐心和恒心,坚持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这样,才能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2.3 给足质疑的时间、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意识,不要怕学生意外提问打乱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思路,应把质疑的权利和时间交付给学生,让他们自行质疑设问,自行释疑解难,使学生亲历这一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后的乐趣。
3 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真正的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新课程改革也要求课堂气氛必须是宽松、自主、和谐的,而不是单一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做为重要任务。
3.1 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如花,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亲和,能够很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3.2 幽默一点又何妨?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们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新课程下的教师不能再是板着面孔说教,课堂上恰如其分的幽默,只会使你的魅力指数不断上升,使你的课堂更轻松诙谐,极富吸引力。
3.3 让你的课堂更民主。
陶行知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
3.3.1 创设人人参与的课堂,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补充自己平时从各种渠道中获取的与课堂内容有关的信息。
3.3.2 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3.3 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3.3.4 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公正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目标。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问、敢创新,真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4 教会学生作课堂小结
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是理解、掌握知识。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听课结束之后做个有力的小结。教师的小结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能让学生学会课堂小结,对巩固课堂授课效果,对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能力,将是十分有益的。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小结的方法呢?
4.1 “放电影”.。
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梳理知识结构。能够抓住文章精彩镜头进行复述,强化重难点,在头脑中形成影像。
4.2 关注板书。
老师的板书有系统板书和辅助板书之分。前者能体现出系统性和逻辑性,包括着重点知识和其间的联系。这正是小结的依据。教师应教会学生关注板书,并从系统板书中摘抄,做好书面小结。
4.3 交流心得。
教师作为话引子,谈上课感受,进而激发学生轻松交流学习心得的欲望。这里的心得既可以是学习感悟,也可以是经验交流,还可以是自己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毕竟学生是不同的个体,针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会得到不同的体会,只要是有益的,教师一定要予以肯定和尊重。学生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知识进行小结,理解、消化的过程。
总之,在“课堂”这一特殊的战场上,要想打个漂亮仗,关键是要看你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人文化的育人环境,建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是大有益处。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又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通常采用以下做法:
1.1 浏览教材,做到眼到心到,心到之处可以在文中圈点勾画。
1.2 结合预习提纲和课后习题:教师拟出预习提纲,并预设几个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预习课本,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疑惑。尤其是应该结合课后习题进行思考,仔细阅读教材,反复推敲,寻找答案,做好记录,留与课堂上老师、同学一起探讨。这些预习不但能够有利地促进学生自学,而且学生能够有效参与教师教学活动,集中学习注意力,做到心无旁骛。
2 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质疑习惯,多问“为什么?”。
2.1 树立质疑信心。
有的学生由于自己基础差,知识面狭窄,不敢提问,或者提出的问题比较肤浅,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多鼓励,告诉他们能提出疑问就是好学的表现。接下来教师要通过启发、点拨、引导帮助学生质疑。教师的热情肯定、鼓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质疑信心。
2.2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孩子的自尊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去尊重。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采取什么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学生如果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定不能说你怎么这么笨;有胆小的学生,就说你是个胆小鬼。作为教师应该用爱心去帮助学生,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耐心和恒心,坚持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这样,才能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2.3 给足质疑的时间、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意识,不要怕学生意外提问打乱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思路,应把质疑的权利和时间交付给学生,让他们自行质疑设问,自行释疑解难,使学生亲历这一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后的乐趣。
3 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真正的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新课程改革也要求课堂气氛必须是宽松、自主、和谐的,而不是单一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做为重要任务。
3.1 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如花,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亲和,能够很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3.2 幽默一点又何妨?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们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新课程下的教师不能再是板着面孔说教,课堂上恰如其分的幽默,只会使你的魅力指数不断上升,使你的课堂更轻松诙谐,极富吸引力。
3.3 让你的课堂更民主。
陶行知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
3.3.1 创设人人参与的课堂,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补充自己平时从各种渠道中获取的与课堂内容有关的信息。
3.3.2 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3.3 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3.3.4 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公正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目标。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问、敢创新,真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4 教会学生作课堂小结
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是理解、掌握知识。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听课结束之后做个有力的小结。教师的小结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能让学生学会课堂小结,对巩固课堂授课效果,对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能力,将是十分有益的。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小结的方法呢?
4.1 “放电影”.。
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梳理知识结构。能够抓住文章精彩镜头进行复述,强化重难点,在头脑中形成影像。
4.2 关注板书。
老师的板书有系统板书和辅助板书之分。前者能体现出系统性和逻辑性,包括着重点知识和其间的联系。这正是小结的依据。教师应教会学生关注板书,并从系统板书中摘抄,做好书面小结。
4.3 交流心得。
教师作为话引子,谈上课感受,进而激发学生轻松交流学习心得的欲望。这里的心得既可以是学习感悟,也可以是经验交流,还可以是自己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毕竟学生是不同的个体,针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会得到不同的体会,只要是有益的,教师一定要予以肯定和尊重。学生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知识进行小结,理解、消化的过程。
总之,在“课堂”这一特殊的战场上,要想打个漂亮仗,关键是要看你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人文化的育人环境,建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