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在信息环境、读者需求、读者行为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如何为读者提供主动的、专业化、个性化的深层次信息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核心,由此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这就迫切的使图书馆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对口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服务的学科馆员队伍。
1. 学科馆员的定义
中文“学科馆员”一词来源于相应的英文名称subject librarian,ALA(美国图书馆学会)对学科馆员的定义:一种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有时也负责学科信息服务和书目文献的组织。中文对“学科馆员”的定义:学科馆员是具有学科知识背景,能够组织学科信息资源,提供学科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1]。
2. 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
(1)建立用户档案,与对口学科和院系读者,尤其与教学、科研人员建立密切联系,确定主要服务对象。联系方式可以采用面对面交谈、电子邮件、电话等的方式。
(2)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
(3)与对口学科和院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征求其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期刊、光盘、电子资源等)、服务内容的意见和要求。
(4)掌握、了解服务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包括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发展方向等。
(5)关注院系教学和科研动态,搜集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图书馆采购部门。
(6)建立重点学科导航。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在图书馆主页上按学科大类建立链接网页。
(7)为对口学科和院系的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和决策参考服务[2]。
3. 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开展深层次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知识结构合理、知识更新迅速、创新能力强的学科馆员队伍是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
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学科馆员的选拔、引进和培养,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气氛,以便有利于学科馆员的成长。具体做法如下:
(1)成立学科馆员工作委员会
在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工作委员会作为管理机构,让其负责规划、领导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并负责学科馆员的选拔、任命、培训、考核、馆内各部门的协调、服务院系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还有,尽可能将学科馆员集中在一个部门,这样有利于学科馆员交流、管理和开展工作,使其在工作中碰到问题可以向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会负责明确服务对象和目标,确定服务的活动范围,评估服务实施效果,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会议,为学科馆员提供交流的平台。
(2)实行学科馆员的资格认证制度
学科馆员的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学历及能力要求较高。我国目前还没有图书馆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入行门槛不高,馆员的准入无法控制,馆员的素质得不到保证,真正符合学科馆员要求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国内大学一般要求学科馆员要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以上,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情报专业水平及对口服务学科主题领域的教育和知识背景,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如英语达到4级以上)和计算机技术达到某一级别,能够阅读专业文献,及时跟踪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
(3)做好学科馆员的选拔
在学科馆员的选拔上,要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情况,划分大学科的工作范围,圈定学科馆员的重点及次重点服务对象[3]。学科馆员的服务范围比较小,服务对象组成较稳定,信息需求有很多相似,希望图书馆能为其提供学科发展最新信息的跟踪服务以及深层次的学科资源指导服务。选拔学科馆员,应从全馆范围内公开挑选,从工作人员的学科背景、工作表现、职业素质、沟通能力等方面考察,再经学科馆员工作委员会讨论批准。并对选拔出的优秀人才进行脱产或不脱产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同时,还要建立后备培养对象,以保持学科服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4)重视学科馆员的培训
高等院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结合图书馆自身能力,制定出长远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科馆员队伍。图书馆应要为学科馆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其素质,鼓励学科馆员旁听院系核心课程、参加专业数据库的培训及院系的学术会议等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和综合能力。图书馆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科馆员到一些有图书情报专业的大学脱产进修,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给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也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法。
在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交流平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习交流,通过交流和沟通,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
(5)引进人才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应根据实际现状和发展需要,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直接引进相关学科或图书馆学双学位人才,这样的人才由于熟悉学科发展趋势和动态,从事对口学科服务可以很快进入角色,并且服务的起点高、针对性强,是图书馆选拔学科馆员的一条捷径[4]。图书馆应对引进具有学科背景知识的人才进行图书情报方面的课程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学科馆员的工作任务。
(6)加强馆际交流
图书馆可以从实际出发,派学科馆员到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并取得较好效果的高校图书馆实地进行学习考察,要求所派人员要和所到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严格按所到馆的规章制度进行考核,真正参与到该馆的实际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学习、交流。馆际交流是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5]。
(7)提高学科馆员的沟通能力
图书馆应帮助学科馆员提高沟通技能和方法。学科馆员要利用与用户的各种活动机会,尽可能与用户多沟通,保持与用户大限度的接触,融入与用户的工作与生活中去,才能为用户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专业性、针对性、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沟通的方式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面对面交谈等。
(8)激励
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学科馆员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断进取,锐意创新。学科馆员所从事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应给予相对较为特殊的待遇,图书馆不但要从精神方面给以奖励,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待遇,收入应明显高于普通馆员,要向处于教学一线的员工看齐,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使其安心工作。
(9)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对学科馆员开展工作是十分重要。图书馆对学科馆员考评时,应主要考评其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效果,以用户的满意度为主要条件,考核其实际工作量和工作效果,如访问用户的频率、联系用户的数量,回答问题的数量及满意度等。让用户满意的学科馆员,才是好的学科馆员。
4. 结束语
学科馆员制度是大学图书馆的一种先进的办馆理念和服务模式,是图书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相适应的一项新措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离不开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知识更新迅速、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学科馆员队伍的成长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是要有一个长时间选拔、培养、引进的过程。领导者要有重视人才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图书馆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应用科学、创新的方法,促进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为院系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有效提升图书馆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学科馆员机制研究”课题组.学科馆员制度综述[A].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创新性发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
[2]姜爱蓉.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J].图书馆杂志,1999(6): 30-31.
[3]张永彬.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2003(2):57-59.
[4]曾微泊.试论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J].图书馆,2005(1):88-101.
[5]曲文泉.浅谈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构建方略[J].现代情报,2007(5):125-126.
1. 学科馆员的定义
中文“学科馆员”一词来源于相应的英文名称subject librarian,ALA(美国图书馆学会)对学科馆员的定义:一种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有时也负责学科信息服务和书目文献的组织。中文对“学科馆员”的定义:学科馆员是具有学科知识背景,能够组织学科信息资源,提供学科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1]。
2. 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
(1)建立用户档案,与对口学科和院系读者,尤其与教学、科研人员建立密切联系,确定主要服务对象。联系方式可以采用面对面交谈、电子邮件、电话等的方式。
(2)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
(3)与对口学科和院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征求其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期刊、光盘、电子资源等)、服务内容的意见和要求。
(4)掌握、了解服务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包括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发展方向等。
(5)关注院系教学和科研动态,搜集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图书馆采购部门。
(6)建立重点学科导航。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在图书馆主页上按学科大类建立链接网页。
(7)为对口学科和院系的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和决策参考服务[2]。
3. 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开展深层次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知识结构合理、知识更新迅速、创新能力强的学科馆员队伍是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
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学科馆员的选拔、引进和培养,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气氛,以便有利于学科馆员的成长。具体做法如下:
(1)成立学科馆员工作委员会
在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工作委员会作为管理机构,让其负责规划、领导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并负责学科馆员的选拔、任命、培训、考核、馆内各部门的协调、服务院系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还有,尽可能将学科馆员集中在一个部门,这样有利于学科馆员交流、管理和开展工作,使其在工作中碰到问题可以向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会负责明确服务对象和目标,确定服务的活动范围,评估服务实施效果,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会议,为学科馆员提供交流的平台。
(2)实行学科馆员的资格认证制度
学科馆员的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学历及能力要求较高。我国目前还没有图书馆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入行门槛不高,馆员的准入无法控制,馆员的素质得不到保证,真正符合学科馆员要求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国内大学一般要求学科馆员要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以上,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情报专业水平及对口服务学科主题领域的教育和知识背景,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如英语达到4级以上)和计算机技术达到某一级别,能够阅读专业文献,及时跟踪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
(3)做好学科馆员的选拔
在学科馆员的选拔上,要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情况,划分大学科的工作范围,圈定学科馆员的重点及次重点服务对象[3]。学科馆员的服务范围比较小,服务对象组成较稳定,信息需求有很多相似,希望图书馆能为其提供学科发展最新信息的跟踪服务以及深层次的学科资源指导服务。选拔学科馆员,应从全馆范围内公开挑选,从工作人员的学科背景、工作表现、职业素质、沟通能力等方面考察,再经学科馆员工作委员会讨论批准。并对选拔出的优秀人才进行脱产或不脱产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同时,还要建立后备培养对象,以保持学科服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4)重视学科馆员的培训
高等院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结合图书馆自身能力,制定出长远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科馆员队伍。图书馆应要为学科馆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其素质,鼓励学科馆员旁听院系核心课程、参加专业数据库的培训及院系的学术会议等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和综合能力。图书馆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科馆员到一些有图书情报专业的大学脱产进修,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给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也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法。
在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交流平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习交流,通过交流和沟通,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
(5)引进人才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应根据实际现状和发展需要,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直接引进相关学科或图书馆学双学位人才,这样的人才由于熟悉学科发展趋势和动态,从事对口学科服务可以很快进入角色,并且服务的起点高、针对性强,是图书馆选拔学科馆员的一条捷径[4]。图书馆应对引进具有学科背景知识的人才进行图书情报方面的课程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学科馆员的工作任务。
(6)加强馆际交流
图书馆可以从实际出发,派学科馆员到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并取得较好效果的高校图书馆实地进行学习考察,要求所派人员要和所到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严格按所到馆的规章制度进行考核,真正参与到该馆的实际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学习、交流。馆际交流是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5]。
(7)提高学科馆员的沟通能力
图书馆应帮助学科馆员提高沟通技能和方法。学科馆员要利用与用户的各种活动机会,尽可能与用户多沟通,保持与用户大限度的接触,融入与用户的工作与生活中去,才能为用户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专业性、针对性、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沟通的方式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面对面交谈等。
(8)激励
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学科馆员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断进取,锐意创新。学科馆员所从事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应给予相对较为特殊的待遇,图书馆不但要从精神方面给以奖励,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待遇,收入应明显高于普通馆员,要向处于教学一线的员工看齐,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使其安心工作。
(9)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对学科馆员开展工作是十分重要。图书馆对学科馆员考评时,应主要考评其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效果,以用户的满意度为主要条件,考核其实际工作量和工作效果,如访问用户的频率、联系用户的数量,回答问题的数量及满意度等。让用户满意的学科馆员,才是好的学科馆员。
4. 结束语
学科馆员制度是大学图书馆的一种先进的办馆理念和服务模式,是图书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相适应的一项新措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离不开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知识更新迅速、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学科馆员队伍的成长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是要有一个长时间选拔、培养、引进的过程。领导者要有重视人才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图书馆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应用科学、创新的方法,促进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为院系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有效提升图书馆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学科馆员机制研究”课题组.学科馆员制度综述[A].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创新性发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
[2]姜爱蓉.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J].图书馆杂志,1999(6): 30-31.
[3]张永彬.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2003(2):57-59.
[4]曾微泊.试论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J].图书馆,2005(1):88-101.
[5]曲文泉.浅谈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构建方略[J].现代情报,2007(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