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创造教学的精彩 数学老师不要讲得太清楚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ue3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1989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尽管在师范里也学习过“数学教材教法”但毕竟没有实践经验作支撑,对究竟“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堂好课”缺乏感性的认识。为了让自己尽快站稳讲台,熟悉最基本的数学教学规律,学校里只要有数学教研课我就主动去听,不仅听上课的全过程,还留意其他听课老师对这堂课的评价。经常听听,也就听出一些门道来。在众多听课教师的评语中,“过程讲得真清楚”、“例题分析得真透彻”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句子,用类似这样的话语来评价上课的教师似乎是较高层面的肯定。因此,理所当然,“讲清楚”成为了我最初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那时候,“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一思想根植于广大数学教师的心中,老师们都比较重视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如何把书上的例题通过“复习铺垫--例题分析--巩固练习”等几个环节清晰地“教”给学生,大家都觉得只有老师讲得清楚,学生才学得明白。于是,在课堂上巧妙设计铺垫,详细分析例题,指导学生按时完成书上配套练习便成为了我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至于数学课上怎样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怎样的训练内容是高效的,我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在课堂上,我很少问及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而更多的是问学生:你们听懂了没有有时看着学生似懂非懂的表情,我也曾经思考,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但由于当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够,加之大环境的影响,也很难说出所以然。
  现在看来,如果在教学中仅仅考虑教师“教”的成分而忽略学生“学”的成分,显然是很不全面甚至是有悖教育规律的,学习主体积极地思维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的教学状态。 数学课不能讲得“太清楚”,直至1994年我赴成都聆听了《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主编张天孝教授的报告,才让我对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堂好课什么样的教师是一名好的数学教师的看法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张教授的一席话语出惊人:我建议数学老师不要讲得太清楚看似一句有悖常理的话,却道出了教学的真谛,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和思考。的确,老师如果讲得太清楚,势必减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困难,从而“解除”了学生思考的任务,当学生的大脑无法经常性地获得一定强度的刺激时,他们思维水平提升的速度就会变慢,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
  现在看来,尽管当时《数学课程标准》尚未出台,但是张教授的观点无疑是超前的,与当前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理念是相通的。也正是这一次报告,让我第一次对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了充分的认识。此次成都之行,我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首次“觉醒”,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教学,将“思维训练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的策略”成为了我研究的重点。于是,在教学中,我经常提醒自己要换位思考,哪些东西我该讲,哪些东西留给学生讲?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些问题经常在我脑海里徘徊。一段时间的尝试以后。我的数学课堂渐渐“热闹”起来,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听数学”变为愿意主动“说数学”,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一些思维过程的暴露也正好反映出学生群体的共性问题,更有利于我进行教学的调整,我明显地感觉到我的教学正逐步贴近学生的需要,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激发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发散思维水平得到了有力的提升。挖掘数学课的“数学味”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著名特级教师林群的两堂数学课让我印象深刻,每次听课之后我都有很大的感触与收获。1996年,我代表九九沟县参加了全国现代小学数学评优课比赛,林群老师在担任评委之余,为我们上了一节示范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清晰地记得林老师的开场白仅是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式:25-13=?,继而让学生思考25-1.3=?。就是这样两道最基本的算式带出了“要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计算规律,并渗透了“要将个位上的一个1转化为十个十分之一之后才能减”的转化思想。教学的起点很低,而教学的终点却很高,高就高在林老师抓住了最本质的内容展开教学,并帮助学生沟通整数计算、小数计算和分数计算的本质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整堂课中没有复杂的媒体,只有简洁的点拨;没有新奇的活动,只有朴素的训练,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将数学课堂演绎得很有深度,“实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教学风格在她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这次的学习,给我一个很重要的启发,那就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同类性质数学问题中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基于这种角度的教学设计才是居高临下的,这样的数学课才更有“数学味”,才更具“深度”。于是,我找来了小学阶段全套数学教材,沉下心来仔细地研究单元的划分,将同一内容在不同阶段教学的重点进行梳理,分析它们本质的联系与差异。在这一阶段,构建“深入浅出的数学课堂”是我力争实现的目标。
  第二次聆听林老师的教学是在2005年,当时正值新课改实施的第三年,林群老师应邀在成都市进行示范教学。在那个阶段,一线教师对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具体该如何操作却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尤其是对数学实践活动课该怎么上,大家还都心存疑惑。林老师上的“包装中的学问”为我们及时地开启了一扇窗。透过林老师的课堂,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推进,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并在互相启发、质疑当中进行的;另一方面,学生合作的经验、表达的经验通过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逐步地积累,学生学习的兴趣空前的高涨。林老师短短40分钟的引领又使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新认识--“所谓过程的教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而是更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我终于知道了,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模仿,比较,反思,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不断缩短着与名师的差距,跳出自己看自己。
其他文献
【摘要】 作文是最有创造性的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尤共是农村学生,写作能力差,每当遇到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就感到很害怕,没有语言可写,不少学生只能寥寥数语敷衍塞责。而且语病、错别字较多,有的去照抄或硬套范文。结合多年工作感受和方法,浅谈一下见解,供同仁们一道探究。  【关键词】 语言训练,能力培养,阅读积累。  一、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断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
期刊
数学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工具和技术提供给学生,以适应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二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素养,这也是更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数学教育除了实现科学教育的目的外,更应该是一种人文素质的教育,在传授数学理论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内涵也是必不可少的。  从本质上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一直是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中
期刊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而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只能是学生昏昏欲睡。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上的焦虑情感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借鉴一些优秀教师的工作经验,浅谈如何活跃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气氛。  一、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
期刊
阅读,让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均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首先,阅读有助于积累语汇。要使学习者的交流用语丰富,作文精彩 流畅,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地阅读,广泛地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对于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他们易接受新事物,广泛地阅读就可能见到许多“新鲜词”,久而久之,就记住了。  其次,
期刊
【摘要】 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它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概念,在学习中理解数学知识,以及在经验中积累数学信息,是培养数感的重要经验途径。本文主要是采用课例的形式,探索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加强综合运用,适当进行拓展与延伸;加强课内课外的学习指导。  【关键词】 数感 生活中感知 学习中理解 经验中积累  一、问题的提出 
期刊
【摘要】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  【关键词】 阅读 个性飞扬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观。写作教学应该能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近年来,我在万厂小学、新场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发现采用“抓住机遇,因势利导”这一做法,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会写、爱写,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文教学
期刊
【摘要】 素质教育作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似春雷炸响遍及整个神州大地,它又似一股暖流涌入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房。作为一名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为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逐渐摸索出了点滴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如“热点化教学、加强前置性学习、优化分组、师生亲和、科学解题”等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 素质教育、关注热点、 前置性学习、 优化分组、师生亲和、科学解题三步走  一、关注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辩证推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下面谈谈小学语文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一、引发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在痛苦的呻吟:美丽的首都北京今年持续月余的雾霾天气;中华民族之“摇篮”黄河再也无力给予儿女更多的乳汁,甚至已无力潇洒地奔向大海;退化的草原已吸干涓涓细流,干旱的高原阻断了丰沛的水源,断流问题日益严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