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用“阳春白雪”嘲笑“下里巴”,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用“请同学们看黑板”警醒“乱走神……”,我们开心学生在作文中华丽的语言,无论那是不是学生真的看到的;我们陶醉在学生优异的成绩中,不管是不是语文真的让学生快乐,我们的课堂和教学缺少了什么?是朴实与轻松。还人生以自然,给课堂以真诚,用朴实启发自然,用轻松点燃激情。
[现象一]都是全解惹的祸
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以朗读入题:“孩子们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当时班里就七嘴八舌地讲开了,其中有一个学生谈得很精彩“老师,这首诗是写于作者第二次流放之时,可以说他内心是很痛苦的……”。同学们掌声雷动,可再后来的朗读中,我却发现他在读“现在却常是忧郁”的时候笑了,脸都红胀着,看其乐,我不解。课后一问才知道,“老师,我说的那是从全解中看到的,我和同学打赌看我敢不敢在课堂上这样公开地讲答案,所以我开心呀……”
分析:我们现在的学生呀,不喜欢文字类的东西,他不想也不愿更不会与其相融,那精彩地回答往往来自惊人的记忆力,来自全解的拷贝。
对策:教师不能走寻常路,我们首先朴实、真诚地对待了文章,那么你的问题也就不那么容易被学生拷贝了。各种形式的虚假都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僵硬,自然也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参与。
[现象二]我们的小手,为他人喝彩
课堂中,回答问题的老都是那几个小明星,其他同学很像是听众,他们不动也不想,只需双手来鼓掌,这是他们参与语文学习最简单的方式也是最好的。热闹啊,老师开心:这学生有眼色……小明星也开心:你的掌声说明了我的聪明哦!
分析:都说现在的学生是小皇帝,谁又知道他们内心的恐慌?那掌声不是真的,你看不到那眼神中还有期待?期待老师帮我“站起来”;你看不到他们的小手偷偷攥紧吗?他也想举起,为自己高高地举起。
对策:教师不是星探,是太阳,要给所有的孩子以光芒;老师更不是上帝,是仆人,要为我们的学生服务,衬托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精彩。课堂和教学中,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难易之分,要有针对性,不仅是针对课文,还有我们期待开花的孩子们。
[现象三]网络扰乱了课堂
就《黄河颂》这课前预习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我提倡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自信满满将自己的ppt放在了我的电脑上,我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大家来讲讲吧!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资料。”……为什么那个女同学刚才还是面如桃花,现在却低头不语呢?原来她准备的和另一男同学的一模一样哦。“老师,他俩是心有灵犀不点通啊,哈哈……”全班笑成一团,原本精彩的展示却成了他人的笑料。其实,很多的学生遇到同类的作业都只不过是简单地将网上的东西改改罢了,甚至有的原封不动地照用。为师者,哀矣!
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话”的形象有所改变。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多元网络的介入,我们不得不承认尚且还小的学生们开始过多地依赖,不愿独立动脑,就一个百度搞定一切老师的作业,谁说他们个性张扬啊?他们的个性又怎样张扬?
对策:其实学生这种依赖同样可以找到教育的契机,如若事先让他们看了网络中的相关材料,再让他们去想,去改变,从中找到精彩的,甚至组织他们上传自己的作品。从网络里来到网络里去,学生们的参与兴趣会不会有所变化呢?他们的依赖会不会也变成学习的动力呢?
总述:“我们的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可是,课堂教学结构的科学性并不等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它的艺术性在于充分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疏导、诱导、辅导的作用。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主动权交给学生,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之教材特点,富有人情味地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自然的教学过程,运用学生喜欢的现代教学手段,都应该是教学艺术的范畴吧。
轻松与激情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深奥莫测和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
拿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刻苦的追求: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产生疲劳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振的场效应。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语速要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幽默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幽默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但须注意分寸、火候。幽默,不同于滑稽,不等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低级趣味。
当然语文课堂的艺术不仅只是教师的语言,它的内涵是宽泛的,它是外延更是广阔的。纵然是这样,但只要是一个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就完全可以从一般教学经验的“此岸”,通过实践的积累、探索、创新,达到理想的教学艺术的“彼岸”,去摘得教学艺术的桂冠,去赢得学生们的喜爱。
那么,此时的我们还会去笑那些语言的“下里巴”吗?还会去忽视课堂中孩子们真正的快乐和轻松吗?给他们吧,给他们课堂的朴实,给他们课堂的轻松,你得到的将会是自然和激情,或许还有很多……
[现象一]都是全解惹的祸
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以朗读入题:“孩子们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当时班里就七嘴八舌地讲开了,其中有一个学生谈得很精彩“老师,这首诗是写于作者第二次流放之时,可以说他内心是很痛苦的……”。同学们掌声雷动,可再后来的朗读中,我却发现他在读“现在却常是忧郁”的时候笑了,脸都红胀着,看其乐,我不解。课后一问才知道,“老师,我说的那是从全解中看到的,我和同学打赌看我敢不敢在课堂上这样公开地讲答案,所以我开心呀……”
分析:我们现在的学生呀,不喜欢文字类的东西,他不想也不愿更不会与其相融,那精彩地回答往往来自惊人的记忆力,来自全解的拷贝。
对策:教师不能走寻常路,我们首先朴实、真诚地对待了文章,那么你的问题也就不那么容易被学生拷贝了。各种形式的虚假都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僵硬,自然也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参与。
[现象二]我们的小手,为他人喝彩
课堂中,回答问题的老都是那几个小明星,其他同学很像是听众,他们不动也不想,只需双手来鼓掌,这是他们参与语文学习最简单的方式也是最好的。热闹啊,老师开心:这学生有眼色……小明星也开心:你的掌声说明了我的聪明哦!
分析:都说现在的学生是小皇帝,谁又知道他们内心的恐慌?那掌声不是真的,你看不到那眼神中还有期待?期待老师帮我“站起来”;你看不到他们的小手偷偷攥紧吗?他也想举起,为自己高高地举起。
对策:教师不是星探,是太阳,要给所有的孩子以光芒;老师更不是上帝,是仆人,要为我们的学生服务,衬托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精彩。课堂和教学中,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难易之分,要有针对性,不仅是针对课文,还有我们期待开花的孩子们。
[现象三]网络扰乱了课堂
就《黄河颂》这课前预习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我提倡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自信满满将自己的ppt放在了我的电脑上,我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大家来讲讲吧!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资料。”……为什么那个女同学刚才还是面如桃花,现在却低头不语呢?原来她准备的和另一男同学的一模一样哦。“老师,他俩是心有灵犀不点通啊,哈哈……”全班笑成一团,原本精彩的展示却成了他人的笑料。其实,很多的学生遇到同类的作业都只不过是简单地将网上的东西改改罢了,甚至有的原封不动地照用。为师者,哀矣!
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话”的形象有所改变。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多元网络的介入,我们不得不承认尚且还小的学生们开始过多地依赖,不愿独立动脑,就一个百度搞定一切老师的作业,谁说他们个性张扬啊?他们的个性又怎样张扬?
对策:其实学生这种依赖同样可以找到教育的契机,如若事先让他们看了网络中的相关材料,再让他们去想,去改变,从中找到精彩的,甚至组织他们上传自己的作品。从网络里来到网络里去,学生们的参与兴趣会不会有所变化呢?他们的依赖会不会也变成学习的动力呢?
总述:“我们的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可是,课堂教学结构的科学性并不等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它的艺术性在于充分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疏导、诱导、辅导的作用。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主动权交给学生,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之教材特点,富有人情味地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自然的教学过程,运用学生喜欢的现代教学手段,都应该是教学艺术的范畴吧。
轻松与激情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深奥莫测和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
拿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刻苦的追求: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产生疲劳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振的场效应。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语速要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幽默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幽默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但须注意分寸、火候。幽默,不同于滑稽,不等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低级趣味。
当然语文课堂的艺术不仅只是教师的语言,它的内涵是宽泛的,它是外延更是广阔的。纵然是这样,但只要是一个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就完全可以从一般教学经验的“此岸”,通过实践的积累、探索、创新,达到理想的教学艺术的“彼岸”,去摘得教学艺术的桂冠,去赢得学生们的喜爱。
那么,此时的我们还会去笑那些语言的“下里巴”吗?还会去忽视课堂中孩子们真正的快乐和轻松吗?给他们吧,给他们课堂的朴实,给他们课堂的轻松,你得到的将会是自然和激情,或许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