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研究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关系到科技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但在新形势下,研究生结构多样性与思想复杂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笔者针对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与创新研究生党建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研究生党员;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马强(1978-),男,广东韶关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陈翱(1981-),男,山西临汾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教育。(广东 广州 51064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1]研究生党建工作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骨干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管人才”战略要求的具体体现。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加之研究生学习科研的特点、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就业现状等的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和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生群体党员比例较高,通过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能有效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但在目前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形式及方法的滞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针对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与创新研究生党建的有效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一、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教育不适应
1.党支部设置不合理,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研究生党员构成复杂,在年龄层次、学历背景、家庭条件和求学目标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研究生思想状况的千差万别。[2,3]研究生的科研特点决定了其分散性,研究生分散在各个学科专业、有各自的导师和研究方向,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在党支部设置上,大多数高校以年级、专业或实验室等为基础划分党支部,以实验室划分党支部的,支部内部相互之间较为熟悉,有利于支部生活的开展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但缺乏与其他支部党员的沟通与了解;而以年级或专业划分支部的,支部成员往往相互不熟悉甚至不认识,在此基础上,支部的正常管理都难实现,更不要说让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了。由于研究生群体“班级”概念淡化或根本就不存在班级管理,同时部分党支部的设置没有跟上研究生结构复杂性及分散性的特点,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化等使得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引向深入。
2.党员发展标准不一,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对于研究生党员的发展,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4,5]在部分高校,当研究生提出入党申请时,一般都会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只要在校期间并无大过发生,一年后都会转为预备党员。还有部分高校或党支部干部在发展党员时,过分偏重于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研究生,而很少考虑这些研究生是否符合入党标准。由于研究生党员发展标准不一,甚至是被歪曲,导致了研究生新发展党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在培养阶段表现积极,但是,入党后又是一个样:纪律性开始松懈,功利意识逐步抬头,虚荣心理有所显现,对政治学习有所放松。这种退化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在考察、培养中可能存在着某些缺陷;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要加强对新入党的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因其入党而完事大吉。
3.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研究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分散性导致一些研究生以个人为中心,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较差,奉献和协作精神不够,对自己的思想要求不高,部分研究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纪律性开始松懈,甚至功利意识逐步抬头,虚荣心理有所显现。[3,4]表现在行为上,少数学生党员不能严格按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信心不足;有的不注意个人道德修养,思想境界不高,甚至发生严重违纪现象;有的个人利益第一,缺乏应有的大局和整体观念;有的学风浮躁,缺乏刻苦钻研、立志攻关的精神,甚至出现考试作弊和走捷径窃取别人学术成果等现象。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重视,并认真解决。
4.导师作用发挥不明显,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研究生导师不仅仅是研究生学术上的导师,更是研究生思想上的导师;同时有些高校导师还掌握着研究生能否答辩、能否毕业这一“生杀”大权,由此可见,导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研究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俗话说:“党的一番教育与教化,不如导师一句话。”因此,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党建中的积极作用,能有效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高校和导师对研究生培养重业务轻思想,甚至部分导师认为:“研究生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不需要过问政治。”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研究生也就放松了对自己思想上的要求。表现在个人行为上,具有繁重的科研任务的理、工、自然学科等专业的研究生,成天泡在实验室,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投入到党员组织生活中去;而时间分配比较自由的文科学生,在完成了学校的课程学习后,不是早早地到社会去工作实习,便是成天忙于各类等级证书和公务员的考试,追求个人名利,缺乏共产主义理想。
二、探索与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强化党支部“班级”管理,巩固支部基层堡垒
(1)合理划分支部,夯实支部堡垒基础。支部人数众多,成员之间不熟悉,是支部堡垒作用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党建之路——支部“班级”化,笔者所在学院根据研究生情况各异、学科分散的特点,将党支部人数控制在12人左右;在支部设置上,依据不同情况,支部设置有横有纵,高年级以纵向的专业方向为单位,低年级以横向年级为单位,将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研究生党员划分为32个党支部,这些支部成为学院研究生管理的基层堡垒。实质上,大体来讲是按照同一或相近专业划分的党支部,这样有利于支部的发展,彼此之间能够尽快熟悉,便于更早地形成党建工作的合力。[6]
(2)以支部为中心辐射形成“班级”,发挥日常管理作用。研究生党员比例远高于本科生的党员比例,笔者所在学院研究生党员占全体研究生的63%,在合理划分支部后,每个支部内有12名左右的党员,纳入管辖的其他入党积极分子或联系的群众约有8-12名。在工作中,以党支部为中心,连同管辖范围内的其他成员,形成类似本科的“班级”,各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和支委,也被赋予了班长和班委的责任。这些“班级”发挥着日常学习、生活、心理等管理与服务作用。以党支部为中心辐射形成“班级”,以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和研究生党员发展作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和改进了研究生的党建工作。
(3)通畅信息传递,有效开展基层思想教育工作。由于研究生结构组成复杂以及班集体观念弱化,致使现实情况中思想政治工作者与研究生个体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相互传达,不利于问题的发现与处理,大大降低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以党支部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能迅速传达信息,思想教育工作者对个体研究生基本情况的掌握及管理能力大大增强,在发挥了支部上传下达作用的同时,将思想教育有效引入基层。
2.严格规范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保证党员队伍素质
(1)加强支部干部培养,规范支部管理。与本科生党支部相比,研究生真正成为党支部的主体,党支部书记由学生担任,其理论水平、工作经验与教师尚存在较大距离,因此,对支部干部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同时,在党支部合理划分后,可以确保支部内研究生交流较多、了解较深,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但因为支部内研究生关系较为密切,可能会发生因人情而入党的事情。因此,在研究生党员干部的挑选上,一方面可以从有相关经验的党员中选拔;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其能够认真而有效地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完成支部建设工作。通过有效的培训,将党支部干部在思想理论、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方面提升到一定高度,进而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同时强化研究生党组织制度建设,规范党支部职责和支部书记职责。
(2)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执行研究生党员发展标准。各高校的研究生党员发展标准不一,针对笔者所在学院研究生、弹性学制及社会化程度比较高、个体比较成熟的特点,专门制定了《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标准、预备党员的政治思想标准、各年级不同的业务能力标准、社会贡献标准等作出详细规定。如《细则》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在考察的一年中应至少有一次获得校级以上优秀研究生或优秀团员等称号;或至少有一次曾被评为校级以上优秀研究生干部或优秀团干部等。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始终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方针,保证党员的培养质量,避免因成绩好而不问“世事”或热衷社会工作而学业成绩差等情况的发生。
3.以研究生党员为工作主体,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1)紧密结合研究生的特点,树立以党员为工作主体的新理念。在各类学生中,研究生党员在知识层次、专业素养、社会期望等方面都比较高,研究生党员人数占研究生群体的一半甚至更高,要使研究生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就必须针对研究生党员群体的特点,重视党员个体的发展,关注研究生党员主体的其他需要和其作为独立个体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把研究生党员所做的工作与其自身关心的热点结合起来。只有树立以党员为工作主体的新理念才能激发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和动员,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都能积极参与和落实党组织的各项政策和任务,与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7,8]
(2)以研究生关心热点为切入点,发挥模范作用,促进研究生党员全面发展。研究生党员和其他研究生一样,在读期间最关心的热点:一是在研究生阶段如何提升学术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如何在毕业时顺利就业。笔者所在学院党委围绕实际,努力思考并着力形成一种良性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在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第一学期时,大力鼓励研究生组织开展读书报告活动,同时要求研究生党员必须参与学院的“研究生科技文献综述大赛”。硕士研究生第二学期,学院以“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活动为平台,要求研究生党员作为项目申请人或参与者,提前进入论文实验状态,为毕业论文在思路和能力上做好了准备。因为实验论文完成的时间提前了,就业的时间也相对宽裕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业与就业的矛盾。通过这些措施,不但促进了研究生党员的全面发展,而且发挥了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加强与导师的联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合力育人的新局面
(1)党支部要加强与导师的联系,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研究生党建工作离不开导师的支持,在加强各党支部委员的选拔培训管理机制的同时,突出研究生导师尤其是党员导师的学术、思想双导师的重要作用,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2]实际工作中要求研究生党支部要定期邀请导师参加研究生党支部的活动,鼓励导师参与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座谈会。这样导师可以在活动中就专业思想、自身经历和体会为广大党员作一介绍,同时导师也可以通过活动感受到研究生党建活动有着丰富的思想、充实的内容,消除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党建活动的误解。把党支部建设与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克服研究生党建工作和研究生的业务学习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以使研究生党建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辅导员要加强与导师的沟通,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思想政治工作者与研究生导师之间缺乏交流,经常导致研究生党建工作很难落到实处。[5]笔者所在学院党委通过深入调研,出台了学院“辅导员—研究生导师互动交流工作指南”,指南规定了研究生在出现什么情况后,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应该交流和沟通,以期共同做好研究生党员的管理培养工作。同时在研究生党员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辅导员会就各个过程出现的问题听取研究生导师的意见;辅导员也定期向导师准确了解研究生党员学习科研的成效,从不同侧面对研究生党员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辅导员和导师互动交流,不仅将各种不利情况消灭在于萌芽状态,同时拓宽了思想教育阵地,形成合力育人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9.
[2]陈治国.关于加强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思考[J].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23-24.
[3]王栋,朱浩岩.高校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7.
[4]向平安,周喜新,邬玉香.研究生党员发展的标准体系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36-39.
[5]刘春朋,肖万飞,孙树海.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员发展与管理问题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56-58.
[6]林华,程立生.我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3):91-94.
[7]陆居怡,蒋鲁坚,陈燕.树立以党员为工作主体的理念 积极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3):25-28.
[8]文晓灵.关于做好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5):13-15.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研究生党员;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马强(1978-),男,广东韶关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陈翱(1981-),男,山西临汾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教育。(广东 广州 51064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1]研究生党建工作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骨干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管人才”战略要求的具体体现。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加之研究生学习科研的特点、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就业现状等的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和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生群体党员比例较高,通过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能有效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但在目前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形式及方法的滞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针对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与创新研究生党建的有效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一、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教育不适应
1.党支部设置不合理,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研究生党员构成复杂,在年龄层次、学历背景、家庭条件和求学目标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研究生思想状况的千差万别。[2,3]研究生的科研特点决定了其分散性,研究生分散在各个学科专业、有各自的导师和研究方向,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在党支部设置上,大多数高校以年级、专业或实验室等为基础划分党支部,以实验室划分党支部的,支部内部相互之间较为熟悉,有利于支部生活的开展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但缺乏与其他支部党员的沟通与了解;而以年级或专业划分支部的,支部成员往往相互不熟悉甚至不认识,在此基础上,支部的正常管理都难实现,更不要说让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了。由于研究生群体“班级”概念淡化或根本就不存在班级管理,同时部分党支部的设置没有跟上研究生结构复杂性及分散性的特点,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化等使得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引向深入。
2.党员发展标准不一,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对于研究生党员的发展,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4,5]在部分高校,当研究生提出入党申请时,一般都会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只要在校期间并无大过发生,一年后都会转为预备党员。还有部分高校或党支部干部在发展党员时,过分偏重于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研究生,而很少考虑这些研究生是否符合入党标准。由于研究生党员发展标准不一,甚至是被歪曲,导致了研究生新发展党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在培养阶段表现积极,但是,入党后又是一个样:纪律性开始松懈,功利意识逐步抬头,虚荣心理有所显现,对政治学习有所放松。这种退化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在考察、培养中可能存在着某些缺陷;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要加强对新入党的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因其入党而完事大吉。
3.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研究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分散性导致一些研究生以个人为中心,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较差,奉献和协作精神不够,对自己的思想要求不高,部分研究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纪律性开始松懈,甚至功利意识逐步抬头,虚荣心理有所显现。[3,4]表现在行为上,少数学生党员不能严格按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信心不足;有的不注意个人道德修养,思想境界不高,甚至发生严重违纪现象;有的个人利益第一,缺乏应有的大局和整体观念;有的学风浮躁,缺乏刻苦钻研、立志攻关的精神,甚至出现考试作弊和走捷径窃取别人学术成果等现象。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重视,并认真解决。
4.导师作用发挥不明显,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研究生导师不仅仅是研究生学术上的导师,更是研究生思想上的导师;同时有些高校导师还掌握着研究生能否答辩、能否毕业这一“生杀”大权,由此可见,导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研究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俗话说:“党的一番教育与教化,不如导师一句话。”因此,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党建中的积极作用,能有效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高校和导师对研究生培养重业务轻思想,甚至部分导师认为:“研究生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不需要过问政治。”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研究生也就放松了对自己思想上的要求。表现在个人行为上,具有繁重的科研任务的理、工、自然学科等专业的研究生,成天泡在实验室,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投入到党员组织生活中去;而时间分配比较自由的文科学生,在完成了学校的课程学习后,不是早早地到社会去工作实习,便是成天忙于各类等级证书和公务员的考试,追求个人名利,缺乏共产主义理想。
二、探索与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强化党支部“班级”管理,巩固支部基层堡垒
(1)合理划分支部,夯实支部堡垒基础。支部人数众多,成员之间不熟悉,是支部堡垒作用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党建之路——支部“班级”化,笔者所在学院根据研究生情况各异、学科分散的特点,将党支部人数控制在12人左右;在支部设置上,依据不同情况,支部设置有横有纵,高年级以纵向的专业方向为单位,低年级以横向年级为单位,将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研究生党员划分为32个党支部,这些支部成为学院研究生管理的基层堡垒。实质上,大体来讲是按照同一或相近专业划分的党支部,这样有利于支部的发展,彼此之间能够尽快熟悉,便于更早地形成党建工作的合力。[6]
(2)以支部为中心辐射形成“班级”,发挥日常管理作用。研究生党员比例远高于本科生的党员比例,笔者所在学院研究生党员占全体研究生的63%,在合理划分支部后,每个支部内有12名左右的党员,纳入管辖的其他入党积极分子或联系的群众约有8-12名。在工作中,以党支部为中心,连同管辖范围内的其他成员,形成类似本科的“班级”,各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和支委,也被赋予了班长和班委的责任。这些“班级”发挥着日常学习、生活、心理等管理与服务作用。以党支部为中心辐射形成“班级”,以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和研究生党员发展作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和改进了研究生的党建工作。
(3)通畅信息传递,有效开展基层思想教育工作。由于研究生结构组成复杂以及班集体观念弱化,致使现实情况中思想政治工作者与研究生个体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相互传达,不利于问题的发现与处理,大大降低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以党支部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能迅速传达信息,思想教育工作者对个体研究生基本情况的掌握及管理能力大大增强,在发挥了支部上传下达作用的同时,将思想教育有效引入基层。
2.严格规范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保证党员队伍素质
(1)加强支部干部培养,规范支部管理。与本科生党支部相比,研究生真正成为党支部的主体,党支部书记由学生担任,其理论水平、工作经验与教师尚存在较大距离,因此,对支部干部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同时,在党支部合理划分后,可以确保支部内研究生交流较多、了解较深,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但因为支部内研究生关系较为密切,可能会发生因人情而入党的事情。因此,在研究生党员干部的挑选上,一方面可以从有相关经验的党员中选拔;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其能够认真而有效地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完成支部建设工作。通过有效的培训,将党支部干部在思想理论、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方面提升到一定高度,进而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同时强化研究生党组织制度建设,规范党支部职责和支部书记职责。
(2)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执行研究生党员发展标准。各高校的研究生党员发展标准不一,针对笔者所在学院研究生、弹性学制及社会化程度比较高、个体比较成熟的特点,专门制定了《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标准、预备党员的政治思想标准、各年级不同的业务能力标准、社会贡献标准等作出详细规定。如《细则》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在考察的一年中应至少有一次获得校级以上优秀研究生或优秀团员等称号;或至少有一次曾被评为校级以上优秀研究生干部或优秀团干部等。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始终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方针,保证党员的培养质量,避免因成绩好而不问“世事”或热衷社会工作而学业成绩差等情况的发生。
3.以研究生党员为工作主体,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1)紧密结合研究生的特点,树立以党员为工作主体的新理念。在各类学生中,研究生党员在知识层次、专业素养、社会期望等方面都比较高,研究生党员人数占研究生群体的一半甚至更高,要使研究生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就必须针对研究生党员群体的特点,重视党员个体的发展,关注研究生党员主体的其他需要和其作为独立个体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把研究生党员所做的工作与其自身关心的热点结合起来。只有树立以党员为工作主体的新理念才能激发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和动员,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都能积极参与和落实党组织的各项政策和任务,与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7,8]
(2)以研究生关心热点为切入点,发挥模范作用,促进研究生党员全面发展。研究生党员和其他研究生一样,在读期间最关心的热点:一是在研究生阶段如何提升学术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如何在毕业时顺利就业。笔者所在学院党委围绕实际,努力思考并着力形成一种良性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在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第一学期时,大力鼓励研究生组织开展读书报告活动,同时要求研究生党员必须参与学院的“研究生科技文献综述大赛”。硕士研究生第二学期,学院以“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活动为平台,要求研究生党员作为项目申请人或参与者,提前进入论文实验状态,为毕业论文在思路和能力上做好了准备。因为实验论文完成的时间提前了,就业的时间也相对宽裕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业与就业的矛盾。通过这些措施,不但促进了研究生党员的全面发展,而且发挥了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加强与导师的联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合力育人的新局面
(1)党支部要加强与导师的联系,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研究生党建工作离不开导师的支持,在加强各党支部委员的选拔培训管理机制的同时,突出研究生导师尤其是党员导师的学术、思想双导师的重要作用,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2]实际工作中要求研究生党支部要定期邀请导师参加研究生党支部的活动,鼓励导师参与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座谈会。这样导师可以在活动中就专业思想、自身经历和体会为广大党员作一介绍,同时导师也可以通过活动感受到研究生党建活动有着丰富的思想、充实的内容,消除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党建活动的误解。把党支部建设与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克服研究生党建工作和研究生的业务学习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以使研究生党建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辅导员要加强与导师的沟通,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思想政治工作者与研究生导师之间缺乏交流,经常导致研究生党建工作很难落到实处。[5]笔者所在学院党委通过深入调研,出台了学院“辅导员—研究生导师互动交流工作指南”,指南规定了研究生在出现什么情况后,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应该交流和沟通,以期共同做好研究生党员的管理培养工作。同时在研究生党员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辅导员会就各个过程出现的问题听取研究生导师的意见;辅导员也定期向导师准确了解研究生党员学习科研的成效,从不同侧面对研究生党员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辅导员和导师互动交流,不仅将各种不利情况消灭在于萌芽状态,同时拓宽了思想教育阵地,形成合力育人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9.
[2]陈治国.关于加强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思考[J].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23-24.
[3]王栋,朱浩岩.高校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7.
[4]向平安,周喜新,邬玉香.研究生党员发展的标准体系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36-39.
[5]刘春朋,肖万飞,孙树海.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员发展与管理问题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56-58.
[6]林华,程立生.我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3):91-94.
[7]陆居怡,蒋鲁坚,陈燕.树立以党员为工作主体的理念 积极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3):25-28.
[8]文晓灵.关于做好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5):13-15.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