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各个生产部门都在进行相应调整,但始终存在着诸多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体系。本文着重探讨了财政支出体系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 问题 政策建议
一、财政支出建设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联系
财政支出体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财政支出的政策、规模、结构、方式和体制机制五要素要以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为基础运转;另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生产要素组合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质量提高等方面进行努力,而这些都离不开财政支出体系的调整。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决定了政府经济杠杆的撬动力和支撑点。另外,从宏观层面上看,财政可以通过优化收支结构和规模安排,如直接加大对科技创新、新能源开发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等,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率偏低
虽然消费强劲拉动,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仍属于偏低水平。从消费需求内部结构来看,例如北京2004年数据如下:北京市最终消费7907.7亿元中,居民消费4648.9亿元,占消费总额的比重为58.8%;政府消费3258.8亿元,占消费总额的比重为41.2%。而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2004年各国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平均为78%,政府消费平均为22%。可以看到,北京市居民消费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率,使其在GDP的比重稳步提高,这样才能使经济体达到较高水平。
(二)产业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工业结构层次低且偏重,对投资和资源依赖性强。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和其从业人员比重较大。但在重工业中,原料工业贡献了比重过大,轻工业中主要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业,因此表明工业结构的层次较低。支柱性产业基本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对投资依赖性很强,它们也是耗水耗电大户,环境污染较重,资源节约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发展迅速,但高端化的服务仍然供给不足。根据国际机构对现代化的定义,其中一项指标就是第三产业占GDP的70%以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我国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和效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依旧很大,高端化的服务仍然供给不足,整体的分工水平、服务标准以及专业化程度都有待提高。
(三)区域发展面临失衡
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区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广大地区未能形成像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那样具有强大辐射作用的经济中心、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域。同时,地区内部受发展格局的影响,各地的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差距则更大。广大地区财力有限,基础设施改善困难,吸纳高端产业的能力弱,高端人才数量少,区域发展很难步入良性轨道;并且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四)产业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科技和经济结合上,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确立,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二是科技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要求,科技资源分散、封闭还比较严重,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科技创新环境还不完善,自主创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科技评价、奖励体系还需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支出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加大转变方式的调控力度
1.完善财政的扩大消费支持政策,引导居民消费升级
在培育消费热点方面,政府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培育消费热点。要支持特色社区的建设,完善其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提升相关服务的水平和档次,吸引高收入人群前来消费。要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环境,大力发展旅游消费,同时支持节假日消费和会展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在挖掘消费潜力方面,政府要大力支持发展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的消费带动作用,逐步提高服务消费比重,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对农民的消费支持。同时还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
2.完善财政的产业支持政策,发展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1)完善财政的农业支持政策,优化第一产业
政府要科学统筹政策资金,把握财政支农的方向,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打造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现代农业。在促进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方面,政府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具有优势的农业产业项目和重点镇产业项目,继续加大城乡结合部的整治和发展力度,增加财政投入,支持现代化水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会展经济培育工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项目的建设,以促进农产品生产基地、花卉产业园、创意产业园、高档盆花区、花卉展示交易区、苗木展销区等产业区形成。同时,积极利用筹办世界种子大会的机遇,支持投建亚太种业交易中心项目和种业会展中心项目。
(2)完善财政的工业支持政策,做强第二产业
政府要合理安排政策资金,把握工业转变的方向,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同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政府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确保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进一步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功能建设,营造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重要基地。要在原有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上,与国内外知名协会、商会、投资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定向招商、专业化服务等方式,继续招商引资,同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市场性强、重竞争力等特点,优化经济结构。 (3)完善财政的服务业支持政策,做大第三产业
政府要积极采取财政支出政策,科学安排政策资金,支持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在发展高端商务服务业方面,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贯彻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要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建设、供水供电设施建设、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同时要注重加强周边环境整治,优化投资环境,打造功能完备的服务设施,创建一流的居住和商务条件,搞好各种文化设施建设,以吸引大批优秀高端服务机构;同时要完善优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配套环境,提高高端商务服务业与本地产业的融合度,增强高端服务业的植根性。
3.完善财政的区域城乡支持政策,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发展
政府要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落实工作,协调好各级财政关系。要加大对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特别是增加各地区公共事业发展补贴资金,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要完善激励调节机制,将收入增量进一步向发展滞后地区倾斜,调动各地区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同时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各种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和收益分配,开辟多种渠道增加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发展慈善事业,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发展滞后地区加快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
4.完善财政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政府要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高端商务服务业,既能促进服务产业优化升级,增强自身产业发展服务能力,又能凭借商务服务业的高关联性、高开放性,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先进要素,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服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创新资源探索方面,要鼓励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创新资源:寻找人才,寻找原材料、配套商、供应商,寻找市场、引进技术和设备转变。
(二)完善财政支出机制,创新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方式
1.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
政府要积极利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综合运用各种融资平台,利用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担保、再担保、信贷、信托、保险、证券等多种工具,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加强财政投入与金融手段的协调配合,切实增强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效应,启动民间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同时将直接补贴、贷款贴息、产业投资基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多种方式综合使用,逐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的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初期新创意、新构想的支持,鼓励自主创新。
2.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政府要将绩效理念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要强化问责,增强约束,建立“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评价形式上,积极探索实施事前评估和财政再评价制度;在评价对象上,突出重点,选择大额专项资金实施重点评价;在评价范围上,扩大范围,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在各部门的全覆盖;在评价指标上,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经济日报,2011-6-30.
[2] 陈共.财政学[M]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 刘尚希.中国财政经济理论前沿(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作者简介:虎立伟(1988-),男,回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硕士,研究方向:财政政策与税收。
(责任编辑:刘晶晶)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 问题 政策建议
一、财政支出建设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联系
财政支出体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财政支出的政策、规模、结构、方式和体制机制五要素要以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为基础运转;另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生产要素组合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质量提高等方面进行努力,而这些都离不开财政支出体系的调整。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决定了政府经济杠杆的撬动力和支撑点。另外,从宏观层面上看,财政可以通过优化收支结构和规模安排,如直接加大对科技创新、新能源开发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等,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率偏低
虽然消费强劲拉动,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仍属于偏低水平。从消费需求内部结构来看,例如北京2004年数据如下:北京市最终消费7907.7亿元中,居民消费4648.9亿元,占消费总额的比重为58.8%;政府消费3258.8亿元,占消费总额的比重为41.2%。而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2004年各国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平均为78%,政府消费平均为22%。可以看到,北京市居民消费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率,使其在GDP的比重稳步提高,这样才能使经济体达到较高水平。
(二)产业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工业结构层次低且偏重,对投资和资源依赖性强。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和其从业人员比重较大。但在重工业中,原料工业贡献了比重过大,轻工业中主要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业,因此表明工业结构的层次较低。支柱性产业基本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对投资依赖性很强,它们也是耗水耗电大户,环境污染较重,资源节约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发展迅速,但高端化的服务仍然供给不足。根据国际机构对现代化的定义,其中一项指标就是第三产业占GDP的70%以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我国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和效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依旧很大,高端化的服务仍然供给不足,整体的分工水平、服务标准以及专业化程度都有待提高。
(三)区域发展面临失衡
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区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广大地区未能形成像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那样具有强大辐射作用的经济中心、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域。同时,地区内部受发展格局的影响,各地的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差距则更大。广大地区财力有限,基础设施改善困难,吸纳高端产业的能力弱,高端人才数量少,区域发展很难步入良性轨道;并且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四)产业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科技和经济结合上,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确立,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二是科技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要求,科技资源分散、封闭还比较严重,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科技创新环境还不完善,自主创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科技评价、奖励体系还需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支出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加大转变方式的调控力度
1.完善财政的扩大消费支持政策,引导居民消费升级
在培育消费热点方面,政府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培育消费热点。要支持特色社区的建设,完善其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提升相关服务的水平和档次,吸引高收入人群前来消费。要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环境,大力发展旅游消费,同时支持节假日消费和会展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在挖掘消费潜力方面,政府要大力支持发展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的消费带动作用,逐步提高服务消费比重,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对农民的消费支持。同时还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
2.完善财政的产业支持政策,发展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1)完善财政的农业支持政策,优化第一产业
政府要科学统筹政策资金,把握财政支农的方向,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打造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现代农业。在促进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方面,政府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具有优势的农业产业项目和重点镇产业项目,继续加大城乡结合部的整治和发展力度,增加财政投入,支持现代化水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会展经济培育工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项目的建设,以促进农产品生产基地、花卉产业园、创意产业园、高档盆花区、花卉展示交易区、苗木展销区等产业区形成。同时,积极利用筹办世界种子大会的机遇,支持投建亚太种业交易中心项目和种业会展中心项目。
(2)完善财政的工业支持政策,做强第二产业
政府要合理安排政策资金,把握工业转变的方向,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同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政府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确保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进一步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功能建设,营造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重要基地。要在原有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上,与国内外知名协会、商会、投资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定向招商、专业化服务等方式,继续招商引资,同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市场性强、重竞争力等特点,优化经济结构。 (3)完善财政的服务业支持政策,做大第三产业
政府要积极采取财政支出政策,科学安排政策资金,支持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在发展高端商务服务业方面,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贯彻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要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建设、供水供电设施建设、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同时要注重加强周边环境整治,优化投资环境,打造功能完备的服务设施,创建一流的居住和商务条件,搞好各种文化设施建设,以吸引大批优秀高端服务机构;同时要完善优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配套环境,提高高端商务服务业与本地产业的融合度,增强高端服务业的植根性。
3.完善财政的区域城乡支持政策,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发展
政府要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落实工作,协调好各级财政关系。要加大对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特别是增加各地区公共事业发展补贴资金,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要完善激励调节机制,将收入增量进一步向发展滞后地区倾斜,调动各地区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同时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各种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和收益分配,开辟多种渠道增加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发展慈善事业,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发展滞后地区加快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
4.完善财政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政府要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高端商务服务业,既能促进服务产业优化升级,增强自身产业发展服务能力,又能凭借商务服务业的高关联性、高开放性,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先进要素,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服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创新资源探索方面,要鼓励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创新资源:寻找人才,寻找原材料、配套商、供应商,寻找市场、引进技术和设备转变。
(二)完善财政支出机制,创新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方式
1.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
政府要积极利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综合运用各种融资平台,利用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担保、再担保、信贷、信托、保险、证券等多种工具,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加强财政投入与金融手段的协调配合,切实增强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效应,启动民间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同时将直接补贴、贷款贴息、产业投资基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多种方式综合使用,逐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的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初期新创意、新构想的支持,鼓励自主创新。
2.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政府要将绩效理念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要强化问责,增强约束,建立“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评价形式上,积极探索实施事前评估和财政再评价制度;在评价对象上,突出重点,选择大额专项资金实施重点评价;在评价范围上,扩大范围,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在各部门的全覆盖;在评价指标上,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经济日报,2011-6-30.
[2] 陈共.财政学[M]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 刘尚希.中国财政经济理论前沿(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作者简介:虎立伟(1988-),男,回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硕士,研究方向:财政政策与税收。
(责任编辑: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