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十年代,我国教育界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话的本意是要尽力优化教育环境,改变教学条件,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现在我们很多家庭逐步富裕起来,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也已经今非昔比,不是差,是太好,好的让孩子们“娇、骄”二气日浓,不思进取日甚;还有许多是“穷”家庭里养着“富”孩子。李北兰的一篇《再富也要穷孩子》,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共鸣,在此,我们不仿学习一下别人的“育儿经”,用“穷”和“苦”打造顺境中的孩子。
澳大利亚人生活富裕,人均年收入约合12万元人民币,属于西方发达国家行列,而他们的“育儿经”却是:“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的孩子缺乏自制力,长大成人后难免吃大亏。澳洲人从生活中的点滴出发,有意识地在顺境中创造逆境来“打磨”孩子。在冬季里让孩子穿的少一点冻一下,在夏日里让孩子穿的露一点晒一下;在学校里让孩子吃的“粗”一些,在生活中让孩子环境 苦一点;在平时的零花钱上控一下,让孩子“穷”一点。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最早拥有10亿美元资产的巨富,但是整个家族崇尚节俭,劳伦斯·洛克菲勒定期查看家庭帐本,监督孩子们的零花销是否超支,他对孩子们的零花钱卡的是很紧的。台湾塑料大王王永庆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不许乱花一分钱。而与此相比,我们的许多家长却“大方”的多,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就差摘下天上的星星,掏出自己的心肝给他了。
现在,我们许多孩子的零花钱充裕,平时零食不离口,衣服非名牌不穿,车子非高档不骑,形成了不良的攀比之风,而目的仅是扮“酷”、做“派”、装“俏”。家长们经常是经不住孩子的无理要求,容忍孩子的不合理消费,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不惜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不委曲孩子。可家长的良苦用心,一味迎合,孩子却并不领情,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形成了花钱阔绰奢华,铺张浪费的习惯。无数的事实证明,越是受父母娇宠的孩子,越不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和苦衷。在“富贵窝”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会因为安逸舒适的生活而变的不思进取,荒废学业,而且极易养成虚华骄奢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甚至造成人格、心理上的缺陷和扭曲。“成由勤俭败由奢,止奢当自少年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让我们记住这些古训,约束一下孩子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的心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让孩子感受生活的艰辛不易,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即使富门也要寒教,何况我们大部分家庭最多只能算是“小康”呢!在孩子人格的形成期,适当设置一些障碍,设置一些逆境,让他们经历一些挫折,少花些钱,多动动手,多干些家务和体力劳动,增强其自力更生的能力,这才是对孩子的真爱,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放学的路上常见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替孙子、孙女背着书包,而孩子则有说有笑、悠闲自得,好象书包根本不是他(她)的,不该他(她)背,学校布置的家务劳动也被家长代替。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顺手,“养尊处优”生活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缺乏责任感。更有甚者,大学毕业了不去找工作,而是“寄生”在父母身边蹭吃蹭喝,成了“啃老族”。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如今家庭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普遍的娇气,一干活就喊累,一遇困难就后退,碰到挫折就气馁,就连学校里老师布置的作业稍有难度就有不少孩子因为不动脑思考而难以完成。我们真是培养了一群进得了厅堂,下不了厨房,享得了清福,吃不了清苦的少爷、小姐啊!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现在的许多孩子缺乏一种教育,那就是苦育,即吃苦教育,吃苦教育应该是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苦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健全的,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多学一下我们的临国日本。在教育孩子上日本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恩赐,其它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日本是一个多岛、多山的国家,每到寒暑假,学校就组织一些冬令营、夏令营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到荒无人烟的岛上去进行生存训练,到人迹罕至的大山上去野营,去探险,以此来磨炼孩子的意志。而不象我们学生的春游,专拣名胜古迹、有车有路、有吃有喝的“好”地方去玩。日本的儿童衣着普遍单薄,但体质较好,即使在冬天,幼儿园的孩子也穿着短裤,可很少有人感冒得病。有报道称,日本的川奇县阳光幼儿园,一年四季让幼儿赤身裸体进行室外锻炼。与此相比,我们的学校里多了“小胖墩”,多了流行感冒,动不动就“挂吊瓶”的比比皆是,难道说日本冬天的严寒、夏季的烈日与我们的不同吗?还是让我们记住那句老话:“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应该跳出慈爱、溺爱的误区,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艰苦、勤劳、节俭、朴实的好习惯,让孩子多吃点“苦头”,多经历些生活的“挫折”,这样才能直面人生道路上的沟沟坎坎!
澳大利亚人生活富裕,人均年收入约合12万元人民币,属于西方发达国家行列,而他们的“育儿经”却是:“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的孩子缺乏自制力,长大成人后难免吃大亏。澳洲人从生活中的点滴出发,有意识地在顺境中创造逆境来“打磨”孩子。在冬季里让孩子穿的少一点冻一下,在夏日里让孩子穿的露一点晒一下;在学校里让孩子吃的“粗”一些,在生活中让孩子环境 苦一点;在平时的零花钱上控一下,让孩子“穷”一点。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最早拥有10亿美元资产的巨富,但是整个家族崇尚节俭,劳伦斯·洛克菲勒定期查看家庭帐本,监督孩子们的零花销是否超支,他对孩子们的零花钱卡的是很紧的。台湾塑料大王王永庆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不许乱花一分钱。而与此相比,我们的许多家长却“大方”的多,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就差摘下天上的星星,掏出自己的心肝给他了。
现在,我们许多孩子的零花钱充裕,平时零食不离口,衣服非名牌不穿,车子非高档不骑,形成了不良的攀比之风,而目的仅是扮“酷”、做“派”、装“俏”。家长们经常是经不住孩子的无理要求,容忍孩子的不合理消费,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不惜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不委曲孩子。可家长的良苦用心,一味迎合,孩子却并不领情,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形成了花钱阔绰奢华,铺张浪费的习惯。无数的事实证明,越是受父母娇宠的孩子,越不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和苦衷。在“富贵窝”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会因为安逸舒适的生活而变的不思进取,荒废学业,而且极易养成虚华骄奢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甚至造成人格、心理上的缺陷和扭曲。“成由勤俭败由奢,止奢当自少年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让我们记住这些古训,约束一下孩子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的心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让孩子感受生活的艰辛不易,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即使富门也要寒教,何况我们大部分家庭最多只能算是“小康”呢!在孩子人格的形成期,适当设置一些障碍,设置一些逆境,让他们经历一些挫折,少花些钱,多动动手,多干些家务和体力劳动,增强其自力更生的能力,这才是对孩子的真爱,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放学的路上常见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替孙子、孙女背着书包,而孩子则有说有笑、悠闲自得,好象书包根本不是他(她)的,不该他(她)背,学校布置的家务劳动也被家长代替。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顺手,“养尊处优”生活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缺乏责任感。更有甚者,大学毕业了不去找工作,而是“寄生”在父母身边蹭吃蹭喝,成了“啃老族”。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如今家庭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普遍的娇气,一干活就喊累,一遇困难就后退,碰到挫折就气馁,就连学校里老师布置的作业稍有难度就有不少孩子因为不动脑思考而难以完成。我们真是培养了一群进得了厅堂,下不了厨房,享得了清福,吃不了清苦的少爷、小姐啊!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现在的许多孩子缺乏一种教育,那就是苦育,即吃苦教育,吃苦教育应该是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苦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健全的,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多学一下我们的临国日本。在教育孩子上日本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恩赐,其它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日本是一个多岛、多山的国家,每到寒暑假,学校就组织一些冬令营、夏令营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到荒无人烟的岛上去进行生存训练,到人迹罕至的大山上去野营,去探险,以此来磨炼孩子的意志。而不象我们学生的春游,专拣名胜古迹、有车有路、有吃有喝的“好”地方去玩。日本的儿童衣着普遍单薄,但体质较好,即使在冬天,幼儿园的孩子也穿着短裤,可很少有人感冒得病。有报道称,日本的川奇县阳光幼儿园,一年四季让幼儿赤身裸体进行室外锻炼。与此相比,我们的学校里多了“小胖墩”,多了流行感冒,动不动就“挂吊瓶”的比比皆是,难道说日本冬天的严寒、夏季的烈日与我们的不同吗?还是让我们记住那句老话:“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应该跳出慈爱、溺爱的误区,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艰苦、勤劳、节俭、朴实的好习惯,让孩子多吃点“苦头”,多经历些生活的“挫折”,这样才能直面人生道路上的沟沟坎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