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高职高专院校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往往是作为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此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欠佳。因此高职高专音乐老师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将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从而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艺术素养。本文从音乐与舞蹈融合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分析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影响因素,探索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音乐舞蹈;艺术素养;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J6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2-0100-02
1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是提升高职高专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抓手
高职高专学生的艺术素养主要从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掌握音乐的过程中获得,通过音乐舞蹈等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灵感、开阔视野,从而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综合人文艺术素养。
1.1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有助于追求声形艺术珠联璧合
在高职高专音乐类相关课程中,舞蹈是表现音乐声韵和情感意义的形体艺术教学内容,应该与音乐融为一体。在教学中,音乐舞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培养,立足音乐学科主体地位,加强音乐舞蹈课程内容开发,在教学中不断深化艺术审美体验,提升审美通感育人成效,从而推进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养的融合发展。
从音乐史来看,舞蹈与音乐有着较强的内在逻辑联系。节奏是音乐舞蹈融合的自然基础。因为节奏是音乐和舞蹈的共同特点,也是音乐和舞蹈相融合的前提和基础,音乐需要节奏和韵律,舞蹈则需要借助音乐展现其舞动的节奏感。
情感是音乐舞蹈融合的纽带。舞蹈呈现的形体姿态是情感的结晶,它以肢体动作表现形之美,以情感孕育神之韵,形神兼备成就完美。情感是音乐与舞蹈共有的灵魂,它们都由情感催发,为诠释和表达情感而存在,更以动人的情感来释放艺术感染力量。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舞蹈课程教学要遵循节奏和情感艺术生命规律,激活学生的审美通感,促进听觉、视觉、动觉等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高职高专音乐舞蹈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不同音乐与舞蹈之间实现创新融合和快速发展,要凸显鲜明的节奏和新时代特征,要聚焦高职高专学生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的要求。
1.2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有助于将情感元素融入艺术教学
音乐和舞蹈两种艺术形式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音乐舞蹈教学就是要寻求二者的有機融合,要把情感元素融入音乐舞蹈教学。借助音乐,舞蹈能主动地表达情绪,更好体现艺术价值,发挥音乐和舞蹈各自的优势,从而渲染良好的艺术氛围。在音乐的烘托下,舞蹈可以不断促进艺术价值的呈现,从而实现表演者与观众情感上的沟通和共鸣,促进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借助音乐,加之丰富的情感融入,从而使表演者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更为透彻,从整体上提升了舞蹈的魅力,促进了表演者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和精神上的交流。因此,教师在进行高职高专音乐舞蹈教学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要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更要积极地将情感元素融入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艺术的魅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影响因素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舞蹈等艺术教学主要作为选修课来开设的,主要开设《音乐欣赏》《艺术欣赏》《舞蹈欣赏》等。其中以《音乐欣赏》最多。《音乐欣赏》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艺术熏陶,启发思想,与作品生产情感共鸣,由此提高思想认识高度,在优秀音乐作品的熏陶下获得全面发展[1]。而对于音乐与舞蹈融合的课程,相对开设较少,甚至没有开设。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中的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环境和教学环境,其中学校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活氛围、学习环境、学习压力以及对于音乐舞蹈等课程的重视情况等这些方面。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开设的课程较多,以致于学生没有较多的精力投入选修课的学习中去,即使选修艺术类课程也不全是出于热爱、兴趣,而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学分等等;影响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第二个因素是教学环境,比如一些硬件设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舞蹈教学环境并不是十分理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且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舞蹈的学习当中去,这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阻碍[2]。
第二、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受到课程因素的影响。高职高专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能否有效开展也受到课程因素的制约。因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是作为限选课甚至任选课来设置的,而且有的课程没有教材,或者教材比较单一,这些都会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的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除了课程设置的因素之外,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选取也影响到音乐舞蹈教学效果,尽管音乐舞蹈教师已经在努力避免课堂单一乏味,但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3 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尽管当前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短时间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但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探索音乐与舞蹈融合的创新形式和内容的更新,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1要注重高职高专学生音乐感的培养
音乐感的培养对提升高职高专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价值意义重大,高职高专音乐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发展要求,把脉音乐教学开展的实施条件,在此基础上采取恰当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通过提升学生的节奏感、旋律感和审美观,从而不断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音乐感,实现学生艺术素养的综合提升[3]。
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前提是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因此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音乐感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感与音乐感相辅相成,节奏是音乐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感侧重于学生对音乐的综合感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高职高专音乐老师需要以调性感、节奏感、和声感为基础,了解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利用音乐技能以及音乐技巧并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音乐感。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旋律感,音乐感提升是旋律感提升的前提和基础,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中不同舞蹈的伴奏音乐之所以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不断调动舞蹈者的情绪和情感,归功于伴奏音乐的旋律感。此外旋律感有助于舞蹈者结合具体的旋律来协调个人的肢体动作,从而提高表演的张力和舞蹈的感染力。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净化、情操的培养与审美的提高,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3.2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需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可以开发校本资源,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首先,可以在各种学科的融合、渗透中整合资源。例如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曲、体育等人文学科之间整合课程内容,摄取美术视觉形象、体育动觉形象,激活艺术通感力量,提高艺术美学含量和效力。还可以向思想政治理论、历史等课程渗透,吸纳有益资源,创编音乐舞蹈情景剧项目。因为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在实现目标和价值目标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统一性。音乐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审美和道德的统一,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在校园文化中整合资源。将体现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文化精神追求的动人事迹、教学业绩、创新成果转化为艺术内容,创编音乐与舞蹈融合的纪实剧项目。再次,在校园生活中整合资源。高职高专学生的校园生活不仅是学习,还有人际交往、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活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创编音乐与舞蹈融合的生活剧项目。
总之,在进行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地以高职高专学生为中心,才能够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案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丽丽.慕课背景下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改革[J].当代旅游,2019(10):96-97.
[2]曹生金.浅谈音乐舞蹈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J].戏剧之家,2020(28):82-83.
[3]毛静.高职音乐舞蹈教学中学生音乐感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3):115-116.
(责编:杨梅)
课题来源: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一般课题《“戏曲进校园”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实践研究》((2019)-JKGHYB-055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青青(1986—),女,河南漯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戏曲文化教育。
关键词:高职高专;音乐舞蹈;艺术素养;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J6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2-0100-02
1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是提升高职高专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抓手
高职高专学生的艺术素养主要从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掌握音乐的过程中获得,通过音乐舞蹈等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灵感、开阔视野,从而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综合人文艺术素养。
1.1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有助于追求声形艺术珠联璧合
在高职高专音乐类相关课程中,舞蹈是表现音乐声韵和情感意义的形体艺术教学内容,应该与音乐融为一体。在教学中,音乐舞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培养,立足音乐学科主体地位,加强音乐舞蹈课程内容开发,在教学中不断深化艺术审美体验,提升审美通感育人成效,从而推进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养的融合发展。
从音乐史来看,舞蹈与音乐有着较强的内在逻辑联系。节奏是音乐舞蹈融合的自然基础。因为节奏是音乐和舞蹈的共同特点,也是音乐和舞蹈相融合的前提和基础,音乐需要节奏和韵律,舞蹈则需要借助音乐展现其舞动的节奏感。
情感是音乐舞蹈融合的纽带。舞蹈呈现的形体姿态是情感的结晶,它以肢体动作表现形之美,以情感孕育神之韵,形神兼备成就完美。情感是音乐与舞蹈共有的灵魂,它们都由情感催发,为诠释和表达情感而存在,更以动人的情感来释放艺术感染力量。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舞蹈课程教学要遵循节奏和情感艺术生命规律,激活学生的审美通感,促进听觉、视觉、动觉等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高职高专音乐舞蹈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不同音乐与舞蹈之间实现创新融合和快速发展,要凸显鲜明的节奏和新时代特征,要聚焦高职高专学生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的要求。
1.2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有助于将情感元素融入艺术教学
音乐和舞蹈两种艺术形式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音乐舞蹈教学就是要寻求二者的有機融合,要把情感元素融入音乐舞蹈教学。借助音乐,舞蹈能主动地表达情绪,更好体现艺术价值,发挥音乐和舞蹈各自的优势,从而渲染良好的艺术氛围。在音乐的烘托下,舞蹈可以不断促进艺术价值的呈现,从而实现表演者与观众情感上的沟通和共鸣,促进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借助音乐,加之丰富的情感融入,从而使表演者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更为透彻,从整体上提升了舞蹈的魅力,促进了表演者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和精神上的交流。因此,教师在进行高职高专音乐舞蹈教学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要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更要积极地将情感元素融入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艺术的魅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影响因素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舞蹈等艺术教学主要作为选修课来开设的,主要开设《音乐欣赏》《艺术欣赏》《舞蹈欣赏》等。其中以《音乐欣赏》最多。《音乐欣赏》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艺术熏陶,启发思想,与作品生产情感共鸣,由此提高思想认识高度,在优秀音乐作品的熏陶下获得全面发展[1]。而对于音乐与舞蹈融合的课程,相对开设较少,甚至没有开设。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中的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环境和教学环境,其中学校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活氛围、学习环境、学习压力以及对于音乐舞蹈等课程的重视情况等这些方面。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开设的课程较多,以致于学生没有较多的精力投入选修课的学习中去,即使选修艺术类课程也不全是出于热爱、兴趣,而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学分等等;影响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第二个因素是教学环境,比如一些硬件设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舞蹈教学环境并不是十分理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且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舞蹈的学习当中去,这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阻碍[2]。
第二、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受到课程因素的影响。高职高专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能否有效开展也受到课程因素的制约。因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是作为限选课甚至任选课来设置的,而且有的课程没有教材,或者教材比较单一,这些都会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的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除了课程设置的因素之外,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选取也影响到音乐舞蹈教学效果,尽管音乐舞蹈教师已经在努力避免课堂单一乏味,但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3 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尽管当前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短时间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但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探索音乐与舞蹈融合的创新形式和内容的更新,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1要注重高职高专学生音乐感的培养
音乐感的培养对提升高职高专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价值意义重大,高职高专音乐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发展要求,把脉音乐教学开展的实施条件,在此基础上采取恰当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通过提升学生的节奏感、旋律感和审美观,从而不断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音乐感,实现学生艺术素养的综合提升[3]。
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前提是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因此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音乐感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感与音乐感相辅相成,节奏是音乐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感侧重于学生对音乐的综合感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高职高专音乐老师需要以调性感、节奏感、和声感为基础,了解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利用音乐技能以及音乐技巧并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音乐感。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旋律感,音乐感提升是旋律感提升的前提和基础,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中不同舞蹈的伴奏音乐之所以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不断调动舞蹈者的情绪和情感,归功于伴奏音乐的旋律感。此外旋律感有助于舞蹈者结合具体的旋律来协调个人的肢体动作,从而提高表演的张力和舞蹈的感染力。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净化、情操的培养与审美的提高,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3.2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需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可以开发校本资源,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首先,可以在各种学科的融合、渗透中整合资源。例如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曲、体育等人文学科之间整合课程内容,摄取美术视觉形象、体育动觉形象,激活艺术通感力量,提高艺术美学含量和效力。还可以向思想政治理论、历史等课程渗透,吸纳有益资源,创编音乐舞蹈情景剧项目。因为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在实现目标和价值目标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统一性。音乐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审美和道德的统一,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在校园文化中整合资源。将体现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文化精神追求的动人事迹、教学业绩、创新成果转化为艺术内容,创编音乐与舞蹈融合的纪实剧项目。再次,在校园生活中整合资源。高职高专学生的校园生活不仅是学习,还有人际交往、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活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创编音乐与舞蹈融合的生活剧项目。
总之,在进行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地以高职高专学生为中心,才能够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案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丽丽.慕课背景下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改革[J].当代旅游,2019(10):96-97.
[2]曹生金.浅谈音乐舞蹈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J].戏剧之家,2020(28):82-83.
[3]毛静.高职音乐舞蹈教学中学生音乐感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3):115-116.
(责编:杨梅)
课题来源: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一般课题《“戏曲进校园”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实践研究》((2019)-JKGHYB-055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青青(1986—),女,河南漯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戏曲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