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幼小衔接的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许多老师、家长热议的话题。那么,我们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幼小衔接。
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幼小衔接,之所以要进行衔接,是因为幼儿园和小学从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幼儿去逐步适应。
一、环境差异
众所周知,由于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幼儿园与小学相比环境差别非常大,幼儿园就像一个小巧玲珑的童话世界般,色彩鲜艳,玩具充足,活动室、睡眠室、卫生间相互连通,很方便。而相比之下,小学往往是校园面积大,教学楼、综合楼等活动功能室基本分开,功能室、功能场地比较多,学生的活动空间较大,教室里的桌椅摆放也不同。
二、师生关系的差异
幼儿园每班平均25—30个小朋友,教师配备是两教一保,师生关系比较亲密。而幼儿进入小学后,每班学生增加到50人左右,由6位科任教师每节课一轮换。课件自由活动,无教师跟随,孩子一旦有了困难则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三、学习方式的差异
幼儿园学习主要以游戏为主,感官学习,课程从五大领域(语言、科学、健康、艺术、社会)出发,各领域相互渗透,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问题,集体活动通常为15—25分钟,动中学,玩中学。进入小学后,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开展有序的常规教学,有正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学习。40分钟一节课,孩子的学习相对有利一些压力。
其次,幼小衔接接什么。
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与对学习的兴趣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我们要以幼儿为主体,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兴趣为主,知识、习惯为辅,帮助幼儿自然的过渡到小学阶段。
接下来,什么時候开始幼小衔接。
我们通常所说的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大班下学期,但实际上幼小衔接贯穿于正规幼儿园的学习之中,可以说,幼儿从入园开始,就应该注重习惯的培养,为小学入学做好准备。
在幼小衔接这项工作中,则需要幼儿园、家庭、学校三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罪。”
从幼儿方面出发,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四、倾听能力
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可见,培养幼儿倾听和提问的习惯对于幼儿将来的各方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小策略:
1.与人交流时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礼貌。保持语速平稳,话语尽量简洁明了。
2.家长在与幼儿沟通时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比如有时家长和孩子沟通时旁边开着电视就不利于孩子专心倾听。
3.多借助绘本故事,让幼儿在文学作品中快乐倾听。
4.借助游戏提高倾听能力。
五、表达能力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幼儿的表达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培养小策略:
1.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时怎么寻求别人的帮助。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2.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也有助于帮助幼儿提高表达能力。
3.与幼儿说话时语速要适中、表达要清晰、运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
六、自理能力
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因此,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是非常必要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幼儿就可以很好的计划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
培养小策略:
1.根据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2.保持家园一致。
3.运用游戏和儿歌。
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促进孩子更好的成长。
七、心理准备
在心理准备方面,应引导幼儿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老师在一日生活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兴趣。
家长应该多帮助幼儿创造与小学、小学生接触的机会。
培养小策略:
1.通过与幼儿一起准备学习用品让幼儿知道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2.给幼儿讲讲,进入小学后,周围环境、老师、同学、班级规则、学习方式等幼儿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方面,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3.有意识地让幼儿自己做决策,在家里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4.孩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和同学产生矛盾在所难免,这种矛盾通常会自然而然地化解,家长不需要过分在意,切不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幼儿之间的矛盾。
5.家长应保持乐观、从容、积极的态度,让幼儿明白“上小学是一件自然的、很正常、很快乐的事情”,切忌表现的紧张、不安,这会严重影响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从家长方面出发,现在的家长也都很重视幼小衔接,许多家长会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在此,有些误区需要向家长纠正。
1.每个幼儿适应小学的速度一样吗?
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成人切忌忽略这点,那幼儿与其他幼儿横向比较。
2.“超前教育”能为幼儿获取优势吗?
可以,但仅能持续一小段时间。同时,超前教育会让孩子在一年级时误认为“学习是一件简单、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的事”。这会严重影响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类孩子往往升入三年级后成绩会断崖式下降。
3.一定要上幼小衔接班吗?
不一定,家长如果能配合好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没有必要额外上幼小衔接班。而如果觉得幼儿需要通过幼小衔接班来培养学习习惯、兴趣,应该慎重选择,避免那些以教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急功近利的幼小衔接班。
4.家长平时应该如何与老师沟通?
(1)向老师客观反映幼儿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
(2)咨询遇到的教育问题,并认真倾听老师给予的教育指导建议。
(3)尽量以面对面老师交流为主,不占用老师的业余时间。
以上就是我平时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浅显的见解,我们怀揣着梦想与热情,满载希望与责任,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希望能够让每个孩子都能轻松、自信的进入小学!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幼小衔接。
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幼小衔接,之所以要进行衔接,是因为幼儿园和小学从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幼儿去逐步适应。
一、环境差异
众所周知,由于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幼儿园与小学相比环境差别非常大,幼儿园就像一个小巧玲珑的童话世界般,色彩鲜艳,玩具充足,活动室、睡眠室、卫生间相互连通,很方便。而相比之下,小学往往是校园面积大,教学楼、综合楼等活动功能室基本分开,功能室、功能场地比较多,学生的活动空间较大,教室里的桌椅摆放也不同。
二、师生关系的差异
幼儿园每班平均25—30个小朋友,教师配备是两教一保,师生关系比较亲密。而幼儿进入小学后,每班学生增加到50人左右,由6位科任教师每节课一轮换。课件自由活动,无教师跟随,孩子一旦有了困难则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三、学习方式的差异
幼儿园学习主要以游戏为主,感官学习,课程从五大领域(语言、科学、健康、艺术、社会)出发,各领域相互渗透,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问题,集体活动通常为15—25分钟,动中学,玩中学。进入小学后,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开展有序的常规教学,有正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学习。40分钟一节课,孩子的学习相对有利一些压力。
其次,幼小衔接接什么。
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与对学习的兴趣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我们要以幼儿为主体,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兴趣为主,知识、习惯为辅,帮助幼儿自然的过渡到小学阶段。
接下来,什么時候开始幼小衔接。
我们通常所说的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大班下学期,但实际上幼小衔接贯穿于正规幼儿园的学习之中,可以说,幼儿从入园开始,就应该注重习惯的培养,为小学入学做好准备。
在幼小衔接这项工作中,则需要幼儿园、家庭、学校三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罪。”
从幼儿方面出发,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四、倾听能力
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可见,培养幼儿倾听和提问的习惯对于幼儿将来的各方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小策略:
1.与人交流时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礼貌。保持语速平稳,话语尽量简洁明了。
2.家长在与幼儿沟通时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比如有时家长和孩子沟通时旁边开着电视就不利于孩子专心倾听。
3.多借助绘本故事,让幼儿在文学作品中快乐倾听。
4.借助游戏提高倾听能力。
五、表达能力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幼儿的表达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培养小策略:
1.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时怎么寻求别人的帮助。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2.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也有助于帮助幼儿提高表达能力。
3.与幼儿说话时语速要适中、表达要清晰、运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
六、自理能力
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因此,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是非常必要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幼儿就可以很好的计划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
培养小策略:
1.根据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2.保持家园一致。
3.运用游戏和儿歌。
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促进孩子更好的成长。
七、心理准备
在心理准备方面,应引导幼儿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老师在一日生活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兴趣。
家长应该多帮助幼儿创造与小学、小学生接触的机会。
培养小策略:
1.通过与幼儿一起准备学习用品让幼儿知道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2.给幼儿讲讲,进入小学后,周围环境、老师、同学、班级规则、学习方式等幼儿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方面,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3.有意识地让幼儿自己做决策,在家里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4.孩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和同学产生矛盾在所难免,这种矛盾通常会自然而然地化解,家长不需要过分在意,切不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幼儿之间的矛盾。
5.家长应保持乐观、从容、积极的态度,让幼儿明白“上小学是一件自然的、很正常、很快乐的事情”,切忌表现的紧张、不安,这会严重影响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从家长方面出发,现在的家长也都很重视幼小衔接,许多家长会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在此,有些误区需要向家长纠正。
1.每个幼儿适应小学的速度一样吗?
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成人切忌忽略这点,那幼儿与其他幼儿横向比较。
2.“超前教育”能为幼儿获取优势吗?
可以,但仅能持续一小段时间。同时,超前教育会让孩子在一年级时误认为“学习是一件简单、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的事”。这会严重影响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类孩子往往升入三年级后成绩会断崖式下降。
3.一定要上幼小衔接班吗?
不一定,家长如果能配合好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没有必要额外上幼小衔接班。而如果觉得幼儿需要通过幼小衔接班来培养学习习惯、兴趣,应该慎重选择,避免那些以教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急功近利的幼小衔接班。
4.家长平时应该如何与老师沟通?
(1)向老师客观反映幼儿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
(2)咨询遇到的教育问题,并认真倾听老师给予的教育指导建议。
(3)尽量以面对面老师交流为主,不占用老师的业余时间。
以上就是我平时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浅显的见解,我们怀揣着梦想与热情,满载希望与责任,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希望能够让每个孩子都能轻松、自信的进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