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一时,“核心素养”成为一个新的热点话题。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正处于一个变化迅速的网络信息时代,一个技术颠覆的时代,那么同时教育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教育体制也要不断改革,教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走在时代的前列。曾经,在基础教育的影响下,造成了应试教育过强、知識教育过窄、人文精神过弱等问题,知识教学、应试教育成为学校师生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师生争分夺秒,为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以及知识考试所取得的分数,学生变成了分数的奴隶,这些年一直没有跳出“分数至上”的圈子。现在提出了“核心素养”,明确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和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我们知道更新知识已成为一种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潮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国际组织都认为,以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为核心的“核心素养”教育,必将取代以知识教学、应试教育为主体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而“核心素养”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摈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寻找新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比如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提出“面向未来的五种思维”,包括“学科思维、综合思维、创新思维、道德思维和尊重思维”;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将终身学习修正为五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改变);欧盟提出了“关键能力”概念,强调“关键”与“核心”;国际组织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并将其界定为每个个体实现“成功生活”与建设“健全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集合体。新加坡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一思考的学校,学习的国家。我们能够发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整体呈现出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趋势。
二、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位
目前我们认为“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位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对于这个概念,我认为可以分为三部分去理解,第一是对于时间范围的要求,“核心素养”对应的是在相应的学段发展学生的能力,既不能低于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发展阶段,要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阶段相适应;第二是满足发展的对象,“核心素养”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要求我们要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关键还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从而促进并推动社会发展;第三是“核心素养”的终极定位,即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要求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强调学生素养发展的跨学科性和整体性。不难发现,“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虽然现行《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素养也涉及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但“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有较大的差异:学科素养立足于学科特质角度提出来的素养,是学生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具强烈的学科倾向;而“核心素养”则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
“核心素養”体系总框架有六个指标,包括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指标一起构成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个领域分别体现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工具性和社会性,文化基础是个体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必要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促进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三、核心素养的切入点和校本化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到:“核心素养”的三个切人点,“核心素养”关注的是立体的人,自然生命对应着生命的长度,要求我们应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生命对应生命的宽度,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要有责任担当,积极参与时间创新;精神生命对应生命的高度,要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成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同时老师还讲到:核心素养既是国家的统一规定,又需要兼顾学校特色。我认为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同时也是对学校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即重视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过程。学校要从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在全面理解、执行的基础上,明确更强调哪些,需要拓展什么,以彰显校本特色。而不是照搬照抄或者套用“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论,应将学校的自身特色与该理念相结合,创造出适合本校发展的教育理念。
四、我的理解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说,核心素养之所以说是“核心”,意味着它是存在于各个学科领域,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领域,而是存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必备的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素养是个体与情境互动中产生的核心驱动,是知识、情感和态度的统一。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本前提,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每个人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还应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正处于一个变化迅速的网络信息时代,一个技术颠覆的时代,那么同时教育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教育体制也要不断改革,教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走在时代的前列。曾经,在基础教育的影响下,造成了应试教育过强、知識教育过窄、人文精神过弱等问题,知识教学、应试教育成为学校师生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师生争分夺秒,为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以及知识考试所取得的分数,学生变成了分数的奴隶,这些年一直没有跳出“分数至上”的圈子。现在提出了“核心素养”,明确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和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我们知道更新知识已成为一种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潮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国际组织都认为,以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为核心的“核心素养”教育,必将取代以知识教学、应试教育为主体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而“核心素养”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摈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寻找新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比如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提出“面向未来的五种思维”,包括“学科思维、综合思维、创新思维、道德思维和尊重思维”;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将终身学习修正为五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改变);欧盟提出了“关键能力”概念,强调“关键”与“核心”;国际组织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并将其界定为每个个体实现“成功生活”与建设“健全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集合体。新加坡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一思考的学校,学习的国家。我们能够发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整体呈现出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趋势。
二、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位
目前我们认为“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位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对于这个概念,我认为可以分为三部分去理解,第一是对于时间范围的要求,“核心素养”对应的是在相应的学段发展学生的能力,既不能低于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发展阶段,要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阶段相适应;第二是满足发展的对象,“核心素养”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要求我们要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关键还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从而促进并推动社会发展;第三是“核心素养”的终极定位,即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要求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强调学生素养发展的跨学科性和整体性。不难发现,“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虽然现行《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素养也涉及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但“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有较大的差异:学科素养立足于学科特质角度提出来的素养,是学生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具强烈的学科倾向;而“核心素养”则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
“核心素養”体系总框架有六个指标,包括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指标一起构成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个领域分别体现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工具性和社会性,文化基础是个体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必要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促进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三、核心素养的切入点和校本化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到:“核心素养”的三个切人点,“核心素养”关注的是立体的人,自然生命对应着生命的长度,要求我们应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生命对应生命的宽度,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要有责任担当,积极参与时间创新;精神生命对应生命的高度,要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成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同时老师还讲到:核心素养既是国家的统一规定,又需要兼顾学校特色。我认为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同时也是对学校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即重视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过程。学校要从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在全面理解、执行的基础上,明确更强调哪些,需要拓展什么,以彰显校本特色。而不是照搬照抄或者套用“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论,应将学校的自身特色与该理念相结合,创造出适合本校发展的教育理念。
四、我的理解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说,核心素养之所以说是“核心”,意味着它是存在于各个学科领域,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领域,而是存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必备的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素养是个体与情境互动中产生的核心驱动,是知识、情感和态度的统一。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本前提,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每个人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还应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