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蕊,(1987.8-),女,汉族,籍贯:河北徐水,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摘要:在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这有助于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合法化和理性化,并且可以更好的体现公民权利。公民参与必须具有自愿性、有效性,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任意性、非透明性。所以,当前我们要明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法律法规,建设公共政策的有效机制,增强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精神,增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本文通过分析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公民参的重要性,提出了实现公民参与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民参与;重要性;合法化
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必要性
1.公民参与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内在要求。
实现政府治理目标的工具之一就是公共政策。所有国家政府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都是由公共利益体现出来的,因此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都应当以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之一就是公共性。离开了公共性去谈公共政策,就会促使一些个人、团体或者单位利用公共政策谋取一己私利。政府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但同时,政府各个部门也都存在着自己的利益,他们在公共政策制定中都会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只有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遵循公共性的原则,才能有效的避免政府部门谋取私利的现象。为了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必须有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2.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需求。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虽然当代各个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和对民主概念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但都在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参与。当今世界的各民主政治制度国家都努力在尝试扩大公民直接参与公共行政管理的范围,并从程序上保证公民的这种民主权力。因此,可以说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参与方式和程序的变化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需求和趋势。
3.公民参与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性。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助于政府做出更准确、更符合实际的决策。因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参与他们所关心的社会公共事物,是事物中所产生的问题的当事人,他们所提出的质疑就可以为政府提供明确的信息。在政策决策过程中,方案的产生、论证都离不开公众参与,可以说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都是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过程。只有给公众提供更多的途径参与到政策制定中来,让他们根据自己所关心并且了解的公共政策问题提出见解供决策者参考,在必要时与之协商,才可以有效的减少信息被扭曲的可能,降低决策失误,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性。
二、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
1.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强。
在我国,公众对政治事务的关注度相对来说是较低的,大部分人总感觉参与到政府事务中去是很遥远的事。即便有些公民想要参与到公共政策中,他们的出发点大部分时候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希望通过政治参与这一活动来引起政府的注意。更有甚者会在满足不了自己需求的时候选择一些错误过激的方式来破坏社会秩序。所以面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公民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和对政治上的觉悟都是有待提高的。
2.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不健全。
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形式有很多种类,而我国公民参与只有两个正式渠道:一是人民代表和政协会议,二是党和政府开设的来信来访,领导接待日,各种座谈会等渠道。面对这两个正式渠道,普通公民是很少有机会能够直接参与的。因此,想要实现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政府就要尽可能的拓宽渠道。
3.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体系不完善。
当前时期,我国关于公民参与机制的要求还不规范,没有明确的公民的参与行为准则和渠道,没有健全的实施参与的制度。这也就是从另一个侧面显现出了我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尤其是政治参与机制的不完善。从而使得公众的政治参与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探寻
1.提高公民政治素养。
在我国,对于大部分公民来说,政务都是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认为国家事务自然是由政府人员去处理的,其表现为对政治漠不关心,不愿意过多的介入国家事务。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教育的投入,培养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政府工作人员应当以身作责,加强自身的公仆意识去服务人民。换言之,公民与政府双方都应当转变观念,公民应当把参与公共事务当作自己的义务和权利,大胆主动的参与到其中;政府要起到模范和表率的作用,积极带领人民学习政治,敢于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给予公民参与高度重视,强力推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2.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无论在什么时候,一套完整而合理的制度都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使得公民参与程序化和法制化,是国家和政府一直在努力探寻的问题。首先,要完善决策听证制度。只有广泛的听取民意,才能在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发挥公共政策的作用。一方面,应当规范选取听证参与人的规则,做到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能更好的表达民意。另一方面,要扩大听证范围,更多的了解与公民生活最贴近的方方面面。其次,要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只有让公民更多的了解政府的工作内容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才能更好的实现公民参与。公开政务,可以有效的保证公民的知情权,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使得政府工作透明化。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所依是当前法制社会的要求,因此更要加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立法。这样既可以明确公民参与的范围,又可以切实的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利。在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前提下,用法律条文对公民参与的方式、途径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其可以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实际操作,使公民参与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避免了一些公民盲目甚至于过激的参与行为,保证了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
4.拓宽公民参与渠道。
除了政府部门规定的参与方式之外,公民自己也应当多运用不同的渠道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特别是网络信息的发展,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提供了更多途径和便利条件。虽然网络极大的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但政府也应该看到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网络还没有普及这一现象,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这一便捷的方式参与到政府工作中。同时政府还要加快自身电子政务建设,实现公民在运用网络时的有序参与。
总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我国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是法治社会的要求。公民的参与,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实现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愿望,对建立一个合理、合法的政策制度更是有不可或缺的价值。随着我国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公众参与机制将会逐渐建立和完善,公众对政策制定的参与途径也将逐步扩大。(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蔡丽萍. 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 郑州大学 2005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何延昆. 中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 吉林学 2006
[4]金华.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潜在缺陷探析[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7(03)
[5]李湘茜. 我国公共政策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方式分析[D]. 西北大学 2006
[6]李庆钧.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作用及其限制性因素分[J].扬州 大学学报 2007
[7]吕宁.我国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D].济南:山东大学,2006.
[8]孙柏瑛. 公民参与形式的类型及其适用性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05)
摘要:在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这有助于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合法化和理性化,并且可以更好的体现公民权利。公民参与必须具有自愿性、有效性,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任意性、非透明性。所以,当前我们要明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法律法规,建设公共政策的有效机制,增强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精神,增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本文通过分析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公民参的重要性,提出了实现公民参与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民参与;重要性;合法化
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必要性
1.公民参与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内在要求。
实现政府治理目标的工具之一就是公共政策。所有国家政府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都是由公共利益体现出来的,因此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都应当以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之一就是公共性。离开了公共性去谈公共政策,就会促使一些个人、团体或者单位利用公共政策谋取一己私利。政府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但同时,政府各个部门也都存在着自己的利益,他们在公共政策制定中都会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只有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遵循公共性的原则,才能有效的避免政府部门谋取私利的现象。为了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必须有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2.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需求。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虽然当代各个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和对民主概念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但都在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参与。当今世界的各民主政治制度国家都努力在尝试扩大公民直接参与公共行政管理的范围,并从程序上保证公民的这种民主权力。因此,可以说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参与方式和程序的变化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需求和趋势。
3.公民参与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性。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助于政府做出更准确、更符合实际的决策。因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参与他们所关心的社会公共事物,是事物中所产生的问题的当事人,他们所提出的质疑就可以为政府提供明确的信息。在政策决策过程中,方案的产生、论证都离不开公众参与,可以说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都是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过程。只有给公众提供更多的途径参与到政策制定中来,让他们根据自己所关心并且了解的公共政策问题提出见解供决策者参考,在必要时与之协商,才可以有效的减少信息被扭曲的可能,降低决策失误,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性。
二、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
1.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强。
在我国,公众对政治事务的关注度相对来说是较低的,大部分人总感觉参与到政府事务中去是很遥远的事。即便有些公民想要参与到公共政策中,他们的出发点大部分时候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希望通过政治参与这一活动来引起政府的注意。更有甚者会在满足不了自己需求的时候选择一些错误过激的方式来破坏社会秩序。所以面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公民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和对政治上的觉悟都是有待提高的。
2.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不健全。
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形式有很多种类,而我国公民参与只有两个正式渠道:一是人民代表和政协会议,二是党和政府开设的来信来访,领导接待日,各种座谈会等渠道。面对这两个正式渠道,普通公民是很少有机会能够直接参与的。因此,想要实现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政府就要尽可能的拓宽渠道。
3.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体系不完善。
当前时期,我国关于公民参与机制的要求还不规范,没有明确的公民的参与行为准则和渠道,没有健全的实施参与的制度。这也就是从另一个侧面显现出了我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尤其是政治参与机制的不完善。从而使得公众的政治参与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探寻
1.提高公民政治素养。
在我国,对于大部分公民来说,政务都是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认为国家事务自然是由政府人员去处理的,其表现为对政治漠不关心,不愿意过多的介入国家事务。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教育的投入,培养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政府工作人员应当以身作责,加强自身的公仆意识去服务人民。换言之,公民与政府双方都应当转变观念,公民应当把参与公共事务当作自己的义务和权利,大胆主动的参与到其中;政府要起到模范和表率的作用,积极带领人民学习政治,敢于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给予公民参与高度重视,强力推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2.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无论在什么时候,一套完整而合理的制度都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使得公民参与程序化和法制化,是国家和政府一直在努力探寻的问题。首先,要完善决策听证制度。只有广泛的听取民意,才能在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发挥公共政策的作用。一方面,应当规范选取听证参与人的规则,做到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能更好的表达民意。另一方面,要扩大听证范围,更多的了解与公民生活最贴近的方方面面。其次,要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只有让公民更多的了解政府的工作内容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才能更好的实现公民参与。公开政务,可以有效的保证公民的知情权,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使得政府工作透明化。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所依是当前法制社会的要求,因此更要加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立法。这样既可以明确公民参与的范围,又可以切实的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利。在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前提下,用法律条文对公民参与的方式、途径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其可以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实际操作,使公民参与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避免了一些公民盲目甚至于过激的参与行为,保证了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
4.拓宽公民参与渠道。
除了政府部门规定的参与方式之外,公民自己也应当多运用不同的渠道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特别是网络信息的发展,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提供了更多途径和便利条件。虽然网络极大的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但政府也应该看到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网络还没有普及这一现象,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这一便捷的方式参与到政府工作中。同时政府还要加快自身电子政务建设,实现公民在运用网络时的有序参与。
总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我国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是法治社会的要求。公民的参与,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实现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愿望,对建立一个合理、合法的政策制度更是有不可或缺的价值。随着我国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公众参与机制将会逐渐建立和完善,公众对政策制定的参与途径也将逐步扩大。(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蔡丽萍. 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 郑州大学 2005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何延昆. 中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 吉林学 2006
[4]金华.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潜在缺陷探析[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7(03)
[5]李湘茜. 我国公共政策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方式分析[D]. 西北大学 2006
[6]李庆钧.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作用及其限制性因素分[J].扬州 大学学报 2007
[7]吕宁.我国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D].济南:山东大学,2006.
[8]孙柏瑛. 公民参与形式的类型及其适用性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