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年级处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喜欢上体育课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他们喜欢体育课,而同时又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是本人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师生关系和谐化、课堂常规规范化、制定目标灵活化、准备活动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品德渗透无痕化、激励评价即时化七个方面,谈谈如何构建一年级学生“乐学”体育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乐学”;体育课堂;策略
引言: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由于不同的幼儿园对学生运动要求不一样,个体差异大。如在跳绳项目中,有些孩子能轻松跳到150个以上,而有些处于零基础;平时有柔韧性练习的孩子在坐位体前屈测试上能够轻松拿满分,而有些一直处于负数状态。
面对不同的起点,我们如何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给他们播下“乐学”的种子,这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体育核心素养与“乐学”课堂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体育专家姜勇等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育包含三维度九要素的框架:人与工具(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体育创新);人与自己(健康体能、心理健康、体育意识);人与社会(社会适应、迁移能力、体育道德)。
无论是课标还是专家的观点,体育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是技巧的训练,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应注重品德的培养,这也是我们体育课应该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将这些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想构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乐学”体育课堂,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才能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乐学”是学习健康知识、开展体育行为的前提,通过“乐学”课堂能有效引导学生建立规范性,促进体育品格的形成;课中的互动、相互帮助、相互溝通可以加强学生沟通能力;完成各种障碍跑、坚持完成耐力跑,能促成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品质的养成。所以“乐学”课堂的构建能促进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乐学”体育课堂关系
“乐学”课堂构建与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规则意识较差、善于模仿、表现欲和好胜心强、渴望得到表扬、会积极举手与教师互动等特点,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特点,注重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选取适合孩子的游戏、情境、比赛等,不断制造惊喜、创新,让孩子保持对体育课堂的浓厚兴趣。同时,教师要对他们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与肯定,这既是鼓励也是树立榜样作用。另一方面一年级小朋友肌肉群发育不完全,关节伸展性大,牢固性差,小学之前运动水平不一,个体差异较大等特点。故课堂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分层教学,不适宜过量运动,以免造成运动损伤,对体育运动产生恐惧、逃避心理,影响运动积极性。
三、一年级“乐学”体育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师生关系和谐化
首先,从意识上要“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其次一年级学生是幼儿园孩子的延伸,把学生当成幼儿,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审视自己的教学,多用激励性语言、童趣的故事或者动画片环节与学生产生共鸣。第三要重视“学”的程度大于重视“教”,打破教师先示范、讲解,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逐条要求进行练习,老师巡视观察、纠错的传统模式。对于技术动作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学、自练再共同探讨,多一些自主体验,培养其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尊重和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并通过分层、小组合作等方法,帮助差生树立信心,养成互帮互助的体育品质。如1分钟跳绳个数的差异性,可根据体测标准,将目标设为A、B、C、D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师生共同制定目标,给出限定周期,在周期内能完成目标的学生给予“达标小选手”证书奖励。若越级完成的,给予“跳绳达人”证书奖励。
(二)课堂常规规范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堂常规好坏是保证正常秩序的基本条件,没有好的常规,无法开展任何体育活动,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一年级学生好动、随性、注意力时间短、稳定性差的天性,对于课堂常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定位室内课,与学生一起回忆以往注意事项的同时探讨新学期的打算及要求,从思想上让学生重视体育课。每节课前利用五分钟时间练习队列队形,“比一比谁的声音响、谁的五指能并拢、谁的身板最挺直”。响亮的口令、整齐的动作总能让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处于兴奋状态。我在课中的队伍调动严格要求自己口令规范化,可以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让孩子处于上课状态,认真对待每一个练习。用心品味每一个身体练习,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制定目标灵活化
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定位不清或者不准,必定会影响教学效果。加上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一个体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年级段的孩子,不仅要考虑一个班级的学情,还要考虑其他平行班的学情。如迎面接力跑一课,我将教学目标按三个层次进行定位,一是通过尝试练习及相互讨论,知道如何拿棒和递棒有利于交接,二是知道递棒后从接棒人的右侧过,到队伍后面站好,三是接棒、递棒与摆臂动作在跑的过程中协调完成。其实这三个目标在难度上是成递增趋势的,能按第三个要求完成是最理想的。但是往往有些班级或者学生无法达成,那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难度,将目标定在一或者二。
(四)准备活动多元化 准备活动是快乐体育课的重要开端,我们目前常用的准备活动有:慢跑、关节操。长期以往学生会发出“又跑步”的声音或者出现違背“安静”“整齐”的要求,关节操中动作敷衍了事,情绪无法调动。反之不断给学生制造惊喜,带来不同形式的准备活动:游戏、配音乐的韵律操、依据主教材的辅助动作练习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乐学”课堂的建立。如将单一的绕篮球场慢跑改成在音乐《加油歌》的伴奏下绕点蛇形跑,并在跑的过程中相互击掌鼓励,孩子们瞬间流露出期待、兴奋的表情;多种形式的单、双脚跳动作方法教学中,利用跳“兔子舞”作为准备活动,与主教材结合的同时又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组织形式多样化
不同的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游戏、比赛、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方式。
游戏的趣味性正符合了学生“爱玩”、活泼的天性,将主教材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突破主教材重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折返跑动作学习一课中,将快速蹬地转身、上下肢协调配合定位本课的重难点,可以通过“老鹰抓小鸡”“贴膏药”等快速躲闪游戏,提问“当被老鹰快要抓住时,我们怎么做才能逃得快”,引出蹬地转身,迅速折回。
合作学习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学习模式,通过自己小组讨论、学习、改进方法,可以提升对体育课堂乐趣,如共同讨论接力跑比赛如何才会赢。在队列队形向右看齐动作方法学习中,以排为单位分小组,组内成员轮流进行喊口令并指导动作,最后组组之间进行互评。在这个分组合作练习中,每个组员为自己战队荣誉而练,参与度极高。
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一种情境,将教学内容变换形式成为情境中的一部分,融入所创造的情境中。比如小学生在学习障碍跑时,教师可利用小学生都比较熟悉的鸡毛信的故事创造情境。教师可在课前给同学们讲述一遍鸡毛信的故事,讲解一下运动要领及最终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将现有的运动器材作为障碍放置在跑道上,让学生在送鸡毛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穿越这些障碍,排除困难,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完成运送鸡毛信的任务。因为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内心一种存着完成任务的信念,对解决困难的态度比较坚定,可以较好地穿越障碍,从而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也发展了学生体育品德的素养。
(六)品德渗透无痕化
单一的教学活动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厌倦。体育教师要在活动形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提升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值,让其在有期待的课堂中得到锻炼,并且养成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和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只单单通过教师的语言指导或简单的活动是很难达到的。以小组接力形式开展障碍赛接力跑:跨过、钻过、爬过障碍物,学会相互鼓励、团结互助;趣味定向跑,设置趣味打卡,不仅锻炼了耐力,培养了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再如两人三足的缚足跑或者多人的缚足跑,在跑的过程中虽然会因为个别同学跟不上节奏而摔倒,但是他们不气馁,站起来继续前进,这就是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等。
(七)激励评价即时化
激励评价能够使学生在课上获取成就感,培养自信心,尤其是对于部分对体育课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一次激励评价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是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鼓励式教学;要能细心地看到学生的每一次成长,每一个进步。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不断激发每个学生的运动潜能,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尽情释放运动的活力。例如,当跑步吃力的学生在100 米冲刺跑中成绩有所提高时,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鼓励;或是在合作性的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够主动帮助同学完成体育活动,发挥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教师也要看在眼里,并对其进行表扬;一学生在跑的时候不小心摔跤了,但他哭着站起来跑完全程,要为他的坚持不懈、勇敢坚强的品质鼓励……鼓励性的语言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就像是冬日里的阳光,让学生感受到力量,并树立起自信心,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
结束语:总之,在一年级构建“乐学”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和谐的师生关系、灵活的目标制定、多元化的准备活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无痕化的品德渗透、即时化的激励评价等方面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主动性,在体育课堂中提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激励机制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J].张红.体育风尚. 2019(01).
[2]简析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的策略[J].司友兵.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06).
[3]简析信息环境下小学体育教育的革新措施[J].李君美.中国校外教育. 2018(25).
[4]论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李进.体育风尚. 2017(04).
[5]小组学习促进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构建[J].周小兰.新课程(上). 2018(02).
[6]围绕核心素养理念,打造小学体育新课堂[J].芮晓辉.小学生(下旬刊). 2018(09).
作者简介:
黄茜茜,温州市广场路小学体育教师。
关键词:核心素养;“乐学”;体育课堂;策略
引言: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由于不同的幼儿园对学生运动要求不一样,个体差异大。如在跳绳项目中,有些孩子能轻松跳到150个以上,而有些处于零基础;平时有柔韧性练习的孩子在坐位体前屈测试上能够轻松拿满分,而有些一直处于负数状态。
面对不同的起点,我们如何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给他们播下“乐学”的种子,这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体育核心素养与“乐学”课堂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体育专家姜勇等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育包含三维度九要素的框架:人与工具(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体育创新);人与自己(健康体能、心理健康、体育意识);人与社会(社会适应、迁移能力、体育道德)。
无论是课标还是专家的观点,体育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是技巧的训练,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应注重品德的培养,这也是我们体育课应该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将这些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想构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乐学”体育课堂,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才能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乐学”是学习健康知识、开展体育行为的前提,通过“乐学”课堂能有效引导学生建立规范性,促进体育品格的形成;课中的互动、相互帮助、相互溝通可以加强学生沟通能力;完成各种障碍跑、坚持完成耐力跑,能促成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品质的养成。所以“乐学”课堂的构建能促进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乐学”体育课堂关系
“乐学”课堂构建与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规则意识较差、善于模仿、表现欲和好胜心强、渴望得到表扬、会积极举手与教师互动等特点,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特点,注重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选取适合孩子的游戏、情境、比赛等,不断制造惊喜、创新,让孩子保持对体育课堂的浓厚兴趣。同时,教师要对他们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与肯定,这既是鼓励也是树立榜样作用。另一方面一年级小朋友肌肉群发育不完全,关节伸展性大,牢固性差,小学之前运动水平不一,个体差异较大等特点。故课堂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分层教学,不适宜过量运动,以免造成运动损伤,对体育运动产生恐惧、逃避心理,影响运动积极性。
三、一年级“乐学”体育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师生关系和谐化
首先,从意识上要“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其次一年级学生是幼儿园孩子的延伸,把学生当成幼儿,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审视自己的教学,多用激励性语言、童趣的故事或者动画片环节与学生产生共鸣。第三要重视“学”的程度大于重视“教”,打破教师先示范、讲解,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逐条要求进行练习,老师巡视观察、纠错的传统模式。对于技术动作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学、自练再共同探讨,多一些自主体验,培养其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尊重和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并通过分层、小组合作等方法,帮助差生树立信心,养成互帮互助的体育品质。如1分钟跳绳个数的差异性,可根据体测标准,将目标设为A、B、C、D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师生共同制定目标,给出限定周期,在周期内能完成目标的学生给予“达标小选手”证书奖励。若越级完成的,给予“跳绳达人”证书奖励。
(二)课堂常规规范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堂常规好坏是保证正常秩序的基本条件,没有好的常规,无法开展任何体育活动,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一年级学生好动、随性、注意力时间短、稳定性差的天性,对于课堂常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定位室内课,与学生一起回忆以往注意事项的同时探讨新学期的打算及要求,从思想上让学生重视体育课。每节课前利用五分钟时间练习队列队形,“比一比谁的声音响、谁的五指能并拢、谁的身板最挺直”。响亮的口令、整齐的动作总能让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处于兴奋状态。我在课中的队伍调动严格要求自己口令规范化,可以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让孩子处于上课状态,认真对待每一个练习。用心品味每一个身体练习,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制定目标灵活化
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定位不清或者不准,必定会影响教学效果。加上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一个体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年级段的孩子,不仅要考虑一个班级的学情,还要考虑其他平行班的学情。如迎面接力跑一课,我将教学目标按三个层次进行定位,一是通过尝试练习及相互讨论,知道如何拿棒和递棒有利于交接,二是知道递棒后从接棒人的右侧过,到队伍后面站好,三是接棒、递棒与摆臂动作在跑的过程中协调完成。其实这三个目标在难度上是成递增趋势的,能按第三个要求完成是最理想的。但是往往有些班级或者学生无法达成,那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难度,将目标定在一或者二。
(四)准备活动多元化 准备活动是快乐体育课的重要开端,我们目前常用的准备活动有:慢跑、关节操。长期以往学生会发出“又跑步”的声音或者出现違背“安静”“整齐”的要求,关节操中动作敷衍了事,情绪无法调动。反之不断给学生制造惊喜,带来不同形式的准备活动:游戏、配音乐的韵律操、依据主教材的辅助动作练习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乐学”课堂的建立。如将单一的绕篮球场慢跑改成在音乐《加油歌》的伴奏下绕点蛇形跑,并在跑的过程中相互击掌鼓励,孩子们瞬间流露出期待、兴奋的表情;多种形式的单、双脚跳动作方法教学中,利用跳“兔子舞”作为准备活动,与主教材结合的同时又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组织形式多样化
不同的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游戏、比赛、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方式。
游戏的趣味性正符合了学生“爱玩”、活泼的天性,将主教材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突破主教材重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折返跑动作学习一课中,将快速蹬地转身、上下肢协调配合定位本课的重难点,可以通过“老鹰抓小鸡”“贴膏药”等快速躲闪游戏,提问“当被老鹰快要抓住时,我们怎么做才能逃得快”,引出蹬地转身,迅速折回。
合作学习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学习模式,通过自己小组讨论、学习、改进方法,可以提升对体育课堂乐趣,如共同讨论接力跑比赛如何才会赢。在队列队形向右看齐动作方法学习中,以排为单位分小组,组内成员轮流进行喊口令并指导动作,最后组组之间进行互评。在这个分组合作练习中,每个组员为自己战队荣誉而练,参与度极高。
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一种情境,将教学内容变换形式成为情境中的一部分,融入所创造的情境中。比如小学生在学习障碍跑时,教师可利用小学生都比较熟悉的鸡毛信的故事创造情境。教师可在课前给同学们讲述一遍鸡毛信的故事,讲解一下运动要领及最终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将现有的运动器材作为障碍放置在跑道上,让学生在送鸡毛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穿越这些障碍,排除困难,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完成运送鸡毛信的任务。因为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内心一种存着完成任务的信念,对解决困难的态度比较坚定,可以较好地穿越障碍,从而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也发展了学生体育品德的素养。
(六)品德渗透无痕化
单一的教学活动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厌倦。体育教师要在活动形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提升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值,让其在有期待的课堂中得到锻炼,并且养成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和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只单单通过教师的语言指导或简单的活动是很难达到的。以小组接力形式开展障碍赛接力跑:跨过、钻过、爬过障碍物,学会相互鼓励、团结互助;趣味定向跑,设置趣味打卡,不仅锻炼了耐力,培养了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再如两人三足的缚足跑或者多人的缚足跑,在跑的过程中虽然会因为个别同学跟不上节奏而摔倒,但是他们不气馁,站起来继续前进,这就是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等。
(七)激励评价即时化
激励评价能够使学生在课上获取成就感,培养自信心,尤其是对于部分对体育课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一次激励评价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是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鼓励式教学;要能细心地看到学生的每一次成长,每一个进步。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不断激发每个学生的运动潜能,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尽情释放运动的活力。例如,当跑步吃力的学生在100 米冲刺跑中成绩有所提高时,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鼓励;或是在合作性的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够主动帮助同学完成体育活动,发挥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教师也要看在眼里,并对其进行表扬;一学生在跑的时候不小心摔跤了,但他哭着站起来跑完全程,要为他的坚持不懈、勇敢坚强的品质鼓励……鼓励性的语言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就像是冬日里的阳光,让学生感受到力量,并树立起自信心,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
结束语:总之,在一年级构建“乐学”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和谐的师生关系、灵活的目标制定、多元化的准备活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无痕化的品德渗透、即时化的激励评价等方面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主动性,在体育课堂中提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激励机制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J].张红.体育风尚. 2019(01).
[2]简析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的策略[J].司友兵.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06).
[3]简析信息环境下小学体育教育的革新措施[J].李君美.中国校外教育. 2018(25).
[4]论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李进.体育风尚. 2017(04).
[5]小组学习促进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构建[J].周小兰.新课程(上). 2018(02).
[6]围绕核心素养理念,打造小学体育新课堂[J].芮晓辉.小学生(下旬刊). 2018(09).
作者简介:
黄茜茜,温州市广场路小学体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