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记忆、思维等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重要任务,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
一、化学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1)自学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途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有自学能力将永远不能超越老师,不能超越前人的成就。高中阶段的化学介绍的是经过筛选的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满足对化学兴趣较浓的学生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尽管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会适当补充和深化,但由于课时有限及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不足以满足学习兴趣浓、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需求。
(2)自学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必要因素。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基础性的学习,课堂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然而平均每周三节课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高中生学习化学的需要。除了上课,预习、复习、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环节都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缺乏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学生离开老师的指导便不知所措,不会学习,当然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发现法”、“探究法”没有自学能力做保障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3)培养自学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信息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总量激增,知识的陈旧周期缩短。知识总量的激增意味着一个人只能掌握部分甚至是小部分知识,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更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具备自学能力,才能主动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1)激励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化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指导和启迪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现象而广于提问,敢于提问,甚至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这样从根本上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联系周边的实际(水泥厂的污染、人工降雨、太阳能利用等)进行教学,适当介绍化学史料,选择合适的直观教具,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另外,教学中实施期望与鼓励,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批改、个别谈话等多种渠道,体现出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由尊师变为爱师也是一种培养兴趣的好方法。
(2)加强对预习的指导和督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环节主要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以及考试,其中预习在听课之前,最能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要求主动探索,主动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去分析理解预习的内容,积极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掌握知识并提高比较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预习的过程是独立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主要的手段。教师首先要坚持检查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面对的诱惑多,加上长时间的在校学习及大量的作业,许多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没有督促和检查很难主动去完成预习,更不要说高质量的预习了。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检查促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案是一种既有利于指导又有利于检查的方式。在教学案的设计中可以体现学科的特点,可以将同类知识归纳在一起,可以提示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来分析问题,还可以及时检验预习的效果。
(3)在鼓励学生“能学”和激发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必须要使学生真正的“会学”。即采取“先学后讲”,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自主。为了尽快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会学”,笔者将传统教学中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即把学生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先行解决,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或指导。这样做给学生的受益是终身的:通过自学、讨论,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自学、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为教师的精讲精解提供明确的依据。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或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得问题解决的策略,因为学生在自学、讨论后听讲的愿望更强,更具有目的性。这种“先学后讲”,其教学过程有一个具体的教学操作程序: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指导学生达标→练习巩固。按这一基本教学法程序授课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它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真正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导教”的教学原则。
(4)要善于总结自学的方法。学生个体千差万别,一种方法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学生要自己总结学习方法,尤其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总结学习方法的时候要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具体的做法是在每次考试后总结成功的经验,想一想是哪些做法获得的成果并将它用到以后的学习中,通常经过三四次的总结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很好的方法。要善于领会老师的示范作用,善于学习同学的自学方法。尽管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但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共通的地方。老师的示范尽管是针对大多数同学,但肯定对任何一个同学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悉心领会。自学能力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坚定学生自学的信心。
总之,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应多渠道的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应用自学规律进行自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必须善于调动多方面因素,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愿学、善学;使学生由消极的听讲者变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尽可能运用自己一切“本质的力量”,学会继续学习以致终生学习最终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去发现、去创造。
一、化学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1)自学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途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有自学能力将永远不能超越老师,不能超越前人的成就。高中阶段的化学介绍的是经过筛选的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满足对化学兴趣较浓的学生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尽管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会适当补充和深化,但由于课时有限及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不足以满足学习兴趣浓、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需求。
(2)自学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必要因素。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基础性的学习,课堂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然而平均每周三节课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高中生学习化学的需要。除了上课,预习、复习、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环节都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缺乏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学生离开老师的指导便不知所措,不会学习,当然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发现法”、“探究法”没有自学能力做保障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3)培养自学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信息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总量激增,知识的陈旧周期缩短。知识总量的激增意味着一个人只能掌握部分甚至是小部分知识,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更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具备自学能力,才能主动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1)激励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化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指导和启迪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现象而广于提问,敢于提问,甚至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这样从根本上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联系周边的实际(水泥厂的污染、人工降雨、太阳能利用等)进行教学,适当介绍化学史料,选择合适的直观教具,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另外,教学中实施期望与鼓励,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批改、个别谈话等多种渠道,体现出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由尊师变为爱师也是一种培养兴趣的好方法。
(2)加强对预习的指导和督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环节主要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以及考试,其中预习在听课之前,最能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要求主动探索,主动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去分析理解预习的内容,积极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掌握知识并提高比较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预习的过程是独立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主要的手段。教师首先要坚持检查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面对的诱惑多,加上长时间的在校学习及大量的作业,许多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没有督促和检查很难主动去完成预习,更不要说高质量的预习了。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检查促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案是一种既有利于指导又有利于检查的方式。在教学案的设计中可以体现学科的特点,可以将同类知识归纳在一起,可以提示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来分析问题,还可以及时检验预习的效果。
(3)在鼓励学生“能学”和激发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必须要使学生真正的“会学”。即采取“先学后讲”,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自主。为了尽快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会学”,笔者将传统教学中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即把学生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先行解决,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或指导。这样做给学生的受益是终身的:通过自学、讨论,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自学、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为教师的精讲精解提供明确的依据。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或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得问题解决的策略,因为学生在自学、讨论后听讲的愿望更强,更具有目的性。这种“先学后讲”,其教学过程有一个具体的教学操作程序: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指导学生达标→练习巩固。按这一基本教学法程序授课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它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真正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导教”的教学原则。
(4)要善于总结自学的方法。学生个体千差万别,一种方法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学生要自己总结学习方法,尤其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总结学习方法的时候要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具体的做法是在每次考试后总结成功的经验,想一想是哪些做法获得的成果并将它用到以后的学习中,通常经过三四次的总结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很好的方法。要善于领会老师的示范作用,善于学习同学的自学方法。尽管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但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共通的地方。老师的示范尽管是针对大多数同学,但肯定对任何一个同学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悉心领会。自学能力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坚定学生自学的信心。
总之,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应多渠道的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应用自学规律进行自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必须善于调动多方面因素,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愿学、善学;使学生由消极的听讲者变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尽可能运用自己一切“本质的力量”,学会继续学习以致终生学习最终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去发现、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