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周边环境,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我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工业园园区内,与珠城蚌埠市相接,辖区内有门台村、顾台村、大青郢、小青郢等多个自然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大自然中,和花草为友、与鱼虫为伴。周边的田野、山头、果园、池塘等是幼儿学习的最佳场所;到处可见的稻草、秸秆、果实、泥巴等自然材料,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却是孩子们积极探索的对象,不仅能促进孩子创造力、想象力、合作能力的发展,激发起孩子求知的欲望,为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和广泛的空间,还能让幼儿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了门台地区的乡情民风、节日习俗、农作物、知名企业等,并对搜集来的资源按乡间田野、传统节日、企业风采、农作物、民间游戏进行筛选分类,明确各类资源的教育功能,从而为全方位利用乡土资源提供坚实基础。
一、将乡土资源有机整合在主题学习活动中,促进幼儿的探索学习
幼儿园教学最重要的是符合幼儿的求知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应该围绕幼儿的周围世界展开,这样有利于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以运用,知识得到升华。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幼儿所注意时,他们就会产生兴趣与热情,更积极地运用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在主题学习活动中,我们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主题开展的需要,将乡土资源引入我们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春天里粉红的桃林、绿油油的田野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夏天到了,菜园里应有尽有的蔬菜引来孩子们的阵阵欢笑;秋天,那小山似的稻草堆惹得孩子们欢呼雀跃;冬天动物们如何过冬又让孩子们揪心不已……水沟边爬行的龙虾、青蛙捉虫、蜜蜂采蜜;水稻、小麦播种与收获,都是农村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最好教育礼物。于是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也就应运而生了,如《桃花朵朵开》、《稻草真有趣》、《小昆虫》、《秋天到了》、《豆宝宝》等,让我们的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神奇、体验快乐。
二、将乡土资源内容渗透于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学习
我们利用本地资源,创设特色区角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探索活动。在开放的环境中,我们把幼儿熟悉的乡土资源带进区角,尽可能融入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场景,这样让幼儿在带有愉悦经历的情景中,提高了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农村,种子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于是我们把各类种子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如美工区中利用种子装饰花瓶,做成种子粘贴画;在操作区中让孩子尝试用筷子夹不同的种子,锻炼孩子正确使用筷子的能力;科学区中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各类种子的异同之处;自然角里播下种子,让孩子们照料并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感受生命的力量……
三、融入大自然,让教育生态化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组织并开展了开放性的社会活动,请家长带孩子们参观淮河、爬蚂蚁山,让孩子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每年春秋两季,我们还会在家长的配合下带领孩子进行春游和秋游活动。孩子们的足迹留在了桃花盛开、蜜蜂飞舞的桃园,在满眼粉红中感受“人面桃花相映红”;他们的脚步驻足在了绿油油的麦田和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里,感受着生机勃勃和丰收在望;他们在田野里放着自己制作的风筝,追逐着、嬉戏着,把老师与家长也带回到童年的美好回忆里。
四、将民间游戏资源融入到活动中,推进幼儿的探索学习
在民间,各地都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民间游戏。在记忆深处,总会有与小伙伴一起跳皮筋、捉迷藏的场景定格在我们成人的脑海中。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娱乐项目仅局限于网络游戏、成品玩具,经典有趣的传统游戏渐渐淡出了孩子的生活半径。为了发挥传统游戏的独特魅力,让经典得以传承,我们通过亲子运动会、户外活动等让踢毽子、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再次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五、将乡土材料运用在环境创设中,充满“农”趣
我们的老师还把富有乡土特色的材料,如竹帘、草盘、麻绳、树枝、农作物秸秆等用于班级及幼儿园外围环境的创设,让墙壁说话,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新知。
在与乡土资源的不断互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开放、丰富、渗透情感的乡土化的资源利用中,幼儿通过与周边资源的有效互动,各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首先,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和意识增强,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幼儿在与乡土材料的互动中,好奇心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善于发问了。如在进行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野菜”时,我们通过绘画、描述的方式,让孩子们把认识的野菜、野菜的营养价值和用途等进行了成果展示,孩子们通过户外观察、劳动等方式获得了许多知识,养成了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其次,幼儿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在开展主题活动“认识小麦”时,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自觉通过询问爸爸妈妈及身边熟悉的人,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获取自己想要的问题答案,来和同伴分享交流。为了让自己获得的信息更有说服力,他们绞尽脑汁,有的拍照,有的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有的让爸爸妈妈用文字帮忙记录……于是孩子们了解了小麦的生长过程,如何时抽穗、何时扬花等,知道了以前人们怎样收割小麦,现代化的收割工具带来了哪些方便……在挖掘和应用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幼儿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再次,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得到了提升。
通过带孩子们参观企业、景观及其特产资源,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乡物产的丰富、环境的优美、文化的广博。在开展主题活动“我身边的玻璃制品”中,孩子们参观了玻璃厂,了解了玻璃杯的生产过程,知道了我们门台生产的玻璃制品会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国外,那份自豪感洋溢在孩子的脸上,爱家乡的情感也在一步步的升华中。
由此可见,让幼儿对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有全方位地了解,让举手可得的资源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帮助,从而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丰富情感,是我们乡镇幼儿园教师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了门台地区的乡情民风、节日习俗、农作物、知名企业等,并对搜集来的资源按乡间田野、传统节日、企业风采、农作物、民间游戏进行筛选分类,明确各类资源的教育功能,从而为全方位利用乡土资源提供坚实基础。
一、将乡土资源有机整合在主题学习活动中,促进幼儿的探索学习
幼儿园教学最重要的是符合幼儿的求知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应该围绕幼儿的周围世界展开,这样有利于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以运用,知识得到升华。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幼儿所注意时,他们就会产生兴趣与热情,更积极地运用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在主题学习活动中,我们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主题开展的需要,将乡土资源引入我们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春天里粉红的桃林、绿油油的田野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夏天到了,菜园里应有尽有的蔬菜引来孩子们的阵阵欢笑;秋天,那小山似的稻草堆惹得孩子们欢呼雀跃;冬天动物们如何过冬又让孩子们揪心不已……水沟边爬行的龙虾、青蛙捉虫、蜜蜂采蜜;水稻、小麦播种与收获,都是农村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最好教育礼物。于是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也就应运而生了,如《桃花朵朵开》、《稻草真有趣》、《小昆虫》、《秋天到了》、《豆宝宝》等,让我们的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神奇、体验快乐。
二、将乡土资源内容渗透于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学习
我们利用本地资源,创设特色区角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探索活动。在开放的环境中,我们把幼儿熟悉的乡土资源带进区角,尽可能融入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场景,这样让幼儿在带有愉悦经历的情景中,提高了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农村,种子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于是我们把各类种子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如美工区中利用种子装饰花瓶,做成种子粘贴画;在操作区中让孩子尝试用筷子夹不同的种子,锻炼孩子正确使用筷子的能力;科学区中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各类种子的异同之处;自然角里播下种子,让孩子们照料并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感受生命的力量……
三、融入大自然,让教育生态化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组织并开展了开放性的社会活动,请家长带孩子们参观淮河、爬蚂蚁山,让孩子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每年春秋两季,我们还会在家长的配合下带领孩子进行春游和秋游活动。孩子们的足迹留在了桃花盛开、蜜蜂飞舞的桃园,在满眼粉红中感受“人面桃花相映红”;他们的脚步驻足在了绿油油的麦田和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里,感受着生机勃勃和丰收在望;他们在田野里放着自己制作的风筝,追逐着、嬉戏着,把老师与家长也带回到童年的美好回忆里。
四、将民间游戏资源融入到活动中,推进幼儿的探索学习
在民间,各地都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民间游戏。在记忆深处,总会有与小伙伴一起跳皮筋、捉迷藏的场景定格在我们成人的脑海中。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娱乐项目仅局限于网络游戏、成品玩具,经典有趣的传统游戏渐渐淡出了孩子的生活半径。为了发挥传统游戏的独特魅力,让经典得以传承,我们通过亲子运动会、户外活动等让踢毽子、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再次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五、将乡土材料运用在环境创设中,充满“农”趣
我们的老师还把富有乡土特色的材料,如竹帘、草盘、麻绳、树枝、农作物秸秆等用于班级及幼儿园外围环境的创设,让墙壁说话,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新知。
在与乡土资源的不断互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开放、丰富、渗透情感的乡土化的资源利用中,幼儿通过与周边资源的有效互动,各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首先,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和意识增强,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幼儿在与乡土材料的互动中,好奇心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善于发问了。如在进行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野菜”时,我们通过绘画、描述的方式,让孩子们把认识的野菜、野菜的营养价值和用途等进行了成果展示,孩子们通过户外观察、劳动等方式获得了许多知识,养成了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其次,幼儿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在开展主题活动“认识小麦”时,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自觉通过询问爸爸妈妈及身边熟悉的人,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获取自己想要的问题答案,来和同伴分享交流。为了让自己获得的信息更有说服力,他们绞尽脑汁,有的拍照,有的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有的让爸爸妈妈用文字帮忙记录……于是孩子们了解了小麦的生长过程,如何时抽穗、何时扬花等,知道了以前人们怎样收割小麦,现代化的收割工具带来了哪些方便……在挖掘和应用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幼儿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再次,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得到了提升。
通过带孩子们参观企业、景观及其特产资源,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乡物产的丰富、环境的优美、文化的广博。在开展主题活动“我身边的玻璃制品”中,孩子们参观了玻璃厂,了解了玻璃杯的生产过程,知道了我们门台生产的玻璃制品会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国外,那份自豪感洋溢在孩子的脸上,爱家乡的情感也在一步步的升华中。
由此可见,让幼儿对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有全方位地了解,让举手可得的资源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帮助,从而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丰富情感,是我们乡镇幼儿园教师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和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