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个体早期的经历和感受会对个体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地震对儿童的影响非常需要我们关注。本调查以陇南市震后儿童心理救援工作做为研究问题,揭示出陇南市震后儿童心理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儿童心理救援系统,加快儿童心理创伤的愈合,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陇南市 灾后 儿童心理救援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77-03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使我市遭受重大损失,人民的生命、社会关系和财产均遭受严重破坏。地震造成的房屋损毁、人员伤亡,已经影响到灾民们的心理健康,部分受灾群众出现急性心理应激反应,包括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情绪失控和行为问题等,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理,有可能进一步形成慢性心理应激障碍,不仅影响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而且将阻碍救灾、减灾、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地震对儿童的影响更需我们关注。许多心理学理论都极其重视个体儿童期的心理发展,早期的经历和感受会对个体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正是基于这个缘由,我们选择陇南市震后儿童心理救援工作做为研究问题,旨在揭示灾后心理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合理应对方式。
(一)陇南市地震受灾简介
1、全市灾情
5·12地震中,陇南市受灾情况严重,全市195个乡镇、3126个村、44.94万户、176.49万人受灾,需转移安置灾民98.98万人,其中文县、武都两县区群众伤亡最为严重。全市倒塌房屋98.99万间,损坏房屋165.0943万间,有些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全市农作物受灾13718公顷,耕地毁坏14260.43公顷,死亡大牲蓄6642头(只)。
2、全市教育灾情
在这次地震中,全市教育行业受灾严重。全市9名学生遇难,26名学生重伤,80名学生轻伤,5名教师受伤。地震造成2964所学校全部受灾,2495所学校校舍严重损坏,受灾校舍总面积达1376061平方米,其中遭受毁灭性损坏学校868所,共计645945平方米;严重裂缝错位学校919所,共计371742平方米;一般性损坏学校708所,共计358374平方米。倒塌围墙105679米,损坏课桌凳47210套,损坏实验仪器及远教设备34548件(套)。初步估计,地震造成经济损失达17.9亿元。
(二)地震可能带给儿童的心理影响
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而且缺乏自助的能力,除了面临饥饿、寒冷、外伤等危险,儿童也会受到心理的伤害。地震中儿童目睹邻居、同学、老师、父母及其他亲人的受伤和死亡;自己受到躯体伤害,甚至是永久性的残障;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等待救援过程中所遭受的折磨;灾后所必须面对的各种困难;需要进行艰难的重新适应以及震后父母、老师及周边重要他人的心理变化等都可能使儿童心理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从前面所列全市受灾情况和全市教育受灾情况可以分析,本次地震中几乎所有儿童所在家庭遭受程度不同的损失,几乎所有儿童所在学校在地震中遭受破坏,儿童原来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彻底发生改变。经历过这样的大灾难,孩子们不论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的反应。原有心理结构遭受破坏,这些也许在灾难当时无明显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滞后出现的心理问题也颇具破坏性,有些当时看起来状况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灾难发生很久以后逐渐地表现出问题。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儿童由于缺乏对灾难的心理准备和心理预期,无法理解灾难及其产生的巨大破坏,不知道将来还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而且他们是比较脆弱的群体,容易产生失去、退化、焦虑、恐惧的感觉。因此,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适时地保护儿童。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关注儿童心理卫生,干预儿童心理危机,也体现一个国家的人文关怀和文明的们程度。因此,在灾后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长期的心理关怀非常必要。
本研究期望通过了解震后儿童心理救援工作现状,发现在儿童心理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社会重视并期望得以解决,为我市儿童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孩子尽快摆脱灾害的阴影,恢复正常。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0月13日至11月1日,我们以受灾严重的武都区为研究个案,深入武都区3所九年制学校、9所完小共12所小学(其中农村学校9所,城市学校3所),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查。总共与84名学生(其中农村学校学生58名,城市学校学生26名),36名教师(其中农村学校教师25名,城市学校教师11名)之间展开访谈。由于研究对象主要是儿童,他们在文字理解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学校展开的调查以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了解儿童灾后心理状态以及儿童已经接受的心理救援。同时,走访了武都区妇联、区团委、区教育局等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采用文献法查阅当地大量与地震以及震后心理救援活动相关的资料。
二、震后儿童心理及心理救援工作的现状调查
(一)震后儿童心理现状的调查
1、在12所小学的调查
在学生中访谈的时候,当我们问到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描绘你经历的这次地震。”时,参与访谈的84名学生中有77名学生使用了“害怕”、“恐惧”、“担心”这几个词语,占全体访谈对象的91.7%。当继续问到“现在还感到害怕、担心吗”,其中63名学生谈到,现在回想起那天的情景心里仍然觉得恐惧害怕,而且到现在仍然担心可能还会发生的地震,不知道地震什么时候才会彻底停止,占全体访谈对象的75%。在访谈过程中还发现,女童比男童更多、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更多地使用“害怕”、“恐怖”、“心急”等类似词汇来描述自己在地震中的体验。
当问到“地震刚发生的那段时间你睡觉和以前一样吗”,84名访谈对象中有76名同学谈到自己睡觉比以往睡的晚醒的早,占全体访谈对象的90.5%。在继续问到“那你现在睡觉睡的香吗”其中有52名同学谈到自己时常还会从睡梦中惊醒,或至今仍然能梦到地震那天学校内的慌乱、自己在学校焦急等父母来接的情景,占全体访谈对象的61.9%。
当问到“你现在上课有没有地震前上课专心”时,其中58名同学认为比地震前状态差,占全体访谈对象的69%。
在问到“震后是否感觉身体有所不适”时,有56名同学谈到自己曾莫名其妙地有头疼、胸口疼、四肢疼等现象,但是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却说没有感冒、也没发现其他什么病,占全体访谈对象的66.7%。
在和36名教师访谈中,我们以“震前、震后孩子在学习方面有无差异”为中心问题展开访谈。其中29名教师谈到和地震前相比,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占全体访谈对象的80.6%。当问到“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学业成绩下降”时,27名教师认为,震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震后有很大差别,客观分析,不是学生学习能力本身降低了,而是由于震后原有的学习心理结构被打破,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状态发生变化了,有这种观点的教师占全体访谈对象的75%。当继续问到“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学业成绩”,有23位教师认为,由于至今仍然余震不断,周围成人不断嘱咐孩子们还有地震来临时要怎么做,受此影响,孩子们心理时刻都处于紧张状态中,学习中不容易集中注意,有这种观点的教师占全体访谈对象的63.9%。在和农村教师访谈的过程中,21位教师,占农村访谈教师的84%,他们认为多数学生家里房屋受损,有些甚至彻底倒塌,现在正是天气逐渐变凉的季节,冬季马上来临,家里正面临赶修房子。这些孩子既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回家还得承担人力负担、参与家庭劳动,甚至还要承受经济压力。此时,许多孩子在学校明显显得精力不足,注意不集中,情绪烦躁,容易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学习成绩自然好不起来。当问到“你认为当前条件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其中24位教师谈到“让孩子们不要再想地震,静下心来学习”,占全体访谈对象的66.7%。其实,地震给家庭带来的灾难,致使有些孩子对待家庭变得成熟了,他们不断进行良性的自我暗示,期望能承担一定家庭责任,但他们能力有限,所以反而使他们在学业和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了。
由此可见,地震本身不仅致使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地震所带来的经济物质损失,同样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心理困扰。这些问题不能单纯依赖物质和经济问题的解决而消除。
2、和其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访谈
六月下旬,陇南电视台曾请兰州军区野战医院心理服务专家组专家们做了连续六期的心理访谈节目,在整理节目资料以及和主持人、编导的访谈中也得知,这些心理专家在野战医院心理门诊咨询中发现,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于我市儿童身上的。野战医院每天接疹量为200到300人次,其中约30%在检查没有生理问题后接受心理咨询。这些人群以老人和孩子居多,农村患者多于城市患者。其中农村患者中部分人甚至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武都区团委小于同志全程陪同团省委心理救援队开展工作,在和小于访谈时,小于多次强调,“这些专家的行为太感人了,他们走到哪儿都不愿给群众增加一丝负担,但是他们走到哪儿都能让群众把自己心里的苦宣泄出来,在有些学校和村庄开展心理干预工作的时候,男女老少都失声痛哭。我在陪同的过程中也常被感染的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的工作做的太好了,就是时间太紧。很多专家不止一次谈到,灾民们的心理问题太普遍了,太需要长期开展干预工作了。”他还谈到,陪同工作中还发现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加普遍和严重,更需要关注。
(二)震后儿童已经接受的心理救援工作的调查
结合在学校的调查以及相关部门的调查基础上,可以总结,震后到目前为止,武都区曾经展开的心理救援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
1.解放军总政治部在6月17日抽调7名心理专家组成军队抗震救灾心理服务专家组,在兰州军区野战医院设了心理门诊,为灾区群众和参加抗震救灾的广大官兵进行心理服务。
2.震后一直到8月份,团省委组织了多支心理支援干扰队,在武都区一些乡镇、学校、医院开展了心理干预工作。在学校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集体心理干预方式,通过集体心理训练方法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认知调整和游戏训练的形式来完成。在多数学校的干预工作为时半天,个别发现有严重问题的学校有回访。
(1)来自内蒙古的8位专家。主要在汉王镇和城区的旧城山小学、聋哑学校、贡院小学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心理干预工作;
(2)来自兰州的三批心理干预队。震后一星期来了16位专家,进行为期20天的心理干预工作。在城区所有学校及沿川学校展开了心理干预工作;6月份来了8位专家,仍然在城区所有学校以及沿川学校展开了为期10天的心理干预工作;8月份来了10位专家主要对受灾严重的姜家山进行了为期3天的心理干预工作;
(3)来自澳门的29位心理工作人员,主要在旧城山中学和中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展开了为期3天的心理干预工作。
3.陇南电视台邀请军区医师做了六期题为《重建美好心理家园》节目。
陇南电视台在六月下旬邀请来自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心理专家,做了题为《重建美好心理家园》的连续六期访谈节目,帮助全市人民树立心理重建意识以及传播灾后心理自我调整基本常识。其中有一期节目题为《灾区儿童心理问题及防治方法》,专门讨论了儿童心理救援问题。
(三)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虽然陇南灾情比不上四川严重,但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许多孩子亲眼目睹了地震瞬间人们的慌乱、房屋倒塌,以及深切体会自家房屋受损以后带来的经济压力,所以一直到现在,儿童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儿童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症状归结在生理、情绪、认知、行为四个方面。
(1)生理——头疼、头晕、耳鸣、假性听力丧失、四肢疼痛、四肢麻木等。
(2)情绪——害怕、焦虑、孤独等。
(3)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定向改变等。
(4)行为——社会退缩、回避、不敢出门。
在各方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中都发现,以上症状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明显、女童比男童明显。这些现象都说明,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女童比男童需要更多心理救援。
2、儿童心理救援存在问题
(1)心理救援工作的覆盖面不大
在学校调查的过程中得知,多数学校至今接受过的专业心理辅导只有一次,即震后由区团委带来的心理专家所做的干预辅导。个别同学曾经参加过兰军区心理咨询门诊的咨询。除此之外,学校或其他组织没有再组织过专业心理辅导或干预活动。
目前全区共有九年制学校16所、完小209所、教学点291个,其中在灾后接受过心理干预的学校共36所,其中小学13所。其他学校至今没有接受过一次专业心理干预。武都区群山环绕,许多学校设在山区。5·12地震中,山区比沿川受灾严重,而且在前面调查中也显示,山区儿童、农村儿童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和普遍,这意味着农村、山区儿童更应该受到特别关注。而在接受过心理辅导的36个学校中,主要以城市和沿川学校为主。这意味着接受过心理救援的只是少数学校、少数儿童,还有更多学校、更多儿童有待接受救援。
(2)心理救援工作的持久性不足
灾后心理救援工作通常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现场心理救援。现场心理救援工作是在紧急状况下进行的,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尽快稳定受灾群众的心理,减少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及其对救灾工作的影响,为灾后心理健康的尽快恢复打下基础。第二是灾后心理康复。群体性的公共危机事件对受灾群众的心理打击不仅是广泛的,而且是深远的。躯体健康状况的永久性损害,失去亲人和社会关系,基本生活条件的破坏,艰难的灾后重建,都将对受灾群众造成持久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对儿童、青少年、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社会弱势人群尤其如此。灾后心理康复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预防和治疗受灾群众的心理障碍,而且在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受灾群众的心理成长。
由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在武都区开展的心理救援工作主要在5、6月份抗震阶段展开,所以到目前为止,武都区已经开展的心理救援工作,主要是震后现场心理救援,灾后心理康复工作相对开展较少,迫切需要展开。台湾心理专家金韵蓉在赴绵竹灾区,与灾区孩子做过心理互动后指出,“仅仅给受灾的孩子发糖吃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长期的心理救援。” “这些孩子的心理完全康复的时间可能需要7年或更长时间,这需要我们做出长期救援计划来帮助他们。”灾后所开展的心理救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和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需要我们寻找切实可行的方略解决这个问题。
三、对陇南市开展灾后儿童心理救援工作的建议
地震带来的心理影响是普遍的、长期的,迫切需要社会关注和解决。灾后心理干预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长期有效地展开。由于我国心理专业人员短缺,精神科医生全国目前仅有15,000名,其中掌握危机干预专业知识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单纯依赖他们完成所有工作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们应该在心理专家指导、培训的基础上,协调各方力量长期坚持,为儿童心理康复创设良好条件。建议的基本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地方政府应该尽快建立灾区精神卫生服务系统。通过精神卫生服务系统为受灾群众提供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在内的基本精神卫生服务,对经济上存在困难的严重心理障碍患者,要建立适当的社会救援机制。
(二)开展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灾区的各级学校,包括大中小学,要尽快制定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体系,为受灾学生提供服务,在社区层面上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对居民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及时发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并转诊到专业机构接受治疗。
(三)针对受灾群众的常见心理问题强化辅导。对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要及时识别和处理,组织对基层医务人员(不仅仅是精神卫生服务人员)的强化培训,使这类疾病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救援。
(四)儿童身边的重要他人要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家长和教师作为孩子身边的重要他人,对儿童心理有鲜明的示范榜样作用,所以要注意主动改变自己的意识,善于调控自己的心理、情绪,以乐观的状态面对儿童。
(五)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积极心理引导。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很早以前就总结出的教育理论。每位教师在自己学科的教学中都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儿童积极乐观的引导、甚至疏导,让学生正确看待地震问题,对事物形成正确归因,进而帮助他们形成安全感和自信心。
(六)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精神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也非常关键,尽快建立文化月,开展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会等文化活动,丰富并正常开放图书馆等,可以丰富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有效转移注意力。
(七)学校、共青团、妇联等机构多组织积极健康的活动。活动是宣泄人不良情绪,建构积极心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组织有益、健康的活动,促进儿童在活动中宣泄心理的压抑等不良情绪。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讲座宣传普及心理知识,让儿童学会主动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
尽管地震带给儿童心理上很大的伤害,但是儿童心理有非常大的可塑性。震后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儿童心理救援系统,通过长期不懈地工作,对儿童心理进行科学的干预、合理的调节、恰当的引导,帮助儿童学会自主调整自我心理状态,减轻地震带给儿童的心理伤害,使儿童心理创伤加快愈合,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荣.震后儿童心理辅导[J].科技导报,2008(26)
[2]陇南市教育局抗震救灾宣传组编.5·12特大地震中的陇南教育纪实.2008年6月10日。
[3]何丰伦.灾害心理救援有待“双重关注”絮叨成“减压”良方[N].中国改革报,2008.5.20
[4]梁铁成.汶川地震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
[5]周庆安.心理救援应该是多方面的[N].广州日报,2008.5.24
[6]鲁洁.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救援[N].中国社会报,2008.7.3
关键词:陇南市 灾后 儿童心理救援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77-03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使我市遭受重大损失,人民的生命、社会关系和财产均遭受严重破坏。地震造成的房屋损毁、人员伤亡,已经影响到灾民们的心理健康,部分受灾群众出现急性心理应激反应,包括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情绪失控和行为问题等,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理,有可能进一步形成慢性心理应激障碍,不仅影响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而且将阻碍救灾、减灾、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地震对儿童的影响更需我们关注。许多心理学理论都极其重视个体儿童期的心理发展,早期的经历和感受会对个体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正是基于这个缘由,我们选择陇南市震后儿童心理救援工作做为研究问题,旨在揭示灾后心理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合理应对方式。
(一)陇南市地震受灾简介
1、全市灾情
5·12地震中,陇南市受灾情况严重,全市195个乡镇、3126个村、44.94万户、176.49万人受灾,需转移安置灾民98.98万人,其中文县、武都两县区群众伤亡最为严重。全市倒塌房屋98.99万间,损坏房屋165.0943万间,有些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全市农作物受灾13718公顷,耕地毁坏14260.43公顷,死亡大牲蓄6642头(只)。
2、全市教育灾情
在这次地震中,全市教育行业受灾严重。全市9名学生遇难,26名学生重伤,80名学生轻伤,5名教师受伤。地震造成2964所学校全部受灾,2495所学校校舍严重损坏,受灾校舍总面积达1376061平方米,其中遭受毁灭性损坏学校868所,共计645945平方米;严重裂缝错位学校919所,共计371742平方米;一般性损坏学校708所,共计358374平方米。倒塌围墙105679米,损坏课桌凳47210套,损坏实验仪器及远教设备34548件(套)。初步估计,地震造成经济损失达17.9亿元。
(二)地震可能带给儿童的心理影响
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而且缺乏自助的能力,除了面临饥饿、寒冷、外伤等危险,儿童也会受到心理的伤害。地震中儿童目睹邻居、同学、老师、父母及其他亲人的受伤和死亡;自己受到躯体伤害,甚至是永久性的残障;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等待救援过程中所遭受的折磨;灾后所必须面对的各种困难;需要进行艰难的重新适应以及震后父母、老师及周边重要他人的心理变化等都可能使儿童心理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从前面所列全市受灾情况和全市教育受灾情况可以分析,本次地震中几乎所有儿童所在家庭遭受程度不同的损失,几乎所有儿童所在学校在地震中遭受破坏,儿童原来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彻底发生改变。经历过这样的大灾难,孩子们不论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的反应。原有心理结构遭受破坏,这些也许在灾难当时无明显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滞后出现的心理问题也颇具破坏性,有些当时看起来状况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灾难发生很久以后逐渐地表现出问题。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儿童由于缺乏对灾难的心理准备和心理预期,无法理解灾难及其产生的巨大破坏,不知道将来还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而且他们是比较脆弱的群体,容易产生失去、退化、焦虑、恐惧的感觉。因此,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适时地保护儿童。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关注儿童心理卫生,干预儿童心理危机,也体现一个国家的人文关怀和文明的们程度。因此,在灾后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长期的心理关怀非常必要。
本研究期望通过了解震后儿童心理救援工作现状,发现在儿童心理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社会重视并期望得以解决,为我市儿童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孩子尽快摆脱灾害的阴影,恢复正常。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0月13日至11月1日,我们以受灾严重的武都区为研究个案,深入武都区3所九年制学校、9所完小共12所小学(其中农村学校9所,城市学校3所),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查。总共与84名学生(其中农村学校学生58名,城市学校学生26名),36名教师(其中农村学校教师25名,城市学校教师11名)之间展开访谈。由于研究对象主要是儿童,他们在文字理解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学校展开的调查以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了解儿童灾后心理状态以及儿童已经接受的心理救援。同时,走访了武都区妇联、区团委、区教育局等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采用文献法查阅当地大量与地震以及震后心理救援活动相关的资料。
二、震后儿童心理及心理救援工作的现状调查
(一)震后儿童心理现状的调查
1、在12所小学的调查
在学生中访谈的时候,当我们问到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描绘你经历的这次地震。”时,参与访谈的84名学生中有77名学生使用了“害怕”、“恐惧”、“担心”这几个词语,占全体访谈对象的91.7%。当继续问到“现在还感到害怕、担心吗”,其中63名学生谈到,现在回想起那天的情景心里仍然觉得恐惧害怕,而且到现在仍然担心可能还会发生的地震,不知道地震什么时候才会彻底停止,占全体访谈对象的75%。在访谈过程中还发现,女童比男童更多、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更多地使用“害怕”、“恐怖”、“心急”等类似词汇来描述自己在地震中的体验。
当问到“地震刚发生的那段时间你睡觉和以前一样吗”,84名访谈对象中有76名同学谈到自己睡觉比以往睡的晚醒的早,占全体访谈对象的90.5%。在继续问到“那你现在睡觉睡的香吗”其中有52名同学谈到自己时常还会从睡梦中惊醒,或至今仍然能梦到地震那天学校内的慌乱、自己在学校焦急等父母来接的情景,占全体访谈对象的61.9%。
当问到“你现在上课有没有地震前上课专心”时,其中58名同学认为比地震前状态差,占全体访谈对象的69%。
在问到“震后是否感觉身体有所不适”时,有56名同学谈到自己曾莫名其妙地有头疼、胸口疼、四肢疼等现象,但是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却说没有感冒、也没发现其他什么病,占全体访谈对象的66.7%。
在和36名教师访谈中,我们以“震前、震后孩子在学习方面有无差异”为中心问题展开访谈。其中29名教师谈到和地震前相比,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占全体访谈对象的80.6%。当问到“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学业成绩下降”时,27名教师认为,震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震后有很大差别,客观分析,不是学生学习能力本身降低了,而是由于震后原有的学习心理结构被打破,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状态发生变化了,有这种观点的教师占全体访谈对象的75%。当继续问到“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学业成绩”,有23位教师认为,由于至今仍然余震不断,周围成人不断嘱咐孩子们还有地震来临时要怎么做,受此影响,孩子们心理时刻都处于紧张状态中,学习中不容易集中注意,有这种观点的教师占全体访谈对象的63.9%。在和农村教师访谈的过程中,21位教师,占农村访谈教师的84%,他们认为多数学生家里房屋受损,有些甚至彻底倒塌,现在正是天气逐渐变凉的季节,冬季马上来临,家里正面临赶修房子。这些孩子既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回家还得承担人力负担、参与家庭劳动,甚至还要承受经济压力。此时,许多孩子在学校明显显得精力不足,注意不集中,情绪烦躁,容易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学习成绩自然好不起来。当问到“你认为当前条件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其中24位教师谈到“让孩子们不要再想地震,静下心来学习”,占全体访谈对象的66.7%。其实,地震给家庭带来的灾难,致使有些孩子对待家庭变得成熟了,他们不断进行良性的自我暗示,期望能承担一定家庭责任,但他们能力有限,所以反而使他们在学业和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了。
由此可见,地震本身不仅致使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地震所带来的经济物质损失,同样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心理困扰。这些问题不能单纯依赖物质和经济问题的解决而消除。
2、和其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访谈
六月下旬,陇南电视台曾请兰州军区野战医院心理服务专家组专家们做了连续六期的心理访谈节目,在整理节目资料以及和主持人、编导的访谈中也得知,这些心理专家在野战医院心理门诊咨询中发现,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于我市儿童身上的。野战医院每天接疹量为200到300人次,其中约30%在检查没有生理问题后接受心理咨询。这些人群以老人和孩子居多,农村患者多于城市患者。其中农村患者中部分人甚至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武都区团委小于同志全程陪同团省委心理救援队开展工作,在和小于访谈时,小于多次强调,“这些专家的行为太感人了,他们走到哪儿都不愿给群众增加一丝负担,但是他们走到哪儿都能让群众把自己心里的苦宣泄出来,在有些学校和村庄开展心理干预工作的时候,男女老少都失声痛哭。我在陪同的过程中也常被感染的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的工作做的太好了,就是时间太紧。很多专家不止一次谈到,灾民们的心理问题太普遍了,太需要长期开展干预工作了。”他还谈到,陪同工作中还发现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加普遍和严重,更需要关注。
(二)震后儿童已经接受的心理救援工作的调查
结合在学校的调查以及相关部门的调查基础上,可以总结,震后到目前为止,武都区曾经展开的心理救援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
1.解放军总政治部在6月17日抽调7名心理专家组成军队抗震救灾心理服务专家组,在兰州军区野战医院设了心理门诊,为灾区群众和参加抗震救灾的广大官兵进行心理服务。
2.震后一直到8月份,团省委组织了多支心理支援干扰队,在武都区一些乡镇、学校、医院开展了心理干预工作。在学校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集体心理干预方式,通过集体心理训练方法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认知调整和游戏训练的形式来完成。在多数学校的干预工作为时半天,个别发现有严重问题的学校有回访。
(1)来自内蒙古的8位专家。主要在汉王镇和城区的旧城山小学、聋哑学校、贡院小学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心理干预工作;
(2)来自兰州的三批心理干预队。震后一星期来了16位专家,进行为期20天的心理干预工作。在城区所有学校及沿川学校展开了心理干预工作;6月份来了8位专家,仍然在城区所有学校以及沿川学校展开了为期10天的心理干预工作;8月份来了10位专家主要对受灾严重的姜家山进行了为期3天的心理干预工作;
(3)来自澳门的29位心理工作人员,主要在旧城山中学和中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展开了为期3天的心理干预工作。
3.陇南电视台邀请军区医师做了六期题为《重建美好心理家园》节目。
陇南电视台在六月下旬邀请来自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心理专家,做了题为《重建美好心理家园》的连续六期访谈节目,帮助全市人民树立心理重建意识以及传播灾后心理自我调整基本常识。其中有一期节目题为《灾区儿童心理问题及防治方法》,专门讨论了儿童心理救援问题。
(三)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虽然陇南灾情比不上四川严重,但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许多孩子亲眼目睹了地震瞬间人们的慌乱、房屋倒塌,以及深切体会自家房屋受损以后带来的经济压力,所以一直到现在,儿童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儿童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症状归结在生理、情绪、认知、行为四个方面。
(1)生理——头疼、头晕、耳鸣、假性听力丧失、四肢疼痛、四肢麻木等。
(2)情绪——害怕、焦虑、孤独等。
(3)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定向改变等。
(4)行为——社会退缩、回避、不敢出门。
在各方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中都发现,以上症状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明显、女童比男童明显。这些现象都说明,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女童比男童需要更多心理救援。
2、儿童心理救援存在问题
(1)心理救援工作的覆盖面不大
在学校调查的过程中得知,多数学校至今接受过的专业心理辅导只有一次,即震后由区团委带来的心理专家所做的干预辅导。个别同学曾经参加过兰军区心理咨询门诊的咨询。除此之外,学校或其他组织没有再组织过专业心理辅导或干预活动。
目前全区共有九年制学校16所、完小209所、教学点291个,其中在灾后接受过心理干预的学校共36所,其中小学13所。其他学校至今没有接受过一次专业心理干预。武都区群山环绕,许多学校设在山区。5·12地震中,山区比沿川受灾严重,而且在前面调查中也显示,山区儿童、农村儿童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和普遍,这意味着农村、山区儿童更应该受到特别关注。而在接受过心理辅导的36个学校中,主要以城市和沿川学校为主。这意味着接受过心理救援的只是少数学校、少数儿童,还有更多学校、更多儿童有待接受救援。
(2)心理救援工作的持久性不足
灾后心理救援工作通常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现场心理救援。现场心理救援工作是在紧急状况下进行的,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尽快稳定受灾群众的心理,减少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及其对救灾工作的影响,为灾后心理健康的尽快恢复打下基础。第二是灾后心理康复。群体性的公共危机事件对受灾群众的心理打击不仅是广泛的,而且是深远的。躯体健康状况的永久性损害,失去亲人和社会关系,基本生活条件的破坏,艰难的灾后重建,都将对受灾群众造成持久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对儿童、青少年、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社会弱势人群尤其如此。灾后心理康复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预防和治疗受灾群众的心理障碍,而且在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受灾群众的心理成长。
由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在武都区开展的心理救援工作主要在5、6月份抗震阶段展开,所以到目前为止,武都区已经开展的心理救援工作,主要是震后现场心理救援,灾后心理康复工作相对开展较少,迫切需要展开。台湾心理专家金韵蓉在赴绵竹灾区,与灾区孩子做过心理互动后指出,“仅仅给受灾的孩子发糖吃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长期的心理救援。” “这些孩子的心理完全康复的时间可能需要7年或更长时间,这需要我们做出长期救援计划来帮助他们。”灾后所开展的心理救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和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需要我们寻找切实可行的方略解决这个问题。
三、对陇南市开展灾后儿童心理救援工作的建议
地震带来的心理影响是普遍的、长期的,迫切需要社会关注和解决。灾后心理干预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长期有效地展开。由于我国心理专业人员短缺,精神科医生全国目前仅有15,000名,其中掌握危机干预专业知识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单纯依赖他们完成所有工作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们应该在心理专家指导、培训的基础上,协调各方力量长期坚持,为儿童心理康复创设良好条件。建议的基本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地方政府应该尽快建立灾区精神卫生服务系统。通过精神卫生服务系统为受灾群众提供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在内的基本精神卫生服务,对经济上存在困难的严重心理障碍患者,要建立适当的社会救援机制。
(二)开展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灾区的各级学校,包括大中小学,要尽快制定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体系,为受灾学生提供服务,在社区层面上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对居民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及时发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并转诊到专业机构接受治疗。
(三)针对受灾群众的常见心理问题强化辅导。对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要及时识别和处理,组织对基层医务人员(不仅仅是精神卫生服务人员)的强化培训,使这类疾病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救援。
(四)儿童身边的重要他人要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家长和教师作为孩子身边的重要他人,对儿童心理有鲜明的示范榜样作用,所以要注意主动改变自己的意识,善于调控自己的心理、情绪,以乐观的状态面对儿童。
(五)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积极心理引导。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很早以前就总结出的教育理论。每位教师在自己学科的教学中都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儿童积极乐观的引导、甚至疏导,让学生正确看待地震问题,对事物形成正确归因,进而帮助他们形成安全感和自信心。
(六)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精神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也非常关键,尽快建立文化月,开展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会等文化活动,丰富并正常开放图书馆等,可以丰富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有效转移注意力。
(七)学校、共青团、妇联等机构多组织积极健康的活动。活动是宣泄人不良情绪,建构积极心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组织有益、健康的活动,促进儿童在活动中宣泄心理的压抑等不良情绪。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讲座宣传普及心理知识,让儿童学会主动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
尽管地震带给儿童心理上很大的伤害,但是儿童心理有非常大的可塑性。震后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儿童心理救援系统,通过长期不懈地工作,对儿童心理进行科学的干预、合理的调节、恰当的引导,帮助儿童学会自主调整自我心理状态,减轻地震带给儿童的心理伤害,使儿童心理创伤加快愈合,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荣.震后儿童心理辅导[J].科技导报,2008(26)
[2]陇南市教育局抗震救灾宣传组编.5·12特大地震中的陇南教育纪实.2008年6月10日。
[3]何丰伦.灾害心理救援有待“双重关注”絮叨成“减压”良方[N].中国改革报,2008.5.20
[4]梁铁成.汶川地震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
[5]周庆安.心理救援应该是多方面的[N].广州日报,2008.5.24
[6]鲁洁.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救援[N].中国社会报,20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