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来看,艺术教育具备了创新、审美和教育认识的功能,而这些功能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在高校普及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艺术教育 创新 审美 教育认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07-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素质教育不断向前推进,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引起学校以及社会的重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指出,要把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各类院校共同遵守、共同实施的基础和要求,并强调指出在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在普通高校积极开展艺术教育,这对普通高校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古今中外许多伟人都对艺术有很高的评价,孔夫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使人兴奋,礼能使人在社会上立足,音乐可以被用来协调、融合人的多种知识经验,使人成为一个和谐而且完美的整体。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我早年接受的音乐教育,无论哪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也说过:“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枚硬币就代表了文化。”而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更是从人文精神,人本主义的角度赋予美术以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完美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
艺术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涵盖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建筑、影视等等。它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第一,创新意识功能。
纵观艺术的发展过程,尤其是现代艺术的发展,尽管各种流派、艺术理念层出不穷,看似眼花缭乱,但其核心的灵魂就只有两个字:“创新”,而这正是现在我国高校教育所迫切需要的。
由于我国高考制度的特殊性,中学阶段的教与学都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转,实行的是“填鸭式”、“题海战术”教学,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创新能力。而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把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复制,而不是激发创造潜能,于是对于教育对象来说,擅长的只是知识的模仿、继承,而应变能力和创新则显得十分薄弱。
当今时代正是信息海量、尊重创造的多元发展时代,知识的传承与发展主要通过教育,而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塑造。普通高校的任务是为全国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能够真正称为高素质的人肯定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艺术所具有的创新性特质正好可以通过艺术教育释放出来。
第二,审美功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如果没有文化财富——知识,文学,艺术,音乐以及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美,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暗淡、狭隘,从而失去了真正的人的幸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之后,人们对内在精神生活的审美艺术、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具备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才能创造出丰富优美的物质和环境。艺术是美学的最高表现,如绘画,它是以固定的形态展现在观赏者面前,但观赏者并不是被动的欣赏,而是根据画面的内容不断调动自己的经历和各方面的素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于是,画面进入观赏者的心理,它不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人的思维活动与人的思想感情发展升华,从而陶冶观赏者的情操,抚慰或者激发观赏者的情绪。
第三,教育认识功能。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文明的精华,是认识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具有益智、明德、促健的重要作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说:“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以音乐为例,音乐对人有思想和道德伦理上的教化作用,能激发爱国热情,使人奋发向上,而音乐作品表现了音乐家的爱憎、追求和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升华,因而对人的精神有着净化作用。
在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这对普通高校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心灵的和谐,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高校人文精神的积淀。因此,真正的高等教育应该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的一样:“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能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否则,他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只能像一条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象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蔡岳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2]于志新.当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
关键词:艺术教育 创新 审美 教育认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07-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素质教育不断向前推进,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引起学校以及社会的重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指出,要把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各类院校共同遵守、共同实施的基础和要求,并强调指出在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在普通高校积极开展艺术教育,这对普通高校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古今中外许多伟人都对艺术有很高的评价,孔夫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使人兴奋,礼能使人在社会上立足,音乐可以被用来协调、融合人的多种知识经验,使人成为一个和谐而且完美的整体。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我早年接受的音乐教育,无论哪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也说过:“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枚硬币就代表了文化。”而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更是从人文精神,人本主义的角度赋予美术以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完美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
艺术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涵盖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建筑、影视等等。它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第一,创新意识功能。
纵观艺术的发展过程,尤其是现代艺术的发展,尽管各种流派、艺术理念层出不穷,看似眼花缭乱,但其核心的灵魂就只有两个字:“创新”,而这正是现在我国高校教育所迫切需要的。
由于我国高考制度的特殊性,中学阶段的教与学都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转,实行的是“填鸭式”、“题海战术”教学,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创新能力。而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把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复制,而不是激发创造潜能,于是对于教育对象来说,擅长的只是知识的模仿、继承,而应变能力和创新则显得十分薄弱。
当今时代正是信息海量、尊重创造的多元发展时代,知识的传承与发展主要通过教育,而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塑造。普通高校的任务是为全国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能够真正称为高素质的人肯定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艺术所具有的创新性特质正好可以通过艺术教育释放出来。
第二,审美功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如果没有文化财富——知识,文学,艺术,音乐以及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美,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暗淡、狭隘,从而失去了真正的人的幸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之后,人们对内在精神生活的审美艺术、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具备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才能创造出丰富优美的物质和环境。艺术是美学的最高表现,如绘画,它是以固定的形态展现在观赏者面前,但观赏者并不是被动的欣赏,而是根据画面的内容不断调动自己的经历和各方面的素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于是,画面进入观赏者的心理,它不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人的思维活动与人的思想感情发展升华,从而陶冶观赏者的情操,抚慰或者激发观赏者的情绪。
第三,教育认识功能。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文明的精华,是认识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具有益智、明德、促健的重要作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说:“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以音乐为例,音乐对人有思想和道德伦理上的教化作用,能激发爱国热情,使人奋发向上,而音乐作品表现了音乐家的爱憎、追求和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升华,因而对人的精神有着净化作用。
在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这对普通高校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心灵的和谐,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高校人文精神的积淀。因此,真正的高等教育应该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的一样:“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能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否则,他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只能像一条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象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蔡岳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2]于志新.当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