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傍晚下班一进家门,发现阳台上新买的几株花在陶瓷花盆里袅袅娜娜,原本粗陋的一次性塑料盆已无踪影,花砖地板上干净利落。像花一样欣喜的心情只持续了不足5分钟,我立马反应过来:爸妈又爬楼了。
一个电话打过去:“你们这么大年纪了,腿脚又不好,有时间来看看就行了,还拎着那么沉的土和花盆。这不算,还给换盆换土。我爸血压高,使劲低着头干活对身体不好。跟你们说了那么多次了,就是不听……”
妈妈忙解释:“我跟你爸看你工作太累,想替你分担点儿,这点东西不沉,再说路也不远,我们慢慢走就行。”
“邻居们都在数落我,‘你爸妈都那么大年纪了,就别让他们拎着东西跑了,应该你去看他们才对’‘你真有福气,老人家净惦记着你,别让他们来回跑啦’……”我说。
我的话好像射出去的一梭子子弹,把妈妈伤得不轻。
我也很开心能在自己家里招待父母,陪他们说说话。只是近年来,他们的腿脚都不太好,虽无大问题,爬上我这五层楼还是挺费力的,尤其是妈妈。后来,他们来得少了些,有时候,妈妈会顺路买点菜或水果送到楼下,然后打电话叫我下楼去拿;有时候,我落下什么东西在他们那儿,不管天气好坏,爸爸或妈妈准会不打招呼就送到楼下;有时候听到门铃响,我甚至会有预感:准是爸妈送东西来了!从来没猜错。虽然只有十来分钟的路程,但我依然很着急,心疼他们身体,自责又给他们添了麻烦。
近年来,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我学习了不少父母课程,读了些国内外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学以致用,且效果极好。只是知识堆积的多了,难免自以为是,无意识中就会搬教条、给人贴标签,把自己放在真理的制高点。于是我就觉得父母给我的关爱确实太多了,他们会把他们喜欢的东西,无论食物还是日用品都买成双份,给我一份一模一样的。这样的照顾多了,我就感觉自己的生活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了,因为我跟他们喜欢的东西,有太多的不一样。
一定会有人说,你这样想实在不知道天高地厚,老人家多好啊,老人家会多伤心啊!是的,这正是我,或我这一代子女的纠结之处——孝顺与自我,如何去平衡?
曾经接纳,也曾经争执,我向父母强调我对完全拥有自己生活的渴求。但我妥协了,妥协得心甘情愿,且无比幸福。
那是我看到他们在用日渐羸弱的身体托举一颗分量从未减少的爱子之心。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读到了关切和对“不知还能关切多久”的无奈。我没有理由让这样一双眼睛去看我的脸色。
道理对否,不那么重要。道理大不过亲情。
如今我们知道,“爱孩子,不是为他多操心,而是帮助他成长为一个不需要父母操太多心的人”“爱孩子,不是无休止地付出,而是给他能回报父母的能力和机会”“爱孩子,不是把他紧紧搂在怀里,而是给他一个自由成长与生活的空间”,这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箴言毫无疑问是对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子女能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是无比幸运的,他们会拥有更宽松的环境、更广阔的思想空间和更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人生。
但,我们何苦拿这些来难为年迈的父母。那个时代的父母并没有学习过父母课程,只是用爱、用经验、用祖辈传下来的方式拉扯儿女长大成人,看着孩子们工作、结婚、生子,再看着孩子的孩子出生、成长,那就是福气。
在并不宽裕的年代,我们几乎是夺取了父母的营养长大成人了,如今,你还要什么“正确的方式”?
別人笑话又如何?扪心自问,这么多次,自己更在乎的到底是父母的劳累还是邻里的评价呢?与父母的幸福相比,面子是多么不值一提的事。让他们有机会为儿女做事,体验自己的价值感,收获路人的赞扬,难道不也是一种孝顺吗?
至于他们的年纪和身体,我想,他们还能爬得上来我这五层楼,那就是我莫大的福气!
一个电话打过去:“你们这么大年纪了,腿脚又不好,有时间来看看就行了,还拎着那么沉的土和花盆。这不算,还给换盆换土。我爸血压高,使劲低着头干活对身体不好。跟你们说了那么多次了,就是不听……”
妈妈忙解释:“我跟你爸看你工作太累,想替你分担点儿,这点东西不沉,再说路也不远,我们慢慢走就行。”
“邻居们都在数落我,‘你爸妈都那么大年纪了,就别让他们拎着东西跑了,应该你去看他们才对’‘你真有福气,老人家净惦记着你,别让他们来回跑啦’……”我说。
我的话好像射出去的一梭子子弹,把妈妈伤得不轻。
我也很开心能在自己家里招待父母,陪他们说说话。只是近年来,他们的腿脚都不太好,虽无大问题,爬上我这五层楼还是挺费力的,尤其是妈妈。后来,他们来得少了些,有时候,妈妈会顺路买点菜或水果送到楼下,然后打电话叫我下楼去拿;有时候,我落下什么东西在他们那儿,不管天气好坏,爸爸或妈妈准会不打招呼就送到楼下;有时候听到门铃响,我甚至会有预感:准是爸妈送东西来了!从来没猜错。虽然只有十来分钟的路程,但我依然很着急,心疼他们身体,自责又给他们添了麻烦。
近年来,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我学习了不少父母课程,读了些国内外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学以致用,且效果极好。只是知识堆积的多了,难免自以为是,无意识中就会搬教条、给人贴标签,把自己放在真理的制高点。于是我就觉得父母给我的关爱确实太多了,他们会把他们喜欢的东西,无论食物还是日用品都买成双份,给我一份一模一样的。这样的照顾多了,我就感觉自己的生活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了,因为我跟他们喜欢的东西,有太多的不一样。
一定会有人说,你这样想实在不知道天高地厚,老人家多好啊,老人家会多伤心啊!是的,这正是我,或我这一代子女的纠结之处——孝顺与自我,如何去平衡?
曾经接纳,也曾经争执,我向父母强调我对完全拥有自己生活的渴求。但我妥协了,妥协得心甘情愿,且无比幸福。
那是我看到他们在用日渐羸弱的身体托举一颗分量从未减少的爱子之心。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读到了关切和对“不知还能关切多久”的无奈。我没有理由让这样一双眼睛去看我的脸色。
道理对否,不那么重要。道理大不过亲情。
如今我们知道,“爱孩子,不是为他多操心,而是帮助他成长为一个不需要父母操太多心的人”“爱孩子,不是无休止地付出,而是给他能回报父母的能力和机会”“爱孩子,不是把他紧紧搂在怀里,而是给他一个自由成长与生活的空间”,这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箴言毫无疑问是对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子女能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是无比幸运的,他们会拥有更宽松的环境、更广阔的思想空间和更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人生。
但,我们何苦拿这些来难为年迈的父母。那个时代的父母并没有学习过父母课程,只是用爱、用经验、用祖辈传下来的方式拉扯儿女长大成人,看着孩子们工作、结婚、生子,再看着孩子的孩子出生、成长,那就是福气。
在并不宽裕的年代,我们几乎是夺取了父母的营养长大成人了,如今,你还要什么“正确的方式”?
別人笑话又如何?扪心自问,这么多次,自己更在乎的到底是父母的劳累还是邻里的评价呢?与父母的幸福相比,面子是多么不值一提的事。让他们有机会为儿女做事,体验自己的价值感,收获路人的赞扬,难道不也是一种孝顺吗?
至于他们的年纪和身体,我想,他们还能爬得上来我这五层楼,那就是我莫大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