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汽车类校企协同育人教学管理运行模式有待完善、课程思政体系架构有待健全等问题,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为例,调研学徒制实际运行情况,分析问题出现原因,探索解决问题路径,并将课程思政与高职汽车类现代学徒制相融合,从宏观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微观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期为兄弟院校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汽车技术 高职高专 专业建设 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2020年度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高职汽车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通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ZY20B02)。
引 言
针对高职汽车类现代学徒制存在的校企协同育人教学管理运行模式有待完善,“学生、学徒”双身份落实不到位、学徒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校企协同育人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于2010年围绕高端品牌进行产教融合,实施分段育人,创新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1个国家级重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攻关课题《基于戴姆勒铸星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4个省级重点项目、5个省级重点课题的支撑,在2016年形成了高职汽车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汽车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与德国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国际知名企业的校企合作,签署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协议,双方进一步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发展,探讨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方式方法,探讨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徑和成长通道,按照校企双元分工协作,实现了理论实践、教学做评、课堂工厂“三联通”,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五方面深度融合,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教学综合改革,形成学徒制试点改革“新范式”
通过走访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进行岗位调研分析,校企共同开发了基于能力培养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校企共同建立评价标准与体系。
完善了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了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初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引进了德国最先进的汽车维修职教理念“胡格模式”,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引进德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职业等级考评体系,严格把控教学质量关,做好考评质量监控体系,培养符合国际认证的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教育教学以满足国际化大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质量需求。
2.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构筑能工巧匠培育“新高地”
通过与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合作,重点引进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国际化的人才质量标准,共同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把工作重点放在引进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和认证体系,大力拓展毕业生到国际化高端企业就业的途径,走国际化职业教育标准道路,保障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深度校企融合过程中,以戴姆勒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为平台,积极引进德国职业资格标准,吸收德国先进教育资源,稳步推进与实施了“素质教育教学项目”开发,形成了一套基于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授课模式、教学方法与理念、考评方法的培训,提高了整体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3.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资源整合共享“推进器”
校企双方成立专门机构,共同建设戴姆勒铸星教育基地,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的顶层设计与开发,以服务学生和辅助教师为中心,规划设计学生职业生涯。按照学生成长成才路径,引导教师适度适时提供教学帮助,体现先进性、模拟性、开放性、综合性、层次性和生产性。企业提供管理规范与技术标准,提炼典型案例,学院集合优势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开发设计课程与实训任务,将学院与企业软硬件资源整合,建设汽车服务资源库。
以“国际化的视野、职业化的要求、标准化的规范和企业化的运作”为目标,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和建设,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确保资源库和实训基地平台的优化积累、优质共享和持续更新,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互动式自主学习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4.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形成高水平双师团队,成为引领职教改革“新引擎”
通过校企双方现代学徒制试点,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一是“六个共同(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参与企业相应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分析。课程体系中始终贯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订单”岗位核心职业技能的培养。合作开发的课程体系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几个要素有机融合,实现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课程体系始终贯穿职业能力培养主线,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核心职业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在试点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置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教材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全部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凸显专业教学特色。
二是“两结合(中外、校企专家相结合)”,推进企业全程参与双导师育人的教学过程。一方面把企业一线技术骨干请进学院,让其在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担任主讲或指导教师。学院教师和来自企业的中外专家一起共同备课、共同教学。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一方面培养了双师型教师,凸显了教师的职业化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学院指定专人参与学生管理,企业派专人指导和管理学生实习的全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建设
学院对汽车类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融通的培养内容进行研究和实践,实现了专业教学与立德树人交互发展。
1.主要实施内容
一是梳理思政课程中与汽车类专业课程能够相融通的思政理论,形成专业课程思政大纲,并融入专业课程知识大纲中,制定专业课程思政的课程培养标准。
二是创新和探索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全过程。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教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
三是探索和实践基于互联网分段不分时的思政专项活动,实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全时段育人,时刻关注国家实时热点,以及具有思政主题和育人题材的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专项活动,形成推广素材,经审核后在网上进行推广宣传。
四是研究汽车类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培养与评估方案,将其评估量化,使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过程有重点、有抓手。
2.创建符合专业教学的课程方法
将体验式课堂引入专业课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能力和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知力,提高学生课堂氛围及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深度调研与分析,制定高职汽车类专业课思政培养课程标准,创新课堂授课观念,提高课堂效果;创建操作性较强的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培养与评估方法,形成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典范;通过探索、实践、总结、推广,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料包。
优化专业建设 完善课程内容
1.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职业认知不足
学生对于职业岗位的认可还存在一定差距,不愿意提前进入工作实习岗位,吃苦精神不够,个别学生对于未来职业规划经常出现变化,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决心,受外界环境和家长影响较大,学生稳定性不够好。
(2)弹性学制存在一定困难
学院方面需要协调的部门和课程过多,专业课程体系只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需要学院针对现代学徒制独立运行新的管理运营体系,目前弹性学制还有实施上的困难。
(3)企业人员稳定性有待提高
企业高层领导很重视现代学徒制,基本上都有合作意识,愿意体现社会责任,但是企业基层人员认为有安全隐患和劳动保障不到位的问题,岗位人员变化比较大,汽车维修行业的动态变化往往会影响学徒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根据情况及时改进措施
(1)加大职业认可宣传力度
学生和家长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对社会对企业都要宣传贯彻现代学徒制新理念,建立家长、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多方沟通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增强劳动光荣、崇尚技艺、爱岗乐业、精益求精的现代学徒精神。
(2)多方构建保障机制
联合企业、学校、社会保障机构建立学生学徒期间的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学校和企业日常沟通机制,建立响应和沟通平台,及时解决突发问题。
(3)加大企业支持力度
企业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社会和政府角度切入,引导其建立长效的企业师傅选拔机制、学徒半工半读实习机制、学生补助机制、劳动合同保障机制等,完善企业培养人才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现代学徒制的主动方。
3.专业建设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试点建设方案将不断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联系,进一步扩大高职汽车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并将取得的成效和优秀经验进行分享,推广到省外院校,为兄弟院校提供借鉴。
为了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专业设置与汽车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企业和认证中心将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双主体育人、企业导师激励、学徒制运行管理等各项制度和办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EB/OL].(2014-8-2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06020.htm.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8〕10号)[EB/OL].(2018-3-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803/t20180319_330486.html.
[3]孔巧丽.校企合作、工匠精神培育和院校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首届(2018)“大国高职教育”博士论坛会议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2(6):77-80.
[4]周应中.高职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5):5-9.
[5]吴婷.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载体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8(25):18-23.
[6]廖敏霞.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23):55-59.
[7]鄭琼鸽,吕慈仙.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8):72-75.
[8]王金兰,陈玉琪,林锦章,等.基于“校企行”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125-130.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汽车技术 高职高专 专业建设 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2020年度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高职汽车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通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ZY20B02)。
引 言
针对高职汽车类现代学徒制存在的校企协同育人教学管理运行模式有待完善,“学生、学徒”双身份落实不到位、学徒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校企协同育人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于2010年围绕高端品牌进行产教融合,实施分段育人,创新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1个国家级重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攻关课题《基于戴姆勒铸星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4个省级重点项目、5个省级重点课题的支撑,在2016年形成了高职汽车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汽车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与德国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国际知名企业的校企合作,签署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协议,双方进一步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发展,探讨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方式方法,探讨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徑和成长通道,按照校企双元分工协作,实现了理论实践、教学做评、课堂工厂“三联通”,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五方面深度融合,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教学综合改革,形成学徒制试点改革“新范式”
通过走访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进行岗位调研分析,校企共同开发了基于能力培养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校企共同建立评价标准与体系。
完善了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了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初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引进了德国最先进的汽车维修职教理念“胡格模式”,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引进德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职业等级考评体系,严格把控教学质量关,做好考评质量监控体系,培养符合国际认证的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教育教学以满足国际化大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质量需求。
2.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构筑能工巧匠培育“新高地”
通过与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合作,重点引进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国际化的人才质量标准,共同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把工作重点放在引进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和认证体系,大力拓展毕业生到国际化高端企业就业的途径,走国际化职业教育标准道路,保障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深度校企融合过程中,以戴姆勒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为平台,积极引进德国职业资格标准,吸收德国先进教育资源,稳步推进与实施了“素质教育教学项目”开发,形成了一套基于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授课模式、教学方法与理念、考评方法的培训,提高了整体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3.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资源整合共享“推进器”
校企双方成立专门机构,共同建设戴姆勒铸星教育基地,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的顶层设计与开发,以服务学生和辅助教师为中心,规划设计学生职业生涯。按照学生成长成才路径,引导教师适度适时提供教学帮助,体现先进性、模拟性、开放性、综合性、层次性和生产性。企业提供管理规范与技术标准,提炼典型案例,学院集合优势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开发设计课程与实训任务,将学院与企业软硬件资源整合,建设汽车服务资源库。
以“国际化的视野、职业化的要求、标准化的规范和企业化的运作”为目标,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和建设,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确保资源库和实训基地平台的优化积累、优质共享和持续更新,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互动式自主学习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4.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形成高水平双师团队,成为引领职教改革“新引擎”
通过校企双方现代学徒制试点,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一是“六个共同(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参与企业相应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分析。课程体系中始终贯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订单”岗位核心职业技能的培养。合作开发的课程体系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几个要素有机融合,实现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课程体系始终贯穿职业能力培养主线,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核心职业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在试点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置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教材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全部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凸显专业教学特色。
二是“两结合(中外、校企专家相结合)”,推进企业全程参与双导师育人的教学过程。一方面把企业一线技术骨干请进学院,让其在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担任主讲或指导教师。学院教师和来自企业的中外专家一起共同备课、共同教学。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一方面培养了双师型教师,凸显了教师的职业化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学院指定专人参与学生管理,企业派专人指导和管理学生实习的全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建设
学院对汽车类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融通的培养内容进行研究和实践,实现了专业教学与立德树人交互发展。
1.主要实施内容
一是梳理思政课程中与汽车类专业课程能够相融通的思政理论,形成专业课程思政大纲,并融入专业课程知识大纲中,制定专业课程思政的课程培养标准。
二是创新和探索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全过程。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教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
三是探索和实践基于互联网分段不分时的思政专项活动,实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全时段育人,时刻关注国家实时热点,以及具有思政主题和育人题材的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专项活动,形成推广素材,经审核后在网上进行推广宣传。
四是研究汽车类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培养与评估方案,将其评估量化,使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过程有重点、有抓手。
2.创建符合专业教学的课程方法
将体验式课堂引入专业课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能力和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知力,提高学生课堂氛围及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深度调研与分析,制定高职汽车类专业课思政培养课程标准,创新课堂授课观念,提高课堂效果;创建操作性较强的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培养与评估方法,形成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典范;通过探索、实践、总结、推广,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料包。
优化专业建设 完善课程内容
1.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职业认知不足
学生对于职业岗位的认可还存在一定差距,不愿意提前进入工作实习岗位,吃苦精神不够,个别学生对于未来职业规划经常出现变化,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决心,受外界环境和家长影响较大,学生稳定性不够好。
(2)弹性学制存在一定困难
学院方面需要协调的部门和课程过多,专业课程体系只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需要学院针对现代学徒制独立运行新的管理运营体系,目前弹性学制还有实施上的困难。
(3)企业人员稳定性有待提高
企业高层领导很重视现代学徒制,基本上都有合作意识,愿意体现社会责任,但是企业基层人员认为有安全隐患和劳动保障不到位的问题,岗位人员变化比较大,汽车维修行业的动态变化往往会影响学徒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根据情况及时改进措施
(1)加大职业认可宣传力度
学生和家长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对社会对企业都要宣传贯彻现代学徒制新理念,建立家长、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多方沟通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增强劳动光荣、崇尚技艺、爱岗乐业、精益求精的现代学徒精神。
(2)多方构建保障机制
联合企业、学校、社会保障机构建立学生学徒期间的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学校和企业日常沟通机制,建立响应和沟通平台,及时解决突发问题。
(3)加大企业支持力度
企业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社会和政府角度切入,引导其建立长效的企业师傅选拔机制、学徒半工半读实习机制、学生补助机制、劳动合同保障机制等,完善企业培养人才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现代学徒制的主动方。
3.专业建设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试点建设方案将不断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联系,进一步扩大高职汽车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并将取得的成效和优秀经验进行分享,推广到省外院校,为兄弟院校提供借鉴。
为了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专业设置与汽车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企业和认证中心将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双主体育人、企业导师激励、学徒制运行管理等各项制度和办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EB/OL].(2014-8-2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06020.htm.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8〕10号)[EB/OL].(2018-3-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803/t20180319_330486.html.
[3]孔巧丽.校企合作、工匠精神培育和院校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首届(2018)“大国高职教育”博士论坛会议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2(6):77-80.
[4]周应中.高职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5):5-9.
[5]吴婷.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载体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8(25):18-23.
[6]廖敏霞.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23):55-59.
[7]鄭琼鸽,吕慈仙.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8):72-75.
[8]王金兰,陈玉琪,林锦章,等.基于“校企行”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125-130.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