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营管理模式、管理体制改革、经营内容、绩效评价、区域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国外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等领域,横跨多个学科。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多功能开发、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扶持政策等领域是当前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的薄弱之处,也将成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 运营管理 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95-01
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深圳世界大运会等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相继落户中国,加上各地争相举办全国运动会、城市运动会和其他大型单项体育赛事,使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与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增长。与此同时,现行公共场馆运营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正成为各级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本研究对国内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发展,特别是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一、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绩效评价
唐立成等认为,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管理的绩效评估是指识别、观察、测量和开发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绩效的过程。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管理实施绩效评估的流程包括:设定绩效评估目标,选择评估方法,构建 KPI 评估指标体系和实施绩效评估。赵蕴等指出,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体育场馆经营效益指标和公共体育场馆效益指标两大方面。体育场馆经营效益指标包括体育场馆投入产出能力、体育场馆的盈利水平和经营自给能力;公共体育场馆效益指标包括高水平运动竞赛指标、基层运动训练指标和群众体育指标。张红学指出,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绩效指标构成中,顾客维度占有最高的权重值。实地评估后认为,财务维度的执行度最好,其次是顾客满意度和内部程序维度。从经营绩效评估 4 大维度总得分可知,总体表现以北京市、上海市为最好,而四川省体育馆因其组织结构性因素,在 4 个维度的成效均为最低。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在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绩效评价的研究已取得积极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正在获得不同程度的采纳和运用,在体育场馆科学化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地区性特征较为明显,造成指标离散程度高,目前还很难作为整体评价的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二、区域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
李朝刚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模式。高扬对北京奥运会新建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融资模式和赛后产业化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张蓓等在全面分析上海大剧院经营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创新思路。张宏等对广东省首批 135 所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学校的工作进行了实证研究。胡娟对江苏省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进行了分析。柳国庆尝试构建山东省大型体育场馆有效运营管理模式。马志云等就河北省城市体育场地经营与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蒋德龙对湖南省省运会后体育场馆资源总体上进行概括。李梁华等、冯欣欣等分别研究了江西省、辽宁省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郭春盛对长春市体育场馆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显示,区域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实证研究得以广泛开展,针对区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途径及对策,进一步丰富了区域体育场馆运用管理的理论,奠定了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的基础,并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
一是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问题。俎建生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丁长有针对性地提出创造条件加大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利用与开发。李敬会等、戴杰、张象分别研究了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市及四川 5.12地震后灾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二是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任丽萍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及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运行管理的特点。向征对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模式运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蒋仲君从成本与效益的视角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成本与效益、高校体育场馆的产权性质、经营性质、营利行为等问题进行分析。刘波等提出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功能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功能。刘晶等在分析全国高校体育场馆供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场馆供给具有的多重特点。王德喜等对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意义及产生的困惑进行探讨和思考。刘勇对北京 30 所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及特征、场馆开发经营的运作机制、经营效益因素、管理因素进行分析。刘学谦等以广州大学体育场馆及“体育运动健身卡”运作为例,设计出未来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BSC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框架和标准。
上述研究显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已成为群众体育健身的重要场所,并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但研究成果大多局限在区域性的现状与对策层面,缺乏理论深度,尤其是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整体性的具体管理措施研究还有待深入。
四、国外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
随着国内公共体育场馆,尤其是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普遍面临的困境,近年来国内学者注重研究国外体育场馆的运用经验与特征,这些研究主要着重在介绍国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经济政策、运营模式和技术手段方面。黄德敏指出美国、英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体育场馆广泛采用委托专业化企业经营,政府对体育场馆运营进行固定或专项补贴。李定从发展历史、现状、分类 3 个方面介绍了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情况。陈元欣指出美国体育场馆民营化趋势日益明显。严婕通过对中外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现行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认为可通过完善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调整场馆运行机制,加强公共体育场馆的内部管理等措施,促进体育场馆运营效益的提高。黄卓等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西方国家体育场馆在资产并购过程中的申报制度和并购前期的深入调查。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关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国外研究对于拓宽国内研究者视野、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具有借鉴意义。但是也应看到,国外研究零散分析较多,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不利于挖掘国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冯欣欣等.西方国家大型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4):35-38.
[2]张宏.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制的模式、操作流程和关键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2):10-14.
[3]庄永达,陆亨伯.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管理的几个瓶颈问题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5):4-7.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 运营管理 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95-01
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深圳世界大运会等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相继落户中国,加上各地争相举办全国运动会、城市运动会和其他大型单项体育赛事,使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与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增长。与此同时,现行公共场馆运营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正成为各级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本研究对国内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发展,特别是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一、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绩效评价
唐立成等认为,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管理的绩效评估是指识别、观察、测量和开发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绩效的过程。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管理实施绩效评估的流程包括:设定绩效评估目标,选择评估方法,构建 KPI 评估指标体系和实施绩效评估。赵蕴等指出,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体育场馆经营效益指标和公共体育场馆效益指标两大方面。体育场馆经营效益指标包括体育场馆投入产出能力、体育场馆的盈利水平和经营自给能力;公共体育场馆效益指标包括高水平运动竞赛指标、基层运动训练指标和群众体育指标。张红学指出,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绩效指标构成中,顾客维度占有最高的权重值。实地评估后认为,财务维度的执行度最好,其次是顾客满意度和内部程序维度。从经营绩效评估 4 大维度总得分可知,总体表现以北京市、上海市为最好,而四川省体育馆因其组织结构性因素,在 4 个维度的成效均为最低。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在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绩效评价的研究已取得积极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正在获得不同程度的采纳和运用,在体育场馆科学化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地区性特征较为明显,造成指标离散程度高,目前还很难作为整体评价的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二、区域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
李朝刚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模式。高扬对北京奥运会新建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融资模式和赛后产业化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张蓓等在全面分析上海大剧院经营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创新思路。张宏等对广东省首批 135 所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学校的工作进行了实证研究。胡娟对江苏省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进行了分析。柳国庆尝试构建山东省大型体育场馆有效运营管理模式。马志云等就河北省城市体育场地经营与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蒋德龙对湖南省省运会后体育场馆资源总体上进行概括。李梁华等、冯欣欣等分别研究了江西省、辽宁省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郭春盛对长春市体育场馆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显示,区域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实证研究得以广泛开展,针对区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途径及对策,进一步丰富了区域体育场馆运用管理的理论,奠定了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的基础,并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
一是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问题。俎建生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丁长有针对性地提出创造条件加大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利用与开发。李敬会等、戴杰、张象分别研究了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市及四川 5.12地震后灾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二是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任丽萍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及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运行管理的特点。向征对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模式运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蒋仲君从成本与效益的视角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成本与效益、高校体育场馆的产权性质、经营性质、营利行为等问题进行分析。刘波等提出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功能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功能。刘晶等在分析全国高校体育场馆供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场馆供给具有的多重特点。王德喜等对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意义及产生的困惑进行探讨和思考。刘勇对北京 30 所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及特征、场馆开发经营的运作机制、经营效益因素、管理因素进行分析。刘学谦等以广州大学体育场馆及“体育运动健身卡”运作为例,设计出未来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BSC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框架和标准。
上述研究显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已成为群众体育健身的重要场所,并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但研究成果大多局限在区域性的现状与对策层面,缺乏理论深度,尤其是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整体性的具体管理措施研究还有待深入。
四、国外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
随着国内公共体育场馆,尤其是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普遍面临的困境,近年来国内学者注重研究国外体育场馆的运用经验与特征,这些研究主要着重在介绍国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经济政策、运营模式和技术手段方面。黄德敏指出美国、英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体育场馆广泛采用委托专业化企业经营,政府对体育场馆运营进行固定或专项补贴。李定从发展历史、现状、分类 3 个方面介绍了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情况。陈元欣指出美国体育场馆民营化趋势日益明显。严婕通过对中外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现行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认为可通过完善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调整场馆运行机制,加强公共体育场馆的内部管理等措施,促进体育场馆运营效益的提高。黄卓等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西方国家体育场馆在资产并购过程中的申报制度和并购前期的深入调查。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关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国外研究对于拓宽国内研究者视野、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具有借鉴意义。但是也应看到,国外研究零散分析较多,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不利于挖掘国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冯欣欣等.西方国家大型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4):35-38.
[2]张宏.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制的模式、操作流程和关键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2):10-14.
[3]庄永达,陆亨伯.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管理的几个瓶颈问题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