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综合考评绩效,实现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结合、外部与内部指标结合、长期与短期目标结合,从而确保绩效评价更加全面。将其应用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中,加强了评价力度,完善了评价体系,实现了绩效评价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6.148
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的使用,才能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实现多维度和多目标的综合衡量,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
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概述
平衡计分卡简称BSC,在提出阶段,学者主要是为了将单位的发展战略和绩效评价指标相结合,并且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学习成长四个维度出发进行计量,实现了多维度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构建了综合平衡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注重平衡,因此在每一个维度中建设的指标都十分注重平衡这一思想的体现。这四个层面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而员工則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员工开展积极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企业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持,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水平。做好内部业务的各项工作,得到客户的认可,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平衡计分卡也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绩效管理工具,应用于企业发展和绩效评价中,并获得良好的效果。高校和企业的性质不同,高校属于非营利性质组织,在引进平衡计分卡时,这四个层面需要根据高效的性质作出恰当的调整,使其适应高校的发展战略,构建全新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详见图1。
2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认识到在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多个原则。根据原则特点制定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平衡计分卡的功能效用。首先是目标性与系统性的结合,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和综合性目标,这些目标指导了高校的发展方向。在平衡计分卡中,四个不同维度便表示了组织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他们根据组织需求制定了不同的指标,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具有战略性。同时还需要注重指标的系统性,同一层次的指标,避免相互包容,避免对同一内容进行反复评价,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指标的有效结合,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评价系统,针对高效的各层次各部分运用不同的指标进行衡量,完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并实现了这一体系目标性和系统性的有效结合。
其次需要重视可操作性的具体体现,根据高校的发展情况,平衡计分卡每层次的指标都应当简单通俗易懂,在开展评价工作时,能够快速地获得资料,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最后需要注意该指标的均衡互补。在平衡计分卡中,平衡是每个层次的核心思想,高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定量与定性指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短期与中期指标的均衡互补,确保各指标实现均衡性,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平衡计分卡的功能效用。
3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3.1 预算管理缺乏全局性
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缺乏全局性的考虑,并没有将高校所有收入和支出归入预算管理范畴当中。因此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并不科学,同时也并不符合平衡计分卡中平衡这一思想,难以实现各层次指标的有效结合,在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中,仅考虑了本年度的预算支出、收入和上年的自行结余,并未将以前的收入支出等纳入全面预算管理的范围内,财务信息并不完善,在制定各项综合指标时,也缺乏全面性的考虑,影响了平衡计分卡功能的落实。
3.2 预算编制方法并不科学
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中采用的方法比较传统,以当期实际为标准,通过增量预算法调整基期数据,编制下一年预算。这种方法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高,而且操作十分简单,因此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缺乏长远性的考虑,难以充分发挥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价值和优势,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分配,降低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这一情况也并不利于平衡计分卡每层次不同指标的落实,缺乏长远性的考虑,因此制定的平衡计分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也缺乏科学性。
3.3 预算执行力弱
基于平衡计分卡制定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年度预算在通过管理层的审核后,会通过各个部门进行严格的落实,保证经济效益做好预算控制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高校预算管理体系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执行力较弱,导致制订的预算计划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3.4 预算管理缺乏前瞻性
目前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基本上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对高校长期发展的综合考量,也并未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评价工作。这就使得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和高校发展战略的有效联系,使得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平衡计分卡难以融入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当中,使得制定的评价体系也并不完善。
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点与策略
4.1 财务层面的构建要点与策略
传统的平衡计分卡是企业实现绩效管理和发展战略结合的一种指标体系,高校和企业在性质上存在较大的区别。高校属于非营利性组织,经济活动并不属于高校的主营项目。因此,在引进平衡计分卡这一理念时,需要做出恰当的调整。在财务层面,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确保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实现人才培养。因此,在制定财务维度时需要遵循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个原则,做好对高校预算管理的评价分析工作。根据支出性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效率性指的是高校资源使用效果和消耗资源之间的比例,一般设置为经费使用效率和人力资源效率指标;效果性指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了高校发展的预期值。通过分析高校资源使用的情况以及带来的影响,将这一指标设置为人均收入、人均经费、人均校产及科研收入、人员及公用支出占总支出比率等。 遵循上述原则,高校可以将财务维度划分为筹资能力、预算管理能力、财务运行绩效和偿债能力四部分,每个部分设置不同的指标,用于构建完善的指标体系。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平衡思想的体现。可以通过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加强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真实系统地反映高校预算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同时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高校的发展水平以及潜在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发展指标。
4.2 内部业务层面的构建要点与策略
内部业务层面的构建是以客户层面为基础,在高校发展目标的引导下,进一步改善内部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优化资源的配置。因此其构建要点主要包括内部管理、资源配置和教学质量保障三方面。在内部管理方面,需要综合考虑高校的内部流程,认识到高效价值,主要通过教学科研后勤等各类活动进行创造。基于此,在内部管理中制定了办事流程完备率、重大决策程序合格率、内控制度健全率和各单位任务目标完成率等多个指标,综合评价分析高校内部日常运营管理的情况。在资源配置方面,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为教授提供一定的科研支持。因此在资金投入上,用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源等多个方面,为了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将指标划分为学生人均占有房屋建筑面积、人均图书数量、人均仪器设备值、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率、教学业务费等公用经费支出比例、图书资源使用率等各项指标,主要用来评价分析高校各类资源配置利用情况。而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高校主要通过引进师资力量、制作校本课程等来实现。因此在这一年划分了师生比例、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教师占总职工比例等各项指标,用来综合评价高校师资配置、教学质量等情况。
4.3 客户层面的构建要点与策略
首先需要认识到高校的客户指的是学生、政府、家长和企业,不同类型的客户对于高校给予的期望值并不相同,为了确保这一期望的平衡性,高校会根据客户类型的需求,充分利用平衡计分卡的全面评价。在这一维度中,构建要点主要包括生源竞争力、学生素质、社会关注度、高校形象四部分。生源竞争力制定的指标为第一志愿报考率和招生率,用于分析高校获得新生的能力。在学生素质方面,主要制定的指标包括学位获得率、获奖数量、考研率、毕业生就业率,用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就业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客户的期望值。在社会关注度这一方面,主要制定了用人单位满意度、教学评估结果、家长满意度等各项指标,便于了解用人单位的期望值,综合分析学生的发展程度。在高校形象这一方面主要制定了社会评价、媒体报道、高校排名等指标,用于综合评价高校在社会上的形象。
4.4 学习与创新层面的构建要点与策略
在学习与创新这一层面构建时,高校要认识到员工在其中的重要性,以員工为核心,划分为教职工培养、人才引进、科研水平和学术交流四个方面。要注重以人为本观念的落实,重视教职工的培养,制定了教职工进修率、教师博士率、教师教授率等多项指标,用于综合评价高校在教职工方面培养投入的精力和培养效果。在人才引进方面制定的高层次人才进出比和增长率这一指标,用来综合评价高校留住人才的能力。在科研水平方面,制定了教师获得科技成果奖励、成果转化与人均发表论文数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价高校教职工的创新发展能力。在学术交流方面,制定了校际交流项目增长率派遣、接受进修访问学者次数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价高校在学术文化等方面的互动交流学习情况。
5 结语
总而言之,将平衡计分卡融入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实现发展战略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使得高校的财务人员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高校的管理层也能综合分析确定各层次指标标准,构建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在日常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人员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开展全面系统的预算管理工作,实现各方面的平衡发展,提高高校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刘振晶.高校科技创新平台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J].时代金融,2020,766(12):143-144.
[2]何志军,熊瑀,张卫中.高校战略平衡计分卡的实施[J].中国市场,2010(18):152-153.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6.148
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的使用,才能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实现多维度和多目标的综合衡量,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
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概述
平衡计分卡简称BSC,在提出阶段,学者主要是为了将单位的发展战略和绩效评价指标相结合,并且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学习成长四个维度出发进行计量,实现了多维度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构建了综合平衡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注重平衡,因此在每一个维度中建设的指标都十分注重平衡这一思想的体现。这四个层面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而员工則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员工开展积极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企业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持,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水平。做好内部业务的各项工作,得到客户的认可,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平衡计分卡也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绩效管理工具,应用于企业发展和绩效评价中,并获得良好的效果。高校和企业的性质不同,高校属于非营利性质组织,在引进平衡计分卡时,这四个层面需要根据高效的性质作出恰当的调整,使其适应高校的发展战略,构建全新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详见图1。
2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认识到在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多个原则。根据原则特点制定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平衡计分卡的功能效用。首先是目标性与系统性的结合,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和综合性目标,这些目标指导了高校的发展方向。在平衡计分卡中,四个不同维度便表示了组织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他们根据组织需求制定了不同的指标,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具有战略性。同时还需要注重指标的系统性,同一层次的指标,避免相互包容,避免对同一内容进行反复评价,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指标的有效结合,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评价系统,针对高效的各层次各部分运用不同的指标进行衡量,完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并实现了这一体系目标性和系统性的有效结合。
其次需要重视可操作性的具体体现,根据高校的发展情况,平衡计分卡每层次的指标都应当简单通俗易懂,在开展评价工作时,能够快速地获得资料,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最后需要注意该指标的均衡互补。在平衡计分卡中,平衡是每个层次的核心思想,高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定量与定性指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短期与中期指标的均衡互补,确保各指标实现均衡性,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平衡计分卡的功能效用。
3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3.1 预算管理缺乏全局性
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缺乏全局性的考虑,并没有将高校所有收入和支出归入预算管理范畴当中。因此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并不科学,同时也并不符合平衡计分卡中平衡这一思想,难以实现各层次指标的有效结合,在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中,仅考虑了本年度的预算支出、收入和上年的自行结余,并未将以前的收入支出等纳入全面预算管理的范围内,财务信息并不完善,在制定各项综合指标时,也缺乏全面性的考虑,影响了平衡计分卡功能的落实。
3.2 预算编制方法并不科学
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中采用的方法比较传统,以当期实际为标准,通过增量预算法调整基期数据,编制下一年预算。这种方法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高,而且操作十分简单,因此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缺乏长远性的考虑,难以充分发挥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价值和优势,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分配,降低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这一情况也并不利于平衡计分卡每层次不同指标的落实,缺乏长远性的考虑,因此制定的平衡计分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也缺乏科学性。
3.3 预算执行力弱
基于平衡计分卡制定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年度预算在通过管理层的审核后,会通过各个部门进行严格的落实,保证经济效益做好预算控制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高校预算管理体系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执行力较弱,导致制订的预算计划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3.4 预算管理缺乏前瞻性
目前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基本上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对高校长期发展的综合考量,也并未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评价工作。这就使得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和高校发展战略的有效联系,使得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平衡计分卡难以融入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当中,使得制定的评价体系也并不完善。
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点与策略
4.1 财务层面的构建要点与策略
传统的平衡计分卡是企业实现绩效管理和发展战略结合的一种指标体系,高校和企业在性质上存在较大的区别。高校属于非营利性组织,经济活动并不属于高校的主营项目。因此,在引进平衡计分卡这一理念时,需要做出恰当的调整。在财务层面,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确保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实现人才培养。因此,在制定财务维度时需要遵循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个原则,做好对高校预算管理的评价分析工作。根据支出性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效率性指的是高校资源使用效果和消耗资源之间的比例,一般设置为经费使用效率和人力资源效率指标;效果性指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了高校发展的预期值。通过分析高校资源使用的情况以及带来的影响,将这一指标设置为人均收入、人均经费、人均校产及科研收入、人员及公用支出占总支出比率等。 遵循上述原则,高校可以将财务维度划分为筹资能力、预算管理能力、财务运行绩效和偿债能力四部分,每个部分设置不同的指标,用于构建完善的指标体系。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平衡思想的体现。可以通过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加强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真实系统地反映高校预算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同时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高校的发展水平以及潜在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发展指标。
4.2 内部业务层面的构建要点与策略
内部业务层面的构建是以客户层面为基础,在高校发展目标的引导下,进一步改善内部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优化资源的配置。因此其构建要点主要包括内部管理、资源配置和教学质量保障三方面。在内部管理方面,需要综合考虑高校的内部流程,认识到高效价值,主要通过教学科研后勤等各类活动进行创造。基于此,在内部管理中制定了办事流程完备率、重大决策程序合格率、内控制度健全率和各单位任务目标完成率等多个指标,综合评价分析高校内部日常运营管理的情况。在资源配置方面,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为教授提供一定的科研支持。因此在资金投入上,用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源等多个方面,为了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将指标划分为学生人均占有房屋建筑面积、人均图书数量、人均仪器设备值、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率、教学业务费等公用经费支出比例、图书资源使用率等各项指标,主要用来评价分析高校各类资源配置利用情况。而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高校主要通过引进师资力量、制作校本课程等来实现。因此在这一年划分了师生比例、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教师占总职工比例等各项指标,用来综合评价高校师资配置、教学质量等情况。
4.3 客户层面的构建要点与策略
首先需要认识到高校的客户指的是学生、政府、家长和企业,不同类型的客户对于高校给予的期望值并不相同,为了确保这一期望的平衡性,高校会根据客户类型的需求,充分利用平衡计分卡的全面评价。在这一维度中,构建要点主要包括生源竞争力、学生素质、社会关注度、高校形象四部分。生源竞争力制定的指标为第一志愿报考率和招生率,用于分析高校获得新生的能力。在学生素质方面,主要制定的指标包括学位获得率、获奖数量、考研率、毕业生就业率,用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就业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客户的期望值。在社会关注度这一方面,主要制定了用人单位满意度、教学评估结果、家长满意度等各项指标,便于了解用人单位的期望值,综合分析学生的发展程度。在高校形象这一方面主要制定了社会评价、媒体报道、高校排名等指标,用于综合评价高校在社会上的形象。
4.4 学习与创新层面的构建要点与策略
在学习与创新这一层面构建时,高校要认识到员工在其中的重要性,以員工为核心,划分为教职工培养、人才引进、科研水平和学术交流四个方面。要注重以人为本观念的落实,重视教职工的培养,制定了教职工进修率、教师博士率、教师教授率等多项指标,用于综合评价高校在教职工方面培养投入的精力和培养效果。在人才引进方面制定的高层次人才进出比和增长率这一指标,用来综合评价高校留住人才的能力。在科研水平方面,制定了教师获得科技成果奖励、成果转化与人均发表论文数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价高校教职工的创新发展能力。在学术交流方面,制定了校际交流项目增长率派遣、接受进修访问学者次数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价高校在学术文化等方面的互动交流学习情况。
5 结语
总而言之,将平衡计分卡融入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实现发展战略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使得高校的财务人员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高校的管理层也能综合分析确定各层次指标标准,构建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在日常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人员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开展全面系统的预算管理工作,实现各方面的平衡发展,提高高校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刘振晶.高校科技创新平台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J].时代金融,2020,766(12):143-144.
[2]何志军,熊瑀,张卫中.高校战略平衡计分卡的实施[J].中国市场,2010(18):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