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小学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学生的与人交流沟通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中贯穿发言习惯教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材的迫切需要。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实施良好发言习惯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良好发言习惯;小学生;语言能力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目前的教学特点,积极运用发言习惯养成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激励目标,培养发言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思格斯说:“人们通过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标而创造自己的历史。”所谓目标激励,就是设置或确定适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激励方法。[1]激励有利于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富有成果的学习成效,尤其是当学生发言出现问题时,我们常以批评为主要的教育方式,结果使学生养成了拘谨、缺乏自信的人格特征。现在的教育要求要学会倾听、沟通,特别是当学生犯错时,不妨绕个弯,表扬他们说的好的地方,还要说清楚好的原因,不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 适度引导,让学生学会倾听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2]学生发言情况能否有不断的提高,并最终养成习惯。善于倾听是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取引人的讲话,尊重讲话人;在听取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打断别人;能及时地掌握别人讲话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能做出分析和评价;有不同意见善于和取于与人交流。专心听讲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每一次“听”前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语言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会不断提高。与自己的发言进行比较,最后用自己的话再次完整地进行表达,集体进行评议,逐渐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训练说的能力。
3 立足课堂,给予学生锻炼平台
现代课堂教学是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时也包括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在班级授课制中,师生中的有序发言是完成这种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渠道。[3]在孩子们说的过程中,不断巡视随时要注意纠正孩子错误的读音和用词,还要教会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用示范的方法调控语速,使孩子们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学生知识什么该做、怎么做,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好,给出他们好的原因,大大激励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
4 多种学习形式,全方位养成习惯
各种活动形式中的训练。将学生的良好发言习惯训练有机渗透到日常的思品课、班会课中,对学生良好发言习惯的养成作重点指导和训练。学生的良好发言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在班级中通过小组、组间、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互相交流信息,共同解决新问题。良好的发言习惯应在尊重同伴或辩论对方的同时,超越自我,表现自己,这就是竞争。辩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训练,它最能锻炼人的口才,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采取引探、讨论和教学方法。
5 融入集体,加强榜样环境感染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是学生直接交往中的一些榜样,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产生一种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4]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做的行为规范和不规范,直接影响到班级的集体荣誉,这样也能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6 家校合力,全方位训练语言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学习习惯影响很大,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5]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仅仅在学校进行是不够的,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为此,除家长会的相互交流外,还要定期进行家访,老师和家长一对一相互交流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情况,指导家长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
7 依托各类朗读训练,提高语言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虽然很丰富、内容也很广泛,但毕竟不够严密、规范。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一方面规范了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通过反复朗读、背诵,并通过反复运用就可以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名篇名段,语言清晰流畅,扣人心弦,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语言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还应注重利用教材中的内容。现在的小语课本中每单元都安排“口语交际”练习,其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每次的口语交际我都精心组织,让每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锻炼。
当然,良好的发言习惯是要经过多次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要让它成为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定型,还需要教师在整个小学阶段不厌其烦地训练,耐心引导,精心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海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发展意义重大》,青海教育,[A],2008.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M],中华书局,1963
[4] 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2005.4
[5] 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48
【关键词】 良好发言习惯;小学生;语言能力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目前的教学特点,积极运用发言习惯养成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激励目标,培养发言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思格斯说:“人们通过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标而创造自己的历史。”所谓目标激励,就是设置或确定适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激励方法。[1]激励有利于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富有成果的学习成效,尤其是当学生发言出现问题时,我们常以批评为主要的教育方式,结果使学生养成了拘谨、缺乏自信的人格特征。现在的教育要求要学会倾听、沟通,特别是当学生犯错时,不妨绕个弯,表扬他们说的好的地方,还要说清楚好的原因,不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 适度引导,让学生学会倾听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2]学生发言情况能否有不断的提高,并最终养成习惯。善于倾听是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取引人的讲话,尊重讲话人;在听取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打断别人;能及时地掌握别人讲话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能做出分析和评价;有不同意见善于和取于与人交流。专心听讲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每一次“听”前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语言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会不断提高。与自己的发言进行比较,最后用自己的话再次完整地进行表达,集体进行评议,逐渐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训练说的能力。
3 立足课堂,给予学生锻炼平台
现代课堂教学是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时也包括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在班级授课制中,师生中的有序发言是完成这种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渠道。[3]在孩子们说的过程中,不断巡视随时要注意纠正孩子错误的读音和用词,还要教会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用示范的方法调控语速,使孩子们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学生知识什么该做、怎么做,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好,给出他们好的原因,大大激励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
4 多种学习形式,全方位养成习惯
各种活动形式中的训练。将学生的良好发言习惯训练有机渗透到日常的思品课、班会课中,对学生良好发言习惯的养成作重点指导和训练。学生的良好发言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在班级中通过小组、组间、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互相交流信息,共同解决新问题。良好的发言习惯应在尊重同伴或辩论对方的同时,超越自我,表现自己,这就是竞争。辩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训练,它最能锻炼人的口才,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采取引探、讨论和教学方法。
5 融入集体,加强榜样环境感染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是学生直接交往中的一些榜样,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产生一种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4]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做的行为规范和不规范,直接影响到班级的集体荣誉,这样也能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6 家校合力,全方位训练语言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学习习惯影响很大,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5]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仅仅在学校进行是不够的,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为此,除家长会的相互交流外,还要定期进行家访,老师和家长一对一相互交流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情况,指导家长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
7 依托各类朗读训练,提高语言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虽然很丰富、内容也很广泛,但毕竟不够严密、规范。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一方面规范了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通过反复朗读、背诵,并通过反复运用就可以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名篇名段,语言清晰流畅,扣人心弦,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语言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还应注重利用教材中的内容。现在的小语课本中每单元都安排“口语交际”练习,其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每次的口语交际我都精心组织,让每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锻炼。
当然,良好的发言习惯是要经过多次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要让它成为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定型,还需要教师在整个小学阶段不厌其烦地训练,耐心引导,精心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海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发展意义重大》,青海教育,[A],2008.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M],中华书局,1963
[4] 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2005.4
[5] 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