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z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但根据现况看来,人类的智力潜能至今大部分仍尚未开发利用。并且,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学不仅仅教给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而且应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长期以来,儿童的美术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偏重知识与技能的接受。这一难以改变的事实仿佛在证明美术教育本应如此,实则大谬不然。应为美术教育寻求正确定位、合理的操作方式,使之有益于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促进儿童个性和谐发展呢?下面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首先,营造艺术情感的课堂气氛,用“美术”之美来塑造个性发展;引导儿童掌握、内化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并应在具有人文、情感基调氛围里进行教与学。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由提问,质疑问难。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代替。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为要时刻凸现美术教育在呼唤真正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功能。在教育情境中美术活动可将儿童带入一个丰富多姿、异彩纷呈的美的世界,使他们从感觉领悟中,体验、创造中获取实现自我的生命的潜能、生命的智慧、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乐趣、获取真、善、美的人格素质的熏陶和锤炼。“美术”之美,在于它结合了真与善,因而它对人格教育的功能是全面的整体的。许多研究心理分析传统的学者也都特别注重人格在儿童美术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整体性、创造性等特征,将儿童天性中固有的同时又是美术活动所必需的这些特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存留下来,而不是以成人为中心的一味“改变”儿童,“塑造”儿童,把大量地描绘技术孤立地传授给儿童。
  其次,善用教学手段,积极发展儿童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方式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侧重某一种或几种交替进行。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让学生有 4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打破传统,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以欣赏者的角色,以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启发性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进而转化为对学生的支持,促其自主、积极地去学。这样做,学生获得的成功感强,挫折感少,就会逐步形成大家争想争画,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气氛。
  最后,运用新观念在新形势下培养出新人才;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怎样结合呢?(1)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传统的美术教育对此还重视的不够。(2)要引起学生的重视。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新欲望的诱发,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到实处。我们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
  以上是笔者初踏教育行业不久的拙见几许,深深感到身负的责任任重而道远,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的方式。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是我教学中不懈地追求。
  
  收稿日期:2009-08-24
其他文献
1.做好第一次亲密接触,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1)它可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心;(2)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再者,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第一次见面,穿着打扮是十分重要的,毕竟从未见过面,别人只能从外表来认识你。既不能穿的太时髦,毕竟讲台不是舞台,教师也不是演员穿的花里胡哨,不够庄重;当然也不能太邋遢,
期刊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是关键。而集体备课更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在教学机制深化改革、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低耗高效地写出有质量的教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合理有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已成为无数教师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  首先,集体备课可以有效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
期刊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数
期刊
1.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    物理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社会现象密切相关的学科。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传统中学物理教学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而与科学技术、生活实际联系不够,学习物理常常演变为解题训练,使得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往往只需死扣模型,这就让原本丰富多彩的物理学变成了枯燥无味、干巴巴的物理符号和公式的堆积。新课程改革后,物理课程更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联系
期刊
回顾过去的作文教学,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的作文训练常常没有计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训练目标不够明确集中,写作自由度比较大,但教学零散,不成系统。虽说提高写作水平要靠阅读积累和动笔运用,但具体操作似乎很难。进入高三,发现学生的作文依然“天不拘兮地不羁”,连起码的格式都没有,议论肤浅,说理幼稚。  经过了两年高三的教学,我一直在探索较为实用的作文教学法,认为应该对学生的作文训练进行具体的规范。我们
期刊
做为一名教师,大家都会知道,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考试的改革和创新、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当前教育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教师怎样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创设趣味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悬念,
期刊
【摘要】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培养;思维能力    Language teachers, the role of foster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Ma zhongfu  【Abst
期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单是让学生知道某个问题、记住某个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去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个结论,在体验中达到理性和情感的升华。  1.在故事中体验  小学生大都是故事迷,结合教学内容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给学生讲关于 “圆周率π”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约2000多年前,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
期刊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仅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是小学数学的要求,也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  1.明确意义,让学生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的意义,从而产生自觉自愿练习的意向  在训练培养任何一种良好学习习惯之前,我都要讲清楚“要怎样做”同时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这样做的意义和作用。例如:了解教育学生规
期刊